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師生 > 中學生行為分析

中學生行為分析

發布時間:2021-02-05 17:10:46

❶ 你如何看待當今中學生的行為

中學生的不良行為嚴重影響著整個學校的德育工作、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成了教師在實施教育過程中最為頭疼的事情。 如果 不及時採取有效措施, 將會誤其一生,造成一幕幕本不該出現的人生悲劇, 對學生、 家庭 、 學校 、 社會都是一種遺憾和損失,甚至 導致在校中學生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因此控制學生的不良行為迫在眉睫, 本人在中 學生不良行為成因分析 的基礎上談四點具體對策。

一、中學生不良行為的涵義及具體表現

所謂中學生不良行為是指中學生經常違反道德准則或犯有嚴懲的道德過錯,未達到違法犯罪的地步。 這種行為給社會、家庭、他人和自身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嚴重危害。
根據 1999年11月1日頒布實施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第十四條 、 第三十四條 之規定, 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主要表現: 曠課、夜不歸宿; 攜帶管制刀具; 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 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 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 吸煙、酗酒 , 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二、中學生不良行為的形成原因

1、 學生 自身 及同輩 因素

因中學生 自身的特點: 年齡 小 , 學歷低, 是非模糊,辨別力差,自製力差 ,社會閱歷淺, 思想單純 ,缺乏自我教育,法制觀念淡薄,道德無知, 重感情、講義氣 、盲目攀比等。因此 常 在 強烈的個人慾望和私慾驅使 接受不良的引誘和盲從,結果常常是做錯了不知錯在哪裡, 缺乏對別人起碼的尊重和同情心,甚至將別人的痛苦作為自己取樂行為的途徑 ,知錯後 有的有改正的願望,但因沒有堅強的意志或已形成習慣,不能改正不良行為。 情緒容易沖動,同學之間產生摩擦不會冷卻處理,更不會主動檢討作自我批評,而是把責任歸咎於對方,惡言對罵,拳腳相加產生惡果。 學習惰性與家長高期望值的矛盾沖突。

2 、 家庭因素

父母長輩的言行不良,教育方式不當,對子女過度嬌縱、溺愛或強制、高壓等都會對中學生形成不良行為。

(1)父母長輩的言行不良。少數父母長輩知識淺,見識少,行為粗魯,為了輕松地生活,坑蒙拐騙,吃喝嫖賭,違法亂紀,無惡不作。勢必會對子女產生壞影響。更有甚者,有的購買黃色書刊及碟片,雖在家躲著看,可怎能躲過子女的「慧眼」,他們正處於青春發育期,無疑會產生極壞的影響。

(2)教育方式不當。子女做錯事,不正確引導,不是寬容過度,就是拳腳、棍棒相加。前者使子女無視父母,狂妄自大;後者讓子女與父母對抗,心理恐懼,怨恨和反抗父母。於是父母的教育成了過耳風。

3、學校因素

由於受中、高考升學率的影響,好些學校一味壓制學生,一天只有吃飯、睡覺、上廁所的時間,搞成四點一線,學生時間緊、任務重,心理壓力大,老師也只看到分數,考不出分數的就不是好學生。這樣就造成好些學生厭學,甚至逃課。

4、社會因素

整個社會的各門各類無不影響著現代原本單純的中學生。享樂、比吃穿、黑色網吧,賭錢、色情影相,無不使單純的學生變得不單純了,無不使身心疲憊的學生有了輕松的地方和享樂的機會。於是學生出現了厭學、曠課、打架、吸煙、賭博、泡吧、早戀、盜竊、行凶等現象。

三、控制中學生不良行為的對策

1、教師家長要從小給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有益於形成高尚的人格,要鼓勵他們投身於自己愛好的集體活動中,有益於他們自己學習成才,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克服弱點,有益於身心健康。

2、在學生學習和受教育的過程中,老師和家長都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評價學生要以贊揚、肯定為主,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讓他們喜歡學習,自主學習。若發現學生的不良行為,應採取合理的,學生願意接受的方式,切勿採取辱罵、體罰等過激措施。

3、課余讓他們多鍛煉,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磨練他們的意志,讓他們勞逸結合,把多餘時間用在有益的事情上。抵制一切不良行為。

