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初中高中 > 惠民縣新建第三中學地址

惠民縣新建第三中學地址

發布時間:2021-03-14 05:55:57

『壹』 山東省惠民縣孫武湖今年擴建嗎

今年是不會被擴建了。

『貳』 李庄鎮的大事記

(1913年——2005年)
1913年
惠民縣公立第二高等小學在李庄村建立。1924年改為縣立第二高級小學,簡稱「二高」,又稱萃英公學,1948年2月改為李庄完全小學。
1928年
早期共產黨員路雨亭,時任中共綏遠特別區地方組織代理書記,受中共山東省委的派遣來德州、惠民一帶組織暴動,因無落腳點,來李庄高小任教,尋機開展黨的工作。11月份,身份暴露,遭追捕,被迫離開。
1938年
5月,侵華日寇在申家橋北建據點,修碉堡。據此禍害四鄉群眾。
1941年
橋北中學在前王村建立,設小學、初中、師范班,由首任校長,開明人士張益堂多方籌資,謀劃而建,1950年3月,改為前王完全小學。
1943年
正月初八,日本鬼子去北郭村掃盪。把挨家挨戶搶來的衣物、糧食、大車等堆積到場園里,放火焚燒,一片火海,連老百姓的耕牛也遷到火海里燒死,並打傷群眾多人。
1944年
農歷2月14日上午,一百餘名日偽軍由歸仁村南過黃河西來,(此時黃河無水),八路軍獨立營(濟陽縣大隊)一部,武器裝備很差,甚至無手榴彈,與日軍遭遇,由於我方偵察失誤,敵人裝備精良。當時敵人已佔領了有利地勢(閆家村北面的交通溝和黃河大堤),組成密集火網,我軍幾次發起攻擊,英勇奮戰,未能奏效,經過兩小時激戰,近六十名戰士壯烈犧牲。
1945年
9月,八路軍炸毀日軍碉堡,拔除申家橋據點。日寇投降。12月,農村成立農民救國會,(簡稱農會),1950年後撤消。
1946年
春,土地改革開始。秋,土地改革形成高潮,農村劃分四種成分:地主、富農、中農、貧農。
七月初七(農歷)深夜,匪首韓丁子部幾武裝匪特竄入前王村,兇殘地將村農會幹部王連澤、王連貴五花大綁投入井內殺害。
農歷七月十五,匪首張希仁及數十名武裝匪特竄入大孟村,妄圖殺害村農會幹部及民兵基幹隊員,在村口發現灣邊一洗衣婦女貌似民兵隊長之妻,就誤將其幾次踹入灣內活活淹死。進村後,逼迫全村群眾集公於場園,匪徒們氣勢洶洶,擺下鋤刀,架好機槍,子彈上膛,對著群眾逼問農會幹部及基幹隊的下落,其實他們已轉移,基幹隊員劉澤全的妻子和母親被敵人打的死去活來,遍身是血。
農歷八月十五,匪特張希仁率幾十名武裝匪特竄入李庄村,對翻身農民反攻倒算,極其殘忍地用鋤刀殺害了農會會長陳玉寶,村民兵基幹隊長馬兆亭等四人。馬兆亭烈士犧牲最慘,先用狼狗撕咬,後用鋤刀。後匪首張希仁被圍殲於姜樓鎮境內。
1947年
4月,全區掀起大動參運動,組織青壯年參軍
4月,全區貫徹《關於山東土改復查的新指示》在上級工作組的幫助下搞復查。
春,在八區西部增設李家莊區,區公所設李庄村。
夏,華東野戰軍機關實行戰略轉移到黃河以北廣大地區,駐我區徒駭河以北達二、三個月之久,幫助該區搞土改。時常有國民黨飛機偵察、掃射、轟炸。
3-8月,全縣人民在新政府領導下,奮力治黃,國民黨反動派陰謀破壞治黃,派飛機轟炸、掃射歸仁、清河鎮等堤段。打傷群眾四名。7月26日,黃河南岸的國民黨軍隊炮擊歸仁險工,阻撓搶修黃河大堤。
1948年
3月,全鎮組織一百多人的民工擔架隊支援濟南、淮海兩大戰役。
教育整頓,對舊教育制度、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恢復農村小學。
1949年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農村黨組織公開。
李庄區供銷社成立。
申橋農場建立,1965年遷於高王莊,擴建為國營惠民縣棉花原種場。
1950年
5月,李庄區改稱為十二區
1951年
8月,雨澇成災,農田被淹,出現倒屋現象。
12月,土地改革運動結束,頒發土地所有證。為支援抗美援朝,全區掀起捐款運動。
12月,掀起鎮及運動高潮,本區土匪特務及革命分子多人被鎮壓。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實施。
1952年
春,開展「三反」、「五反」運動(三反即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五反即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竊國家資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情報。)
冬,全區掀起舉辦識字班運動,重點組織婦女學文化。
1953年
4月,開始實行查田、定產運動。
7月,第一次人口普查工作開始。
8月,徒駭河洪水暴漲,申橋水位14米持續69天,縣長、縣委書記坐鎮指揮,組織民工搶險防汛,但南岸杜家閘口處仍因水太大決口,是年澇災嚴重。
12月,軍隊轉業幹部翟華榮帶頭創建李庄糧所,糧食開始實行統購統銷。
1954年
春,李庄鎮農業生產合作社建立
5月,徒駭河疏竣工程完成。
秋,候王店平溝開挖,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
1955年
9月,李庄由十二區改稱為李家莊區。
秋,全區掀起大辦農業合作化高潮,成立高級社,全區農戶入社率達95%以上。
1956年
春,個別社員鬧退社,縣政府派出工作組駐村,阻止退社之風。
3月,建惠民縣第三中學,只設初中班,首任校長楊光華,校址現鎮府大院。
12月,李家莊區勝利農業生產合作社隊(郭翰林村)實行包工包產,發揮了社員的勞動積極性,受到上級表彰。
是年,灣頭孫引黃渡槽(木製)建成。
12月,原李家莊區劃分為蔡馮鄉、華李鄉、李庄鄉。
1957年
3月,開展社會主義教育宣傳
6月,整風反右運動開始。反右斗爭犯了擴大化錯誤。
10月,西溝劉干溝施工。
1958年
2月,由蔡馮鄉、華李鄉、李庄鄉合並為李庄鄉。
