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初中高中 > 高淳高級中學校長

高淳高級中學校長

發布時間:2021-03-05 19:49:07

① 高淳高級中學的歷任領導

職務 職務 任職時間 校名 備注 童銘新 校長 1923年-1931年 高






學 施興暘 校長 1930年-1938年 韋不凡 校長 1938年-1939年 胡鳳鳴 校長 1939年-1940年 潘宗綱 校長 1940年-1941年 袁輝宇 校長 1941年-1943年 張鼎 校長 1943年-1945年 胡鳳鳴 校長 1945年-1946年 周震東 校長 1946年-1949年 薛禮生 校長 1949年-1966年 高淳縣初級中學 1959年7月黨支部委員 沈熙伯 副校長 1956年-1963年 高



學 文革中黨支部停止活動
1971年3月後由「工宣隊」主持工作 王建中 黨支部書記 1959年-1962年 汪起坤 黨支部書記 1962年-1966年 王雲程 革委會主任 1968年-1969年 汪起坤 革委會主任 1969年-1971年 苗安 黨支部書記兼革委會主任 1971年-1974年 高





學 陳慶華 黨支部書記兼革委會主任 1974年-1978年 離任後行政工作由袁家旺、劉春山負責 袁家旺 革委會副主任 1974年-1978年 黨支部委員 劉春山 革委會副主任 1974年-1978年 黨支部委員 陳啟炎 黨支部副書記 1973年-1978年 陳慶華離任後負責黨支部 陳啟炎 黨支部書記兼校長 1978年-1982年 袁家旺 副校長 1978年-1981年 高



學 黨支部委員 劉春山 副校長 1978年-1982年 黨支部委員 王富民 副校長 1981年-1984年 黨支部委員 巢仲定 副校長 1981年-1986年 劉春山 校 長 1982年-1984年 黨支部委員 陳啟炎 黨支部書記 1982年-1986年 陳丞保 副校長 1983年-1984年 黨支部委員 陶代枝 校 長 1985年-1985年 吳子平 副校長 1985年-1990年 黨支部委員 吳良福 黨支部書記兼校長 1986年-1993年 徐曉旺 黨支部副書記 1986年-1990年 楊衍龍 副校長 1986年-1997年 黨支部委員、95年任檢察員 楊泳南 副校長 1986年-1990年 黨支部委員 周訓龍 副書記、副校長 1990年-1993年 吳爾霄 副校長 1990年-1997年 黨支部委員 吳新兆 黨支部書記兼校長 1993年4月-1993年11月 黨支部書記工作(4-12月) 夏佳禎 副書記、副校長 1993年-1995年 陳錦堂 副校長 1993年-1997年 邢精良 黨支部書記兼校長 1993年-1997年 黨支部書記
93年12月起 鄧中材 黨支部副書記 1995年-1997年 張培成 副校長 1995年-2004年 黨支部委員 鄧中材 黨支部書記兼校長 1997年-2004年 江







學 吳爾霄 副書記、副校長 1997年-2002年 楊紀軍 副校長 1998年-2009年 陳輝 黨委副書記 2002年-2005年 張培成 黨委書記兼校長 2004年-2011年 陳輝 副校長 2005年-2011年 丁翀 教導處副主任、年級主任 2005年-2012年 趙新華 黨支部副書記 2005年-2010年 夏季雲 校長助理 2008年-2009年 夏季雲 副校長 2009年-2010年 胡紀英 副校長 2010年-今 芮四保 副校長 2010年-今 芮龍兵 黨總支副書記 2011年-今 陳輝 黨總支書記兼校長 2011年-今 丁翀 副校長 2012年-今 陳啟武副校長2012年-今

