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師生 > 中學生政治論文關於調查學校

中學生政治論文關於調查學校

發布時間:2021-02-10 09:17:37

1. 一篇初中政治小論文

校園犯罪問題的探討

學校則是青少年學習本領、提高素質、教書育人的場所,是培養未來建設者的搖籃,人們對校園充滿著美好與期待。但近年來,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從校園內卻頻頻傳來暴力和血腥的味道,發生在校園里的學生犯罪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並出現了一些新特點,值得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遠處,2004年2月23日,雲南大學2000級生物系學生馬家爵將四名同學殘忍殺害。塵埃未定,5月16日,又發生江西醫學院2000級臨床專業在校大學生薛某在1小時內持刀砍殺7人,造成2人死亡5人重傷的慘案;近處,4月16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一中學教師鄭某因失戀後瘋狂報復,將移情他人的女友和情敵殺死。4月30日,三明市第二技校02級電焊班學生於某報復同學林某平時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用水果刀將其刺死。還有4月20 日,三明市大田縣上京鎮隆美小學教師蘇某因涉嫌猥褻兒童罪被依法逮捕。三明市三元區中村鄉居陽小學校長郭某利用課間以找學生談話為名,對女生實施強奸、猥褻,5月2日被警方刑事拘留。 我國青少年犯罪一直就是一個比較嚴峻的社會問題,如今,青少年犯罪已被國際社會列為世界第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除了無業人員及城市周邊地區人員居多,父母離異、畸型家庭子女犯罪的多,結伙犯罪的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多,侵犯財產的案件多,不計後果、追求哥們意氣的多等等這些長期以來所固有的原因和特點外,還有一些網路犯罪、利用先進科學技術犯罪等特點。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確立以及與之相伴生的失業、教育產業化、貧富差別懸殊等社會問題,社會矛盾日益加劇。青少年犯罪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和趨勢,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一連串與校園相關的暴力犯罪的發生, 把人們的目光聚焦到校園上,人們在談論教育亂收費的熱點話題時,不能不思考神聖的校園怎麼啦?一個風華正茂的大學生何以舉起了砍刀,成了喪失人性的惡魔。一個為人師表的人民教師又怎麼成了衣冠禽獸?發生在校園的一系列案件表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維觀念在不斷變化,校園已不是一塊凈土,對校園犯罪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
一、 當前校園犯罪的特點:
青春花季的少年,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可塑性最強的時候。如果不能抓緊時機促使他們向積極的方向發展,而是走向了反面,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歸納起來,少年時期的心理要素主要有以下特徵
1、犯罪成人化。以往提到校園犯罪,比較多是發生在中小學的未成年人犯罪,從以上幾起案件中,可以看出,中學、大學中的成人犯罪日益突出。近年來,校園犯罪成人化色增加。有組織犯罪增多,尤其是團伙犯罪和共同犯罪比例直線上升。有的學校甚至產生了學生幫會。在盜竊、搶劫、強奸、聚眾斗毆等犯罪中,3人以上結伙進行的共同犯罪案件為數甚多。
2、暴力性增多。上述發生的校園犯罪,有大學、中學和小學,雖然學校各不相同,但都屬殺人、強奸等暴力犯罪。短期發生一系列暴力犯罪,表明校園犯罪在以盜竊為主的侵財犯罪的同時,暴力犯罪呈逐步增多的趨勢。
3、主體在擴大。校園犯罪的主體是學生,包括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甚至研究生。隨著校園犯罪的發生,教師犯罪成為關注的問題。上述6起案例中,教師犯罪就佔3起,成校園犯罪中不可忽視的一部份。
4、犯罪類型相對集中。青少年犯罪主要集中在幾種類型上,主要是針對人身和財產的犯罪。如某法院1998年以來審理的121件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盜竊案件48件,所佔比例最大;強奸案25件,居於第二位;後面分別是故意傷害案13件。從以上統計中可以看出,這些案件基本上都是針對人身和財產的犯罪。
5、社會危害大。校園本是寧靜、純潔的地方,接二聯三的校園暴力犯罪,給人們的心裡留下了陰影。一是安全感受下降。學生、家長、社會對校園的安全擔憂,教書育人環境遭到破壞;二是校園犯罪尤其是教師犯罪給未成年學生心理帶來負面效果,影響他們健康成長;三是改變人們對校園的認同,對校園能否培養造就人才產生了疑慮。有不少校園犯罪的犯罪手段相當殘忍,社會危害性很大,尤其表現在一些殺人、搶劫、強奸等惡性案件中。如1998年1月19日發生在合肥的殺人搶劫案,4名犯罪分子為了弄幾個錢花花,竟然殘忍地將被害人陳某殺害,其中除1人是社會青年外,其他3人均是在校學生。1998年12月5日,浙江省溫嶺市兩名分別為16歲和17歲的少女用水果刀將女學一楊眉殺死,且殺人後無動於衷,理由僅僅是殺人者的男友對被害人有好感。
二、校園犯罪的主要原因:
1、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學生是校園犯罪的主體,犯罪有其自身的重要根源。由於學生有好友、好勝和好動的心理,有的學生喜歡拉幫結派,一旦和不良青少年為伍就很可能下水。也有的學生為了不受其他學生欺侮,而加入到不良少年團伙中尋求保護。有的成績較差的學生不安心學習,經常曠課,結識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從而走上邪路。有的學生貪圖享受,羨慕別人的高消費,於是不該伸手時卻伸手,導致盜竊犯罪。有的甚至鋌而走險,發展到搶劫學生和其他公民。馬家爵與鄭某犯罪有一共同的特點就是心理脆弱、自我封閉。由於家庭情況、個人條件等原因,他們性格內向,不願意與人交往、溝通,以自己的標准來思考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處理人際關系,這些一旦與自己的標准產生矛盾時,便無法承受,無法抑制心中的沖動。他們不會去主動用公認的、社會的標准來調節自我,導致自控力差,心理脆弱,無法應對挫折。再加上沒有改變他們自我封閉的外部條件,便由一個「好」學生、好「教師」變成了殺人「屠夫」,把自己送上了絕路①。
2、家庭方面的原因。現在的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受到家庭的寵愛較多。而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如果把這種關愛變成溺愛,明知孩子有缺點也不糾正,滋長了子女的任性、驕橫等不健康的心理。有的家庭則採取打罵等不正確教育方法,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脫離家庭的監管,有的夜不歸宿到處游盪,有的導釁滋事打架斗毆。還有的家庭父母離異後,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溫暖,走向墮落。
3、學校方面的原因。從學校方面的因素來看,學校教育體制存在缺陷。現在雖然強調素質教育,但分數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及其教師的前途。一當前,在學校教育中素質教育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學校注重的是升學率,重知識"輸入"而輕思想品德的"塑造",忽略對師生人生觀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部分教師對學生成績的關心有加,而對學生個人品德有所忽略。表現在對差生放手不管,缺少必要的關心,對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況也不了解、不研究。有的學生因此自暴自棄,直到他們犯罪了,老師才如夢方醒,而且有的學校不重視對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學生不學法、不懂法,當然也不會有自覺守法的意識。在這種教育模式下,成績好就是好學生,升學率高就是好教師,「一俊遮百丑」,往往不易發現「優秀」背後存在的問題。馬加爵在年幼時發奮讀書,用優異的成績考上大學,被認為是好學生。尤溪縣「4.16」血案犯罪嫌疑人鄭某也因教學出色,成績優異從鄉下中學調入縣城中學,被認為是好教師。學校教育觀的偏差造成了「好人」犯事的結果。