4、教育應以德育為首,家庭 和學校都應加強德育工作,使青少年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不良行為的害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他們,人的一生要積極向上,要為人類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❷ 淺談《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這句印度諺語滲透了現代教育德育主體模式的理論,即培養學生最基本的政治原則和行為准則,使他們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習慣,在此基礎上形成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本文結合自己教學的實踐,談一點對中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的體會。
一、中學生具有良好行為習慣非常重要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促進一個人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礎。兒童時期是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良好的行為習慣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命運。縱觀歷史,大凡獲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為長期堅持,養成習慣。比如毛澤東年輕時堅持洗冷水澡,對他以後從事艱苦的革命斗爭生活具有很大的益處;英國大作家狄更斯一直堅持一條腿站立寫作,是他的小說沒有一句廢話。同時,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形成優良的班集體的前提條件,是轉變學風、校風的基礎,是學生成績大面積提高的重要基礎。
二、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加強對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認識。
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社會在發展,教育在發展,教師的觀念需要更新。21世紀的教育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教師的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對教育學生起著重要作用。教師素質的高低,是否敬業,是否真心關愛每一位學生,都將直接影響教育的質量。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轉變教師育人觀念顯尤為重要和迫切
三、培養中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一些具體措施
1.對照《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分析什麼是好習慣,什麼是不良習慣。
一方面,我利用班會時間,組織學生重新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加強對良好行為習慣的認識。每一位學生都要熟讀熟背,針對自己,分析自己有哪些好習慣,哪些不好習慣。
另一方面,在全班開展「習慣性用語」調查。調查發現,不文明的習慣性用語的形成受到社會、家庭、學校三方面的影響,有的非常庸俗非常不文明。我採用了多種形式,首先,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好習慣,什麼是壞習慣。
另外,我組織學生講一些身邊的故事,演一些好的「課本劇」,看一些優秀的影片等,讓他們切身地感受到哪些是好習慣,哪些是不好的習慣。
2.對照規范,分析學生形成不良行為規范的原因。
(1)家庭
由於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家長都比較疼愛甚至溺愛自己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有時會出現一些無意識的錯誤教育,比如:
經常詢問孩子在班級的名次,以每次考試成績的排名來肯定或否定孩子; 經常指責孩子的失敗,以一次勝負來評價孩子,一些悲觀的預言會傷害孩子終生;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味地阻止,常阻止孩子玩耍迫使其「學」,甚至依靠拳頭棍棒。家長包辦太多,使孩子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錯誤教育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非常不利,導致學生不良習慣的形成。
(2)學校
學校的人員比較復雜,學生大小不一,生活習慣不一致,導致在教育時不能整齊劃一,增加了教育的難度。
(3)社會
社會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魚目混珠,極易使學生養成不好的習慣。
(4)個人
學生的個人和家庭修養也很不一致,個人的習慣更是五花八門,形形色色,有的習慣根深蒂固,很難在短時間內改掉。
3.從點滴入手,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什麼是小事?幫父母乾擦桌子、洗碗、洗抹布等這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在學校打掃教室衛生,幫助同學等都是小事,但正是這些小事教育我們養成不怕苦、不怕累、樂於助人、自己的事情自己來做的好習慣,在與家人和同學一起勞動的過程中尋找樂趣、加強交流、增進感情,這是平時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4.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習慣培養的最主要的方法是訓練。」為了促進每個學生的能力全面發展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我把行為習慣融入到了班級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如成立了「圖書角讀書活動」、「文明小標兵評選」、「孝心小標兵評選」、「升旗手風采展示」等;帶領學生春遊,到工廠、到農村、到社區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使每個學生在活動中鍛煉,鍛煉中成長,在活動中自然形成了一些良好的習慣,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通過習慣的培養促進中中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5.教師要身體力行,做出表率,用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學生。
在學校里,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開展的教育活動最多,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在學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我要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自身的素質。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範。我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帶頭做到;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人格,從不挖苦諷刺他們;教育學生搞好團結,我首先做到和科

❸ 初中生有哪些行為習慣

一、初中生的行為習慣有哪些?
初中階段,學生的行為習慣有兩種表現,一種是良好行為習慣,一種是不良行為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主要有在家裡要尊老愛幼,在學校里尊敬老師,對人有禮貌,說話講文明,在課堂上不交頭接耳,要保持安靜,這是對老師的基本尊重,在課上懂得幫助老師調動起積極的學習氛圍,沒有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的習慣,不罵人、不打架,在校不向同學挑釁、鬧事,不管做什麼事情的態度都要認真。那麼不良行為習慣就有吸煙、喝酒、打架、斗毆,沉迷於網路,上課影響課堂紀律等等。
二、如何培養初中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初中階段,學生的行為習慣有很多方面,包括了勞動、學習、衛生習慣等等。社會、家庭和學校分別是孩子們生存、成長和學習的環境,發揮這三者相結合的優勢,對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學校,學校里有經驗豐富的教師,他們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都是受過專門的訓練的,他們的方式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其次是家庭,都說父母是孩子更好的老師,父母們可以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對孩子起到了一定的影響;
第三點是社會,孩子們了解社會的途徑主要有新聞傳媒、人際交往等等,對孩子們的行為習慣起到了多方位、多形式的影響。所以說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
三、中學生為何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為什麼要注重培養中學生的行為習慣,主要是因為初中階段是孩子青春期發展初期,如果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學習和以後的日常生活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說想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持之以恆的精神,這種精神能夠培養孩子們頑強的意志力,遇到挫折就會有一種想要迎難而上的心態;一旦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對自己的要求也會隨之提高,會懂得嚴格要求自己;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還可以可以提高孩子們對事物正確分析和判斷的能力,知道對或錯。