② 高淳高級中學的辦學特色

每年1000名左右學生 150~200位可上一本。
學校辦學特色是在學校的優勢教育資源的基礎上,以學校的辦學思想為指導,經過全體教職工的不懈努力而逐步形成的。省淳中立足新起點,抓住新機遇,在辦學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下特色。
學校以新的課程計劃為依據,積極推進課程改革,用新的觀念實施好國家、地方課程,用新的視野開拓落實好校本課程。建立了能支撐育人目標的現代課程體系。
1.改變傳統的「注入式」的教學模式,大力提倡「啟發式」「講座式」和「發現式」「探究式」。以學生的全面發展、自主發展、個性發展的目標探索課堂教學情景的設計策略,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實現實習過程的「情」和「知」互促,提高學生自我發展的意識,和自主選擇、自主探究和自我監控的能力。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優化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形式,讓教學的過程不光是「文化的繼承」,是生命的延續。
2.加大校本課程的開發力度。校本課程是教育民主化進程的產物,又是學校教育個性化的一個陣地,為滿足學生的主體需求,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開發過程中我們的做法是:加強領導進行科學研究,學校成立了教科研及課程開發處(教科處),專門負責教科研及校本課程的開發,並成立了校本課程開發指導小組,積極推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同時積極引導教師自覺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和落實,做好五個把握:一是把握好目標框架,目標框架的建立考慮到對育人目標的支撐,滿足學校發展的需求,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分析教學資源的可能;二是把握校本課程的審核標准,使課程內容注重培養學
生的人格特徵、價值觀、意志品質和正確的態度;注重程序性知識的學習,削減繁瑣的陳述性知識,幫助學生掌握概括性高、包含范圍大、牽移價值大的知識,注重學生合理的認知結構的形成和良好的認知風格的養成,針對上述要求開發指導小組成員對每一擬開的校本課程進行辯護與選拔,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落實校本課程,確保課程目標落到實處;三是把握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教師的過程考核;四是把握學生評價方案提倡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五是把握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信息反饋,適時調整課程目標、教學內容,使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成為開放式的動態過程,現有校本課程七大類60門。
3.研究性學習落實到處。我校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定位是: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發展自立探索和合作學習的精神,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獲得親自參與研討探索的積極情感體驗,激活各科學習的「倉儲知識」,培養綜合運用各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建設祖國及保護人類自下而上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我校的研究性學習開展二年多來,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較深刻的改變,同時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情感,提升了學生的價值觀。
為實現教育信息化,我校率先建立「校園網路系統」、「校園閉路電視系統」,校園信息高速公路已經開通。每個教室、辦公室都有百兆埠與校園網連接,每個教室配有電腦和先進的數碼投影儀。校園網的建立,為教育的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設備條件。全面推行電子備課,教師可以利用網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師的業務素質。教師自主開發了個人主頁,學生可以在教室或多媒體電腦室實現互動式學習,學校圖書信息可進行電子閱讀,可以上虛擬網,使學生的學習時空得到拓展,五彩繽紛充滿希望的班級網頁展現在校園網上,成為我校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校園網的建立使學籍管理、班級考核、師資管理、圖書管理、後勤管理全面實現了電子化、網路化,由監控系統、演播系統兩部分組成校園閉路電視系統,能對整個校園實施實時監控,能同時接收六套衛星電視節目,並及時向全校轉播。演播控制中心還可根據學校教學需要,向全校播放教學錄相片、藝術欣賞片、中外經典影片,每個終端有8套節目可選擇,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環境和學習內容。
大綱的基礎上制訂課堂教學的知識、能力、方法、態度、情感目標。在備課上課過程中注重本學科思想的教學,注重本學科知識與其它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注重學科知識與社會實際的結合,注重本學科知識和信息技術知識之間的整合,通過作業、檢測、提問、討論、交流等方式,了解目標達成度,並對學生採取作業面批、錯題訂正、階段小結、方法指導,再輔之以情感交流心理疏導的方式,多途徑地進行補標。同時教師以教後記的形式進行自我反饋,以修訂預先制訂的課堂教學目標,促使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和課堂教學能力的同步提高,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是建立年級調控子系統。教導處牽頭,以行政領導、教研組長和學科帶頭人為主組成視導組,按照課堂評估細則和教學情況調查表,每學期對年級進行1~2次的整體視導,對年級的教學工作從學科教學思想、學法指導、知識綜合、教學環節等方面提出整改意見,並督查落到實處,從而改進各年級教學工作。