4、社會方面的原因。不良社會環境污染也是導致校園犯罪的一個原因。從對犯罪學生的統計情況看,他們絕大多數都是電子游戲室、發廊、舞廳的常客,由於受黃色、暴力、色情等內容的書刊、音像製品的影響而走上歧途。近年來,一些領域道德失范,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滋長,文化事業受到消極因素的沖擊,使一些師生的認知產生偏差。自我控制能力越來越弱,受黃色、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內容的書刊音像的誘導,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線而走上犯罪岐途。
5、對法律的無知和僥幸心態。由於現行學校教育中,有的學校不重視對師生的法律意識教育,當然也不會有自覺守法的意識。一些犯罪師生覺得自己的知識,對法律條文的規定有一定了解,明知自己的所為是違法的,但心存僥幸,認為自己手段高明,不會被發覺查獲,所以不惜鋌而走險,以身試法②。
三、減少校園犯罪的對策
校園犯罪是長在校園里的一株毒草,對青少年危害難以估量。要防治校園犯罪,需要全社會在高度重視的同時,採取多方位的、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
1、要加強對師生的品德教育。預防校園犯罪是對人才的珍惜,是對社會的責任。要有針對性對師生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教育,培養學生的仁愛之心,惻隱之心、容忍之心,教育學生愛惜生命、尊重他人人格,正確認識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傳授、學習現代科學知識、技能和理論的同時,提高道德水平。加強思想教育工作的生動性、針對性、有效性,防止空洞的說教。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卻常常被忽略的教育內容。要採取適當的方式,切實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
2、要加強對師生的法制教育。要通過各種有效形式,積極開展依法治校工作。健全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尤其是針對存在的不知法、不懂法、缺乏法律意識和心存僥幸的現象,強化法制教育,樹立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識。要通過各種有效形式,積極開展依法治校工作,健全學校的各項規章管理制度,加強校園管理,形成良好的校園法制氛圍。法制教育並不是一兩堂法律常識課就能全部解決的,可以通過以案說法、聘請校外法制輔導員、旁聽公開開庭等形式,加強對學生的法制觀念教育,教育他們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
3、要加強對師生的心理教育。心理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應當通過教育,克服學生中存在的逞能、好勝、霸道、急躁心理,培養他們的自製力,防止因小事而發生惡性案件。不健康的心理,會導致人格的扭曲。學校要有意識地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開設心理咨詢機構,幫助學生和部份教師放棄偏激和自卑心理,防止因小事而發生惡性案件,減少悲劇的發生。
4、要開展預防校園犯罪的綜合治理工作,1999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年人犯罪法》開始實施。預防校園犯罪是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責任。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凈化社會環境,為青少年學生的健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防止暴力、色情、恐怖等內容的音像製品和書刊毒害青少年。家長和學校要切實履行好監護職責,以言傳身教、循循善誘的方法,在青少年學生中弘揚社會正氣、文明風氣,使他們自尊、自律、自強,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作為「陽光下最高尚職業」的教師要提高素質,無愧與「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司法部門要堅持以預防為主、打防結合,多渠道、多途徑開展預防教育工作,對情節特別嚴重的犯罪,依法懲處,震懾犯罪③。
四、如何預防校園犯罪
(一)規范網吧,清理整頓社會環境。鑒於網吧對青少年產生的危害,目前在我們國家,從大到《未成年人保護法》這樣的國家立法,小到各地出台的一些規定,對未成年人出入網吧以及網吧設立的位置等都作出了越來越嚴格的規定;但盡管如此,令不行禁不止的事依然屢有發生。因此,如何使這一高科技的產物確實為我們的社會發展及日常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將其負面作用降到最低限度,這就需要我們在網吧的管理上下大力氣,從而真正把青少年堵在不健康的網吧之外。
(二)加大對出租房屋及賓館、旅館的的管理力度。 許多案件都反映出:個體小旅館及出租房屋在一定程度上正在成為藏污納垢的場所。比如鄒等四人強奸案中,曾經有多名男女混居的現象,但均未受到房主的阻止;前面提到的因盜竊被判二年半有期徒刑的少年犯王某和李某,二人也未受任何阻攔即輕而易舉地租房公開同居。同居,甚至是多名男女混居,在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件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另外,一些外來流串作案人員也常常寄居旅、招待所或租住房屋。因此,加強對出租房屋的管理刻不容緩。一是要建立出租房屋登記制度,做到對出租的房屋有帳可查,並對隨意出租者進行嚴厲的處罰,使其得不償失,從而扼制住黑屋出租的暗流;二是要加強對旅客證件的審查,對那些證件不全或沒有證件的以及青少年特別是青少年男女共同投宿的,一定要嚴格控制入住,並及時同有關部門取得聯系;三是要加大公安機關的檢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對城區內的出租房屋進行檢查,對檢查出來的違規、違章者,不僅要進行經濟上的處罰,而且要取締其出租資格。
(三)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學校管理。經查,每年學校都有很多學生違反校規校紀,小到遲到、早退,經常曠課。大之打架斗毆、酗酒滋事,嚴重的有夜不歸宿、通宵在校外上網、校宿舍內聚眾賭博。其傷痛之悲慘,其教訓之深刻,都令我們觸目驚心、不可忘懷。學校也及時頒布了多種規章制度、條例,尤其是《校園治安管理規定》、《學生管理規定》、《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政治輔導員工作條例》等,加大對校園學生的管理。
(四)家庭教育是至關重要的。青少年的父母、親友的影響巨大,家庭教育責無旁貸。14至20歲正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年齡段,這時社會對他們影響比較大,比如錄像廳里播放的黃片以及個體書攤上的黃色書籍等宣傳品。這些黑社會文化浸入了他們思想之中,潛伏著一種犯罪意識與根源。從諸多青少年犯罪案件看,未成年人身上暴露出一個共性問題,這就是未成年人都很推崇他們心目中的老大,即使已進入鐵窗,還念念不忘老大的恩德,這就反映了黑社會意識對他們的滲透之深。他們為什麼易接受陰暗面的東西?其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失控。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感情不好或離異,或家教不當,過度溺愛等都會導致一些青少年形成性格孤僻、缺乏責任感等不正常心態而失足犯罪。 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則為青少年團伙犯罪埋下隱患。現在很多家庭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和放任,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法形成是非以及價值的基本判斷,以致唯我獨尊、任性妄為。有大量的事實和數據表明,在家庭暴力發生較多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實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更大。他們得不到家庭的溫暖,他們在人生中走得孤獨,親情遠離,使他們從孤獨走向彷徨,從彷徨走向犯罪。
要從根本上制止青少年犯罪,就是要重視家庭教育,法律教育,那麼就請父母與社會同他們貼心交流,增強他們 適應社會的能力。

