導航:首頁 > 中學師生 > 怎麼培養中學生

怎麼培養中學生

發布時間:2021-02-11 02:51:53

㈠ 如何培養中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習慣,往往起源於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蘊含著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好習慣,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多一份好習慣,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什麼是習慣呢?從個體層面講,習慣是個體後天習得的自動化了的動作、反應傾向和行為方式,它是條件反射在個體身上的積淀。從社會群體層面講,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形成共同的、相對穩定的行為方式和反應傾向。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身心迅速發展又極具可塑性的階段,應當緊緊把握住這個有利的施教時期,從學生的行為習慣的培養入手,教會他們做人的基本道理。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的一句格言:「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生也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德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智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鍛煉身體的習慣。」可見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的成功影響是多麼的大呀!小而言之,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大而言之,對於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如何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呢?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 明確規范,清楚標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制定相應的行為規范,讓中學生的言行舉止有章可循,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話能說,哪些話不能亂說。《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校紀班規、家規都是約束言行的規范,必須讓每一個中學生熟記於心。有了明確的規范,還要讓中學生對養成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准清清楚楚。因為只有細致入微的指導,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好習慣。甚至可以說,沒有細節的指導,就沒有習慣養成教育。
二、 抓住小節,著手細微
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要從小處入手,從細微處抓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細節決定成敗」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平時應注意學生在校時的儀容儀表、交際交往、課桌椅整齊、地面整潔等小節方面的規范訓練。要求學生不要隨手亂扔垃圾、少吃或不吃零食、不亂倒剩飯菜、遇見客人笑臉相迎彬彬有禮、見到老師要主動打招呼問好等等。經過訓練,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 言傳身教,榜樣教育
學生從道理上明確了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還要從感情上激發他們產生強烈的形成良好習慣的願望。這既需要班主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也需要周圍人的影響及父母、教師的示範作用等。如教師板書工整、美觀,說話風趣、生動,可激發學生產生把字寫好、把話講好的慾望。另外,充分利用學生中的典型事例,在班級里讓先進的同學帶動後進的同學,對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養成或保持良好習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堅持不懈,反復訓練
「習慣彷彿像一根纜繩。」這句名言是著名教育家曼恩說的,他說:「習慣彷彿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這個比喻非常形象、智慧。他把習慣比喻為一根繩索,每次行為的重復,就相當於又為它纏上了一股繩索。很顯然,每天纏,不斷纏,纜繩會越來越粗,終於有一天,會粗到牢不可破。對於好習慣,每重復一次,就相當於「纏上一股,又纏上一股!」。而壞習慣如果開了頭,每重復一次,纜繩就粗了一些,以後要去掉就困難了。養成了習慣就成了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不能想起來就要求一下,想不起來就聽之任之。老師要有堅強的教育意志,立下規矩之後就應要求學生堅守。經過日復一日的訓練,學生定能養成好習慣。
五、施加外力,檢查督促
養成教育的內涵是要通過訓練活動,使同學們言行「規范化,標准化」。它不應僅僅停留在對各種規章制度的制定與宣傳上,也不應停留於一兩次活動上,重要的是貫徹在同學們的日常行為舉止當中。因為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也並不是短時間能奏效的,人都有惰性,學生在習慣養成過程中出現反復也是難免的,在這種情況下,施以必要的外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建立一套嚴格的檢查制度,長期督促、檢查學生遵守規范的情況,是保障學生良好習慣形成的最關鍵的因素。正確的動機並不都能產生正確的結果,知規范也不一定就能守規范,偶爾能遵守也不能叫養成習慣,而使學生最終達到「養成習慣」目標的手段,就是長期的檢查、督促與訓練。只要求不檢查,就等於沒要求。檢查是中心環節,必須經常堅持。例如,要讓孩子養成每天早晨自己疊被的生活習慣,家長就要每天檢查孩子的被子疊了沒有,疊得整齊不整齊,發現不合格及時糾正,這樣訓練才能對孩子形成良好習慣起到督促作用。但是,檢查終究是外力,養成良好習慣必須靠內因。為此,要把檢查督促與自我評價結合起來,要重視孩子的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孩子進步的力量源泉,只有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正確與否,才會產生美化自我行為的強大動力。