春,國營惠民縣東關油棉廠南北王分廠建立。(73年分離為南北王油棉廠,84年稱第二油棉廠)
7月,黃河發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流量每秒萬余立方米,大堤出水高度1.7-2米之間,全鄉組織精壯勞力護堤搶險。
9月,掀起人民公社化高潮,李家莊鄉改稱李庄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下設耕作區,全社群眾在李庄村召開慶祝大會。
9月,開始吃大食堂,一村一個食堂。
10月,掀起大煉鋼鐵高潮,砸鍋煉鐵,農業生產開展大兵團作戰,大批勞動力被調集到一個村集中搞秋收,大刮浮誇風、農業生產不豐收。全社開展「除四害」(蒼蠅、蚊子、麻雀、老鼠)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開展掃盲運動。
1959年
春,楊集干溝開挖
7月,基層黨組織進行整頓。
10月,提出高舉「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等口號,開展反右傾斗爭,基層幹部虛報糧食產量,群眾生活困難。
1960年
7月,雨澇成災,基本絕產,水腫病人增多,每村都有餓死人現象,不少人吃野菜、樹皮、地瓜蔓葉等充飢。粘蟲成災,農作物損失嚴重。
秋,農村大食堂解散。糾正「五風」錯誤,(即共產風、高指標風、瞎指揮風、浮誇風、強迫命令風)。
1961年
4月,李庄人民公社改稱李庄區,原耕作區改稱為公社,李庄區轄華李、蔡馮、南北王、張佩環、大孟六個公社。
7月,大雨成災,不少農田絕產。
是年,國家多次發放救濟糧款,幫助群眾度荒。為救助生活困難而致病的群眾,各小公社辦福利院。
1962年
1月,調整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單位,改為三級所有(公社、大隊、生產隊),隊為基礎(生產隊)。
7-8月,連陰雨近四十天,農田受災。
9月,開始搞「三田」建設(畦田、條田、台田),開展生產自救。
10月,種植胡蘿卜較多,農村飢餓現象緩解。
政府發放救糧,幫助群眾度荒。
1963年
春,繼續搞「三田」建設,進行生產自救。
冬,開展以「四清」(清賬目、清倉庫、清財務、清工分)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教運動。
1964年
1月,地縣兩級派出工作組進村,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形成高潮。
2月,開展「農業學大寨」的活動,大搞農田基本建設。
春,為加強勞動管理,生產隊實行小段包工。
7月上旬-8月上旬,連續陰雨,由於連年澇災,排水工程已比較系統,損失減小。
1965年
春,以搞「四清」(清政治、清經濟、清組織、清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開始。
春,杜家干溝開挖
春,治理徒駭河工程展開,人推人拉,千軍萬馬加寬加深原河道。
夏,惠民縣人民醫院由辛店鄉孔家遷至董集村西。(該院成立於1946年3月,前身為惠民市大眾施療所,曾幾經搬遷)
秋,開始實行土地劃方,溝路渠配套,逐步建成水利網。
11月,楊集涵洞建成,設計流量為36.2立方米/秒。
是年,張佩環、南北王兩小公社搞稻改,成功治鹼,縣、地區寫材料,總結經驗,《大眾日報》也報道過。
1966年
1月,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繼續進行。
5月中旬,文化大革命以破「四舊」(舊文化、舊思想、舊風俗、舊習慣),立四新開始。
5月,徒駭河上重要橋梁—申家橋第一次重建通車。全長183米,面寬8米,是山東省第一座灌注基礎橋。(申家橋,初為石拱橋,建於明朝,原名固安橋)。
8月,中共中央發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指出這次運動的重點是整黨內資本主義的當權派,造反派群眾開始揪斗當權派。
聶索橋建成通車,(鋼筋混凝土結構)。
9月,文化大革命形成高潮,群眾先後建立造反組織,開展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運動,傷害了一批幹部群眾。
10月,學校停課鬧革命,教師開始進行革命大串聯。
1967年
3月,造反派開始奪權,李庄區委權被奪,建立李庄革命委員會,並揪斗革命領導幹部。
6月,開始鬧派性、打派仗。群眾組織分造反、保守兩派。中央提出要文斗,不要武鬥。
9月,在歸仁引黃渠道修建虹吸管兩條。
11月,學校開始復課鬧革命。
1968年
春,受「極左」思潮影響,有的村成立以生產大隊為核算單位的筒子隊,影響了生產發展。
春,各小公社撤消完小,建立聯辦中學。惠民三中撤消初中班,建立高中班。
5月,清理階級隊伍,揪斗所謂「叛徒、特務、頑固不化的走資派」和國民黨殘渣餘孽,使不少幹部群眾遭到迫害,各村對地富反壞實行專政。
8月,濟南知青到大翟、高唐、楊集等村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慶淄路惠民段改建為瀝青路面,路面寬6米。
11月,公辦小學下放大隊來辦,公辦教師回本村任教。
冬,「反復舊」運動開始,繼續鬧派性、打派仗。
1969年
4月,反復舊運動形成高潮,進行第二次奪權,區革委會被改組。
7月,渤海灣發生7.4級強烈地震,波及本區,有強震感。
9月,撤區稱公社,原小公社改稱管理區。
12月,公社革委會建立黨的核心領導小組,趙山水任組長,社直各部門建黨的核心小組。
1970年
3月,開展「一打三反」運動,(即打擊反革命破壞活動,反貪污盜竊、反投擊倒把、反鋪張浪費)。
9月,大辦合作醫療,培訓赤腳醫生,各村建立衛生室。
冬,整黨建黨開始,公社黨委建立,趙山水任公社黨委書記,村支部相繼建立。治理黃河一乾等重要水利設施。
1971年
春,李庄窯廠建成投產。