2. 中學生政治論文範文

零花錢」不容輕視(政治小論文)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家庭日益富裕起來,孩子們的零花錢便也在不止不覺間不斷上漲,有的甚至到了讓人膛目結舌的地步。
遠的不說,就說我們班吧!班裡有些男生女生,學習成績不怎麼樣,可是對於穿著打扮,可都是「行家」。"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書包,「SONY」的MP3……真可謂集名牌於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會帶有上百塊的錢,用於所謂的「吃喝玩樂」,泡網吧,打游戲,看色情錄像、結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手機……這種例子在如今的校園中已不再是鳳毛麟角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認為,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經濟狀況與之前相比有了較大改善;二,目前家庭多是獨生子女,父母過分溺愛;三,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而其中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是最主要原因。在中國的家庭教育傳統中,父母們都會用零花錢來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觀念,比如:勤儉節約、財務自理。但在今天,生活富裕了,孩子的那點零花錢家長也不會放在心上。但這種超前消費意識是不適合中學生的,將給他們帶來諸多不良影響。
首先,會促使他們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第一,吃零食的習慣,尤其是初中學生,一旦身上有了錢,見到喜歡吃的零食便會毫無節制地買。一些學校的校門前就有不少賣零食及飲料的小賣部,周圍還有很多擺地攤的,賣些廉價的冰棒、棉花糖、油炸食品等。吃零食本身已經對身體無益了,更何況這種環境下出售的往往是一些三無食品。這樣一來,不但浪費了錢,更重要的是不利於身體健康。
第二,浪費的習慣。許多學生自以為有的是錢,所以對很多東西都不珍惜。比如,買了豐盛的午飯一句「沒胃口」就原封不動地「回收」了;早餐的饅頭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給了「垃圾桶」,等等。如果有人「介意」,他們會滿不在乎地說:"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錢。"但他卻沒有意識到,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他瀟瀟灑灑所花的錢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其次,孩子之間容易產生攀比心理,從而引發一些孩子的心理失衡。今天你在「肯德基」搓一頓幾十元;明天我在「XX酒家」擺一桌幾百元,看誰更有風度。現在的孩子誰手裡要是沒幾個零花錢,看著同伴經常拿著錢去買這買那,總是羨慕得很,又尷尬的很。這種羨慕、尷尬處理得好那是幸運,若是處理得不好,帶來的後果將不可想像。4月12日江北區一名約7歲的女孩哭喊著要跳樓。不為別的,就只是為了從父母那得到零花錢。而有的孩子可能萌生或多或少的拜金主義,以金錢或能換取金錢的一切作為自己的鍾愛。
再次,會給其他人樹立不好的榜樣,給他們的父母造成壓力。有的孩子由於心理還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看到別的同學有那麼多錢用,於是也向父母要。可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錢。我相信,現在很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人也一般,但是為了滿足孩子,甚至維護他們的「尊嚴」,他們只好省吃儉用地擠出一點來給孩子。可孩子並不心疼,錢花到不該花的地方,還嫌不夠。
第四,會使孩子形成錯誤的金錢觀,以為「金錢是萬能的」,「有錢能使鬼推磨」,不知道應認真學好知識,不懂得承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嚀囑咐,老師的教誨當成「耳邊風」,只懂得吃喝玩樂,腹中卻空空如也。更是忘卻了將來有獨立生活,贍養父母,為社會作貢獻的責任。
最後。也是最嚴重的,可能會導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人儉難。"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對富裕的,但誰也不能保證將永遠富有,倘若已經養成了奢侈的習慣,將來要如何面對貧窮呢?也許有的人靠自己的意志能熬過去,但有的人卻會難以自拔。前不久,報紙曾經報道,廣州一名14歲的中學生在潛入同字家中盜竊被發現後,向同學的母親狂刺38刀實在是慘無人道。
身為父母,誰不愛自己的孩子,誰不願給孩子付出呢?但是,家長們該給孩子什麼?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一味地給錢顯然是錯誤的,而應該給他們以知識和正確的引導。金錢是把雙刃劍,用得不好就傷人———家長們對此一定要有充分認識。在處理孩子的零花錢問題上,家長首先要牢記:零花錢,也是一種教育孩子的手段。
一是培養勞動意識。家長可以把零花錢作為一種獎勵手段。比如,孩子做了什麼家務勞動,學習上取得了什麼成績或進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約定給孩子一定的獎勵作為零花錢。讓孩子形成勞動最光榮的觀念。
二是培養合理的消費觀念。花錢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就像學游泳一定要親自下水一樣,不讓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零花錢,他們就學不會合理消費,這對他們以後走上社會,獨立生活是不利的。
三是培養自立能力。許多家長沒有意識到給孩子零花錢是孩子的「成長需要」。讓孩子自己乘車、買文具、買圖書,其重要意義是通過「購買」這種最基本的社會生活方式,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專家建議,至少在孩子七八歲時,家長就應該有意識地給孩子一些零花錢,並隨著年齡的增長合理提高孩子自由支配的數額。家長也可以幫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財知識,如消費、儲蓄等。
零花錢是每個家庭都無法迴避的問題。如何對待「錢」,是人生道德大廈中一根重要的支柱。孩子對零花錢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其成年後道德的形成。作為父母,首先,絕不能在經濟上放縱孩子,從小培養他們勤儉節約的思想;其次,在此基礎上,教會他們如何消費與分配零花錢,掌握一些基本的經濟知識。一句話,要使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錢。

3. 請問大家初中生政治小論文怎麼寫

本文獲南海市2003年政治小論文比賽一等獎) 學校:南海市黃岐中學 姓名:劉夢蝶 指導教師:何煥英 關鍵詞:消費狀況、成因、建議 摘要:你手中的金錢是「圓」是「扁」?你曾想過嗎?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學生消費問題日顯突出。他們對待金錢的態度是「圓」是「扁」?筆者通過調查及走訪的形式,對中學生的消費狀況展開了調查。通過調查了解到他們消費的情況,並針對這些現象進行了分析,尋求解決之道。 正文:一.我們「追求」什麼——透析消費對浪費的人來說,金錢是圓的;對節儉的人來說,金錢是扁的,是可以一塊塊堆積起來的。 ——巴爾扎克物質生活的改善,使如今的中學生每人每月一般都有一筆固定的消費資金(零用錢),並有了經常性的獨立購買活動。因此,他們對家庭消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到底這群龐大的年輕消費群體的消費狀況、消費心理是怎樣的?中學生對待金錢的態度是「圓」是「扁」?筆者就這些問題對我校200名中學生展開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被訪者中,90%以上都有零用錢。那同學們每月有多少零用錢呢?我們先來看看這些數據:
通過上表可知,中學生的消費水平都比較高。手頭上有了零用錢,同學們都把它花到哪兒去呢?我們再來看看下面的統計: 根據調查,25%同學喜歡逛逛街,買些衣服或飾物。一天下來,少則消費幾十到一兩百元,多則消費幾百元,甚至上千元。 22%的同學把零用錢主要用來買零食。你看那學校附近的小吃店生意多紅火呀,放學時小店總被學生圍得水泄不通。這些「老顧客」每天都得來店裡飽餐一頓,似乎這樣才能慰勞一下自己一天的「辛勤勞動」。27%的同學把錢花在娛樂休閑上。進網吧上網、玩游戲就是個最典型的例子。隨著電腦日益普及,不少同學都迷上了它。74%的同學承認自己曾去過網吧。25%的同學表示自己常去網吧。看來,中學生的消費主要傾向於衣、食、玩這幾方面,用於學習方面的只佔總金額16%。為什麼分配在學習上的零用錢金額只佔這么少呢?同學們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很多人不加思索地答道:「零用錢就是用來吃喝玩樂的嘛。」 同學們怎麼會說出這樣的答案?是什麼影響了我們呢?二.揭開消費之謎——探究根源我認為,影響中學生消費的因素重要有兩方面。一是客觀因素,包括社會因素和家庭因素;二是中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學生所得的零用錢也逐漸增多,中學生的消費水平自然隨之提高。這是影響中學生消費水平的根本因素。另外,中學生形成什麼樣的觀念,追求什麼,崇尚什麼,這些都與傳播媒介所帶來的影響有關。可見,社會的傳播媒介對中學生的價值觀、生活態度等方面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正因為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長們都想讓孩子過得更好。這種想法當然無可厚非,但90%家長卻因此變成對孩子有種溺愛心理,孩子要錢就給錢,要什麼給什麼,用家長的話來說就是「再窮也不能窮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在家長的嬌慣、溺愛下,養成了貪圖享樂的不良心理。但是歸根究底,影響中學生消費心理的最主要原因還是中學生本身。因為,零用錢始終是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怎麼用錢、用多少錢等等方面最後還是由自己來決定。這個主觀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不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調查所得,有96%的同學的零用錢來源於父母,來源於親戚或其他人的僅佔4%,而沒有一人是靠自己打工或從事勞動得到零用錢的。正是因為中學生缺乏社會勞動經驗,沒有親身體會到金錢的「來之不易」,­才會一擲千金。2.不良消費習慣所致。心理學認為:任何行為在重復做過幾次之後,就變成一種習慣。如果中學生平時不注意節儉,就會逐漸養成「花錢如流水」的壞習慣。一種習慣一旦在腦中固定形成之後,這種習慣就會驅使一個人採取行動,於是錢也就越花越多。3.受到西方價值觀念的沖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接觸西方的東西多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也傳入了中國。中學生在這些腐朽思想的影響下站不住陣腳,很容易跟著這股不良風氣走,對金錢缺乏正確的認識。4.理財能力較弱。如何正確使用零用錢,關繫到理財能力的強弱。擁有的金錢越多,要求擁有者的理財能力要越強。而中學生在理財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如:65%的同學沒有理財計劃;87%的同學有自己的存摺本,但能保持存款金額「持續增長」的並不多,每月能固定存款的只有兩成左右;有的同學花錢沒有「度」,手上有多少錢就一定要花個精光,一分不剩。三.問題,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同心協力現在已經知道了問題的所在,那能不能想辦法解決呢?同學們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1.古語有雲: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勤儉是一種美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所以,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優秀的作風。2.放假的時候,嘗試一下做暑期工,這樣可以使我們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體會金錢的來之不易,培養勤儉節約的習慣。3.可以多讀一些人們勤勞致富的故事,了解一下如李嘉誠、居里夫人這些名人、偉人是怎樣對待金錢的,使自己樹立正確的金錢價值觀。4.可以把零用錢存起來。好處有三:①積少成多,以備將來不時之需;②可收取利息;③有助於培養理財能力。5.我們應更加重視精神消費。精神消費所佔的比例越大,獲得的精神財富就越多,也證明一個人的文明程度越高。擁有精神財富不是比擁有物質財富更寶貴嗎?因此,我們可把零用錢多用於買書、訂報,通過看書、看報充實自己的頭腦,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以上幾點建議能幫你的忙嗎?四.我們的導航燈——齊抓共管畢竟中學生還是未成年人,處理事情和辨別是非的能力還不強,所以特別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和教育。「孩子好不好,看看父母就知道。」這是尼泊爾國家的一句諺語。這句話恰好說明了家長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要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家長必須以身作則,保持儉朴的美德,並且教會孩子怎樣正確消費,這樣的教育才真正有效果。再者,老師、學校應多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引導中學生正確消費;還可以充分利用班會、團隊活動,以活動的形式把勤儉節約的故事帶入課堂,讓同學們從中受到教育。可別忘了,社會這個大家庭對中學生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所以,全社會都應該關注中學生消費,並且大力倡導勤儉節約,凈化社會風氣,為中學生的成長營造良好、清新的環境。這樣,「祖國的花朵」定會綻放得更燦爛!航行需要導航燈。我們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進的孤舟,家長、老師、社會是那明亮的導航燈,為我們照亮了前路,使我們得以沿著正確的航道不斷向前!五.「圓」與「扁」的思考——努力方向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即使手中擁有再多的金錢,但如果沒有節制的消費,它也會像一隻只圓球,握它不住,壘它不起,最終從自己手中滑落。合理的消費,可使金錢像扁的積木,一塊塊地把它壘高,直上雲霄。同學們,你手中的金錢還是「圓」的嗎?還等什麼?來,讓我們嘗試把它「壓扁」,一起做優秀的理財能手!