三是建立備課評價子系統。學校加強備課組建設,啟動電子備課,並對電子備課作出了具體要求。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再生成個性化的個人教案。學校在校園網上對教師的集體備課、個人教案、課件製作及講學稿進行隨機檢查,並將情況及時反饋。
四是建立學生、家長、社會對學校教學的調控子系統。根據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原則,學校各年級成立了家長委員會,每學期召開1~2次家長會或家長委員會會議,學校向他們通報,年級教學情況,並通過學校開放日活動全方位地向社會開放我校的課堂教學情況。並聽取他們對學校教學的評議。組織落實每學期一次的學生問卷調查。
學校要發展,科研需先行。教科研是學校發展的著力點,是教育教學質量的增長點,是教師走上「學術型」道路的轉折點。學校制訂了教育科研五年規劃,出台了教育科研獎勵條例及多媒體課件獎勵條例,加強了對教師、教研組的教科研常規考核,建立和完善了教科研工作的導向機制、約束機制和評估機制。確定了課題服務於管理和教學的方向,堅持走「以課題帶科研,以科研促質量」的道路。追求管理和探尋教育教學規律中的科研含量已成為共識。幾年來,教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校的管理和質量也躍上了新的台階。
學校還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要求,結合學校的特點,由校長主持的省級課題《農村重點高中學生主體性品質的培養》的研究,國家級子課題《農村重點高中校本課程的操作體系與理論框架》、《農村中學研究性學習實施策略的研究》,取得實質性進展,成為當前解決生源擴大,教師整體素質下降,學生管理難度加大,教學質量潛伏危機的一個有效途徑。
通過廣泛參與課題研究活動,教師理論學習、業務進修等蔚然成風。三年中,教師共撰寫論文400多篇,其中276多篇在市級以上報刊雜志上發表或獲獎,在國家級和省級教育教學類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有70多篇。
對教育的深入思考與實踐,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模式,學生生活不斷豐富,文學社、學生電視台、記者團、辯論會、研究性學習、《淳中作文》等組織和活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時代要求我們不斷建構新的文明坐標和文化品格,在這重大命題內釋放我們的活力和才華,我們的教科研之路將越走越寬,明天會更輝煌。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進行了管理觀念的更新和校園管理方式的改革,具體包括下列五個方面:
一是以學生自己參與為特徵的校園管理。
a.學生參與考核日常規范。
b.學生參與班務分包。
c.學生參與「管理自我」。
二是以教師發展為核心的人本管理。
教師隊伍建設是立校之本。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中建立了一系列的適合教師發展的管理策略。即:明確一個目標,實行二級聘任,進行三項培訓,實施四項工程。
a.明確了教師培養目標,即:建設一支師德高尚,基礎扎實,科研型有特長的教師隊伍。引導教師完善自己的人格,做到為人師表,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甘於奉獻;掌握學科思想感情,有寬厚的知識面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能結合教學進行科學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開發並落實校本課程,培養特色學生。
b.學校實行了二級聘任制,學校中層由校長室聘任,實行一年一聘,每學年結束時,全體中層幹部向全體教職工述職,並接受評議,每年讓出部分中層崗位讓骨幹教師競聘上崗。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由教導處聘任,並根據不同的崗位特點,明確崗位職責,制定考核方案;教輔後勤人員在「三公開」的前提由各職能部門負責考核聘任。
c.進行三項培訓,推進教學現代化,一是以學生觀為核心的教育觀念的培訓;二是部分教師的學歷培訓,確保一定比例的教師進行研究生在職培訓。三是信息技術、課件製作的培訓、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進程,現全體教師能熟練運用校園網路進行教學。
d.實施「四項工程」。
新教師「青藍工程」。學校根據新教師大幅度上升的新情況,提出「一年基本合格,兩年業務過關,三年成為骨幹」的青年教師培養目標,採用「結對子,一幫一」的形式,由老教師對新教師進行指導,並定期評選優秀青年教師;
中年特色教師的「名師工程」。學校十分重視名師的培養,在課題研究上壓擔子,在教改探索上引路子,促進中年教師形成教學特色;
全體教師的「師德工程」。堅持「外樹形象、內強素質、個體規范、整體推進」的原則,全體教師向家長作出十條庄嚴承諾。自覺接受領導 行,社會、家長的監督;
黨組織的「陽光工程」。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以事業留人,以情感留人,以待遇留人。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工、青、婦的橋梁作用,積極推進民主治校進程,確保教職工各項權益。
良好的管理模式促進了教師隊伍的成長,教師的結構不斷得到改善,後發優勢正得到體現。
三是以全員聘任制和結構工資制為主要內容的人事管理。
四是引進社會力量參與學校後勤管理。