❹ 初中生的性格應該如何分析

學生進入初中後,隨著青春期的到來,由於在生理方面出現了急劇的變化,使他們在心理方面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身心發育和內心世界產生了諸多顯著特點。

1. 初中生身體外形的變化,使他們產生了成人感。他們對一切都不願順從,總是認為自己正確,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常處於一種與成人相抵觸的情緒狀態中。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顯著發展,不滿足於簡單的說教和現成的結論,但由於還不成熟,所以容易固執和偏激。

2. 在學習心理方面,初中生的觀察、記憶、邏輯思維等能力進一步發展,他們能夠在觀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細微處,能夠較長時間地專注干一件事物,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推理的能力和抽象地表達事物本質特徵的能力。初中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他們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敏感,與成人相比較少有保守性,他們喜歡進行奇特的幻想,在許多方面都都有創新的見解。因為有了較深刻的內心體驗,所以自我需要的范圍擴大了,需要滿足的要求也提高了。

3. 在情感體驗方面,初中生的興奮性較高,穩定性較差,波動性較大,兩極性十分明顯,容易激動,十分熱情而又經常動盪、變化,容易出現沖動行為。隨著思維的日漸成熟和自我意識的覺醒,初中生情感的指向日益廣泛,既有社會性情感,也有自我認知的態度體驗。在某些情況下,初中生們似乎能表現出很強的勇敢精神,但這時的勇敢帶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特點。態度的認識因素與情感因素易於產生不協調性,即理智上認為應該(或不應該),而情感上卻不然。

4. 在意志品格方面,近期目標是推動初中生心理活動的主要動機,他們很難將自己的行為同遠大目標真正聯系起來,他們在各種活動中想到的是如何完成任務,而不是完成任務的意義;他們往往決心很大,但行動很差,說的和做的相脫離。初中生仍不能確切地評價和認識自己的智力潛能和性格特徵,很難對自己做出一個全面而恰當的估價,而是憑借一時的感覺對自己輕下結論。幾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們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材而沾沾自喜;幾次偶然的失利,就會使他們認為自己無能透頂而極度自卑。性格開始朝著穩定與成熟的方向發展,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5. 在思維品質方面,初中生思維的片面性主要表現在其思想的偏激與極端,不能全面、辯證地分析回題、解決問題,而是抓住一點而不計其餘。這種思想的片面性還使初中生在思考、分析問題時極易鑽牛角尖,嚴重者會出現心理障礙。初中生在日常的實踐活動中,在顯示出很高的創造力的同時,又暴露出思想上缺乏嚴謹的邏輯性及全面性,所以,對問題的最後處理結果常常是雖很有新意,但並不準確。

6. 在自我評價方面,初中生開始由注重外部表現的具體評價,向以抽象慨括為主的抽象評價轉變,他們已經能夠把一些社會准則、道德規范納入自我評價之中。開始將個人的主動適應替代了原先對外界要求的被動迎合,即在社會適應方面的自覺性和選擇性得到飛躍性的發展。由於發現了不同於外部現實的內心世界,所以初中時期便產生了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的慾望和能力。

7. 隨著生活經驗的增多和獨立意識的發展,初中生的內心活動開始豐富起采。開始有了獲得自尊的需要,他們希望同伴能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喜愛自己。由於身體急劇變化,他們感到已長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自己,並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不少情況下開始對師長表現出不馴服,要求成人尊重他們的意志和人格。但因為處在轉折時期,思想和行動還未脫稚氣,所以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常常充滿矛盾,很容易自以為是。

8. 隨著自我意識的高漲,初中生開始較為強烈地關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並據此確定自己的行動目標和方式。他們不再像兒童時期那樣,心裡怎麼想就和父母老師怎麼說,而是保留著很多自己的小秘密。

他們更傾向於維護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獨立和自尊,但他們的某些想法及行為不能被現實所接受,屢遭挫折,於是就產生一種過於偏激的想法,認為其行動的障礙來自成人,便產生了反抗心理。

當然,除上述所列出的幾種主要心理特點外,初中生也有一些個性差異。但要特別注意,在初中這個年齡階段的心理表現中消極成分仍占很大的比例。因此,特別需要父母、教師及社會其他教育力量予以悉心指導。
現代社會關於"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傳統的醫學觀點,不僅軀體、生理健康,還應該精神、心理健康。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洩;再者,我國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更甚者,由於家庭的殘缺,如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親家庭,隔代撫養孩子等現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有關研究表明:心理發生變化的高發區在青春期,中學生存在問題令人觸目驚心,學校里學生各種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各種失控越軌行為時有發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素質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質較差有極大的關系。我們如果只重視學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作為教育者應怎樣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呢?

