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中學生運動會的介紹
世界中學生運動會始辦於1974年,是由國際中學生體育聯合會主辦,限17歲以下的在校中學生參加的國際綜合性運動會。1990年以前每兩年舉辦一屆,後改為每四年一屆。迄今已舉辦過11屆。 比賽項目通常有田徑、游泳和體操3項。
㈡ 第十七屆世界中學生運在哪個城市舉辦
世界中學生運動會抄(World Middle School Games),限17歲以下的在校中學生參加的國際綜合性運動會。由國際中學生體育聯合會(International Schoolsports Federation)主辦。
2018年第17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
2020年中國晉江將舉辦第18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
㈢ 英國中學與美國中學的比較
01
「私立公學」與「政府公校」
私立學校在美國叫「Private School」,但在英國卻叫做「Public School公學」。
但有些私校,不按英國傳統習慣叫做「Public Schools」,而沿用美國叫法為「Private Schools」或「Independent Schools」(獨立學校)。
伊頓公學正是英國最著名的私立學校之一,它於1440年創辦,以「精英搖籃」、「紳士文化」聞名世界,也素以軍事化的嚴格管理著稱,學生成績大都優異,被公認是英國最好的中學,是英國王室、政界、經濟界精英的培訓之地。
這里曾造就過20位英國首相,培養出了詩人雪萊、經濟學家凱恩斯,演員湯姆·希德勒斯頓、埃迪·雷德梅恩、休·勞瑞,《1984》作者喬治·奧威爾,還有「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貝爾·格里爾斯。也是英國王位第二號繼承人、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母校。伊頓每年250名左右的畢業生中,70餘名進入牛津、劍橋,70%進入世界名校。
大多數英國政府公立學校,都是綜合性中學。意味著他們接受各水平階段的學生。
但在某些地區,還存續著另一種系統,以「Secondary Modern」(現代中學)和「Grammar School」(文法學校)區分。這種系統中,學生們會在11歲時進行考試,來決定他們之後就讀哪一類學校。
文法學校相對於英國私校,它們整體學校氛圍較為嚴格。因為是公立的重點學校,學校整體學風嚴格,競爭激烈。
文法學校更學術,現代中學更偏向職業技術培養。
聖布蘭登六級學院(St.Brendan』s Sisth Form College),正是一所建立於1896年的公立混合院校。學校位於歷史名城布里斯托,是此地區唯一的六級學院。該校設有70多門高中(A-level)、BTEC證書課程以及一年制初中(GCSE)英語、數學和生物課程。
該學院在2016年的A-level通過率為97%,其中A*-B的比例有40%,並且大部分學生成功進入大學就讀,其中2016年有5名畢業生成功升入牛津、劍橋大學,有391名畢業生進入包括羅素集團大學在內的高等學府就讀。學院還專門設有Advanced Graate Programme(優秀畢業生計劃)為有志願進入頂級名校的學生提供額外的免費指導。
02
教會學校
英國並沒有實行政教分離,所以大部分公立和私立學校都算是教會學校。
奇怪的是,雖然教會學校很多,但並不意味著去教堂禱告的人就多。
就好比很多人在18歲以後,就再也不用代數知識一樣。
03
校服
大部分學校都有好幾款校服,從平時穿的運動服到伊頓公學常見到的白領結+燕尾服的正裝校服。
校服的目的是創造身份認同感和學校榮譽感。校服的背後無一例外都透露著每一個學校的歷史氣息,讓人心生敬仰。
04
級長
英國中學里,每個學生都可以被選為級長。
當級長聽起來很酷,但事實上級長的工作就是維持午飯時的紀律、防止低年級學生打架,不過你能有一個很酷的級長徽章,這是非常棒的。
大部分學校也會有一男一女兩個學生主席,參加學校會議,在年末頒獎禮上演講。而這個頒獎禮就好比美國的畢業典禮。
05
考試
國家考試是英國中學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