11月,中共中央《關於林彪9.13叛國出逃的通知》傳達到農村。
12月,全縣13處人民公社調整為21個,原李庄公社化為李庄、申橋兩個公社。
1973年
2月,開展批林批孔運動,部署農業發展「上綱」戰役。
1974年
8月,暴風成災,農田受淹。
進一步掀起批林批孔高潮。
1975年
春,楊集窯廠建立。
2月,掀起「農業學大寨」新高潮,提出糧食上綱的要求(畝產400斤)。
10月,申橋南35KV變電站建立。(高王變電站建成後廢止)
1976年
1月8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逝世,群眾深感悲痛。
6月,惠民縣輪胎翻廠投產。(由惠民縣第二農機修配廠改建,後承包拍賣)。
7月28日,唐山發生7.6級大地震,我社有強烈震感。
8-9月,黃河第五、六次洪峰入境,是有史以來黃河水位最高的一次。公社主要領導上堤指揮防汛。白龍灣處大堤發生裂縫,被及時修復。
9月9日,毛澤東逝世,18日公社、管區、大隊冒雨召集群眾大會,沉痛悼念毛澤東主席逝世。
10月,「王張江姚」四人幫被粉碎,鎮召集群眾大會慶祝。
是年,在王集引黃渠首建成虹吸管兩處。
1977年
春,貫徹第二次農業學大寨會議精神,公社派工作組進村,幫助生產,實行同吃同住同勞動。
5月,開展揭批「四人幫」運動。
7月,現李庄二中(原申橋中學建立,只設高中班。)
鐵木廠下放公社管理。
10月,恢復高考制度,全社夠條件青年積極參加考試。
10月,農田基本建設典型—「北大方」舉行會戰。
1978年
秋,灣頭孫楊水站開工建設
12月,開展一批雙打三整頓運動(一批即「四人幫」,雙打,即打擊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打擊階級敵人的猖狂進攻,三整頓即整頓領導班子,整頓黨風,整頓幹部隊伍)。
經多次復查,對社內右派分子摘帽。
1979年
春,地富反壞四類分子摘帽,成為社員。
1980年
7月,教育體制改革,公社撤消高中班,只設初中班。
春,農業生產實行生產責任制,定額管理。
10月,公社設計劃生育專職幹部一人,下半年開始,推行一對夫妻一個孩子。
1981年
春,農業生產實行承包到戶,棉花生產推廣營養缽育苗技術。
8月,撤銷聯辦中學改為完全小學,教師縮編,學制從小學到高中實行「五三三」制。
1982年
春,農業生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大包干。
7月,全社進行第三次人口普查。
8月,李庄一中遷於現址。
秋,鎮機關第一搬遷李庄村西新址。(時稱西院。東院仍有機關辦公。)
1983年
1月,全社開展計劃生育宣傳月活動。
4月,棉花生產推廣地膜覆蓋新技術。
1984年
5月,公社改為鄉鎮,李庄公社改為李庄鎮。(當時,全縣設四個鎮)
7—9月,發放土地承包使用證到戶。
農業生產上推廣麥棉套種。
8月,教育系統實行三制(校長負責制、教師聘任制,校內機構工資制),鎮教育組改為鎮教委。李庄學區小學改為鎮中心小學。
8月,新建成的濱鄭路(220國道)鎮內段通車。
9月,原工交辦公室改為鎮農工商聯合會。
1985年
5月,申崔路鋪築瀝青路面。
是年鄉鎮企業迅速發展已建有建材廠、麵粉廠、地毯一、二廠、織布廠等。
9月10日,鎮隆重慶祝我國第一個教師節。
鎮財政科建立。
1986年
3月4日,李庄鎮幹警民兵擒獲「3.2」特大盜搶案首犯陳開心。2日,勝利油田駐濱州市油建二部一大隊工人陳開心,丁樹昌等六人在昌樂縣某部彈葯庫盜得「五四」式手槍7支,沖鋒槍一支,信號槍8支,子彈3000餘發,密謀組織「自由主義聯盟會」搞反革命暴亂。3日,丁樹昌等5名罪犯在油建二部被擒,首犯陳開心逃匿。夜晚,惠民縣接到堵截、擒獲陳開心的命令後,迅速進行了周密部署,4日早8時,陳犯竄至李庄境內問路,被李庄村幹部發現後迅速報警,李庄派出所接警後,一邊向上級匯報,一邊迅速組織幹警、民兵,圍追堵截,迫使陳犯逃至徒駭河南岸聶索橋附近。9時半左右,民兵徐慶湯用獵槍擊中陳犯頭部,幹警張德廣、李文鸞等迅速上前擒獲了陳犯,並繳獲「五四」手槍兩支,子彈35發,反革命「自由主義聯盟會誓言」和組織成員名單各一份。事後,山東省政府、省軍區、惠民地區行署、軍分區和惠民縣政府分別表彰了此次戰斗中的有功單位和個人。
4月,管理區改為辦事處,作為鎮黨委政府的派出機構。
7月,李庄老商業街初建,由著名書法家董欣武題字「華龍商場」。(當時命名為華龍商場。)
秋,鎮東部重要商業街—新興街初建,92.5成立新興街居委會。
1987年
鎮農工商聯合會改為鎮經濟委員會。
1988年
3月,鎮衛生院、農機管理站、農經站、獸醫站、林業站、農技站、水利站、廣播站八站所由縣局管理下放為鎮政府管理。
5月鎮土管所建立。
1989年
鎮黨委換屆。
6月舉行賽牛大會(原申橋鎮),參賽牛五千餘頭,促進了養牛事業的發展。
12月,110KV的高王莊變電站建立。
1990年
鎮計劃生育委員會成立。
開展第四次人口普查。
夏,降百年一遇大雨,農田被淹,政府組織排澇。
8月,鎮政府出台《關於計劃生育工作的規定》。
投資73萬元,對鎮內16華里瀝青路重新罩面。
實現初等義務教育,被省命名為「基礎教育先進鎮」。
1991年
投資25萬元,新建農電大樓。
對36條干支渠進行清淤,動土60餘萬立方米。
水利工程基礎建設獲「行署惠水杯獎」。
1992年
爭取自籌資金130萬元,安裝數字程式控制電話和自來水。
12月,被濱州行署表彰為「村鎮建設新型鄉鎮」。
1993年
1月,舉行中共李庄鎮第七屆黨代會。
投資80萬元,對沿220國道(李庄段)工貿院區進行開發建設。
5月,農技、林業、水利、文化、計生、農機、畜牧七個部門與財政脫鉤,成為自負盈虧實體。
6月,築成沙珠邢至歸仁,俎家至東牛第一期鄉鎮公路路基。
7月,加強教育管理,開始撤銷教學點。
李庄鎮二中(原申橋中學)教學樓修建。
1994年
對化纖原料經營工貿小區,沙珠邢肉類皮毛綜合經營小區進行開發建設。
10月,慶淄路(李庄段)改造加寬通車,路面寬8米。
12月,各村用上照明電,消滅了無電村。