㈡ 怎樣培養中學生的自律能力

自律能力是在小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既是一種教育的內結果,又是小學容生進一步學習、發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條件。因此,採取各種措施,培養小學生的自律能力是小學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我帶三年級的英語和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一、形成自律的輿論氛圍在學期剛開始,我就帶領學生詳細學習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小學生守則》等內容,並根據這些制定了我班的班規。讓學生充分討論,我們為什麼要做到這些,做與不做會給自己、他人和集體帶來什麼樣的積極的與消極的影響,使學生形成發自內心的、自覺的情感和行為,不光自己要遵守這些紀律,同時在必要時還要制止違紀行為,帶動其他同學共同自律。二、開展實踐活動,進行自律教育通過開展具體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紀律的重要,從而發自內心地渴望自己具有較強的自律能力。比如:結合課堂教學,我經常開展「比比誰課堂紀律好」「看看誰聽講最認真」的活動,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評比,選出表現優秀的同學,在班會時予以表揚。在常規管理中,我班多次開展「誰的抽屜

㈢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自信

1、發現自己的長處,是自信的基礎。
但在不同的環境里,優點顯露的機會並不均等。例如,有些學校注重文化課,成績好的優點就顯露,而體育好的未必被人看重;換成體校,情況可能就恰好相反。因此,我們在評價自己的時候,可以採用場景變換的方法,尋找『立體的我』,這樣我們可能會意外地發現,自己原來有很多優點與長處。
2、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膽嘗試,接受挑戰。
為此,我們要在回憶過去成功的經歷中體驗信心。同時,更要多做,力爭把事情做成,從中受到更多的鼓舞。當然,在嘗試中,會有些失敗和錯誤。如果我們相信愛迪生所說的「沒有失敗,只有離成功更近一點兒」,那麼,對於前進過程中的問題、困難乃至失敗,就能看的淡一點兒,從容應對,把注意力集中到完成任務上,不斷增強實力。而實力,才是撐起信心的重要支柱
3、挑前面的位子坐
你是否注意到,無論在教學或教室的各種聚會中,後排的座位是怎麼先被坐滿的嗎?大部分佔據後排座的人,都希望自己不會「太顯眼」。而他們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把它當作一個規則試試看,從現在開始就盡量往前坐。當然,坐前面會比較顯眼,但要記住,有關成功的一切都是顯眼的。
4、練習正視別人
一個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許多有關他的信息。某人不正視你的時候,你會直覺地問自己:「你想要隱藏什麼呢?他怕什麼呢?他會對我不利嗎?」不正視別人通常意味著:在你旁邊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別人的眼神意味著:我有罪惡感;我做了或想到什麼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觸你的眼神,你就會看穿我。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正視別人等於告訴你:我很誠實,而且光明正大。我相信我告訴你的話是真的,毫不心虛。
5、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
當大衛·史華茲還是少年時,到鎮中心去是很大的樂趣。在辦完所有的差事坐進汽車後,母親常常會說:「大衛,我們坐一會兒,看看過路行人。」 母親是位絕妙的觀察行家。她會說:「看那個傢伙,你認為他正受到什麼困擾呢?」或者「你認為那邊的女士要去做什麼呢?」或者「看看那個人,他似乎有點迷惘。」觀察人們走路實在是一種樂趣。這比看電影便宜得多,也更有啟發性。許多心理學家將懶散的姿勢、緩慢的步伐跟對自己、對工作以及對別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聯系在一起。但是心理學家也告訴我們,借著改變姿勢與速度,可以改變心理狀態。你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身體的動作是心靈活動的結果。那些遭受打擊、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沒有自信心。普通人有「普通人」走路的模樣,作出「我並不怎麼以自己為榮」的表白。另一種人則表現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來比一般人快,像跑。他們的步伐告訴整個世界:「我要到一個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會在15分鍾內成功。」使用這種「走快25%」的技術,抬頭挺胸走快一點,你就會感到自信心在滋長。
6、練習當眾發言
拿破崙·希爾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銳、天資高的人,卻無法發揮他們的長處參與討論。並不是他們不想參與,而只是因為他們缺少信心。在會議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認為:「我的意見可能沒有價值,如果說出來,別人可能會覺得很愚蠢,我什麼也不說。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並不想讓你們知道我是這么無知。」這些人常常會對自己許下很涉茫的諾言:「等下一次再發言。」可是他們很清楚自己是無法實現這個諾言的。每次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發言時,他就又中了一次缺少信心的毒素了,他會愈來愈喪失自信。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如果盡量發言,就會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發言。所以,要多發言,這是信心的「維他命」。不論是參加什麼性質的會議,每次都要主動發言,也許是評論,也許是建議或提問題,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不發言。要打破冰船,打破沉默。也不要擔心你會顯得很愚蠢。不會的。因為總會有人同意你的見解。所以不要再對自己說:「我懷疑我是否敢說出來。」用心獲得會議主席的注意,好讓你有機會發言。

