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學生易出現的心理疾病
一、
(一)郁悶:發病率----80%
症狀----精神委糜不振,少言少語,但卻偏偏愛發嘮騷,面色深沉,心情壓抑。病理----為眾多瑣事(包括親情,友情,愛情,事業,網事無聊等)所困擾,導致心情煩燥,心理產生不明的壓力,看什麼事都會覺得不順心。
葯理、葯方----用平常心去看待你周身的一切,人的一生豈能平安無事,不論發生了什麼,那又都算什麼呢,你應該放開心思,理智的去解決好問題,如果你覺得做什麼事無聊,使你感到郁悶,那麼你就不該繼續做,比如說上網。
(二)寂寞:發病率------60%
症狀----表現為少言語,強歡笑,想要做些事情,卻又理不出頭緒,一副不知所雲的樣子。
病理----本應充實的心理並不充實,缺少了某一種製造快樂的東西,而倒致了你的心裡極度空虛。
葯理、葯方----找到快樂的方向,去追求快樂,不必為小事做一些沒有意義的計較,多出去走走,散散心,當心情舒展開時,你應該適當的把握好時機,讓自己感受一切,接受你所能接受的。你認為對的事,把握好了,就去做,但不要很過分,相信不久以後,你將恢復正常。
(三)頹廢:發病率----30%
症狀----精神委糜不振,一副不死不活的模樣。
病理----不論事情發展到什麼程度,他都願意接受,任其任意往下發展,不管不問的任自己頹廢下去。
葯理、葯方----應採取積極進取的方式令自己走出頹廢的圈套,做為人,你應該學會把自己裝飾的有精神些,更美麗些。
(四)墮落:發病率----30%
症狀----看似一切前衛,超前,又似是敢做敢當,其實正是相反。
病理----墮落屬於一種慢性自殺,一種令你隨時走向崩潰邊緣的精神,它左右著你的思想,使你放縱自己,從而慢慢殺掉自己,而當你真的開始時,已是無可救葯了,但並非是無葯可救。
葯理、葯方----如果你還懂得珍惜生命,珍愛自己,那麼就請你理智的離某些人,某些場所遠一點,不去做某些違背自己真正意願的事情。
(五)煩燥:發病率----70%
症狀----心情極不穩定,不知自己該幹些什麼,見什麼煩什麼。
病理----由於某一時或某一事,包括沒有理由的莫名因素引發的情緒不安。
葯理、葯方----讓自己能夠靜下心來,理清事情,心情的頭緒,否則你只能越來越煩,越來越麻煩,畢竟煩燥不會困擾你一輩子,所以盡快找出問題的根源是最重要的。
(六)深沉:發病率----40%
症狀----比較雅觀一些,深沉好了別人會覺得你比較成熟,而帶有幾分魅力,要是玩不好深沉,那隻會給自己丟面子,深沉不是那麼好裝的。
病理----主觀上講 深沉的主要來源是出自其本人自身的個性,一般為性格內向居多,成熟點的男人居多,性格孤辟的人居多,客觀上講深沉便是某些人故作出來的,想耍酷,裝老成,想要裝,你首先應該清楚做什麼都不是那麼容易的。
葯理、葯方----最佳的辦法便是做回你自己,一切刻意做出的事都不會合乎情理的,做好了也只是普通,做不好自己就會跟著栽進去,相信做回自己不會很難。
(七)無聊:發病率---- 90%
症狀---- 無精打彩卻又顯悠閑,悠閑之中又存在有一絲的無奈,那副病容看起來並不是很順眼,但是卻是現在大部分人的通病。
病理---- 產生無聊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它自覺無聊的原因,或者說無聊根本就是生活空虛,而無根無由,無聊的只能無聊。
葯理、葯方---- 唯一的辦法就是找事情做,如果你忙起來,那麼你就會忘記無聊,而如果你找不到事做,那麼就請你繼續你的無聊事業吧,無葯可救。
(八)神精質:發病率----50%
症狀----這是一種青春期常見神經病類,時而開心,時而痛苦,喜怒無常,常說些不著邊際的話,有著不合乎情理的想法,做著莫名其妙的事情。
病理----有時神經質可以令你顯得十分可愛,而有時會令你變成人見人煩,眼中盯肉中刺一般。
葯理、葯方----盡量控制住自己的所有不正常情緒 ,收斂一下自己稍顯過分的行為,不要讓人以為你真的是神經病,如果你願意讓自己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使自己輕松下來,那麼發發神經也不會是件壞事,只是你應該注意場合。
(九)心理變態:發病率:5%
症狀----一切行為都不是很正常,而令人感到渾身不舒服,不自在,他的行為舉動,言語,屬變態而無二類。
病理----從小受到了某種刺激,而後開始排拒正常的世事,再或者與他(她)自身體內分泌的激素有關,沒做過研究,單憑感覺。
葯理、葯方----此病無葯可救 也無可救葯,任其自生自滅去吧,正常人最好遠離此類人,當然,除非你願意,沒有人可以制止的。
(十)鑽牛角尖:發病率:30%
症狀----看其面便知其為人固執,艮性,死咬一個理不放,也許部分人還會帶有蠻哼不講理的成分存在。
病理----此類人性格應屬極端,相處起來也許不會很容易,而要想發生爭執也許
也不會很容易。