4. 急需1篇3500字的政治論文(關於中學生用手機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走進了千家萬戶,在街上可以看到人手一機的情景。當然,這其中也不乏一些初中生,高中生。隨著手機的日益普及,手機也進入了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校園,在每個班級中,擁有手機的學生,不佔少數,據某中學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48%的學生每天帶手機上學 ,有73%的學生擁有手機,某業的手機生產商把中學生視為他們將來龐大的銷售市場,中學生使、用手機更應該值得關注。
中學生使用手機無非就是在學校里,比如到了學校發現要交的作業忘帶來,那就可以趁下課時打個電話回家,要爸媽送過來。當然有些同學把手機帶入了課堂,把手機調到振動狀態,在桌子下面偷偷地玩,有的在宿舍熄燈後用手機發短消息。
中學生手機三大用途:收發簡訊,玩游戲、上網,有超過70%的中學生已經不把手機當成與人通訊的工具,而是一台與電腦一樣,能收發訊息,能玩游戲,能上網,還可以聽歌,收發圖片的「迷你」,電腦,跟桌上電腦或的提電腦比較,手機的好處當然很多。有的學生認為,它能方便聯絡,方便使用,可以通簡迅,非常輕便,無論擁有或使用手機的中學生,利用手機傳簡訊,可說已經成為手機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機來打電話的學生,也以閑聊為主,用來問功課,與家聯系的很少。
由於手機進入課堂,也不免會帶來一些弊端。
很多同學都對簡訊息上癮,把各式各樣的簡訊發來發去,甚至交頭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自己沒有認真地學習,也嚴重地影響到雖的同學的學習,把手機帶入課堂會影響正常的上課秩序的確不好,首先,的確沒有什麼「硬」措施去管理:批評他幾句吧,轉眼就忘;想要沒收,手機又不是小人書之類的,屬貴重的品,很快就得歸還;想要禁用,只要學生調了振動檔,小小的手機往課桌里一塞,還是防不勝防的。
有些同學甚至把手機帶進考場,利用手機短消息來做弊,每攫的期中,期末考試都可以發現幾起此類的作弊事件。更不要證券交易僥興漏網的人了,一定還要多,連期中、期末這樣的大型考試,都也到用短消息作弊,更不用說平時的那些「小考」了。利用手機作弊,更令人防不甚防,嚴重地破壞了考場的紀律。
有的住宿生在宿舍熄燈後,用短消息聊天,一聊就聊到深夜,造成睡眼不足,第二天也就會精神不濟,學習效率也大大折扣,、不僅自己受到影響,也要擾了別人的休息。
為規范學生使用手機,某校近日頒布了《校園學生移動通訊寬具使用管理暫行條例》,《條例》規定教學期間,教學樓,實驗樓,視聽樓等所有教學而所不應使用手機;考試期間不應攜帶手機進入考場,一經發現,一律視作作弊;學生宿舍22點以後不得使用手機。避免影響他人休息。要求使用手機的學生要在家長簽名同意後,向班主任提出申請。班主任有權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充學生攜帶手機上學。
溫嶺中學對於學生使用手機的情況,起初是「不提倡」、「不限制」的態度,但隨著手機校園愈來愈泛爛,溫中於5月份開始採取強硬政策——禁止使用手機,包括小通靈。如果一經發現有學生在校使用手機,馬上沒收。
有些同學認為手機進入校園,確實帶來了某些弊端,但是學校採取這樣的強硬的措施,未免有些不盡人情,無論如何,手機也有有到手的一面。
手機可以方便聯系,在溫嶺中學這個相對比較封閉的環境里與外界連聯如果沒有手機是非常不便的。假如,真的有事要找你,你的朋友或父母還得要大老遠的市區趕過來?有些同學是第一次住校的。他們的父母未免有些擔心,便用手機只是為了方便和家長聯系或報個平安。雖然學校在教學樓各層安裝了公用電話,但如果遇到或突發事件,手機還是最好的交流工具。
面對手機的種種弊利,老師、家長、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多數教師不提倡高中生帶手機進入校園,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看看高中的交友范圍,他們一般的交際就在班級和學校里,他有必要帶個手機來聯系這些同學嗎?其次,高中生不一定有很強的自製力,在課堂上發短消息或打游戲都可以在老師的眼皮底下隱敝地做,定會影響學習,第三,擔心手機會成為 新型的攀比物,因為手機型號在不斷翻新,外型、功能,價錢都能成為比較的對象,攀比中自然會影響到學習或學生的心態。
家長們認為中學生最發了不要常用手機,它只是種普迅工具,如果沉緬於款色的攀比,簡訊的發送,以及手機游戲,一定會影響學習的中學生使用手機的習慣,深受家人影響。據了解,學生中家長擁有手機的人數佔84。47%,而家擁有三部更多的手機的54。78%,其中四部或更多的盡佔31。3%。至於家長每月的話費,有41。4%的學生家庭應為經濟能力,不能買手機,應為買一部手機這么多錢,養一部手機又要這么錢,這都是常識。現在,同學們使用手機的話費都在一百元到兩百元之間,手機的價格少至也是上千。這對於某些家庭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
有一半同學認為學校不該干涉他們使用手機,但是他們都認為如果有人因手機違反了校方紀律,應該接受處分。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應該允許隨時開機,但應將鈴聲轉為振動。他們要求學校多給他們一些自由權。只要自己用手機的時候稍微自覺一點,盡量在上課時關機,下課的時候也不要影響他人,那麼學校老師就不應該干涉。
持反對意見的同學認為,手機會影響他人的學習,會給考試提供良好的作弊工具。他們希望學校可以管得嚴點,制定 一些懲罰措施,管管那些上課玩手機的同學,和利用手機作弊的同學,應該他們不願意受那些人的影響。
通過這次研究性學習,我們認為中學生使用手機既有利與有弊,手機本身並沒有對錯之分,最重要的是我們怎麼來使用手機,在哪些地方,在哪些時候使用。我們也堅決反對同學得上用手機上課發短消息,考試進行作弊等不良的為,同時,我們也肯定手機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捷和方便。
作為中學生,無們更應該培養自己的自覺性。對手機的使用,做到自我約束。
的確,自從溫嶺中學宣布禁用手機,小靈通等通訊工具到現在,已有一個多月的時間。
但是,在私底下,仍然很多同學把手機帶到學校。
手機進入校園將是一種不可抵擋的趨勢。學校不應該一味地用強制政策進行陣壓,即便是如此,成效也是微乎其微,手機是不能禁的。
要徹底杜絕手機在校園里產生不良影響,學校必須制定一份合乎情理,切實可行的行為准則。把學生節制在一個合適的環境中。
想要,手機健康地進行校園,學校、老師、學生都應該共同的努力。 新華網濟南5月24日電(孫浩)幾年前,人們還在為大學生佩帶呼機的利弊爭論不休,現如今,手機逐漸替代呼機已成為大學生們新的「時尚」。