一、心理教育課程化,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現在初一《思想政治》新編教材,以人為本,開設了心理知識內容,注重心理品質,以促進心理健康化,另外,還應提倡進行有關的心理講座,如《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基本條件》、《增強承受能力,克服考試焦慮》、《讓良好行為化為習慣》、《學會控制情緒,培養積極心態》等,以明確心理健康的標准或調節情緒的有效方法等。但心理教學或講座務必要在愉快的氛圍中使學生得益,該課的開設不應該增加學生的負擔,更不能增加學生的心理壓力,否則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心理教育課應注意以下特點:

1、趣味化。針對學生的實際,熱點、不良心理反應等問題,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測試等方式提出,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讓學生在輕松、熱烈的心境下,打開心扉,注重自我心理修養能力的培養。如講意志時,針對學生"計劃訂起來生動,讀起來感動,過了三天不動"的現象,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如何適合個人特點及實際,做到有始有終,磨煉自己的意志。

2、行為化。強調行為作業,把教育要求及時轉化為行為訓練的要求,並注重從行為角度評價心理素質的變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說:"大膽去做你所怕做的事情,並力爭得到一個成功的記錄。"因此,針對學生的耐挫力差,討論如何對待挫折時,除對各種心理情況作出種種對策,讓學生走出自我的"怪圈",找到自我外,還要求必須付諸行動,讓實踐時時考驗自己能否經得起挫折,能做幾回還是最終勝利者。

3、個別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個別問題需個別指導分層指導。因此,可指導學生制訂自我心理修養計劃,分步實施,並定期進行自我對照檢查,以解決心理問題。

二.心理教育環境化,幫助學生養成自我。

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名人畫像、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種植園里生機盎然,校園里繁花點點,綠樹成蔭,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看書,這些自然風景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創設育人情境,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為習慣又可內化、積淀為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口頭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如現在一些學生自製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強。教室里有紙屑箱,他偏把紙屑往窗外丟,看見瓶罐偏要用腳去踩和踢,隨意攀折花木等。曾聽過這么一件事,有一個學校的學生老喜歡用腳踢門,為改變這個壞毛病,學校安裝了一扇玻璃門,結果玻璃門完好無損。我們從中得到了啟示,於是在校園內各個角落安放了40多個環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園地上豎起木板,寫上"請愛護我們吧!"等懇請的話語,果然學生不忍心破壞,過去的壞毛病也改了。可見,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表現出最佳的行為效果。因此,創設各種情境,通過心理認知暗示,能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三、心理教育檔案化,幫助學生分析自我。

心理檔案一般可分為這樣幾項:家庭成員情況、個人簡歷(學習動機、學習能力、思想行為、疾病史等)個性心理(性格)、特長、智力測試及分析、非智力因素測試及分析、心理咨詢記錄等。建立心理檔案,便於教師從內到外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徵,做到有的放矢,易於開展心理工作。

心理咨詢主要是藉助語言、文字,給咨詢對象以啟發與教育的過程,即教育者讓學生訴說自己的煩惱、痛苦、疑懼使學生在得到情感渲泄和凈化的同時,讓教師因勢利導,促進學生找到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辦法。一些具有自私、自悲嫉妒、孤獨等心理的學生,大多是在感到不受人們歡迎時,才喪失自信心,表現出心理缺陷的。咨詢活動可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種是學生與咨詢老師直接面談,如設立心理咨詢室進行咨詢,根據學生的實際,當面暢開心扉,擺問題,談認識,以求得老師的疏導。從而引導學生自覺進行心理調運另一種是進行簡接咨詢,如電話咨詢、信件咨詢,讓學生把難以啟齒的問題通過不顯名的方式傳達給老師,以避免尷尬情境,教師則可通過講座、黑板報、心理衛生櫥窗等方式解決其中的典型問題,如討厭某位老師,不願與他合作,甚至不願聽他的課該怎麼辦?如何處理早戀現象?如何與父母相處得好?等。

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本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還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師。學生通過咨詢、傾吐和宣洩,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據了解,咨詢的學生反映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鬱、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無法自製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行為咨詢方法的先驅者克羅姆布魯茲指出"咨詢的中心目標就是要幫助每一個當事人解決他之所以來尋求幫助的那些問題。"學校心理咨詢師要給予咨詢學生溫暖,指導他們自我調控,還要詳細了解咨詢學生的各種情況,尊重、理解學生,保護學生的隱私,做到既是學生的傾訴者,又是學生的咨詢顧問,努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求助於心理咨詢師外,學校還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