葯理、葯方----鑽牛角尖,不是一件好事,很多時候它都會令他人離你遠去,排拒你的固執與艮性,所以沒有道理可言的事你就不要死鑽,有一天你鑽進去再也出不來時,那你也就災在那了。
(十一)多情:發病率----80%
症狀----表現為花痴類型,表面沒有什麼特別,但無形中他會發出一種令異性無
法 抗拒的毒液。
病理----隨著社會的一點點進步,青少年的思想也愈加開放,而直到最後,又還原為了一夫多妻制(各朝各代的皇帝),一妻多夫制(武則天),所有問題可歸納為:處了我就黃,我就這么狂,黃了我再處,我就這么酷。
葯理、葯方----如果你還想正常那麼就請你多一些自尊自愛之心,少去傷害別人,
也少讓自己受傷,人的感情不應該是大眾化的,你畢竟不是畜生。
(十二)寡義:發病率:30%
症狀----表現為冷酷,無情,無意,不仁。
病理----患此病的人心理有些不正常,只想佔便宜,而不想負責任,只想尋求一
時的快樂而不想後果,這樣的人早晚有一天會不得好死的。
葯理、葯方----如果你不想被受害者糾纏一輩子,如果你不想死的很慘,那麼你就應該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對不起人的事,少做。
http://..com/question/93886258.html
二、
*高中生在不同年級存在的心理問題及原因
高一年級:新環境的適應問題、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目標不明、人際交往敏感、與家長的代溝問題、學習的自信心不足、對自我的評價不完整等。
高二年級:學習負擔與焦慮問題、「早戀」問題、自我形象設計與校規沖突問題、價值觀的形成與文化多元性難以調和問題、親子關系淡漠問題、心理的可塑性、敏感性與教育要求的理性化之間的矛盾問題等。
高三年級:學習負擔「過重」(主、客觀)與學習適應不良、理想的期望與現實的能力之間的差距造成的心理困惑、各種心身疾病(焦慮症、疑病症、神經衰弱、考試恐懼症等)。
另外一些問題在高中生中也存在,大致有:人際關系緊張、厭學、性抑鬱、暴力傾向、師生關系淡漠、脆弱、敏感、辨析力差、自私、自我中心、缺乏同情心等。造成以上心理問題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年級、問題不同,原因也是不一樣的。大致有以下成因:
1、社會心理因素:目前高中學生中,95%的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共和國歷史上如同其父母是比較特殊的一代。如,生活、教育條件好,父母對他們的期望值很高,面臨的競爭與壓力較大,社會生活的變化節奏很快,接受到的信息又是空前的。與此同時,他們缺少困難與挫折的磨練,缺乏兄弟姊妹的親情體驗,人際關系單一。這些因素在客觀上就容易造成其心理素質比較脆弱、敏感、自私、自利,缺乏責任感,遇到環境變化就缺少足夠的心理應付能力,造成心理失衡,產生各種心理問題也在所難免,這也可能是近年來社會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2、家庭教育的滯後與缺乏。中國俗語講:「子不教,父之過。」但是在孩子進入高中以後,有60%左右的家長就已經放鬆了家庭教育,20%的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只是停留在學習成績上,有45%的家長對進入高中階段的孩子如何教育心中沒有底,更多的家長則認為孩子已經長大,他們說的再多也沒有用,只要學校教育好就可以了。事實上家長的這些態度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據調查,在80%的問題行為學生中,其形成原因主要和家庭教育不力有關。(如離異、寄養、放任、溺愛等。)另外,就孩子在校和在家的時間比例來看,在家時間要多於在校時間。若家長不注重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沒有時間和孩子溝通、交流思想,孩子在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他在校的成長也會受到負面影響。如調查發現,現在高三學生和父母周平均交流時間不到2小時,有80%的父母孩子現在除了學習還在想什麼、關心什麼他們無從知曉。60%左右的家長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對策和措施,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嚴重匱乏。如果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只是一種「教育真空」,那麼這期間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就有了極高的概率。