對此現象,教育界人士分析說,手機走進大學校園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說明如今的大學生正在更多地融入社會,已經不再是只會待在「象牙塔」里讀書的傳統形象。

但也有人認為,如果控制不當也會對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學生在校期間應該抓緊時間讀書上課,以書本知識為主,只有擁有良好的知識底蘊才能在將來工作實踐時融會貫通。當代大學生參加一定的社會實踐是有益的,但在校期間過多醉心於社會活動其實是捨本逐末。

據了解,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97級某班共有學生46人,擁有手機者已有10人,而呼機幾乎人手一部。這些學生認為,畢業在即,買部手機聯系工作會更方便一些,就業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也是就業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的手機也不像幾年前那樣動輒幾千元,大學生們的手機大多千元左右,手機卡則多是話費較低的一種。

手機在非畢業生當中也屢見不鮮。某院校讀大二的小尹也是「手機一族」,他說,在校系學生會里都擔任職務,並且還在校外做兼職,常常是顧此失彼,有了手機後就可以及時與各方面聯系,調整日程,做到校內校外兩不誤。
在一個科技領導世界的時代,手機已不是有權有勢人的「私有財產」.記得90年代初,見到的是「大哥大」,跟大磚頭一樣,能用上它的人身份肯定不一般.誰又能想到,十多年後,手機已是「舊時富人手中機,飛入尋常學生中」.大街小巷,甚至在校園內,中學生打手機早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幾乎隨處可見.走進今天的中學校園,我們會發現很多中學生都擁有自己的手機.從某種意義上說,手機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擁有手機的中學生人數也日漸增多,手機的檔次也大有水漲船高之勢.從最便宜的到價格不菲的能拍照的,各種品牌、各種款式的手機都能在校園里找到它們的擁躉.
手機的普及,確實帶來了不少好處.但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在分析問題時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如目前許多教育界的學者和專家就十分關注中學生流行自己帶手機的問題.中學生究竟應不應該自己帶手機,也成為我們青少年應深入思考的問題.

在調查中了解到學生獲得手機,主要有兩種途徑:親人贈送,或自己用零用錢買。親人贈送手機的目的主要有:有的同學家長經商,有時會長期不在家,孩子有手機方便聯系,且可以了解孩子目前的情況;作為獎勵,有的家長買手機作為孩子生日禮物,鼓勵孩子好好讀書.有的家長則應孩子要求,成績進步後買手機作獎勵。而學生自己買手機的目的有:與同學聯系,增進友誼,把煩惱和同學講,減輕壓力,學習上交流,共同進步;與家長聯系,有時家長在外,學生遇到困難,可及時向家人反映,尋求幫助;向老師匯報學習情況,疑難問題也可及時找老師請教,在學校遇到困難也可跟老師反映;利用手機交異性朋友或其他。

綜合學生使用手機的現狀,可以得出以下幾點利與弊的結論.
利的方面:
①手機作為高科技產物,確實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生活上的方便,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及時與家長聯系,也可以向老師匯報學習等.
②與以前同學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誼;與現在同學多交流,可以增進友誼,遇到疑難問題時,可以用手機進行討論.
③一些手機的拍攝功能,可以隨時拍下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
④裡面的鬧鍾裝置,可以隨時使用.
⑤通話記錄功能,手機不像家裡的電話一樣不在家的時候別人打電話來不知道,在手機里是有記錄的.方便查閱.
⑥手機的本身小巧玲瓏,占很小的面積可以隨身攜帶.
⑦當學生外出遊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險時可以及時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
弊的方面:
①簡訊聊天,影響休息,貽誤學業.多數家長反映,孩子用手機談論學習的內容少,用於同學之間聯系或發簡訊的多.手機給學業造成大的負面影響.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靈.據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學曾做過一個調查:在學生發送接受的手機簡訊息中,70%是與正常學習和生活無關的信息,10%以上是黃色簡訊息,部分學生甚至把相互轉發"黃段子"當作時尚.
③助長學生攀比成風.每到課余時間或放學以後,一些學生就會圍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機的款式和功能.校園里的手機越來越多,檔次也越來越高,對那些沒有手機的學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風的影響下,有些學生開始盲目追逐,因為手機更新換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異,學生會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這樣會讓學生把父母當成靠山,不思進取.
④額外增加父母負擔.在學校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學生購買手機的資金全部直接或間接來自於父母,另外,還有每月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話費也需要家長掏腰包.以一年計算,家長花在孩子手機上的費用至少要500元.對於經濟條件並不寬裕的家庭來說,給孩子買手機等於是給家長增添了新的負擔.
⑤手機為考試作弊提供了條件.用手機舞弊是公開的秘密了,而且一條信息可以發給好幾個同學,作弊的范圍很廣.
⑥影響校園治安.手機是貴重物品,常有偷盜現象.此外,手機所帶來的惡劣影響也更為突出,已經引發了中學生的犯罪,有手機的中學生也成為一些犯罪分子欺騙和搶劫的對象.
⑦使用手機會妨礙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上課時有的同學手機未關機,突然來電話,影響全體同學聽課.會給整個教室帶來不愉快的情緒.

⑧手機對人有輻射.許多廣告只說手機有多少多少先進功能,卻從未提對人體傷害.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黃金階段,如果因為手機而對身體傷害,豈不追悔莫及.

手機作為科技進步帶給人類的新工具,是新事物,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身並無利弊對錯.但進入校園後卻出現了重大的負面影響。

為此,國外的一些做法有:芬蘭禁止向青少年推銷手機,美國為校園手機立法,完全取締在校學生使用傳呼機和手機,德國禁止手機在學校使用擁有作為現代社會主要溝通工具之一的手機。

所以,我們中學生應該正確認識手機問題,以健康的心態對待手機.
中學生用手機在干什麼?通過調查發現,除一些必要的聯系外,絕大多數用於玩樂.關於學生持有手機的動機調查結果顯示:45%認為條件許可,19%虛榮心在作怪盲目攀比,21%娛樂消遣,9%實際需要,6%沒有必要.手機的確給人們的溝通提供了便捷,有利於感情的交流.但中學生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知識,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試問中學生帶手機到底是有益於學習還是有損於學習,答案不言而喻.盡管學校三申五令,嚴禁手機帶入校園,但仍有部分學生我行我素,在他們看來,擁有手機是身份的象徵、財富的標志,這不利於中學生的健康成長.筆者認為中學生帶手機進入校園有以下四個弊端:
目前校園「手機一族」已從大學生擴展到中學生。據了解,中學生能有手機主要是一些富裕的家長為了與孩子聯絡方便而給買的。但是,中學生擁有手機也隨之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