四.心理教育家庭化,幫助學生創造自我。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可以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發揮他的教育功能,對於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養,學校要與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如學生應試心理差,教師可引導家長要以平常心態看待考試,家長的嘮叨、在意、期望高,都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等都需要發揮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學生有社交恐懼心理,少與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納,或嫉妒別人,或看不慣別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長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應引起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澆樹要澆根,育人要育心。培養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是對學生的心理結構進行改造、重組、升華的過程。中國的未來正充滿希望地注視著新世紀的一代新人。培養學生自尊自愛、善於交往、樂於奉獻、具有較強的反省能力;能正確對待挫折,勇敢面對現實,有一定的忍耐力;能勇於負責、獨立思考、不盲目沖動。這是當前素質教育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願我們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中去辛勤耕耘、播種、採摘、並長期堅持,系統規劃,總結經驗,成為心理教育領域的拓荒者。

❺ 中學生的消費觀念與行為研究

中學生消費問題的調查與分析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學生們可以參與的社會活動的范圍正日益擴大,學生消費自然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層出不窮的各種品牌,千變萬化的市場信息,給每一個學生提供了一個通過消費活動認識社會,了解社會,適應社會的過程。 有些同學,他們穿著所謂的流行新款服裝,腳上穿著幾百元的運動鞋……面對這些部分學生感到羨慕,然後紛紛效仿,我覺得其主要原因是想住那種追逐潮流時尚的感覺。 從有關資料上知道,我國目前中學生的消費人數高達7300萬,因此他們的消費趨勢及對家庭消費的影響力是至關重要的,據初步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中學生每月零用錢人均為100至300多元,有甚至達到500多元;而主要用於購買零食和文化用品的中學生約佔了80%,其中男生樂於去運動場所和書店的佔了50%,而30%至40%的女聲則熱衷於書店和商店,讀報方面,以晚報和電視節目報接觸率高,25%左右的中學生其印象最深的廣告則是自己喜歡的明星等。 長期以來,假期消費在學生生活中一直扮演看調劑品的角色,他被認為是文化生活的一種補充。60%的中學生認為假期消費本來是學生緊張學習之餘恢復體力和放鬆精神的主要手段之一,內容應該是多樣化的,但在我們目前看來,多數區縣城市中,因環境的局限,除少數學生能夠走出家庭,進入社會,文娛,體育領域之外,大部分學生的假期活動主要還是集中在家庭的小天地了被動的進行,如閑聊,閑玩,看電視等,另有相當於50%的中學生則沉浸在無所事事的消費之中,如打撲克,打電子游戲機等,還有50%的中學生則從事消極的甚至有害的活動。而在一些專門為學生提供的消費活動中心看到的中學生,簡直少的可憐。 其次,中學生的「人情消費」也在日趨加溫。就拿我們就讀的實驗學校中學生消費的調查數據顯示在校園里,沒有送過禮物的同學很少,男生一般都請吃飯,而女生都是送小禮品或小玩意。學生用在「人情消費」的費用1年之中,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元。據了解,學生這些人情費的支出,主要向家長要。面對學生這一消費現狀,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中學生的消費怎樣才能合理進行?政治開放的大好形勢給每一個家庭帶來了經濟收入的增長。生活水平的提高。「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要富先富孩子」。是不少家長的共同心願。家長對孩子的收入和關注往往是超過對自身的關愛,使他們在孩子身上大把花錢也在所不惜。在這樣的優越條件下長大的孩,吃要好,穿要名牌,用要新奇,享受高檔消費,成為理所當然的要求。 於是,在不知不覺中,校園里颳起了超前消費之風,而同學間的互相攀比更主張了「風」勢。可是,同在一間教室里上課的同學,各有個家的不同的經濟狀況,面對收入微薄的父母,面對下崗的父母,面對經濟負擔沉重的父母,「窮孩子」怎能伸出手要錢?於是「寒酸」「不瀟灑」,使這類孩子覺得「臉上無光」,心理不平衡。有條件高消費的同學,物質上的優越對他們未必是一件好事。俗話說:「玩物喪志」。物質慾望的滿足往往抵消了精神上的追求,害怕吃苦,貪圖享樂,不思進取使青少年意志消沉,害怕困難。他們很難接受挫折和失敗的考驗。 中學生應有怎樣的消費觀念呢? 首先,應樹立適應的消費觀,適度就是適應家庭經濟條件之度,適應中學生正常需求量花錢要考慮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顧家庭生活條件而追求超前消費是不應該的,父母辛苦工作撫育孩子本已不易,怎麼能以自己可花可不花的消費要求加重他們的負擔呢?適合學生的消費需求之度,這就是說,提倡學生在為了自己成長方面,該花的錢還是要花,但在享樂方面不過份追求。比如身體發育需要的營養飲食,培養智力需要的有益書刊,符合中學生身份的衣物,該買的就買,而時髦地去吃,去穿,去玩互相攀比看花父母辛苦賺來的錢,是很不合情理的。 其次,中學生還要防止盲目消費。盲目消費表現在不管有無好處,有無必要,是否適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時髦」趕「潮流」,只要人家說聲:「現在就興著個。」「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學生應該提高自己的審美觀,接受科學的消費咨詢,多聽家長、老師的意見,多思考,消費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費。 第三,中學生要抵制不利於健康的消費內容,如有的同學進營業性舞廳,玩游戲機賭博。這都是不好的消費,行為。抵制不良的消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學生是否樹立了正確的審美標准與良好的生活方式。 總而言之,消費方式反映著人的文明程度,中學生的消費方式應當是合乎社會的文明程度,健康有益的,在衣食不愁的基礎上,應當走向發展性層次。例如,訂購有益的書刊,學習電腦,參加促進身心健康的活動等,對有害的消費要時時保持警惕,防止在某種誘惑下誤入歧途,不管社會發展到什麼程度,節儉美德總是受人推崇的。在中學生中要提倡勤勞簡朴的生活觀。應當從消費行為中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❻ 中學生的消費觀念與行為研究是什麼