㈣ 怎樣培養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

1.聯想性思維。客觀事物是普遍聯系著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善於抓住事物的聯系性,觀察聯想,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如:輔導學生解題時,從所問入手,從已知出發,找到關聯點,用規律解題。
2.質疑性思維。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不斷發現問題,大膽質疑,是學生思維活躍的表現,也是善於思考的表現。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善於質疑,才會創新。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善於設問,善於製造「懸念」,創設學生質疑情境,讓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
3.邏輯推理思維。「假設、推理、論證」是邏輯推理的基本形式。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不斷地分析、判斷、推理、探究、概括,不斷地假設推理,不斷地揭示規律。如:復習舊知而導入新知,幾何證明題等數學問題,理化生問題解答等,都是從假設概理出發,一步一步推理下去。
4.逆向性思維。反過來思考問題。在作業練習時,假設求證的觀點或問題結果成立,往後倒推,藉助已知條件,運用公式定理解決問題。如:司馬光砸缸由「人離開水」變換成「水離開人」,有時也可假設結論不成立來反向推導問題等。
5.類比性思維。引導學生通過新舊知識比較,方法比較,相近的或相似的事物進行比較,辨析事物的共性和個性,使知識規律化,清晰化,便於加深印象與理解,達到由此及彼,觸類旁通的效果。如:田忌賽馬道理;中考復習備考對知識點的歸類比較等。
6.歸納性思維。善於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提煉規律,概括歸納的能力。通常在復習鞏固小結時,我們要讓學生提綱挈領,讓書本知識由「厚」到「薄」,「書上滿天星,學習重在一條經」。
7.創新性思維。讓教學成為動態性的,生長性的,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悟,學會中拓展,會學中創新。如:學生在觀察中學會用觀察法並創新學法;學生在討論中學會用討論法並創新學法等,一邊學學法一邊用學法,一邊用學法一邊創新學法。

㈤ 怎樣提高中學生的自製力

1?加強思想修養。人的力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思想素質。一般來說,具有崇高理想抱負的人決不會為區區小事而感情沖動產生不良行為。因此,要提高力最根本的方法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保持樂觀向上的健康情緒。

2?提高文化素養。一般來說,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同其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成正比。文化素質比較高的人往往能夠比較全面正確認識事物,認識自我和他人的關系,自覺地進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

3?穩定情緒。用合理發泄、注意力轉移、遷移環境等方法,把將要引發沖動的情緒宣洩和釋放出來,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沖動。

4?要強化自我意識。遇事要沉著冷靜,自己開動腦筋,排除外界干擾或暗示,學會自主決斷。要徹底擺脫那種依賴別人的心理,克服自卑,培養自信心和性。

5?要強化實踐鍛煉。一方面要加強學習,積累知識,開闊視野,用知識來武裝和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水平,並通過學習別人經驗來擴展自己決斷事情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積極投身到部隊生活實踐中去,刻苦鍛煉,不斷豐富經驗,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

6?要強化意志力量。要培養自己性格中意志性的良好品質。對自己奮斗的目標要有高度的自覺。只要你經過自己的實踐認準的事,就應義無反顧地走下去,想方設法達到預期目的。不必追求任何事情都做得十全十美,不必苛求自己沒有一點失敗,不必過多地注意別人怎樣議論你。