3、媒體傳播的影響。若將21世紀比作是伴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而進入的再恰當不過了。電視、電話、電腦、互聯網等時空網路的普及和影響,整個地球變成了一個「繁小」的信息村,人已經被各種眼花繚亂的視聽信息所包圍,要生存在「真空」已是天方夜譚。信息的挑戰早已來臨,但我們的孩子缺乏足夠的心理准備和辨析力,某種意義上講,他們只是出自一種原始的本能和沖動在欣賞、接受著這些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和詮釋的信息,迷戀、好奇、模仿力量是無法抗拒的,他們在與「流行」結伴而行,價值觀的異化已不在是沒有可能。在筆者的一次偶像崇拜的調查中,有35%的高中學生崇拜各類「明星」,崇拜父母和科學家列在末位,只佔1%。「現在的孩子不願讀書」這是目前家長普遍的困惑,答案或許在這里可以找到一些。
4、同伴的影響。如果說家長和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在經濟、知識和人格上的話,那麼同伴則對個體的生活、學習和心理等各方面產生影響。同學、朋友之間有共同語言、愛好,學習、生活的內容和規律相似,容易達成理解,馬斯洛的「尊重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在同伴中間最容易得到滿足。所以同伴間人際關系的優劣對個體的心理健康的影響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5、學校因素。事實上目前學校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相對滯後對個體心理影響較大。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再次成為教育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教師中存在體罰、變相體罰、心罰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素質教育的艱難探索也正說明了學生對真正教育的渴求。素質教育的成功之一就是要塑造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0d0a1201000apa.html
三、
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而青春期又是人生中的一個激動而且混亂的時期。青春期是人的行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質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處於這一特殊的發育階段的青少年,由於生理、心理方面疾風驟雨式的千變萬化,加之文化知 識及社會經驗的不足,很容易產生不健康的心理,導致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我們必須對這一時期的少男少女不健康心理有充分有認識,才能因人而異,循循善誘。
(1)敏感: 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識強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他們珍重自已的榮譽。因此,當他們意識到某種威脅自尊心的因素存在時,就會產生強烈的不安、焦慮和恐懼,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就會生氣、憤怒,常常神經過敏、多疑。常常把別人無意的話、不相乾的動作當做對自已的輕視或嘲笑,為此而喜怒無常,情緒變化很大。
(2)逆反心理: 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 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表現為你說東他說西,你說應該這樣他說應該那樣,以「頂牛」「對著干」的反常心態顯示自已的高明、非凡。產生這種逆反的原因表現在兩個方面。主觀上,是青少年正處於過度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反對成人把自已當成小孩。為了表現自已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持批判的態度,客觀方面,教育者的手段、方法、地點的不適當,往往會導致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種反常心理,若不及時採取有效的對策來克服和防治,就會逐漸演變為病態心理或犯罪心理,應引起高度重視。