手機方便聯系

李強(化名)是西寧市某單位的一名處長,他的孩子今年上高中一年級,現在他的孩子是「校園手機一族」。他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因為工作關系,他經常出差,對孩子的日常動態也不便於掌握,考慮到現在的手機價格不是很貴,八九百元就搞掂,今年暑假,就給孩子買了一個手機,現在聯系起來挺方便的,不像以前那樣一整天都找不到人。

另一名家長則表示,自從他給上高中的孩子買了手機之後,父子之間的交流多了,孩子還經常給他發簡訊,聊聊天。

但是,大多數的學生家長對中學生擁有手機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中學生擁有手機在浪費金錢的同時,也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記者的一名同事說,她的一個朋友給小孩子買手機後,孩子每個月所需的手機話費已超過家長的手機費,而孩子給家長打電話的時間卻很少。

用手機談戀愛

西寧市某知名中學的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二學生說,現在她們班上有手機的人已有好幾個,有個別的上課還給朋友偷偷發簡訊,更有甚者,前後桌的同學有時在上課的時候發簡訊。下課後也躲起來打電話。

吳軍(化名)同學是西寧市某中學初三的學生,他告訴記者,在他們學校內初中生擁有手機的是極少數,但高中生有手機的人就多了,有的同學還用手機談戀愛。如要約會,打一個電話,發一條簡訊就能完成。放學後,到說好的地點等候就行了。同時,他還說,一些黃色的簡訊息現在也在有手機的同學中間流傳開來。

一名家長說出他對中學生持有手機的擔心,他認為,作為學生還是單純一點好,那些有手機的學生和社會上的一些人有什麼接觸,或約好要做什麼事,那真是防不勝防,擔心的就是放學後出了校門就去做不健康的事。

上課偷看簡訊

9月15日中午,記者在西寧市一輛9路公交車上遇到了一名正用手機打電話的中學生。在接受記者隨機采訪時他說,他買手機的時間不長,當時看到別的同學有了手機,很酷很時髦,於是便讓經商的父母也給他買了一部。

在與記者交談中,他透露,讓父母給買手機就是為了好玩,雖然家人也認為有了手機便於聯系。但他與家人打電話的時間很少,絕大部分還是用於同學之間的聊天,比如約時間出去玩,或互相發簡訊之類。

至於手機會不會影響學習,他認為不會。他說,班上有好幾個同學有手機,上課的時候大家都精神比較集中。至於,每個月話費有多少,這名同學說:「不多,40元至50元之間」。
作文來源:楊俊鑫 [請勿轉載]

5. 1500字關於校園安全的政治小論文

《關於中學校園安全的政治小論文》
在各種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及高呼以人為本的今天,在以缺乏自救能力為主體人群的中學校園內,安全問題理所當然地被提到了極高的位置。關於中學校園安全問題,有一個比較流行的提法:安全第一,健康第二,學習第三。斯言極是。人的一切都要以生命和健康為載體,否則,一切便無從談起。
但我們流行的習慣思維是:一個問題一旦被足夠重視,便會走向抓住一點不及其餘的極端。中學校園安全問題亦未能免。
不問青紅皂白,安全問題一票否決,便是有關部門管理今天中學校園安全的終結方法。
在中學校園內,當然有許多通過適當的安全機制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但是,也有一些安全問題的確無法預防。譬如,個別學生在平整的跑道上賽跑時摔倒致傷,個別學生做游戲時致傷,個別學生上講台時摔傷……在現行的中學校園安全管理方法下,沒有特例,沒有個別,僅有一般。特例的發生也是學校和教師未做好安全工作,也有批評懲戒。
中學生在校園內的一切安全問題都由學校和教師負責,這種極端化的提法若出自家長,是不負責任甚至是無賴的;若出自有關部門,則是缺乏理智與一言難盡的。許多行業在制定本行業的責任時,無一例外地摒除了不可預防、不可抗拒等非正常因素。公安部門的職責之一是社會治安,紀檢反貪部門的職責之一是反腐敗。試想,某地出了社會治安或幹部腐敗問題,按照現行的中小學校園安全管理方法的邏輯,該地的公安部門或紀檢反貪部門便該負責便該受懲戒了?
但如此荒誕不經之「理」,卻被毫不猶豫地用在管理中小學校園安全問題上。
同事遭遇學生不可避免的受傷事情,趕緊帶學生到醫院。隨後趕到的家長問明情況後,不僅心安理得地看同事奔波,還出言不遜地責備同事行動遲緩——在現行的中學校園安全管理機制下,教師的人道愛心行動,已被異化成了不可推卸的責任,並進而成為教師與學校受懲戒的源頭。
近些年,談及中學教師的工資,總拿他們與不景氣企業的工人、下崗職工比,得出中學教師工資不低、工作不錯的結論。這當然是事實。甚至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比,中學教師的工資也高於他們。
但問題的另一面是,除了中學教師,其他許多人等的獎金福利收入遠遠高於工資,根本不像中學教師,僅僅靠工資過活。拿中學教師收入高於弱勢群體來證明中學教師工作不錯,亦反證了中學教師是弱勢群體。
我一直在想,中學教師是能按時領到工資的人群中的農民。在這個人群中,他們最沒地位,最辛苦,收入最低。而在這個人群中,除了大學教師,他們的文化素質又最高。所以,多數中學教師不安心做教師,一遇機會便毫不猶豫地跳槽。也正因為中學教師是弱勢群體,針對中學教師及其棲息的中學校,便有許多蠻不講理的、極端的要求與規矩,譬如中學校園安全管理問題。檢舉

6. 中學生的研究調查報告(小論文)適合的標題(課題)有哪些

關於瀕臨滅絕的動物的調查報告。
下邊是我寫的:
關於瀕臨滅絕的動物的調查報告
概述
我們生活在一個美麗的星球——地球,它擁有大片原始森林和一望無際的海洋,同時又孕育著各種各樣的生命,它們就叫動物。
我們人類和動物生活在一起,但是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將許多動物趕盡殺絕因而使許多動物瀕臨滅絕。就像蘇門答臘虎。韓國在1975年到1992年間進口了6,128公斤虎骨,平均每年進口340公斤,其中有3,720公斤虎骨來自印尼,這相當於獵殺333隻蘇門達臘虎。不僅是蘇門答臘虎,還有許多動物的命運也是如此。

一. 問題提出
我是個動物愛好者,經常看一些有關動物的書籍.電視或資料,有一天,我在看電視。CCTV10正在講白暨豚,於是我便認真的看起來。裡面說科考隊的叔叔們找了一個月都沒找到白暨豚,這讓我想起了許許多多瀕臨滅絕的動物。

二. 調查途徑
1. 有哪些瀕臨滅絕的動物。
2. 尋找相關例子。
3. 上網查找動物瀕臨滅絕的因素。
4. 動物瀕臨滅絕帶來的影響。

三. 瀕臨滅絕的動物
有許多的動物瀕臨滅絕。如: 北部白犀牛,大鯢,草原陸龜,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中華鱘 ,指狐猴,蘇門答臘虎,斯比克斯鸚鵡,奧里諾科鱷魚,僧海豹,微型豬,小嘴狐猴,蘭.坎皮海龜,.奧瑞納克鱷魚,泰國豬鼻蝙蝠,夏威夷蝸牛,綠海龜等。

四. 資料整理
1.蘇門答臘虎
由於人類入侵以及對自然資源的毀滅性開采,蘇門答臘虎棲息地已不斷減少,並被切割成碎快,導致很難交配繁殖。1978年進行的勘測,估計野生蘇門答臘虎的數量約1000隻。而1985年,印尼林業局的勘測人員估算有26個自然保護區有虎存在的跡象,數量為800隻左右。而到了1992年,印尼林業部門和自然保護協會做出了統計,還有400隻虎分布在蘇門答臘5個國家公園里。