16歲的時候參加GCSEs,18歲的時候考A-levels,就像是美國大學的入學考試。
在蘇格蘭,會採用「Scottish Higher」考試,而非A-levels,而初中會考以前的舊稱是「O-levels」。
而A-levels中,還下分一種叫做AS-levels的考試。通常國際AS Level課程是一年制的,國際A-levels課程是兩年制的。某些課程可以在國際AS Level階段選擇,然後再國際A-level階段繼續學習。
06
「初級學校—小學」和「高級學校—中學」
英國不像美國的教育傳統,劃分為小學和初中等等。
大部分英國中小學校只分為初級和高級,初級學校也就是小學,主要是4-11歲的學生,高級學校是11-18歲的中學生。
有些英國私校,也會有不同的劃分,4-7歲上學前班,7-13歲上預備課程,13-18歲的學生就是高年級。
07
六年級(最高年級)
在中學的最後兩年時間被稱為「Sixth form」,分為第一和第二學年。
這個名字來自多年前一個復雜的年級劃分系統。
甚至英國的部分學校,就叫做Sixth form school,它們只教授A-level的學生。
在很多學校里,最高年級的學生們享有更多的自由。比如可以穿自己的衣服而不用穿校服。
08
大學
在英國,申請大學只能申請一個專業,入學後也只學這個專業,沒有數學和語言的要求或者其他一些美國高校的要求。本科學業,英國大多隻要三年,美國通常是四年。
㈣ 澳大利亞教育與中國教育對比
比較中國和澳洲的教育體系,最大的不同是,在中國我們只注重需求標准答案,錯與對老師早在給你題目時就已設定。好學生與差學生的標准就看誰能答對更多的標准答案,老師為了能夠區分學生就把題目變得更難。這就讓學生為了能得到高分必須刻苦去做更多的題目。好學生與「差」學生的差別在於是否把學的那本書讀透了,能否刻苦做大量的練習和掌握了解題技巧,並能把這些技巧熟記在心。若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運用到解不同形式題目上則高分可期。但不管題目有多難,都是已經有人完成過的,並給出了答案和解題途徑,在這類題目中學生根本沒有學術上的創新餘地。
60分萬歲,學習上不求甚解得過且過的學習方法成為了過去
澳洲的教育方法中繼承英國的嚴謹,他同樣要求學生刻苦學習,例如一些學校中至今保留了嚴格的淘汰制,無論考試成績多高,淘汰30%以致40%成績較低的學生。這讓我們60分萬歲,學習上不求甚解得過且過的學習方法成為了過去。學生在這種教育體系下被有意識地養成了競爭的習慣和意識。這是一個學生進入社會前能力與心理上的鍛煉。如果今天畏懼這種學習方式時,明天如何面對明天的現實生活?
澳洲教育體系雖然承襲於英國,但他們並不亦步亦趨,而是吐故納新,積極吸收各種教育體系的精華。在學術上培養學生不僅要知道理解,要求學生還能會使用學習到的知識,更鼓勵學生能夠有自己的創新和判斷,歡迎學生挑戰、懷疑和批評各種學術觀點。同時又積極鼓勵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
工與合作、求助與支持、貢獻與分享
在大學中幾乎每一門課程都有論文,論文的要求是用學生這一個學期學到的該課程的知識,結合實際生活運用知識分析現象和結果,提出學生發現或假設認為的問題、建立起自己對問題的觀點、給出各種可能的建議,並對自己提出建議可能產生的結果進行再分析。這些論文往往老師連題目也不給,自己去選擇方向確定課題,這樣的學習方法讓我們習慣老師出題,學生在書中找答案的中國學生非常別扭。這樣的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的東西首先就是要會用,而在用時又能對問題深入分析,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不少論文還要求是以小組的方式完成,在社會上工作時很少能靠單打獨斗去完成,要求學生學會分工與合作、求助與支持、貢獻與分享、理解與交流的團隊精神。如果有一個人沒有與或完成自己的部分,全組的成績一起受影響。中國學生在這方面的表現通常是牽強的,因為我們以考試來作為衡量學生的水平時,每個學生只要對自己負責。如果能夠通過留學注重對自己的這方面培養,無疑與國內學生的相比素質又上了一個台階。為今後進入社會奠定與人交往合作的經驗。
拙於言而勤於行?