對中學生的消費觀念與行為研究,分析,從而分析出適合中學生的消費觀念與行為。讓中回學生樹立答正確的消費觀念與行為。

❼ 初中生不文明行為分析原因原因解決辦法

到政治書上找找,網上搜搜,初中生犯罪

❽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調查報告

紀律和規則是我們平時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很多事實都能說明這個道理,比如買票要排隊;走在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甚至我們平時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一定的要求和約束,否則任何事情都毫無秩序可言。而我們作為在校的學生,處在向邁進社會過度的時期,更是有數不清的紀律和規則來要求我們,告訴我們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

但是,如果我們總在一種被要求的環境下學習和生活是很難進步的,所以我們應該學會自己約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學校在上學期成立了自律委員會,目的就是為了能督促和鼓勵我們自覺自律。它並不是一個要一批同學來管理其他同學的組織,而是一個促使大家互相監督,做好自律的一個新的學生團體,只為讓我們的學習生活保持良好的秩序。作為自律委員會的一員,我相信每位成員都和我一樣,希望自己能夠在自律這方面給大家幫助,為大家服務。

要自律,當然要有具體的要求。在配合現在正在實行的素質教育方面,我們要提高自身素質,樹立自尊、自愛、自強的自律意識,對學校、班級和個人都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並且能夠正確處理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和矛盾沖突。在學習方面,我們一要獨立,獨立思考、獨立解題、獨立完成作業;二要自覺,自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包括做好預習復習工作、上課專心聽講和按時完成作業。在行為上,我們應該以中學生日常行為守則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文明禮貌、愛護公物。在外表上,我們應該以簡單大方、干凈整潔的衣著表現出學生樸素的本質。

我想,如果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加入到自律者這個行列中來,就會發現身邊的事物、環境都會大大的不同。自律並不僅對我們現在的學習有益,在幾年後,當我們陸續結束自己的學生生涯走上社會的時候會發現它對於我們今後在社會上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當我們還是學生時,犯了錯誤我們還有再來一次,從頭開始的機會,可是在社會上我們必須為自己的每一次失誤或者錯誤負責,承擔後果,這使得自律的作用更加明顯。因此,讓我們互相監督,做到自覺自律,為目前的學習創造更好的環境,也為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打下基礎

❾ 中學生心理特徵解析有哪些

中學生朝氣蓬勃,風華正茂,在各方西都表現出積極向上的趨勢。中學階段是人一生中黃金時代的開端,不僅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更是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也是幫助他們奠定科學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有利時期,探索他們的心理發展規律,掌握他們的心理特徵,是對他們進行教育的前提和出發點。許多經驗證明,在這個時期,學生在心理上大體反映出過渡性、閉鎖性、社會性和動盪性四個主要特徵。

一、過渡性:在這一時期,他們表現出幼稚與懂事,依賴性與獨立性,自覺性與不自覺性相互交織的復雜現象。認識水平、能力還不高,心理發展不夠穩定,思想還比較單純,遇事欠思考,思想感情容易暴露,好感情用事。