(3)嫉妒: 是對他人的優勢地位心中產生不愉快的情感。當別人比自已強時( 如學習、相貌、人緣等),表現出不悅,自慚、怨恨、 憤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感情。
(4)青少年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為現實, 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 至刻意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挫折。多表現在學習、工作、愛情等方面,挫折和逆境容易給青少年帶來緊張、恐懼、憂郁和失望。
(5)自卑: 是一種因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對自已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他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已的能力過低評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謹小慎微,行為畏縮,瞻前顧後等。
(6)孤獨: 有些青少年常常覺得自已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性格孤僻,不願與人交往,卻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已,不接納自已。心理學中把這種心理狀態稱為閉鎖心理,由此產生的一種感到與世隔絕,孤獨寂寞的情緒體驗稱為孤獨感。兒時生活環境,如父母離異,缺乏交流等導致孤獨的性格,而青春期是生命發展過程中從成熟走向空全成熟的過度期,其獨立意識增強,不願服從父母,但又缺乏安全感,故感到緊張、不安,孤獨無助。
http://tieba..com/f?kz=65307542
B. 目前,中學生主要心理問題有哪些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在中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有五種:
一,學校適應不良型的心理問題:學習適應不良型是中學生中常見的一種適應型障礙。中學生往往由於學校適應不良嚴重影響學習,更不上班級,甚至造成中途休學或輟學。主要表現在情緒、行為、生理功能三個方面。
(1)情緒方面。抑鬱、焦慮、強迫、恐怖、厭煩、退縮等是常見的表現,具體表現為害怕學習,上課注意力渙散,思考乏力,聽不好課,做不好作業,但又想把學習搞上去,產生焦慮;有些同學害怕或迴避上學,或有恐懼反應,或呈萎靡狀態;有些同學有矛盾觀念和憤怒反應,易激惹,依賴性增強。
(2)行為方面。學習適應不良的同學均有行為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學習能力良好,成績不錯,適應不良後學習能力受到抑制,產生學習困難,上課無法做筆記,記憶力下降,作文寫不出,稍復雜的題目無法解決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續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終止作業或看書,無目的地擺弄小物件或發獃等。第二,社會性退縮。與同學交往減少,學習、生活活動也減少,不願發言,不想運動,體育課也提不起勁,成為同學活動的旁觀者,游離於同輩群體之外。第三,品行絮亂。行為違反與年齡相符的社會規范和准則,如逃學、斗毆、說謊、偷竊、抽煙、離家出走等現象均有可能出現。還有些學生活動過度,尋求快樂和刺激,如沉溺於電子游戲機、不遵守紀律、襲擾他人。第四,行為倒退。行為像兒童,學習無目標,活動無計劃,喜歡兒童游戲,不合群但不是因為退縮,而是和同學玩不到一塊,談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現在上課頭昏、腦脹,入睡困難,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體檢查則沒有特定的軀體問題。
二,強迫型的心理問題: 這是一種以強迫觀念、強迫沖動或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心理問題。自己能意識到這些表現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擺脫,深為焦慮和不安。它對同學的學習、生活和在校適應有很大的不良影響,應及時接受輔導。具體表現為:
(1)強迫觀念。如腦內反復迴旋某歌曲的旋律、別人對自己說的話;作業或考試後總覺得寫錯了字或做錯了題,上學路上總疑惑忘帶書或文具;總是擔心考試失敗、挨老師批評,擔心自己會發胖;看到小刀就會想到會割破手;腦中總是出現一些如「1+2為什麼等於3」、「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等無實際意義的想法。