論文最後需要能夠以合適的方法表達出來,拙於言而勤於行,是我們民族對人才實干精神的贊美。中國學生在口語表達上總是羞羞答答,缺乏自信。不是擔心自己英語不夠完美,怕被別人笑話,就是擔心自己表達的內容可能出錯。當地的老師根本沒有期望,你的英語是和他們說的一樣。老師注意是你學習的知識和個人思維是否表達清楚。即便有錯,也看是對知識的錯誤理解,還是錯在經驗和了解上,只有表達出來才知道自己的錯,別人糾正你才能進步。
別讓幾十萬、上百萬的投資成為泡影
澳洲的學習方法造就的是既有競爭能力,又培養學生具有開放創新性思維。既注重學術知識學習,又強調學生的實際工作社交能力。建議出國留學不僅要把知識學會,也要在個人能力上提高。這才會讓同樣幾十上百萬的投資,獲取更為豐厚的回報。
㈤ 世界中學生運動會的歷屆舉辦
第一屆:1974年9月24日至27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威斯巴登市
第二屆:1976年6月21日至27日,法國奧爾良市。
第三屆:1978年7月19日至23日,土耳其伊茲密爾市。
第四屆:1980年6月1日至7日,義大利都靈市。
第五屆:1982年6月1日至6日,法國里爾市。
第六屆:1984年6月5日至9日,義大利佛羅倫薩市。
第七屆:1986年6月2日至7日,法國尼斯市。
第八屆:1988年7月3日至9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市。
第九屆:1990年5月20日至27日,比利時布魯日市。
第十屆:1994年5月14日至21日,塞普勒斯尼科西亞市。
第十一屆:1998年10月13日至19日,中國上海市。
第十二屆:2002年,法國卡恩。
第十三屆:2006年,希臘雅典。
第十四屆:2009年,卡達多哈。
第十五屆:2013年,巴西巴西利亞。
㈥ 中學生世界有盜版嗎
盜版是都存在的,但是不會有很很大差別
㈦ 中國與西方教育系統有什麼差別
在人類社會形成之後,一種重要的事業應運而生——教育。教育,千百年來,儼然是一個嚴肅的話題。教育是一種文化現象,是構成文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青春是美好的,而正因為有了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才讓我們有了追逐夢想的可能。教育是一扇窗,透過這扇窗看到的是中西方不同凡俗的風景。
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尤其是對少年兒童的教育。因為新世紀的希望就在這一代獨生子的身上。西方父母崇尚並引導孩子獨立,這種獨立性包含許多方面。而我國的教育則採用說教式,久而久之,養了不動腦的習慣。教育專家指出,孩子需要培養創造力,現階段,父母任重而道遠。
中西方教育的對比, 我們分六點來講。
第一點是教育模式。中國的教育模式就是以訓導式為主。原來說中國有五千年文化,現在經過考證,我們有六千年文化。從有文字開創以來到現在我們的教育模式是訓導式。私塾的老師在那裡搖頭晃腦地對學生講,老師講老師的,學生絕對是不許做聲;讀書就是硬背,搞得不好還要打手板。中國傳統文化延續下來的指導思想是「父為子綱,師道尊嚴」。教育的模式是自上而下、居高臨下的,我教給你。這就是中國的教育模式的特點。而西方的教育模式就不是這樣的,他們是平等的教育。比如說,見到一個小孩子,我們中國人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臉,就是很親切的了,很多成年人見到小孩是非常冷淡的。國外是什麼樣子?國外的成年人無論多大年紀,見到多麼小的小孩都握手,說話都要蹲下來說。這一握手,小孩就覺得我跟你一樣,好像也有這么高大,這么獨立,我就是一個獨立人,這種心態就完全不一樣了。再有就是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中、西方不同。尊敬老師絕對正確並且應該,我們之所以成長到今天,除了父母養育我們之外,重要的就是教師教我們怎麼做人,教給我們這么多常識,這么多知識。