是年修建鄉村柏油路26.4公里。
1995年
春,鎮建公路管理站。
投資220萬元,修建鄉村柏油路23公里,基本上實現村村通。
投資160萬元修建李庄一中教學樓。
1996年
1月,舉行中共李庄鎮第八屆黨代會。
投資40萬元建成鎮敬老院。
林業生產省級生產達標驗收。
7.29—30號驟降200毫米特大暴雨,形成內澇。
12月,代表縣政府順利通過省政府雙基驗收。(「雙基」指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基本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
12月,農村合作基金會成立。
1997年
5月,惠民人民醫院由董集村西遷至現址開診。
5月,在鎮北部建圓蔥批發商場。
6月,對鄉鎮企業李庄建材廠、建材實業公司、酒廠、地毯廠、體育用品廠進行拍賣。建材廠等由邢玉平收購,後建波濤公司。
對鄉鎮企業兵聖網廠、李庄磚瓦廠進行拍賣,由周和信收購,建「和信集團」。
5、6、7三月余無有效降雨,遇百年一遇大旱。
籌資金80萬元,打深水機井200餘眼,用於抗旱。
8月,因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績顯著,被授予省「安全文明鎮」。
鎮政府出台《關於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決定》和《關於個體私營經濟試驗園區內生產經營的暫行規定》兩個文件,為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創造了有利條件。
地區公路局分段,地區客運中繼站、縣急救中心相繼落成。
初級衛生保健通過省級驗收。
1998年
7月,投資25萬元的電視塔轉台正式運營。
下半年,對老商業街東側進行二層樓改造。
10月3日,投資578萬元的歸仁引黃閘竣工,設計流量10立方/秒。
1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山東省委書記吳官正,行署專員王宗廉到和信集團視察。
成立李庄鎮經濟管理委員會。
1999年
2月,舉行中共李庄鎮第九次代表大會。
春,投資20萬元,對灘區揚水站進行維修。
7月,鎮黨委被評為市「六好鄉鎮黨委」。
春,農村土地承包期延長30年,簽證到戶。
引進外省(江蘇、福建、浙江)企業10家,利用外資額1238萬元。
投資300萬元,對李庄老商業街進行改造。
2000年
2月,被省政府命名為中心鎮(全縣唯一)。
春,投資6.5萬元,在楊集北修建徒駭河揚水站。解決了楊集等北五庄澆地問題。
繩網大世界開發建設,被縣委縣府確定為全縣十大重點建設項目之一,面積500畝。
4月,申家橋第二次重建,橋面寬13米,長240餘米。01年9月通車。
12月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發展民營經濟明星鄉鎮」。
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1996—2000年度「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2001年
3月,鄉鎮規模調整,原申橋鎮並入李庄鎮。
5月,市委書記王宗廉來該鎮視察大豐網廠。
5月,投資80萬元在前王村北改建蔬菜批發大市場。
7月,被市委授予「濱州市六好鄉鎮黨委」稱號。
8月,鎮二中連續七年升學位居全縣鄉鎮首位。
12月,被省政府命名為「山東省先進民營經濟園區」光榮稱號。
12月,民辦教師全部轉正,結束民辦教師30多年來的光榮歷史。
電話裝機8000餘部,成為全市黃河以北第一個電話鎮。
被山東省小城鎮建設研究會授予「常務理事單位」。
被授予「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
2002年
4月,在全鎮農村全面實施稅費改革。
春,投資60萬元,對申崔路(李庄到申橋段)進行改造。對申橋街進行二層樓改造。(原申橋鎮駐地)
6月,中共李庄鎮第十次代表大會召開。
8月,黨政事業單位人員編制機構改革。
由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對鎮區整體規劃進行重新修訂,規劃面積達4.2平方公里。
打通文化路東段,鋪設瀝青路面。
10月,李庄鎮收購原惠民三中,三中遷往惠城並入惠民二中。
11月,35KV李庄變電站建成。
12月,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啟動。
2003年
4-6月,全鎮群控群防,抗擊「非典型肺炎」工作,成效顯著。
6月,鎮政府由原址遷往現址(原惠民三中)
全國知名企業淄博寶山水泥廠在該鎮建分廠,總投資6000萬元。
220國道(鎮內段)拓寬工程開工建設。
10月,惠青黃河公路大橋舉行奠基儀式,橋長1740米,寬20米,總投資3.08億元,是濱州市黃河上第三座公路大橋(2004年開工建設,2006年10月建成通車)。
秋,遠程教育建設工程啟動。
2004年
春,建國以來,首次對種糧(小麥、玉米)農民直接進行補貼。國務院實行減免農業稅的政策。
8月,在全鎮啟動「民主議政日」活動。
打通郵政路(南段),並鋪設瀝青路面。
12月,第二批保持共產黨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始。
2005年
春,投資200萬元,打通寬50米,總長2700米的俎家至大橋路,俎家至北窯廠,北窯廠至大橋路的園區四環路。
秋,打通府前街道,鋪設瀝青路面。
申崔路、徒駭河沿岸公路(李庄段)通車。
10月,220國道(李庄段)拓寬工程竣工通車。
11月,鄉財政實行「鄉用縣管」制度。
12月,第三批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始。