(2)強迫沖動和強迫動作。如在考試時,總覺得想要大小便,但並不去上廁所;看到老師或父母總是想辱罵、吵鬧或打架,但表面上卻順從平靜;反復檢查自己任何一次作業或試卷;總是在路上數石塊數或步數。
三,抑鬱型的心理問題:這是有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種以持久的情緒低落狀態為特徵的心理問題,常伴有焦慮、沮喪、壓抑、苦悶、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有這類心理問題的同學一般能基本適應學校生活,但心理壓抑、情緒苦悶,而且持續時間較長。對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危害較大。具體表現為:(1)興趣衰退。這類同學對生活的興趣明顯減退,不僅對學校、社會中各種新鮮事物不感興趣,而且對自己以前的興趣愛好也基本丟失。
(2)缺乏自信。自我評價過低、妄自菲薄,並有內疚後悔等自責傾向,多為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和對自己的失敗估計。如學習成績較好,但堅持認為自己學習很差,以後肯定不能畢業。
(3)精力衰退。自感疲憊無力,不能進行復雜思考和較強運動。這類同學往往感到聽課、做作業時,頭腦無法興奮起來,但一般無雜念而是一片空白,體育課甚至日常生活無力或不想去承受,有力不從心之感。
(4)封閉退縮。不願交往,情緒苦悶且封閉,不訴說也不寫日記。這類同學通常能維持和其他同學、老師和一般性交往,但被動勉強,交往內容表面化,不作稍深的情感交流他們的退縮往往出於自卑和認為任何人都無法幫助自己。
(5)軀體不適。伴有軀體症狀,如頭疼、背痛、肢體酸痛等,還有失眠等睡眠障礙,有些同學有食慾不振和消化不良之感。
(6)悲觀失望。覺得生活中一切都沒什麼意義,感到前途渺茫;想前進、想成功,但看不到光明和目標;有時下決心改變自己,但沒有付諸行動的勇氣;無望、無助感強烈。
四,焦慮型的心理問題:個體處於一定的應激狀態便會感到焦慮,這是正常的。焦慮型的心理問題是指一種無明確對象、無法擺脫的焦慮狀態,可分為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兩種形式。
(1)急性焦慮,又稱驚恐發作。以突如其來的驚恐體驗為典型特徵,有「大禍臨頭」之感,並伴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頭暈目眩等,還可能有出汗、發抖、腹痛等。急性焦慮的發作急劇,很難預料,但持續時間不長,一般1~20分鍾,長達數小時。發作後虛弱無力,但焦慮體驗不明顯,數日後恢復。
(2)慢性焦慮,又稱廣泛性焦慮。在焦慮型中較為常見。表現為持續性的緊張和不安;學習、活動時心煩意亂,記憶和思維受阻;交往中緊張、易激惹;遇事時驚慌失措,往壞處想等。明知客觀上並不存在威脅、危險和失敗結局,是主觀上過濾,但無法控制,惶惶不可終日。同時出現心悸、口乾、出汗、臉色蒼白以及震顫、發抖、肉跳、緊張性疼痛和睡眠障礙、夢驚等現象。
五,恐怖型的心理問題:這種心理問題指對某些特定的事物、情境,或在人際交往時產生異常恐懼並主動迴避以消除不安。中學生中較常見的為社交恐怖和特異性恐怖,而且前者有增長的趨勢。
(1)社交恐怖。主要特點是在人際交往中自感害羞、局促不安、尷尬、笨拙、遲鈍、怕成為人的恥笑對象,而不敢在公開場合講話、做作業、吃飯等,以至不能正常交往;看著對方即自感面紅耳赤、表情異樣,而且怕被對方覺察,從而迴避目光相遇,嚴重者會發展到足不出戶。
(2)特異性恐怖。指各種和個體自身活動的特異性有關的恐怖,如飛行恐怖、注射恐怖等。一些中學生對學校產生恐怖,如害怕看校門、害怕見到老師和同學、迴避學校生活,又稱學校恐怖。
C.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一般有性教育心理、逆反心理、模仿心理等問題,是中學面臨的關鍵問題,也是學生學好與學壞的關鍵,所以社會、學校、家庭應多給予關注。
D. 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學生或許都一樣,一旦你有幾天放鬆自己或有幾節課沒認真聽可能就會造成關鍵問題弄版不明白,在下面的權課程中你就很會很煩躁,一煩就又不想聽了,惡性循環就造成了。學生的天職是學習,有的學生看起來滿不在乎,其實也很在意成績,或許是因為家人吧!因此,一旦惡性循環了,他心理面也不好受,一些行為和生理方面的問題也是由情緒引起的。首先要調節自己的情緒,冷靜後仔細復習一遍近期學習的東西彌補以前的缺失或許就好了。最重要的就是心態放平,特別是初三和高三的不要放鬆,當然也不是隨時保持高度緊張,心態平和就OK!