但中國的老師受「師道尊嚴」的影響,就是我說錯了,也絕對不能認錯。如果我講錯了,我可能會轉一個彎子,繞過去或唬過去。可國外不是這樣,國外的老師講錯了,或是學生提一個問題老師答不上來,他就會說這個問題我還不會。學生說:「你還不會?你是老師呀。」他就說:「我跟你說,就是上帝也不是全能的。我是老師,我也是平常人,所以我還有很多東西不知道。我們大家來討論吧。」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因為在學生提問的過程中,對老師也是一種激勵,是一種促進。所以有一句話叫做「教學相長」就是這個意思。西方的教育模式中師生是平等的。
第二點是上課的方式。中國是注入式,或者說是我們這幾年批判的應試教育下的灌輸式。傳統的教學方式,基本就是教師單向的活動。教師在黑板上用粉筆邊寫邊講,學生就邊聽邊記就是了。可是在西方,上課的方式基本是討論式,還有就是自主式。我們看了許多美國的電影或者是電視片,看到上課的時候,老師在講課時,邊講邊提問。學生在下邊也非常的自由和隨便,時常發問,老師也很隨意地和他對答。在這種狀態下展開互動式的討論,討論的效果如何呢?因為老師有一個問題問學生,學生自然就要思維,就要去對話。那麼學生提問題時,老師也就得考慮這個問題要怎樣回答你。互動式教學就可以把雙方的思維活動和內心感受都調動起來。在這種情況下獲得的知識是最牢固的。
第三點是考試形式。中國基本上還是在延續著科舉考試制度。考試的時候大家都答卷子,現在考試有一些變化,不用再長篇大論地寫答案了,而是選擇答案,刪掉錯誤答案等等。另外,一個孩子從上學後,就小學、初中、高中,一層層的考試關過。到了該考大學時,就一起去過「高考」關。可是美國的升學考試就跟中國的升學考試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是按自己的興趣和實際情況來定,究竟什麼時候上大學,由自己來定。比如說這個孩子自我發展得比較好,在比較早的時候,用比較短的時間內自學完很多課程,那他可能在高一的時候或者高二的時候就覺得我可以達到高考的水平了,他就去參加SAT的考試,拿到大學入學資格的證書。拿到這個入學考試資格證以後,就可以隨時去進大學了。具體什麼時候進大學也沒有規定,也許他認為我還只有高一,還沒到年齡,我還想玩兩年再上,那你就還玩兩年吧。或者你拿到了證,你年齡也到了,但你突然覺得很累或者你有什麼其他原因,想去旅遊,也許搞掉一二年,等到你想去學的時候你就可以去學。同時也不受年齡局限,有很大年齡的大學畢業生,好幾十歲了。中國現在這方面也很好,打開了這個渠道,大學里採用學分制,一年內你把所有的學分都積夠了,你就可以畢業。如果你採用馬拉松式的學習,學了一年又去打一年工掙一年的錢,你再學一年,你可能學六年,或者是八年,只要學分積夠了就可以不讀了。如果你想同時讀兩個專業,只要積分夠了就可以了。
第四點就是教育階段。中國的教育階段是分段的,基本是兩大段。大學之前屬於基礎教育,在這個基礎教育中,一般是追求高難度的學習。像中國小學生課本的難度是世界第一的,比其他中等水平國家的難度高了一個年級,甚至高了兩個年級,另外中國在這些年有一些玩命的狀態,特別重視小孩的早期教育。但實際上變了味道,將早期教育變成了「提早學習」。現在幼兒園特別普遍的是,中班就開始學生字,我們很多的家長認為這就是真正的早期教育。現在國人就是把大學以前的教育叫做基礎教育。而且把大學的科目下放到高中,高中下放到初中,現在學習的難度越來越大,表面看來確實非常棒。世界中學生奧林匹克的各種競賽,我們中國幾乎可以拿到全部金牌。所以很多外國人說,是不是應該把孩子送到中國去進行基礎教育呢?因為中國孩子太厲害了。但是中國沒有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問題在哪裡?中國的分段教育,進入大學了,才認為你積累夠了,基礎夠厚了。才可以讓你進入研究,讓你去接觸課題,甚至於大學三年級以後才可以讓你做課題研究,開始寫論文。中國的階段教育就是在大學前把基礎打得特別特別牢,難題偏題鑽個夠,到了大學以後,才開始研究。所以中國學生沒有研究能力,問題就在這。而國外是怎麼回事?他們是從小學開始就一直延續進行著獨立性和創造性的培養,貫穿於一生,終生學習嘛!