2.白暨豚
白鰭豚,在長江里大約生活了2500萬年的白鰭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遺生物。白鰭豚是鯨類家族中小個體成員,是世界上現有5種淡水豚(拉河豚、亞河豚、恆河豚、印河豚、白鰭豚)中存活頭數最少的一種。由於數量奇少,白鰭豚不僅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12種最瀕危動物之一。原屬淡水豚科,20世紀70年代末,根據中國科學家周開亞教授的建議,單獨設立了白鰭豚科。鯨目白鰭豚科白鰭豚屬的唯一種。現在,白暨豚幾乎0隻

3.僧海豹
僧海豹是一種古老而稀有的海豹,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一生都在熱帶海域中生活的海豹。歷史上僧海豹曾一度在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大量的繁殖,由於人類的狂捕濫殺,今天僧海豹在世界其它地方已難覓其蹤,而僅僅在夏威夷群島北部有發現。加勒比僧海豹:於2008年6月6日,被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漁業部證實了此前一些生物學家的論斷--加勒比僧海豹已經滅絕。夏威夷僧海豹:於2008年,全世界不超過1200隻,並且夏威夷僧海豹的數量正在以每年約4%的速度減少,專家們預言,夏威夷僧海豹的數量在未來3到4年裡可能會減少至不足1000隻,從而成為世界上最瀕危的海洋生物之一。地中海僧海豹:於2008年,全世界只有約500隻。

五.數量統計
1.蘇門答臘虎:
1978年——約1000隻。1985年——約800隻。1992年約400隻。
2. 白暨豚:
1986年——約300隻。1990年——約200隻。1997年——少於50隻。
1998年——只剩7隻。2006年——幾乎0隻。
3. 僧海豹:
夏威夷僧海豹——未來3至4年不足1000隻。地中海僧海豹——約500隻

六. 分析 ——動物滅絕原因
一切自然物種及其群落都與所在地域的環境條件相適應,只要條件不變,就能長期生存,即使發生擴散或縮減,其歷程也是緩慢和漸變的。人類活動的加劇,卻打破了這千古不變的平衡,導致物種滅絕:
1)生境喪失、退化與破碎 人類能在短期內把山頭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內使全球森林減少50%,這種毀滅性的干預導致的環境突變,導致許多物種失去相依為命、賴以為生的家——生境,淪落到瀕臨滅絕的境地。 世界上61個熱帶國家中,已有49個國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環境,森林被砍伐、濕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墾、珊瑚遭毀壞……亞洲尤為嚴重。孟加拉的94%、香港的97%、斯里蘭卡的83%、印度的80%的野生生境已不復存在。俗話說:樹倒猢猻散。如果森林沒有了,林棲的猴子與許多動物當然無「家」可歸。
2)過度開發 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37%的物種是受到過度開發的威脅,許多野生動物因被做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葯」的開發利用對象而遭滅頂之災。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膽、鳥的羽、海龜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絨……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動物的肉,無不成為人類待價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殺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鯨,就是為了食用鯨油和生產寵物食品;慘忍地捕鯊,這種已進化4億年之久的軟骨魚類被割鰭後拋棄,只是為品嘗魚翅這道所謂的美食。
3)盲目引種 人類盲目引種對瀕危、稀有脊椎動物的威脅程度達19%,對島嶼物種則是致命的。1778年,歐洲人又帶來了貓、馬、牛、山羊,新種類的鼠及鳥病,加上砍伐森林、開墾土地,又使得17種本地特有鳥滅絕了。人們引進貓鼬是為了對付以前錯誤引入的鼠類,不料,卻將島上不會飛的秧雞吃絕了。在紐西蘭斯蒂芬島,有一種該島特有的異鷯,由於燈塔看守人帶來1隻貓,這位捕食者竟將島上的全部異鷯消滅了,1894年,斯蒂芬異鷯滅絕,是1隻動物滅絕了1個物種。
4)環境污染 1962年,美國的雷切爾•卡遜著的《寂靜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對農葯危害性的關注;人類為了經濟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質的行為不勝枚舉:化工產品、汽車尾氣、工業廢水、有毒金屬、原油瀉漏、固體垃圾、去污劑、製冷劑、防腐劑、水體污染、酸雨、溫室效應……甚至海洋中軍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擾著鯨類的通訊行為和取食能力。
雖然,僅僅4點原因,但是這足以使大部分動物走向滅絕的道路。

七.結論——生態平衡
在生態系統內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之間,在一定時間內保持能量與物質輸入、輸出動態的相對穩定狀態。如果生態系統受到外界干擾超過它本身自動調節的能力,會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生態平衡是生態系統在一定時間內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狀態,其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輸出接近相等,在外來干擾下能通過自我調節(或人為控制)恢復到原初的穩定狀態。當外來干擾超越生態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復到原初狀態時謂之生態失調或生態平衡的破壞。生態平衡是動態的。維護生態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穩定狀態。生態系統可以在人為有益的影響下建立新的平衡,達到更合理的結構、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態效益。
不僅如此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之間還有一種循環。
河馬 水草 鱷魚糞便 鱷魚 水鳥 魚 水藻 河馬
看了上面的這個生物鏈,我發現裡面的每一個生物都不能缺少。假如河馬瀕臨滅絕,那水藻就無處可長。水藻一少,魚就沒有食物便接著減少了。魚一減少,水禽也沒食物了。水禽一減少,鱷魚也減少了沒了鱷魚糞便,水草也無法生長。啊!僅僅一個物種的減少,便導致一連串的物種瀕臨滅絕。人類要是讓一個物種瀕臨滅絕,就等於讓一連串的物種瀕臨滅絕。

八. 建議
1.組織大家一起去動物園觀賞動物,了解動物的習性,增加對於動物的知識。

2. 大家到一些大的酒店調查調查,看看有沒有野生動物。

3. 做個統計表,看看平均每年人類要獵殺多少野生動物。

九. 啟示
動物是一個神秘而美麗的東西,但是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非常自私的奪取了許多動物的生命,我們應該好好反省反省,想想動物們是多麼痛苦。我們要行動起來,拯救瀕臨滅絕的動物!

附件
由於人類入侵以及對自然資源的毀滅性開采,蘇門答臘虎棲息地已不斷減少,並被切割成碎快。1978年進行的勘測,估計野生蘇門答臘虎的數量約1000隻。而1985年,印尼林業局的勘測人員估算有26個自然保護區有虎存在的跡象,數量為800隻左右。而到了1992年,印尼林業部門和自然保護協會(PHPA)做出了統計,還有400隻虎分布在蘇門答臘5個國家公園里。

1995年,在湖北石首江段捕到一頭性成熟的雌性白鰭豚,將它放養在石首天鵝洲長江故道白鰭豚自然保護區內。1996年夏天長江大洪水,這頭白鰭豚因觸網而死。2006年11月6日~12月13日,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日本、德國和瑞士等六國近40名科學家,對宜昌—上海長江中下游的幹流1700公里江段進行了考察,未發現一頭白暨豚。1997年到1999年農業部曾連續3年組織過對白暨豚進行大規模的監測行動,三年找到的白暨豚分別是13頭、4頭、4頭。此次考察的結果則是0。1979年:中國宣布白暨豚為瀕危物種。983年:立法規定狩獵白暨豚乃違法。1986年:剩餘300頭 1990年:剩餘200頭。1997年:少於50頭(發現23頭)。1998年:發現數量只剩下7頭。2004年:7月在長江南京段發現擱淺死亡的白暨豚屍體。2006年:幾乎0頭。2007年:8月19號,安徽銅陵的一位市民在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段偶然發現了一頭白鰭豚,並用數碼相機拍攝下來。

加勒比僧海豹:於2008年6月6日,被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漁業部證實了此前一些生物學家的論斷--加勒比僧海豹已經滅絕。夏威夷僧海豹:於2008年,全世界不超過1200隻,並且夏威夷僧海豹的數量正在以每年約4%的速度減少,專家們預言,夏威夷僧海豹的數量在未來3到4年裡可能會減少至不足1000隻,從而成為世界上最瀕危的海洋生物之一。地中海僧海豹:於2008年,全世界只有約500隻。