『叄』 濱州的高中學校有哪些

這是濱州市中學,裡面高中全概括了~,你可以參考一下

濱州市 - 濱城區
濱州市濱城區第一中學 濱州市育才綜合高級中學 山東濱州渤海中學 山東省北鎮中學 濱城區第四中學 濱城區第三中學 濱城區第二中學 濱城區蒲城街道辦事處蒲城中學 濱城區市東中學 濱城區小營鎮第一中學 濱城區小營鎮中心中學 濱城區濱北鎮第二中學 濱城區濱北鎮第一中學 濱城區第六中學 濱城區濱北鎮第三中學 濱城區堡集鎮第二中學 濱州市濱城區堡集鎮第一中學 濱城區尚集鄉第三中學 濱城區尚集鄉第二中學 濱城區尚集鄉第一中學 濱城區里則鎮第二中學 濱城區里則鎮第一中學 濱城區杜店鎮杜店中學 濱城區杜店鎮張管中學 濱城區梁才鄉第二中學 濱城區梁才鄉第一中學 濱城區單寺中學 濱城區舊鎮鎮中學 勝利油田第十五中學 勝利油田第十五中學
濱州市 - 惠民縣
惠民縣第二實驗學校 惠民縣第二中學 惠民縣第四中學 惠民縣第一實驗學校 惠民縣第一中學 惠民縣惠民鎮中學 山東光遠中學 惠民縣惠民鎮第二中學 惠民縣何坊鄉二中 惠民縣何坊一中 惠民縣魔麻店鎮中學 惠民縣胡集鎮第一中學 惠民縣魏集鎮中學 山東省惠民縣清河鎮中學 惠民縣辛店鄉第二中學 惠民縣辛店鄉第一中學 惠民縣李庄鎮第二中學 惠民縣第三中學 惠民縣李庄鎮第一中學 惠民縣大年陳中學 惠民縣淄角鎮中學 惠民縣皂戶李鄉中學 惠民縣胡集鎮第二中學 惠民縣石廟二中 惠民縣石廟鎮一中
濱州市 - 陽信縣
陽信縣第二高級中學 陽信縣第一中學 陽信縣實驗中學 陽信縣陽信鎮壓中學 陽信鎮銀高中學 陽信縣第二中學 陽信縣勞店中學 陽信縣水落坡鄉中學 陽信縣雷家中學 陽信縣商店鎮第二中學 陽信縣商店鎮第一中學 陽信縣河流中學 陽信縣翟王鎮中學 陽信縣流坡塢鎮第二中學 陽信縣流坡塢中學 陽信縣溫店鎮第二中學 陽信縣溫店鎮第一中學 陽信縣洋湖鄉洋湖中學 陽信縣洋湖鄉鵓李中學 陽信縣河流鎮劉廟回民中學
濱州市 - 無棣縣
無棣縣第一中學 無棣縣實驗中學 無棣縣無棣鎮第二中學 無棣縣無棣鎮第一中學 無棣縣無棣鎮河溝中學 無棣縣小泊頭鎮梁鄭王中學 無棣縣信陽鄉第二中學 無棣縣信陽鄉第一中學 無棣縣水灣鎮第二中學 無棣縣水灣鎮第一中學 無棣縣水灣鎮龐集中學 無棣縣佘家巷鄉鄧王中學 無棣縣佘家巷鄉中學 無棣縣西小王鄉中學 無棣縣柳堡鄉常家中學 無棣縣柳堡鄉中學 無棣縣馬山子鎮中學 山東魯北企業集團總公司職工子弟學校 無棣縣埕口鎮第二中學 無棣縣埕口鎮中學 無棣縣大山鎮中學 無棣縣小泊頭鎮第二中學 無棣縣小泊頭鎮第一中學 無棣縣車鎮鄉大楊中學 無棣縣車鎮鄉中學 無棣縣第二高級中學
濱州市 - 沾化縣
山東省沾化縣第一中學 沾化縣第二中學 沾化縣富國鎮第二中學 沾化縣富國鎮第三中學 沾化縣富國鎮第四中學 沾化縣富國鎮第一中學 沾化縣實驗中學 沾化縣古城鎮中學 沾化縣大高鄉第一中學 沾化縣下窪鎮第二中學 沾化縣下窪鎮第三中學 沾化縣下窪鎮第一中學 沾化縣馮家鎮第一中學 沾化縣馮家鎮第二中學 沾化縣大高鄉第二中學 沾化縣黃升鄉黃升中學 沾化縣黃升鄉王侯中學 沾化縣黃升鄉楊家中學 沾化縣泊頭鎮泊頭中學 沾化縣下河鄉下河中學 沾化縣利國鄉利國中學 沾化縣濱海鄉二中 沾化縣濱海鄉一中
濱州市 - 博興縣
博興縣第二中學 博興縣董王中學 博興縣實驗中學 博興縣一中 博興鎮新建中學 博興龐家鎮第一中學 博興縣龐家鎮二中 博興縣喬庄鄉喬庄中學 博興縣陳戶二中 博興縣陳戶鎮第一中學 博興縣陳戶鎮三中 博興縣閻坊二中 博興縣閻坊一中 博興縣純化鎮中學 博興縣店子鎮二中 博興縣店子鎮中學 博興縣曹王第一中學 博興縣曹王二中 博興縣興福鎮二中 博興縣興福鎮一中 博興湖濱第一中學 博興縣湖濱二中 博興縣湖濱柳橋中學 博興縣湖濱寨郝中學
濱州市 - 鄒平縣
鄒平縣第二實驗中學 鄒平縣第一中學 鄒平縣黃山中學 鄒平縣實驗中學 鄒平縣位橋中學 鄒平鎮第三中學 鄒平縣長山中學 鄒平縣焦橋鎮教育委員會 鄒平縣臨池鎮中心中學