E.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
您好!希望下面的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在中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有五種:
一,學校適應不良型的心理問題;
二,強迫型的心理問題;
三,抑鬱型的心理問題;四,焦慮型的心理問題;五,恐怖型的心理問題。
一,學習適應不良型 學習適應不良型是中學生中常見的一種適應型障礙。中學生往往由於學校適應不良嚴重影響學習,更不上班級,甚至造成中途休學或輟學。主要表現在情緒、行為、生理功能三個方面。
(1)情緒方面。抑鬱、焦慮、強迫、恐怖、厭煩、退縮等是常見的表現,具體表現為害怕學習,上課注意力渙散,思考乏力,聽不好課,做不好作業,但又想把學習搞上去,產生焦慮;有些同學害怕或迴避上學,或有恐懼反應,或呈萎靡狀態;有些同學有矛盾觀念和憤怒反應,易激惹,依賴性增強。
(2)行為方面。學習適應不良的同學均有行為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學習能力良好,成績不錯,適應不良後學習能力受到抑制,產生學習困難,上課無法做筆記,記憶力下降,作文寫不出,稍復雜的題目無法解決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續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終止作業或看書,無目的地擺弄小物件或發獃等。第二,社會性退縮。與同學交往減少,學習、生活活動也減少,不願發言,不想運動,體育課也提不起勁,成為同學活動的旁觀者,游離於同輩群體之外。第三,品行絮亂。行為違反與年齡相符的社會規范和准則,如逃學、斗毆、說謊、偷竊、抽煙、離家出走等現象均有可能出現。還有些學生活動過度,尋求快樂和刺激,如沉溺於電子游戲機、不遵守紀律、襲擾他人。第四,行為倒退。行為像兒童,學習無目標,活動無計劃,喜歡兒童游戲,不合群但不是因為退縮,而是和同學玩不到一塊,談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現在上課頭昏、腦脹,入睡困難,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體檢查則沒有特定的軀體問題。
二,強迫型 這是一種以強迫觀念、強迫沖動或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心理問題。自己能意識到這些表現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擺脫,深為焦慮和不安。它對同學的學習、生活和在校適應有很大的不良影響,應及時接受輔導。具體表現為:
(1)強迫觀念。如腦內反復迴旋某歌曲的旋律、別人對自己說的話;作業或考試後總覺得寫錯了字或做錯了題,上學路上總疑惑忘帶書或文具;總是擔心考試失敗、挨老師批評,擔心自己會發胖;看到小刀就會想到會割破手;腦中總是出現一些如「1+2為什麼等於3」、「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等無實際意義的想法。
(2)強迫沖動和強迫動作。如在考試時,總覺得想要大小便,但並不去上廁所;看到老師或父母總是想辱罵、吵鬧或打架,但表面上卻順從平靜;反復檢查自己任何一次作業或試卷;總是在路上數石塊數或步數。
三,抑鬱型 這是有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種以持久的情緒低落狀態為特徵的心理問題,常伴有焦慮、沮喪、壓抑、苦悶、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有這類心理問題的同學一般能基本適應學校生活,但心理壓抑、情緒苦悶,而且持續時間較長。對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危害較大。具體表現為:
(1)興趣衰退。這類同學對生活的興趣明顯減退,不僅對學校、社會中各種新鮮事物不感興趣,而且對自己以前的興趣愛好也基本丟失。
(2)缺乏自信。自我評價過低、妄自菲薄,並有內疚後悔等自責傾向,多為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和對自己的失敗估計。如學習成績較好,但堅持認為自己學習很差,以後肯定不能畢業。