7?調整好需要結構。當需要不能同時兼顧時,抑制一些不可能實現的需要。如古人所雲:&uot;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兩者不能兼得,舍魚而取熊掌也。&uot;

8?要強化積極思維。俗話說:&uot;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uot;平時注意經常思考問題,增強預見性,關鍵時刻才能及時、果斷、准確地做出選擇。

㈥ 怎麼培養一個初中生 男生,14歲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最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雲曉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孩子小時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一個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氣力=後期教育花一噸的氣力。說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幾年前,當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時,記者問其中一位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平靜的說:「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做錯事要道歉,仔細的觀察事物。」這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說明了兒時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一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當然,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是如此。
一、什麼是學習習慣呢?
學習習慣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學習情景下自動的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也就是說到了一定時候,孩子會自動地學習。
如:有一個老師的孩子去上海參加一個全國性的競賽,帶隊的老師回來後很有感慨的說了一件事:那天在輪船上,晚餐後,同學們都在甲板上觀看風景玩去了,過了一會兒,沒經任何人提示,也沒任何人要求,該做功課的時候了,那個老師的孩子就獨自到船艙里拿出書本,旁若無人的開始學習起來——帶隊的老師感慨道:那就是習慣。
在我的兒子身上我也是非常有感觸的,我兒子在學圍棋,自從第一天學圍棋開始,我就堅持每天7點以後和他一起做圍棋習題,下下圍棋,到現在大概有九個多月了,偶爾有幾次回到家晚了,直接讓他洗澡睡覺,沒有下圍棋,我也沒有告訴他今天不下圍棋了,但是我兒子會主動地提醒我「媽媽,今天沒有下圍棋,你忘了」。就是這幾個月來他已經養成了習慣,到了這個時間,他就會做這件事。
二、怎樣科學的引導孩子習慣的養成呢?
孫雲曉教授的公式是培養好習慣用加法;克服壞習慣用減法。
那怎麼說培養好習慣用加法呢?如培養孩子愛畫畫的習慣,今天叫他畫一隻小兔子,明天畫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畫青草或草地,後天在草地上畫幾朵花,再後天在天上畫白雲太陽。這樣一天一天的增加,畫畫的好習慣就自然的養成了。
克服壞習慣怎麼用減法呢?如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現象。一位細心的媽媽觀察寫作業的兒子,一會喝水,一會撒尿,不到一小時出來四五次。這位媽媽看在眼裡卻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寫作業前給孩子提了個建議:坐下前把該辦的事辦好,我看你寫作業時出來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果真少出去一次;過幾天媽媽又提議再減少一次,孩子又輕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遞減,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業寫完,既幫孩子克服了不良習慣,更重要的是保護了孩子的自信心。好習慣的養成不在一朝一夕,貴在長久堅持。
有的家長反映我的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讀書(看書)不感興趣、觀察事物粗心、記憶力差等情況,以上這些都是影響孩子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因素。