『肆』 惠民縣的著名人物

悠久的歷史培育了眾多名人志士,隋朝畫家展子虔、元代劇作家康進之都誕生在這里。
孫武,字長卿,前535-前470年,漢族,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縣)人。是兵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曾祖、祖父均為齊國名將。
格謙(?-616)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隋末厭次(今山東省惠民縣東南)人。
胡旦(955-1034年),渤海(今山東惠民)人,字周父。宋太宗大平興國三年(978)戊寅科狀元。
馬拯,字吉甫,號鏡石,惠民縣城西北三里馬家堤口村人。
康進之,棣州(今山東惠民縣)人。生平事跡不詳。後世人評價他是「豪放激越」的「本色派」作家,元代鍾嗣成《錄鬼簿》將其列為「前輩已死名公才人」,可知其為元代前期雜劇作家。
袁化中(?~1625)字民諧,別號熙宇,明朝武定(今山東省惠民縣)人。晚明政治人物,東林黨人。
李之芳(1622—1649)字鄴園,山東武定人,清朝大臣。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中舉人,1647年(清順治四年)中進士。曾任浙江金華府推官、刑部主事、湖廣道御史、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等職。
魏肇慶(1853~1902),字燕昌,魏集大地主魏毓炳的後代,官至武定府同知。
劉玉田(生卒年不詳),字籃坡,陳集鄉大范家村人。
李鴻飛(1857~1938),字岳星,惠民縣城南門街人,曾任淮安知縣。
陳西林(1867—1946)字蔭東,曾用名陳敬漢。惠民縣大年陳村人。曾任津奉、京綏鐵路總工程師,京漢鐵路管理局副局長、京綏鐵路顧問。
孫允榮(1870~1900),惠民鎮大孫家村人。
鍾銘,字箴堂(生卒年月不詳),世居縣城西北營街,少年苦學,入泮食餼,後師三台書院,學生多從就讀。著《四書詳解》、《悅心錄》、《棄帖咕嗶》等書,後考入京師第一師范學堂,畢業後,曾任京師八旗學堂教習等職。
曹瀛(1864~1947),字子登,原籍清河鎮街,後遷居惠城古樓街(今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
韓振鐸(1875—1951)東路梆子名演員,藝名「咬斷弦」,或稱「小脆瓜」。惠民縣大桑落墅鎮韓龍章村人。
董晴嵐(1882~1966)原名董葆光。惠民縣城察院街人。 張志遠,男,真實姓名路雨亭(1897—1978)字作霖,化名張志遠。惠民縣人。
高傳海(1900~1947)字匯川,原為惠民城富商。
曹文斌(1911~1965),麻店鄉曹王村人。
李中憲(1912~1982),山東省惠民縣皂戶李鄉園子李村人。
雷鳴玉(1920—1968)山東省惠民縣呂家村人。
楊建功(1919~1945),原名王延福,惠民縣魏集鎮三合村人。
陳永玲(1929-2006)京劇旦角。海外報刊評論他是「集梅、程、尚、荀、筱絕技於一身」的「中國名旦」。原名陳志堅,祖籍山東惠民,生於青島。
王德慶,1932年生人,山東惠民。現為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濱州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濱州市舒體書法研究會會長,山東詩詞學會會員,濱州市詩詞學會名譽會長。
郭寶慶(1934—1955)惠民縣寧家村人。1948年他參加了村基幹民兵。1953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4年,加入共青團,並被評為優秀戰士。
周立雙(1944—1982)惠民縣夾河村人。中共黨員。1965年參加工作。1969年從事農村郵電工作。13年沒休過一天假,沒誤過一次班。先後投遞報刊、郵件312萬份(封),從沒出現過丟失、損毀等差錯。1982年獲省勞動模範稱號。
路化倫,字道遠,山東惠民縣人。1958年畢業於惠民師范,從事學校教育40餘年,中學高級老師,傳統派功力型書法家。
張廣寧,男,1953年8月生,山東惠民淄角寧解人,漢族,學歷中央黨校研究生(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在職研究生班法學理論專業),哲學碩士,高級經濟師、高級政工師。2011年12月,卸任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