(3)精力衰退。自感疲憊無力,不能進行復雜思考和較強運動。這類同學往往感到聽課、做作業時,頭腦無法興奮起來,但一般無雜念而是一片空白,體育課甚至日常生活無力或不想去承受,有力不從心之感。
(4)封閉退縮。不願交往,情緒苦悶且封閉,不訴說也不寫日記。這類同學通常能維持和其他同學、老師和一般性交往,但被動勉強,交往內容表面化,不作稍深的情感交流他們的退縮往往出於自卑和認為任何人都無法幫助自己。
(5)軀體不適。伴有軀體症狀,如頭疼、背痛、肢體酸痛等,還有失眠等睡眠障礙,有些同學有食慾不振和消化不良之感。
(6)悲觀失望。覺得生活中一切都沒什麼意義,感到前途渺茫;想前進、想成功,但看不到光明和目標;有時下決心改變自己,但沒有付諸行動的勇氣;無望、無助感強烈。
四,焦慮型 個體處於一定的應激狀態便會感到焦慮,這是正常的。焦慮型的心理問題是指一種無明確對象、無法擺脫的焦慮狀態,可分為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兩種形式。
(1)急性焦慮,又稱驚恐發作。以突如其來的驚恐體驗為典型特徵,有「大禍臨頭」之感,並伴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頭暈目眩等,還可能有出汗、發抖、腹痛等。急性焦慮的發作急劇,很難預料,但持續時間不長,一般1~20分鍾,長達數小時。發作後虛弱無力,但焦慮體驗不明顯,數日後恢復。
(2)慢性焦慮,又稱廣泛性焦慮。在焦慮型中較為常見。表現為持續性的緊張和不安;學習、活動時心煩意亂,記憶和思維受阻;交往中緊張、易激惹;遇事時驚慌失措,往壞處想等。明知客觀上並不存在威脅、危險和失敗結局,是主觀上過濾,但無法控制,惶惶不可終日。同時出現心悸、口乾、出汗、臉色蒼白以及震顫、發抖、肉跳、緊張性疼痛和睡眠障礙、夢驚等現象。
五,恐怖型 這種心理問題指對某些特定的事物、情境,或在人際交往時產生異常恐懼並主動迴避以消除不安。中學生中較常見的為社交恐怖和特異性恐怖,而且前者有增長的趨勢。
(1)社交恐怖。主要特點是在人際交往中自感害羞、局促不安、尷尬、笨拙、遲鈍、怕成為人的恥笑對象,而不敢在公開場合講話、做作業、吃飯等,以至不能正常交往;看著對方即自感面紅耳赤、表情異樣,而且怕被對方覺察,從而迴避目光相遇,嚴重者會發展到足不出戶。
(2)特異性恐怖。指各種和個體自身活動的特異性有關的恐怖,如飛行恐怖、注射恐怖等。一些中學生對學校產生恐怖,如害怕看校門、害怕見到老師和同學、迴避學校生活,又稱學校恐怖。 以上對五種常見心理問題類型的介紹,目的是使大家對它們有一個初步了解。在青少年階段出現上述的心理問題是比較普遍的,是可以理解的,大家不要害怕它,要敢於面對它,正確解決它。
F.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中學生往往處在青春期階段,其心理問題比較普遍的是焦慮,抑鬱等等內容。中學生的抑鬱往往對自我的學習成績不夠滿足,所以說感受到自己很無能,很無力無助。
對生活當中學習當中體驗不到樂趣興趣而腦子反應比較慢,活著沒意思的想法,所以說嚴重的出現自殺,一旦診斷抑鬱症系統的抗抑鬱葯物治療,心理治療,往往治療效果良好。而焦慮症往往以對成績的擔心,緊張,害怕,對自身的身體狀況擔心害怕為主,可以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往往心煩意亂,學習成績明顯受到影響。
G. 中學生心理問題,
你既然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就說明你還不嚴重,年輕人在思考問題時產生怪異的想法不是一件壞事,這反而能說明你思維活躍,思維的跳度很大,你的問題很可能是你的父母和你之間有很大的代溝,他們會認為你的想法不符合他們的想法,而現實是他們在用幾十年前看問題的方式再看現在的你,所以問題的來源不會是單方的。我的建議是,多和周圍的人交流,如果你是內向的人,先和從與你關系好的朋友開始,慢慢的擴大范圍,很多心理上的問題原因在於交流少,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空間里
H. 青少年常見心理疾病
兒童常見心理疾病: 拔毛癖、多動症、習慣性尿褲、屎褲(兒童遺便症)、專夜尿症、自閉症、精神發屬育遲滯、口吃、言語技能發育障礙、學習技能發育障礙、兒童抽動症、兒童退縮行為、Asperger綜合征、Heller綜合征(嬰兒痴呆)、Rett綜合征、品行障礙、兒童選擇性緘默、偏食、咬指甲、異食癖,以及一些具有兒童特點的兒童性別偏差(包括兒童異裝癖)、兒童精神分裂症、兒童恐怖症、兒童情緒障礙(如焦慮症、抑鬱症)等。
