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學經典手抄報
1、老子曰:「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道德經·道經第十四章》)
【譯文回】老子說:「持守『道』,就能治理好萬事萬物,就能統御好家國天下。據其『有』而察其『無』,得以知曉遠古及其初始情況,這樣就明了了『道』的整個體系。」
2、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答論語·衛靈公》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驗他,卻可以接受重大任務;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務,卻可以用小事情考驗他。」
3、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論語·雍也》
【譯文】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文化知識,並且用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啊!」
4、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譯文】孔子說:「堅定地相信我們的道,努力學習它,誓死保全它。」
B. 一等獎的"國學經典伴我行"手抄報
C. 國學經典的手抄報可以辦什麼內容
國學經典的手抄報可以辦什麼內容?任何事物都是在制約和危機下發展的,南柏課課都不一樣非常生動,領略了其內容的深刻實質和理論精神,將國學智慧運用到實際生活經營種去,引領中國企業家管理的高度和境界
D. 關於國學的手抄報圖片一定是圖片
這個是模板,你可以加入自己一定原創就是一份不錯的國學手抄報
E. 國學經典手抄報圖片 不要幼稚的 中學生
可以畫孔子,或竹書
F. 有關於國學的手抄報
道家:中國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是後世道教理論的重要基礎之一。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慎到、楊朱等。道家以道、無、自然、天性為核心理念,認為天道無為、道法自然,據此提出無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剛等政治、軍事策略,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儒家:又稱儒學、儒家學說,或稱為儒教,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學派。做為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一種表現的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它是中華法系的法理基礎,對中國以及東方文明發生過重大影響並持續至今的意識形態,儒家思想是東亞地區的基本文化信仰。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喪祭時的司儀,自春秋起指由孔子創立的後來逐步發展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
墨家:是中國古代主要哲學派別之一,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矩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
陰陽家:是流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學派,齊人鄒衍是其代表人物。《史記》稱其:「深觀陰陽消息,而作迂怪之變。」《呂氏春秋》則直接受到鄒衍學說的影響。大體而言,鄒衍的陰陽家思想表現在將自古以來的數術思想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並試圖進一步的發展,用來建構宇宙圖式,解說自然現象的成因及其變化法則。
法家:通常下法家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韓非等。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他們以在法律界及法理學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而聞名,並提出了 韓非子
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為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制定各項政策提供了相當有效的理論依據,後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縱橫家:出現於戰國至秦漢之際,多為策辯之士,可稱為中國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戰國時以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為主的一派,是諸子百家之一,創始人鬼穀子,傑出代表人物有:蘇代、姚賈,蘇秦,張儀,公孫衍,《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韓非子》說:「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
小說家:是先秦與西漢雜記民間古事的學派。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小說家指的是一類記錄民間街談巷語的人,而小說家被歸類於古中國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漢書.藝文志》曰:「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說家所做的事以記錄民間街談巷語,並呈報上級等為主,然而小說家雖然自成一家,但被視為不入流者,劉歆列九流十家,惟小說家不在九流之列,影響甚小。然而小說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側面,卻是其它九流學派都無法所能代替的。故有九流十家之說。
農家:農家代表人物有許行。是先秦在經濟生活中注重農業生產的學派。呂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學術概論》中,把農家分為兩派:一是言種樹之事;二是關涉政治。農家學派主張推行耕戰政策,獎勵發展農業生產,研究農業生產問題。農家對農業生產技術經驗之總結與其樸素辯證法思想,雜家:本是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的一家,其內容很多與方術有關。雜家的代表一是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另一是編撰《呂氏春秋》的呂不韋。雜家在歷史上並未如何顯赫,雖然號稱「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實際上流傳下來的思想不多,在思想史上也沒有多少痕跡。名家:名家是以提倡循名責實為學說的流派,提倡「正名實」,正是「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實相符」。戰國期間,局勢動盪、混亂。很多禮法名存實亡。名家由此崛起,強調事物應該「名乎其實」,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確的軌道。名家注重辯論「名」與「實」之間的關系,是一種邏輯學。名家與各家不同之處,正是在於「正名實」的方法。他們主要是以邏輯原理來分析事物,而辯的內容,又多半是與政治實務無關的哲學問題。因此,名家的理論在中國五千年來的學術沿傳里,一直被冠上一個「詭辯」的惡名。名家的沒落,除了因為不受上位者的支持之外,也因為弟子們並無能出前人的創新主張。
G. 關於國學的手抄報
在網上,輸入「國學」在「圖片」中尋找,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