中學生處於少年期或青年初期,剛好是兒童期向青少年時期發展的一個過渡時期。在他們的心理發展過程中,反映出中學初期和中學後期過渡狀態的兩種不同特點。中學初期他們還帶有兒童特點,天真、單純、幼稚,有依賴性,缺乏自覺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們又渴望向成人看齊,力求懂事達理,希望成為獨立自主的人。在這一時期,他們表現出幼稚與懂事,依賴性與獨立性,自覺性與不自覺性相互交織的復雜現象。中學後期則是一個逐步趨於成熟的時期,自治力有所提高,自覺性、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有提高,要求進步,是獨立地走向社會生活的准備階段,即便如此,他們只是剛剛到達成熟的邊緣,他們的認識水平、能力還不高,心理發展不夠穩定,思想還比較單純,遇事欠思考,思想感情容易暴露,好感情用事,特別是女同學,今天和這個好,過了兩天不知為什麼又不跟這個同學好了。因此,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善於觀察、敏於發現,注意掌握學生過渡性的特點,及時了解他們的情況,掌握每個學生的思想動向,對他們一方面不能估計過低,當做不懂事的兒童來管,以免影響他們獨立和自我教育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又不能估計過高,當做成熟的人看待,放鬆對他們的要求與督促,這也不利於他們健康成長。教悉叢師應採取靈活有效的方法,全面客觀地分析評價學生,正確對待學生的優缺點。對好學生不要過多地看他們的優點、長處,對其缺點原諒甚至採取姑息的態度,以免助長他們的驕傲自滿情緒;對中差生不要忽視他們的優點造成偏見;對犯錯誤的學生,當他們認識到錯誤後,教師不能滿足於簡單地承認下來,要進一步從思想深處挖根子,因勢利導,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要正確評價學生的過失,是認識問題,不要說成思想問題;是型亮方法問題,不要說成是品德問題;是偶發事件,不要視作一貫行為。他們的許多過失並非道德觀念的產物,多與年齡和心理特性有關,或出於好奇,或出於好動,或出於興趣,或出於無意,或出於無知。教師要善於讓學生說真心話,了解學生實際上在想些什麼,他們的一些做法的理由是什麼,他們怎樣看待自己的行為。只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在幫助學生的過程中,使他們順利實現過渡並獲得提高。

二、閉鎖性:內心世界逐漸復雜起來,開始不大輕易將內心活動表露出來,干一件事情開始考慮前因後果,考慮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對異性開始有好奇心與新穎感,希望交異性朋友,情感上願意接睜租櫻近異性,在異性面前好表現自己,不願教師或家長在異性面前批評指責自己。

中學生隨著身體的發育和生理的變化,他們的內心世界逐漸復雜起來,開始不大輕易將內心活動表露出來,顯示出了一定的「閉鎖性」。中學生處於青春發育期,這個時期由於激素的作用,他們在生理上急驟地變化,出現了第二性徵,性成熟在中學生心理形成與發展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向成熟過渡,干一件事情開始考慮前因後果,考慮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中學生生理上的一系列變化,也開始引起他們情感上的變化,給他們帶來對異性的好奇心與新穎感。希望交異性朋友,又感到制度和輿論的約束,對於男同學來說,在女生面前好表現自己,不願教師或家長在女生面前批評指責自己,情感上願意接近女生,但在行動上又故意疏遠,處於一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不管男生、女生,他們對於異性的興趣都有所發展,使他們產生新的情緒、情感和體驗,存在著朦朧的性意識與道德觀念的矛盾。這時多數同學開始注意自己的外表儀容,也有出現追求打扮的現象。這個時期是兩性愛情的萌芽時期,受網路、電視、電影、書刊上關於愛情和黃色內容的影響,加上生活等條件的改善,使中學生的生理成熟期有所提前,導致了兩性愛情萌芽期的提前。

面對這種現象,既不要不管不問、任其發展,也不要撲風捉影、枉加指責,針對這方面的問題,要擺事實講道理,結合生理知識向學生介紹青春期生理變化和情感變化的特徵,讓學生理解沖動、好感並不等於「愛情」的道理。愛慕是基於對方的優點,在看到對方優點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能發現其不足。要引導學生一分為二的評價一個同學,特別是異性同學,在學生中宣傳擺正事業和愛情關系的典型實例,使他們懂得在中學階段戀愛的不現實性。要以理服人,講究方式、方法,切忌用簡單、粗暴的方法硬性制止,要讓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約束,把教育變成一種自覺行動。

三、社會性:中學階段是理想動機和興趣發展的重要階段,是世界觀從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階段,是品德發展的重要階段。開始注意社會現象,開始探索人生,對社會、現實、人生等問題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有所提高。模仿能力較強,但識別能力還比較差。

中學生的心理發展及特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的影響。他們開始注意社會現象,開始探索人生,對社會、現實、人生等問題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有所提高。中學階段是理想動機和興趣發展的重要階段,是世界觀從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階段,是品德發展的重要階段。良好的品德或不良品德都在中學階段形成並獲得初步發展,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得到健康的發展呢?舉一個例子,一天上午上自習課,我到教室去,一進門便看到有很多同學正圍在一起看什麼,我一去,呼啦一下散開了,我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本集郵冊,上面有許多郵票,我當場沒有說什麼,下課以後,我聽說還有三位同學集郵,甚至有個別同學為了買郵票經常遲到。針對這些情況,在一次班會上我首先肯定集郵這個業余愛好是好的,集郵能擴大視野、增長知識,通過集郵可以了解到國家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培養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確實是一件好事,但是為了買郵票耽誤上課,在上自習課的時候還擺弄郵票,這就不對了,有的同學為了獲得郵票偷拆別人的信件,這不僅不對,而且是不道德的行為。通過這么一說,再也沒發現學生在這方面違犯紀律。這就是說,青少年時期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學生犯了錯誤不一定是壞事,通過教育使他們改正錯誤才是教育的目的。中學生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興趣愛好非常廣泛,有的同學喜歡打球、有的喜歡下棋,有的喜歡音樂,有的喜歡搞小發明創造等,在這些愛好中有的不僅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風貌,而且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迷宮的動力,可有的興趣卻因偏離了軌道而給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帶來消極的影響。中學時期盡管他們的模仿能力較強,但他們的識別能力還比較差,還不能真正區別哪是好的、哪是壞的,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一定要關心並珍重學生的各種興趣和愛好,引導他們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在有益的集體活動中,引導他們去關心他人,關心集體,以中學生規范為准則,嚴格要求他們,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行為,給他們指出什麼是健康的東西,什麼是不健康的東西,幫助他們鑒別事物,把那些偏離了軌道的興趣及時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這樣才能使他們健康地成長。