針對家長提出的孩子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產生的困惑,下面從學習興趣的培養,注意力的訓練,讀書習慣的培養,主動學習習慣的培養和記憶力的訓練五個方面向家長介紹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孩子興趣的產生往往是在小時候。不同的年齡段,由於各自不同的素質,孩子的興趣往往有自已的獨特性。孩子興趣的發展和表現,往往是他天賦和素質的先兆。家長要經常問一問孩子的興趣是什麼,要引導孩子不斷發展興趣。有位學者曾把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向上的積極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裡的一粒小小的火種。當父母將這粒火種在孩子心中點燃的時候,就像面對需要點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種落在上面,風大了就會吹滅,風小了燃不起來,柴草太緊了不透風,太鬆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濕了還不行,這時候,你要小心呵護這小小的火苗,要「哄」著它一點點燃起來,旺起來,最後成為熊熊烈火。
那麼,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1、增強學習快感,培養直接興趣。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說過:他不贊成有人說他是「刻苦」學習的,因為他在學習中從沒感到「苦」,相反,體會到的是無窮的「樂」。學習若能給孩子帶來快樂,那麼孩子一定會喜歡學習,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興趣越是以直接興趣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可能是他樂意用五彩的蠟筆在紙上塗抹,看著五彩的線條在紙上延伸、擴展,他的思維、想像也跟著任意遨遊、旋轉;也可能是老師經常表揚他,雖然他畫得並不怎麼樣。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習變為快樂的事呢?
首先,多表揚,少批評。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有些家長開口閉口就是「這么簡單都不會,光知道玩」,本是恨鐵不成鋼,卻不知好鋼已在批評中鈍化了,日久天長孩子總覺得自已很差,總有錯,在學習中有壓抑感,於是厭惡學習。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錯了,當然也要給予批評,讓孩子明白大人為什麼要批評他,讓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開始就有成功的體驗。成人要盡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識,一開始就讓孩子學懂,這樣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2、明確學習目的,培養間接興趣。
優秀家長的經驗也證明:學習目的的教育應該聯系孩子的思想和實際,堅持耐心細致的正面教育,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把學習目的與生活目的聯系起來,這樣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學跳舞,她不喜歡舞蹈基本功練習,吃不了這個苦,但是她對學習舞蹈可以參加各種演出表演活動的結果感興趣,這種興趣可以促使孩子去從事基本功練習的活動。所以家長們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興趣,激發其勤奮學習,更要通過學習目的教育來提高孩子的間接興趣。興趣在活動中的動力作用,已為不少心理學家所承認。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把興趣說成是「能量的調節者」。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潘菽認為:「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就可以激起他對學習的積極性,推動他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問、好動的持點,成人應充分利用它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的孩子把鬧鍾拆開,有的孩子不停問為什麼、家長若不了解孩子的特點把這看成淘氣、搗亂,對孩子採取批評、冷淡、不理睬的態度,就會損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長,挫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另外對孩子的提問要積極回答,如果不會則可告訴他弄明白後再告訴他,但是說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 。如果家長是騙騙他,以後孩子不懂的問題他也就不問了,這樣就會戳傷孩子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4、創立有利於學習興趣培養的外部環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長出好莊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才可能培養出智力優秀、聰明活潑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熱愛學習。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重於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學習,而自已卻常常通宵達旦地打麻將,那麼孩子感興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學習,而是如何玩好牌;學習的恐怕不是科學知識而是玩牌竅門了,若父母飯後捧一本書,伴一杯清茶,端坐書桌前,伏案寫作,孩子耳濡目染,也會經常看書、學習。