『伍』 濱州惠民縣到底有幾個高中

一中 二中 三中吧

『陸』 濱州市政府現址在黃河五路,之前在黃四渤七,現在的渤海國際廣場那一帶是嗎,是哪年搬到黃河五路的,哪年

1950年5月,撤銷渤海行政區,對原轄專區進行調整,設立惠民專區,黨政機關駐惠民縣城,轄惠民、陽信、無棣、沾化、濱縣、蒲台、博興、齊東、高青、廣饒、利津、墾利共12縣、108個區、973個鄉、6967個村。7月,蒲台縣黃河以北部分包括蒲台城和北鎮30個村劃歸濱縣。
1953年,鄒平、長山、桓台三縣由淄博專區劃歸惠民專區。惠民專區轄惠民、陽信、無棣、沾化、濱縣、蒲台、博興、鄒平、長山、齊東、高青、桓台、廣饒、利津、墾利共15個縣。
1955年,章丘縣的炭張、芽庄等八個村莊劃入鄒平縣,淄川縣第六區膠濟鐵路以北的35個村莊劃入長山縣。
1956年,長山縣並入鄒平縣;高青縣並入齊東縣,原高青縣所轄黃河北岸的惠濟鄉劃歸濟陽縣;撤銷蒲台縣,並入博興縣、齊東縣;由德州專區劃入樂陵、臨邑、商河、濟陽四縣。惠民專區轄惠民、陽信、無棣、沾化、濱縣、博興、鄒平、齊東、桓台、廣饒、利津(墾利縣已析入廣饒、利津)、樂陵、商河、臨邑、濟陽共15個縣。
1958年9月,各縣改區鄉為人民公社,全區15個縣共建人民公社211處。1958年10月,惠民專區領導機關遷駐濱縣北鎮新建城區。
1958年11月,惠民專區與淄博市合並為淄博專區,專區領導機關遷駐張店。同時,撤銷齊東縣,齊東縣原轄位橋、九戶、碼頭、黑里寨、青城、花溝六處人民公社劃歸鄒平縣,田鎮、高城、唐坊、舊鎮四處人民公社劃歸博興縣;桓台縣並入博興縣,博興縣喬庄、龍居、史口、純化四處人民公社劃歸廣饒縣;鄒平縣的南閻、張坊、馬尚、房鎮四處人民公社劃歸淄博市;濱縣並入惠民縣,並將濱縣閻家人民公社共66村劃歸沾化縣;利津縣並入沾化縣;陽信縣並入無棣縣;墾利縣改建為孤島人民公社,並將廣饒縣溢洪河以北地區劃歸孤島人民公社;樂陵、商河、臨邑、濟陽四縣劃歸聊城專區。是年底,淄博專區轄淄博市和惠民、無棣、沾化、博興、鄒平、廣饒六縣和專區直屬孤島人民公社。
1959年9月,商河(樂陵縣並入)、臨邑(濟陽縣並入)兩縣劃歸淄博專區。
1960年,商河縣更名為樂陵縣,孤島人民公社改置為墾利縣,博興縣陳庄人民公社(今屬桓台縣)的辛庄、馮馬、胡馬、齊馬、坊子五個自然村劃歸鄒平縣焦橋人民公社。
1961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淄博專區,恢復惠民專區,專區領導機關遷回濱縣北鎮。各縣開始建區,改大公社為小社。10月,析鄒平縣黑里寨、青城、花溝和博興縣田鎮、高城、唐坊、舊鎮共七個區復置高青縣;廣饒縣龍居、喬庄、純化三個區復歸博興縣,同時,恢復1958年撤並的濱縣、陽信縣、桓台縣、利津縣,沾化縣閻家人民公社復歸濱縣;樂陵、商河、臨邑、濟陽復制後劃回德州專區。惠民專區轄惠民、濱縣、陽信、無棣、沾化、博興、鄒平、高青、桓台、廣饒、利津、墾利共12縣。其中,鄒平縣置15個區,轄86處人民公社;高青縣置7個區,轄53處人民公社;濱縣置9個區,轄57處人民公社;惠民縣置13個區,轄85處人民公社;博興縣置11個區,轄60處人民公社;陽信縣、無棣縣、沾化縣仍為大公社。
1962年3月,鄒平縣炭張、芽庄等八個村莊復歸章丘縣,辛庄、坊子等五個村莊復歸桓台縣。
1964年,陽信縣改為9個區,轄46處人民公社;無棣縣改為10個區,轄55處人民公社;沾化縣改為9個區,轄58處人民公社。至此,各縣改社建區全部完成。
1964年10月,四女寺減河(今漳衛新河)左側無棣縣辛集區的辛集、良戶、宋王、朱王、傅趙、山後六處人民公社和埕口區楊埕人民公社劃歸河北省。
1966年,各縣開始撤區改社。是年,濱縣改為11處人民公社;1968年,惠民縣改為13處人民公社,無棣縣改為17處人民公社,沾化縣改為19處人民公社,博興縣改為14處人民公社,鄒平縣改為18處人民公社;1970年,高青改為7處人民公社,陽信縣改為13處人民公社,至此,各縣撤區改社全面完成,境內八縣共置112處人民公社。
1967年2月27日,中共惠民地委與惠民專署被地區革命委員會代替。1971年6月5日,重建中共惠民地委。1978年7月10日,惠民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惠民地區行政公署。
1980年,濱縣北鎮人民公社改為鎮。1981年12月,各縣城駐地人民公社全部撤社建鎮。
1982年,析濱縣北鎮、博興縣小營人民公社和蔡寨人民公社朱全鎮管理區建立濱州市,置1鎮3鄉3個辦事處。惠民地區轄濱州市和濱縣、惠民、陽信、無棣、沾化、博興、鄒平、高青、桓台、廣饒、利津、墾利共1市12縣。
1982年11月10日,國務院批准,析利津、墾利兩縣及廣饒縣六戶、牛庄、辛集、油郭四處人民公社,沾化縣義和、四扣、太平、新戶四處人民公社,博興縣龍居公社和喬庄公社的老於、劉家、王家三個生產大隊建立東營市。1983年10月東營市正式建立。
1983年10月,廣饒縣劃歸東營市,桓台縣劃歸淄博市。惠民地區轄濱州市和濱縣、惠民、陽信、無棣、沾化、博興、鄒平、高青共1市8縣。
1984年,各縣改人民公社為鄉鎮,全區劃為27鎮93鄉,另有濱縣8個區28鄉(含七個管理區)和濱州市3個市區辦事處。1984年,為了與濱州市統一地名,惠民地區黨政機關駐地北鎮改為濱州。
1985年,濱縣、無棣、沾化、博興等縣對鄉鎮又進行調整,全區建鄉工作結束,惠民地區濱州市和濱縣、惠民、陽信、無棣、沾化、博興、鄒平、高青共一市八縣,148個鄉鎮(含33個鎮)、6135個自然村、6093個行政村。
1987年2月,撤銷濱縣入濱州市。
1989年12月,高青縣劃歸淄博市。1990年1月1日,高青縣的舊鎮劃歸濱州市管轄。(原高青縣舊鎮及其所轄田樓、窯窪、舊鎮三個管理區、65個自然村、74個行政村劃歸濱州市。)
1992年,惠民地區更名為濱州地區。
1994年,濱州地區轄濱州市和惠民、陽信、無棣、沾化、博興、鄒平六縣,113個鄉鎮(含44個鎮和4個街道、一個沾化海防辦事處),5365個村委會,351.78萬人。
濱州市
2000年6月10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0]59號),撤銷濱州地區和縣級濱州市,設立地級濱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濱城區。濱州市設立濱城區,以原縣級濱州市的行政區域為濱城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黃河六路。濱州市轄原濱州地區的鄒平縣、沾化縣、惠民縣、博興縣、陽信縣、無棣縣和新設立的濱城區。