四、動盪性:血氣方剛、敢說敢為,要強好勝,富有熱情與正義感,遇事敏感、急躁易動感情而難於自控自律。希望受人重視,對別人的評價十分敏感,激情常常佔有相當地位,易受外界環境和夥伴的影響。克服困難毅力不夠,富於幻想,往往把堅定與執拗,勇敢與蠻干、冒險混同起來。看問題容易片面性和絕對化,逆反心理強烈,很少知道反思,出了問題冷靜下來,又感到痛苦和後悔。

中學生遇事敏感易動感情而難於自控自律,心理不太穩定,易受外界環境和夥伴的影響,可塑性大,這是心理成熟動盪不穩的時期。這個時期的中學生血氣方剛、敢說敢為,富有熱情與正義感,希望受人重視,把他們看成「大人」。他們的思想單純,很少有保守思想,善於思考,不輕信別人說教,抽象思維能力大大發展,交際、獨立生活能力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增強,對別人的評價十分敏感,要強好鬥,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得面紅耳赤,甚至以拳腳相見。他們很重感情,但波動性大,得不到理解和信任而孤獨苦悶;理想跟現實的沖突使他們困惑;成績不佳常常引發出自卑感,激情常常佔有相當地位。他們的意志也在發展,但在克服困難中毅力還不夠,富於幻想,又不切實際,往往把堅定與執拗,勇敢與蠻干、冒險混同起來。看問題容易產生片面性和絕對化,興奮和抑制仍不平衡,搖擺性大;他們的精力充沛,能力也在發展,但性格尚未最後定型,尚未找到正確的活動途徑。在他們心目中,什麼是真正的幸福觀、友誼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都還是個謎,他們缺乏社會經驗,遇事急躁,對事對人往往只看一點,不及其餘,未弄清楚便輕率下結論,逆反心理強烈,很少知道反思,一旦情緒沖動便不顧一切蠻干起來。出了問題,冷靜下來,又感到痛苦和後悔。如果在正確的教育引導下,能為他人、集體做許多有益的事,但如果不加以引導和指點,就可能發展為任性、粗暴、魯莽、好鬥,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要防止他們被壞人利用和煽動來干壞事,以致誤入歧途,要引導他們在實際生活中鍛煉、提高識別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克服簡單片面易於沖動的不足,逐步培養沉著、冷靜善於思考等品德。有時個別同學可能就因為自己一時的感情沖動而犯下錯誤。對犯錯誤的同學,我們要從尊重學生的情感出發,從各方面給學生以關心愛護和教育引導,對那些犯過錯誤,甚至是嚴重錯誤的同學更要給他們以愛護,使他們感到教師是可親可敬的,學校是溫暖的。我認為教育好一個「壞」學生,對教育工作者來講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誠然,要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有著多方面的因素,這里只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一下膚淺的探討,上面從心理學角度提到的中學生的四個特徵是相互聯系的,由於各校、各班情況不同,可能有時突出表現其中一二,有時則是幾種特徵的綜合表現,這要從各自的實際出發,靈活對待。總之,在做學生的教育工作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徵是教育學生的起點。只有準確、透徹地了解學生的愛好、才能、性格、特點、精神世界和周圍環境以及在具體活動中的真實表現等,才能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因勢利導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在教育過程中,尊重信任是教育好學生的橋梁。尊重和信任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每個學生都有與眾不同的個性,有自己的獨立傾向、獨立要求和獨立能力,有作為獨立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自尊心是「自我教育之母」,是一個人的榮辱感、健康的自愛心、不甘落後的上進心的源泉之一;熱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基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把愛學生的情感投射到他們的心田,師生之間才能產生心心相印的體驗,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機制是教育好學生的關鍵。善於掌握表揚、批評、要求和評價的分寸,循循善誘地進行教育,才能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尋導遷移到有益於學習或集體活動方面來。教育者先受教育,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處處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一定不去做,對學生要守時講信,做到對學生嚴格要求決不代替關心愛護,平易近人決不遷就錯誤,實現師生思想的雙向交流,注之以愛,換之以情,力爭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又紅又專的「四有」新人,在育人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教育學生的新途徑。

閱讀全文

與中學生行為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