青少年常見心理疾病:考試綜合症、嚴格管束引發的反抗性焦慮症、恐怖症、學習逃避症、癔病、強迫性神經症、師生戀(單相思)、戀愛挫折綜合征、大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網路綜合症等。
I. 青少年常見的心理疾病及解決方法
青少年常見的心理疾病及其治療辦法1
共享文檔 2011-10-23 4頁
青少年常見的心理疾病及其治療辦法
1.自卑
( 1)自卑的表現及其危害
自卑對人的身心發展三大危害:
1 引起其他心理障礙,幾乎所有的心理障礙都與自卑感有關;
2 容易消蝕人的鬥志;
3 自卑的情緒長期籠罩的人,還會誘發許多生理失調和病變,最明顯的是對心血管系統和消化系統有不良影響。
( 2)自卑形成的原因
自卑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沒有形成成熟的自我概念而導致自卑。學前兒童一般不知道自卑,因為他們還不知道評價自我。他們的自我還停留在「自然我」的水平上;上了小學,「社會我」開始突現;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識迅速形成,然而自我意識還不能一下子成熟,不成熟的表現就是過高或者過低地要求「自我」。過低要求自我的人,得過且過,因而也不容易自卑。問題出現在過高要求自我的人身上。他們要求自己必須十全十美,必須時時處處都比別人強。可是現實中的自我達不到,因此就自卑起來。據研究,自卑的人智力水平和身材水平大都中等或者中上。可見,自卑的人之所以瞧不起自己,是因為主觀評價標准太高的緣故。
②生活中的挫折導致自卑。哲學家斯賓塞說:「由於痛苦而將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有的人原本是豪情萬丈,但是由於遇到了挫折,便覺得自己太無能,因而瞧不起自己。
③身體上的缺陷。體形、體力、相貌、身體功能等方面的缺陷,常常使一些人覺得見不得人,低人一等,因而陷於自卑的泥淖中難以自拔。如太監、殘疾人、痤瘡患者、性功能低下者。這種自卑的本質原因仍然是心理因素。
( 3)自卑的預防和調試
①正確地評價自我。通過自我評價,改變自我意象。自我意向就是「我屬於哪種人」的自我觀念,它建立在我們對自身的認識和評價基礎上。人的自我意向的形成,與以往的經驗有關,也與人的思維方式有關系。自我意向是一個前提,一個根據,人的全部個性、行為,甚至環境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人的所有行為、感情、舉止,甚至才能始終與自我意向一致。自我意向是可以改變的。
當你有自卑感的時候,多想一想自己的優勢、優點、長處。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朵小花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凌峰、潘長江、葛尤、漠然。
②正確地表現自我。揚己長,避己短,在人群中樹立一個新形象。表現自己最拿手的、容易取得成功的。有了一次成功,自信心就會隨之增強。久而久之,逐漸自卑就被克服了。
③正確地暗示自己。「我能行」,「別人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堅持就是勝利」。經常使用這些暗示,自卑就回逐漸丟在腦後。
④正確地補償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看到長處是為了培養自信,看到短處是為了知不足而思進取。補償的形式有以下幾種:一是「揚長避短」。生理上的一些缺陷已成定居,補償的形式應該是「代償」,如張海迪,身體殘疾,靠學習創作而使自己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個子高的選擇打籃球,個子矮的選擇體操,盲人選擇洗像,登山隊員選擇擦玻璃。孫臏、司馬遷、海侖·凱勒、燕子、小征澤爾、寇準、拿破崙、鄭和,這些人都是有生理缺陷的人。二是「以勤補拙」。有一些能力上可以通過後天學習、演練來補償的。三是臨陣磨槍。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
J. 談談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中學生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應該就是,學習壓力應該比較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