(二) 、有效的注意力訓練
良好的注意力是伴隨幼兒成長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幼兒期養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長大成人後成就一番事業的基礎,但幼兒的天性就是好動、好玩、很難專心致志地去做某一件事情。因此,在「集中注意力」的針對性訓練中,一定要創造出「層層遞進,出人意料」的梯度感,讓孩子的心神不會煥散,這里是一些培養幼兒注意力的經驗:
1、復述性練習
讓孩子看書5——15分鍾(按孩子的年齡來控制時間),立即合上書,要求孩子按你的要求「復述」故事。為防止孩子摸准你的要求,「復述」的內容可以靈活多變:如可以提幾個主要問題,圖書上有誰,在干什麼。書上的人或動物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書上還有其他什麼東西。可以讓孩子把看到的動物形象畫下來。最後可以讓他重新再看一遍書,幾次後,漸漸地孩子就會逐步理解集中注意力的必了。
2、 拼圖及七巧板練習
這是二維空間中最有效的集中注意力 的練習項目,要求孩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連續不斷的判斷力、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分析能力。而這種游戲的挑戰性又會給孩子帶來成就感,成就感是孩子將注意力集中到底的一個巨大推動力。在我兒子還是2、3歲時,我就買了一種最簡單的拼圖,一開始我自己拼給他看,然後慢慢的他自己會拼了,再買一些塊數比較多的拼圖和一種正方體的拼圖讓他自己看著圖片來拼,這時他會注意力非常集中的看圖片來拼圖,有時為了增加他的興趣,我跟他比賽,還是我兒子拼的快,這樣他會更加的感興趣。
3、多米諾骨牌練習
大約有七成「難以集中注意力」的孩子,通過這個骨牌堆放的游戲,其耐心得到長足的進步。多米諾骨牌訓練其實是考驗孩子能、將單一的動作堅持多久的一個訓練——將來,我們不能指望孩子所面臨的所有學習科目都是多變、有趣、富有挑戰習慣內的,遇到重復訓練會不會使孩子犯「老毛病」?骨牌訓練無論對心神的專一、心神集中的持續時間,都是一個極好的練習,而把幾十塊甚至幾百塊骨牌瞬間推倒的快感,也能促使孩子對訓練的「單調」產生耐受性,只有最終有快樂和成就感,孩子就可以逾越集中注意力所產生的單調感。
4、 抗干擾練習
等孩子在無干擾環境中的注意力已大大集中,家長可以考慮在他的「注意力訓練」空間中,放上「干擾源」,比如他在做拼圖游戲時,父母可以在一旁看電視,比如他在看書時,可以稍稍打個岔,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注意力煥散的現象,會有反復,但最終他的抗干擾能力會漸次上升。(這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您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沒有在進行這種「注意力訓練「時,您千萬不要去打攪他。讓他安心的做自己的事。)
(三) 、養成讀(看)書的習慣
書對孩子的影響實在不可低估,書不僅教給他知識,帶他認識世界,還對他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性格發展都有正面影響。良好的讀書習慣,將使他終身、受益。培養一個愛好閱讀的孩子是有法可循的。如每晚睡覺前,看書給孩子講一個故事,雙休日經常帶孩子去書店或圖書館看書,首先家長自己要經常捧起書來看,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我兒子就非常喜歡看書,只要拿到一本書他就能坐半個小時以上,這樣的習慣就是在我們家庭的環境中熏陶成的,他爸爸喜歡看書,經常買書回來,也給兒子帶一本,我也是在幼兒園沒時間備課寫資料就帶回家寫,孩子就在這樣的環境中也喜歡上了圖書。那麼具體可以怎麼做呢?我這里有幾點做法供家長參考:
(1)、陪讀 就是陪孩子一起讀圖書中的畫面,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畫面編故事,培養孩子對畫面產生興趣,這時家長可邊讀邊指相應的圖畫,然後慢慢的過渡到讀圖書上的文字,使孩子對文字產生興趣。
(2)、演戲 就是讀完一個故事或兒歌進行動作表演,如小兔是怎麼做的,大象是怎麼救小兔的,大灰狼又是怎麼做的,根據情節進行表演,家庭中幾個人分別扮演,一遍表演後可以重復幾次,角色互換。讓孩子認識到書中的兒歌故事可以做游戲,從而使他更喜愛看書。
(3)、提問 首先向孩子提問,小托班的家長可以提一些簡單的問題,如故事裡有誰,在干什麼,你喜歡誰等等。中大班的家長要多問一些「為什麼、怎麼樣」的問題,讓孩子充分思考。其次讓孩子創編,家長把故事講一半,留個結局讓孩子自己創編,培養孩子的想像能力。最後讓孩子提問,請孩子不明白的地方,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問家長。培養孩子不懂就問的學習習慣。採用以上幾種方法來引導孩子喜歡看書、愛上圖書,效果還是比較不錯的。家長們不妨去試一試。