『柒』 揭陽市第三中學什麼時候有辦初級

筆者近日從市區招生公室了解到,2010年度秋季招生將在東山區設立揭陽市第三中學(高中部),面向全市招生共770人,其中正取生700人,擇校生70人,該校將在磐東中學的基礎上包括校址學,磐東中學將撤並為揭陽市第三中學,隸屬東山區教育衛生局管,不知道各位知不知道其中啥詳情沒?筆者有三問:1.原磐東中學初中部教師將做如何安排分配?莫非讓初中部教師來教高中部?2.還是從其他高中部學校調劑一部分教師到本校搞好教育教學工作?那麼接下來將有大規模的人事調動動作?包括市直學校或者東山區某所高中學?3.還是另外開辟途徑大規模招聘新教師到該校搞教育教學工作?筆者將拭目以待以上問題的發展情況!揭陽市第三中學是一所新建的高中,與磐東中學應該沒有太大的關聯,學校位於東山區磐東鎮陽美國際大酒店西側。學校佔地168畝,規劃建築面積7萬多平方米。教學區佔地58畝,建成教學樓3棟,普通教室90間;實驗樓1棟,理化生實驗室30間;圖書館1棟,行政電教樓1棟,科組公室1棟,階梯教室2棟。生活區佔地46畝,建成食堂樓1棟,面積7200平方米;宿舍樓7棟,可供住宿床位5000多個。運動區佔地64畝,規劃建設藝體樓1棟,綜合運動場1個。今年計劃招生770名。

『捌』 惠民縣2019年初三考高中錄取分數線是多少

答:
惠民縣2019年初三考高中錄取分數線511分
如有疑問
請繼續追問

『玖』 濱州市惠民縣新建小區月亮灣位置怎麼樣 房價是多少 詳細點最好

才小在才小在才小在才

閱讀全文

與惠民縣新建第三中學地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