㈧ 對比式中學生600字作文範文
給祖國大拜年 一拜壯美河山,二拜炎黃子孫,三拜歷代英傑,四拜革命先烈,五拜英雄模範,六拜億照黎民。 世上最美麗的畫卷是描繪祖國大好的河山;世上最動人的詩篇是歌頌祖國永恆的春天; 世上最神聖的情感是爆發祖國真摯的愛戀…… 古今中外,人們的愛國心是相通的。正如法國大作家雨果所說:「人們不能沒有麵包而生存;人們也不能沒有祖國而生活。祖國是金鑄的搖籃,讓人依依不捨。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感受,人們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在祖國過一個冬天,勝過在異國過一百個春天!」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創造了璀璨的文化。在漢唐等時期,我們祖國曾經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強大的國家。但是,由於近代國家政治腐敗,閉關自守,導致了國家國力衰微。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建設,我們的國家實力日益增強,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在祖國許許多多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祖國變得一天比一天強大。 祖國就是我們的母親,就像我們自己的母親一樣,我們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在這個大家庭里有我們的家人,有我們的兄弟姐妹,更有我們的母親,那就是我們的祖國母親。我們的祖國母親帶給了我們很多,他帶領著我們成長,見證了這幾千年歷史的變遷,他帶著我們日益強大的發展,帶領著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明天,我們每個人對他的愛都是那麼深,每個人對他的牽掛都是千絲萬縷的。我們對他的愛,雖然你不說我不說,但都早已在心底根深蒂固 祖國母親的愛就象一首田園詩,幽遠純凈,和雅清淡; 祖國母親的愛就是一幅山水畫,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 祖國母親的愛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 祖國母親的愛就是一陣和煦的風,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祖國母親對我們的愛,是亘古不變的。我們賦予它太多的詮釋,也賦予它太多的內涵。其實沒有歷史史詩的撼人心魄,沒有風卷大海的驚波逆轉,那祖國母親的愛就象一場春雨,一首清歌,潤物無聲,綿長悠遠。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人們總是把祖國比作母親?因為無論其他的什麼詞彙,都表達不出我們對祖國的深厚感情,而只有「母親」這個詞才能表達我們對祖國最忠誠、最純潔、最真摯、最深厚、最偉大的感情。 是啊,祖國——母親,母親——祖國,就是這樣緊密相連,連成了一體。孩子熱愛母親,是因為母親給了他偉大的母愛;我們熱愛家庭,是因為家庭給了我們暴風雨後的寧靜。我們要熱愛祖國,則是因為祖國給了我們更為珍貴的東西——沒有祖國,就沒有我們的安棲之所;沒有祖國,就沒有我們做人的尊嚴;沒有祖國,就沒有我們孩子的活潑和家庭的安寧——沒有祖國,就沒有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這是一個除舊立新的祖國。這是一個沸騰上升的祖國;這是一個如日中天的祖國。我的話語多得成一部歷史,我的話語多得可組成一片星河,但是說得最多最動情的一句,便是——騰飛吧祖國、祖國吉祥,吉祥祖國。借今天這個機會,給偉大的祖國拜個年,祝我們的祖國像昂首高吭的雄雞-----喚醒拂曉的沉默,像沖天騰飛的巨龍-----叱吒時代的風雲,像威風凜凜的雄獅-----舞動神州的雄風,像人類智慧的起源-----點燃文明的星火.祝您在這新春之際,萬事如意、吉祥百年。
㈨ 中學生世界參考答案
有個軟體叫【作業鴨】,可以去應用市場里下載,裡面有《中學生世界》的答案,所有學科的中學生世界答案都有哦,只要拍照就行了,用來檢查作業,參考對錯還是很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