(四) 養成主動(自主)學習的習慣
我們先來聽一個例子:一位媽媽買回來一個菠蘿,好奇的孩子被這個從未見過的東西吸引住了,這位媽媽可能會有兩種方式對待好奇的孩子。
一種方式是:媽媽告訴孩子「這是菠蘿,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是很硬、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它很重,你提不動它,但是它是圓的,你可以滾動它。你聞一聞,它是不是很香啊?現在我們把它拿到廚房去切開它,切好後用鹽水泡一泡,它吃起來就又香又甜了。」
另一種方式是:媽媽告訴孩子「這是菠蘿」,然後就把菠蘿放在孩子面前的地板上,自己先去忙乎把買回來的其它東西處理好。好奇的孩子一定會對這個菠蘿「採取行動」,比如他可能伸手摸了一下菠蘿,趕緊又把手縮了回來,並且對著媽媽喊: 「媽媽,這個菠蘿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
媽媽回應說:「是的,孩子,菠蘿會刺手,不要緊的。」 於是孩子又嘗試抓起菠蘿的葉子,把它拎了起來,可是菠蘿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媽媽,這個菠蘿很重,我拎不動它。」 「是的,菠蘿很重。」
孩子可能又嘗試著滾動菠蘿,結果真的把它滾動了,他高興極了:「媽媽,我把菠蘿滾動了。」 媽媽也很高興:「你真能幹!」 「媽媽,我聞到一股香香的氣味,菠蘿是不是可以吃的?」 「對,孩子,菠蘿是一種水果,是可以吃的。」 「怎樣吃呀?」 「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用鹽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 「讓我試一試……真好吃的!」
這兩種方式,你主張哪一種?你常用的是哪一種?它們有什麼區別,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嗎?
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第一種方式,孩子很快就學會了,菠蘿是多刺的,是很重的,是可以滾動的,是很香的,是要泡了鹽水才可以吃的。這是媽媽直接告訴他的,不是孩子自己發現的。將來媽媽又帶回來一件新奇的東西,孩子也可能會像這次那樣等著媽媽告訴他關於這個東西的知識。
第二種方式,孩子最終也明白了,菠蘿是多刺的,會刺手,菠蘿是很重的;菠蘿可以滾動,因為它是圓的;它聞起來很香,切開來是金黃色的,沾上鹽水再吃,又香又甜。這一切都是孩子通過自己的嘗試發現的,孩子不僅懂得了菠蘿的特性,他還學到了認識菠蘿的方法,你可以摸一摸,可以拎一拎,滾一滾,聞一聞,切開它,嘗一嘗,下一次媽媽可能帶回一些其它不同性質的東西,孩子可能又會用他用過的方法來探索它,認識它,在這個過程中於是孩子明白了這些都是性質不一樣的東西,要用不一樣的方法去認識它們。
兩種方法的結果很不一樣:第一種方式,孩子很快學到了知識,可是他是被動接受的;第二種方式,孩子也學到了知識,速度比較慢,但是孩子又同時學到認識事物的方法,還學到了要根據事物的不同性質選擇不同的認識方法的思維方式,更重要的是,他體會到了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樂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大部分的家長,可能都在不自覺中採用了第一種方式對待孩子,這其實就剝奪了孩子自己主動學習的許多機會。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其實經常都有這種可以讓孩子主動學習的機會,關鍵在於我們家長是否善於把握。 還有另外一個例子,比如三、四歲的孩子,非常喜歡在吃飯的時候幫忙分發筷子,開始的時候他可能一雙一雙地拿,這雙是給爸爸的,再拿一雙給媽媽,最後拿一雙給自己。心急的母親可能會對他說:「傻孩子,你一次多拿些,一共拿3雙6隻,不就不用多跑幾趟了?」其實,等待他自己去總結,能讓孩子有機會學習動腦筋思考問題。
他可能要這樣來回跑了幾個月才想到,每次都做一樣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合起來做呢?於是他嘗試著多拿一些,可是要麼多拿了,要麼少拿了,這樣又過了幾個星期,後來才真正弄明白,每次要拿6隻才剛剛好。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了自己思考,自己總結、自己解決問題,並且體驗到了思考的樂趣。花點時間等待一下孩子,其實是很值得的,對不對?所以,我給家長下面這些建議,幫助您的孩子建立主動學習的習慣:
不要按照你的意願把孩子的時間安排滿,要多留一些時間讓孩子自己安排,如果他還小,想不出可以自己安排什麼活動,你可以給他多提幾個建議讓他選擇;多鼓勵孩子主動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準」;在孩子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干擾他,盡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孩子身邊不斷提醒他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在孩子解決問題遇到困難時,不要急於幫助他,可以多給他提些建議;不要急於把結果告訴孩子,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自己去發現;不要代替孩子做檢查作業、收拾書包的工作,也不要養成整天看著孩子做功課的習慣,要讓孩子自己去做這些事情。