1)生境喪失、退化與破碎 人類能在短期內把山頭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內使全球森林減少50%,這種毀滅性的干預導致的環境突變,導致許多物種失去相依為命、賴以為生的家——生境,淪落到滅絕的境地,而且這種事態仍在持續著。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67%的物種遭受生境喪失、退化與破碎的威脅。
世界上61個熱帶國家中,已有49個國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環境,森林被砍伐、濕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墾、珊瑚遭毀壞……亞洲尤為嚴重。孟加拉的94%、香港的97%、斯里蘭卡的83%、印度的80%的野生生境已不復存在。俗話說:樹倒猢猻散,如果森林沒有了,林棲的猴子與許多動物當然無「家」可歸,「生態」一詞原本就是來源於希臘文ECO即「家」、「住所」之意。
滅絕物種中,遷徙能力差的兩棲爬行類及無處遷徙的島嶼種類更為明顯,馬達加斯加上的物種有85%為特有種,狐猴類就有60多種,1500年前人類登島後,90%的原始森林消失,狐猴類動物僅剩下28種(包括神秘的、體大如描的指猴)。大陸生境的片斷化、島嶼化是近百年來日趨嚴重的事件,這不僅限制了動物的擴散、採食、繁殖,還增加了對生存的威脅,當某動物從甲地向乙地遷移時,被發現、被消滅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目前我國計劃為大熊貓建的綠色走廊,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
2)過度開發 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37%的物種是受到過度開發的威脅,許多野生動物因被做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葯」的開發利用對象而遭滅頂之災。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膽、鳥的羽、海龜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絨……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動物的肉,無不成為人類待價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殺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鯨,就是為了食用鯨油和生產寵物食品;慘忍地捕鯊,這種已進化4億年之久的軟骨魚類被割鰭後拋棄,只是為品嘗魚翅這道所謂的美食。人類正在為了滿足自己的邊際利益(時尚、炫耀、取樂、口腹之慾),而去剝奪野生動物的生命。對野生物種的商業性獲取,往往結果是「商業性滅絕」。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動物黑市交易額都在100億美元以上,與軍火、毒品並駕齊驅,銷蝕著人類的良心,加重著世界的罪孽。北美旅鴿曾有幾十億只,是隨處可見的鳥類,大群飛來時多得遮雲蔽日,殖民者開發美洲100多年,就將這種鳥捕盡殺絕了。當1914年9月最後一隻旅鴿死去,許多美國人感到震驚,眼瞧著這種曾多得不可勝教的動物竟在人類的開發利用下滅絕,他們為旅鴿樹起紀念碑,碑文充滿自責與懺悔:「旅鴿,做為一個物種因人類的貪婪和自私,滅絕了。」
3)盲目引種 人類盲目引種對瀕危、稀有脊椎動物的威脅程度達19%,對島嶼物種則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亞人進入夏威夷,並引入鼠、犬、豬,使該地半數的鳥類(44種)滅絕了。1778年,歐洲人又帶來了貓、馬、牛、山羊,新種類的鼠及鳥病,加上砍伐森林、開墾土地,又使17種本地特有鳥滅絕了。人們引進貓鼬是為了對付以前錯誤引入的鼠類,不料,卻將島上不會飛的秧雞吃絕了。15世紀歐洲人相繼來到模里西斯,1507年葡萄牙人,1598年荷蘭人把這里做為航海的中轉站,同時隨意引入了猴和豬,使8種爬行動物,19種本地鳥先後滅絕了,特別是渡渡鳥。在紐西蘭斯蒂芬島,有一種該島特有的異鷯,由於燈塔看守人帶來1隻貓,這位捕食者竟將島上的全部異鷯消滅了,1894年,斯蒂芬異鷯滅絕,是1隻動物滅絕了1個物種。
4)環境污染 1962年,美國的雷切爾•卡遜著的《寂靜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對農葯危害性的關注;人類為了經濟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質的行為不勝枚舉:化工產品、汽車尾氣、工業廢水、有毒金屬、原油瀉漏、固體垃圾、去污劑、製冷劑、防腐劑、水體污染、酸雨、溫室效應……甚至海洋中軍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擾著鯨類的通訊行為和取食能力。
科學家發現,對環境質量高度敏感的兩棲爬行動物正大范圍的消逝。溫度的增高、紫外光的強化,棲息地的分割、化學物質橫溢,已使蟬噪蛙鳴成為兒時的記憶。與其它因素不同,污染對物種的影響是微妙的、積累的、慢性的致生物於死地的「軟刀子」,危害程度與生境喪失不相上下。

在生態系統內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之間,在一定時間內保持能量與物質輸入、輸出動態的相對穩定狀態。如果生態系統受到外界干擾超過它本身自動調節的能力,會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生態平衡是生態系統在一定時間內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狀態,其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輸出接近相等,在外來干擾下能通過自我調節(或人為控制)恢復到原初的穩定狀態。當外來干擾超越生態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復到原初狀態時謂之生態失調或生態平衡的破壞。生態平衡是動態的。維護生態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穩定狀態。生態系統可以在人為有益的影響下建立新的平衡,達到更合理的結構、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態效益。

7. 政治小論文字"中學生網路使用的調查和建議"

編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8. 政治小論文關於校園安全(中學生的)

《關於中學校園安全的政治小論文》
在各種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及高呼以人為本的今天,在以缺乏自救能力為主體人群的中學校園內,安全問題理所當然地被提到了極高的位置。關於中學校園安全問題,有一個比較流行的提法:安全第一,健康第二,學習第三。斯言極是。人的一切都要以生命和健康為載體,否則,一切便無從談起。
但我們流行的習慣思維是:一個問題一旦被足夠重視,便會走向抓住一點不及其餘的極端。中學校園安全問題亦未能免。
不問青紅皂白,安全問題一票否決,便是有關部門管理今天中學校園安全的終結方法。
在中學校園內,當然有許多通過適當的安全機制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但是,也有一些安全問題的確無法預防。譬如,個別學生在平整的跑道上賽跑時摔倒致傷,個別學生做游戲時致傷,個別學生上講台時摔傷……在現行的中學校園安全管理方法下,沒有特例,沒有個別,僅有一般。特例的發生也是學校和教師未做好安全工作,也有批評懲戒。
中學生在校園內的一切安全問題都由學校和教師負責,這種極端化的提法若出自家長,是不負責任甚至是無賴的;若出自有關部門,則是缺乏理智與一言難盡的。許多行業在制定本行業的責任時,無一例外地摒除了不可預防、不可抗拒等非正常因素。公安部門的職責之一是社會治安,紀檢反貪部門的職責之一是反腐敗。試想,某地出了社會治安或幹部腐敗問題,按照現行的中小學校園安全管理方法的邏輯,該地的公安部門或紀檢反貪部門便該負責便該受懲戒了?
但如此荒誕不經之「理」,卻被毫不猶豫地用在管理中小學校園安全問題上。
同事遭遇學生不可避免的受傷事情,趕緊帶學生到醫院。隨後趕到的家長問明情況後,不僅心安理得地看同事奔波,還出言不遜地責備同事行動遲緩——在現行的中學校園安全管理機制下,教師的人道愛心行動,已被異化成了不可推卸的責任,並進而成為教師與學校受懲戒的源頭。
近些年,談及中學教師的工資,總拿他們與不景氣企業的工人、下崗職工比,得出中學教師工資不低、工作不錯的結論。這當然是事實。甚至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比,中學教師的工資也高於他們。
但問題的另一面是,除了中學教師,其他許多人等的獎金福利收入遠遠高於工資,根本不像中學教師,僅僅靠工資過活。拿中學教師收入高於弱勢群體來證明中學教師工作不錯,亦反證了中學教師是弱勢群體。
我一直在想,中學教師是能按時領到工資的人群中的農民。在這個人群中,他們最沒地位,最辛苦,收入最低。而在這個人群中,除了大學教師,他們的文化素質又最高。所以,多數中學教師不安心做教師,一遇機會便毫不猶豫地跳槽。也正因為中學教師是弱勢群體,針對中學教師及其棲息的中學校,便有許多蠻不講理的、極端的要求與規矩,譬如中學校園安全管理問題。

閱讀全文

與中學生政治論文關於調查學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