(五) 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記憶是知識的寶庫,有了記憶,智力才能不斷發展,知識才能不斷積累。下面提供幾則有助於增強幼兒記憶力的游戲。
1、依次說出名稱
把6樣東西按先後次序排列在桌上,讓孩子看上幾十秒鍾,然後遮起要求孩子憑記憶依次說出這6樣東西的名稱。
2、辨顏色
讓孩子閉上眼睛,說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襪是什麼顏色的。如果你也閉上眼睛說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襪的顏色,將會引起孩子對這種游戲的更大興趣。
3、找物品
當著孩子的面把8種不同的小物品分別藏好後,再讓孩子將這些物品一一找出來。
4、看圖說話
把4——8張不同內容的圖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會兒,然後蓋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圖片內容盡可能准確地敘述一遍。
5、飛機降落」
將一張大紙作為地圖貼在牆上,紙上畫出一大塊地方作為「飛機場」。再用紙做一架「飛機」,寫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圖釘。讓孩子站在離地圖幾步或十幾步遠的地方,先叫他觀察一下地形,然後,蒙上眼睛,讓他走近地圖,並將「飛機」恰好降落在「飛機場」上。
6、看櫥窗
這個游戲適合在帶孩子外出時進行。路過商店櫥窗時,先讓孩子仔細觀察一下櫥窗里陳列的東西。離開以後,要求孩子說出剛才所看到的東西。
以上講了這么多都是組成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一些因素以及具體的一些方法,家長在訓練或者培養時,要注意的是讓孩子集中精力學習,而不是學習時摸摸這兒、看看那兒或遲遲進不到學習狀態中,有的在學習時總有許多毫無意義的停頓,畫著畫著就站了起來,或者說幾句閑話等等。這些孩子貌似學習,但實際上學習效果極低,既白白浪費了時光,又會養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壞習慣。久而久之,會造成思維遲鈍,注意緊張度降低,影響智力發展,使學業落後,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風,學習、工作都沒有效率。所以在對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滿足於孩子「一坐就是幾個小時」,而要教育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精神專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務,哪怕是只有5分鍾的時間也是好的。
一般學習行為習慣的內容及培養要求
年段 習 慣 內 容 培 養 要 求
幼兒階段
1.聽故事 聚精會神,每天定時。
2.用筆畫畫 每天畫一頁畫。
3.觀察說話 每天觀察一兩件東西或一兩個事情,能簡要說出。
4.正確握筆 訓練正確的握筆書寫姿勢。(中大班)
5.喜愛圖書 不撕毀,不折疊,不亂扔,很珍惜。
6.整理學慣用品 擺放整齊,有序,會分類。
小學階段
1.愛書 學會包書皮,在合適地方寫名字,不磨損、折皺書角,不在書皮、書中亂塗亂畫,常到書店購買新書。
2.寫字 握筆姿勢正確,坐的姿勢正確,不折皺本角,書寫整齊,力求美觀。
3.聽課 集中精力,坐端正,不做與聽講無關的事,積極回答問題,有問題向老師請教。
4.作業 獨立思考,書寫整齊、規范,按時完成。
5.思考 凡事多問一個「為什麼」,力求知道原因。
6.用工具書 會用老師推薦的工具書解決一些學習上的困難。
7.記筆記 凡讀書讀報、聽課、聽講話,都動筆記錄,能抓要點,力求記原話。
8.寫日記 堅持天天做,學會揀重要的記,力求有新意。
9.提問 每天向老師或同學提一個問題。
10.爭論(討論) 和同學爭論問題,既能正確理解對方觀點,又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11.讀報刊 每天讀,成為必做的事。
12.積累 摘錄、剪集好句子、好語段、好文章、好例題、裝釘自己的報刊。
13.建立作業規范 各科作業的書寫格式規范
14.參加課外活動 參加文體活動、聽報告、看演出、看比賽、投稿、參加競賽等。
15.預習 建立預習常規,根據各科特點決定。
16.復習 遵循記憶規律,掌握各科復習方法。
一般說來,習慣可以在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中形成,也可以在無意識狀態中形成。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在有意識的訓練中來形成,不允許也不可能在無意識中自發地形成,這是學習習慣與一般習慣的根本區別。因為,相對於其它習慣而言,不良學習習慣形成以後,要改變它將是十分困難的,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最後我借用拿破崙的一句名言來結束我們今天的交流活動: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 事實表明,習慣左右了成敗,習慣改變人的一生。

閱讀全文

與怎麼培養中學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