③ 江蘇高淳高級中學

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歷史悠久,負有盛名,是江蘇省重點中學。學校七遷校址,六易校名,迄今已經歷了八十六個春秋。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的校史,是一部具有革命傳統的光輝歷史,又是一部歷盡艱辛創業的發展歷史。 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的前身是高淳縣初級中學,創建於1923年2月東壩鎮東岳廟後,童銘新是首任校長,當時只有18名學生,稱為「十八學士」。1930年施興暘任校長,1935年8月學校遷至縣城學山書院.,在學宮明倫堂,尊經閣等處教學,有4個班200名學生.1937年12月日軍佔領縣城,學校被迫停課.1938年2月,日軍離境,學校復課,韋不凡任校長.我黨為建立茅山抗日根據地,1938年6月4日陳毅司令員率部首先抵達高淳,受到學校師生的熱烈歡迎。1939年2月23日,陳毅司令員前往軍部途中,夜宿學校,向師生和群眾發表抗日救國演講,揮毫寫下《東征初抵高淳》壯麗詩篇。新四軍一支隊駐高淳辦事處政治宣傳科長戈白章和張春生、華仁義、侯日千等同志經常來學校開展抗日宣傳工作,建立了以學生、工人為主體的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淳溪大隊,發展一批進步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9月,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在高淳縣中建立中共淳溪第一支部,戈白章任書記,王長富、顧龍生分別任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學生黨員邢中魁、顧金生先後任中共淳溪第二支部書記;陳啟木、邢益新、邢中魁、王長富、顧龍生、徐邃志、趙振球、趙逢時等學生被派往皖南新四軍軍部教導處學習。1939年8月底高淳淪陷,學校變成日軍司令部,學校東遷東壩和睦澗村,以陳氏宗祠和泗洲庵為校舍,1941年又遷至東壩鎮東岳廟.1943年10月東壩淪陷,學校再度疏散,部分流動學生在渭塘村袁氏宗祠補習班堅持求學.1939年-1945年期間,胡鳳鳴、潘正綱、袁輝宇先後任校長。1946年8月周震東接任校長。上海地下黨組織先後派遣共產黨員李冬魯、高介子來校任教,進行地下活動,接受周震東、薛禮生、趙善昌等師生入黨。1948年10月,建立中共高淳縣地下特別支部,高介子任書記,隸屬中共上海局外縣工作委員會領導。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學校地下特別黨支部為迎接解放,組織師生,印發傳單,宣傳發動民眾,維持地方秩序,做了大量的工作。我黨在學校播下了紅色革命種子。一大批學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骨幹力量,為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祖國的建設事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在高淳高級中學的史冊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崢嶸歲月,艱苦創業。解放前我縣文化落後,長期沒有中等教育,高淳縣立初級中學創建時,只有平房校舍24間,禮堂3間,膳廳廚房10間;學校遷至學山書院,以書院部分建築為校舍,增建了話雨亭、雨天走廊等。1949年5月高淳解放,學校獲得新生,校名改為高淳縣初級中學,薛禮生任校長,學校發展到7個班307名學生,22名教職工。1953年9月又在西舍增設了分校。1956年增辦高中,校名為高淳縣中學,共有15個班307名學生,首屆高中2個班104名學生。學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開展教育革命,形成了良好的校風。1957年的反右運動和1958年的「大躍進」,使學校工作受到一些挫折。1959年7月建立中共高淳縣中學黨支部,王建中任支部書記,1962年7月汪起坤任支部書記。學校落實「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執行《全日制中學暫行條例》,形成一支又紅又專的教師隊伍,培養出大批學生進入高等學校和走上社會主義建設各條戰線,贏得了良好的社會信譽。1966年學校已有18個班近千名學生,65名教職工。十年文革浩劫,教師受到迫害,學校損失巨大。1968年8月成立革命委員會,1969年9月工宣隊進駐學校,1971年10月學校改名為高淳縣紅旗中學,王雲程、汪起坤、苗安、陳慶華先後任革委會主任和黨支部書記。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糾正冤假錯案,落實知識分子政策。1978年8月學校恢復校名為高淳縣中學,陳啟炎任黨支部書記兼校長,學校有42個班2500多名學生,158名教職工。1980年9月,經江蘇省教育廳批準定為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1993年,學校佔地面積483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200平方米;有教學樓3幢,科教樓1幢,綜合教學樓1幢,實驗樓1幢,行政辦公樓1幢,新建了學生宿舍樓、食堂和運動場等。有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微機、語音、音樂、美術、勞技、閱覽、衛生等室配套齊全。學校規模為24個班,1400多名學生,122名教職工,專任教師98名,中級以上職稱的教師58人。學校形成了「勤奮、求實、文明、守紀」的校風,「嚴謹、務實、求精、創新」的教風,「勤學、善思、好問、進取」的學風。學校多次被縣、市評為文明單位和先進集體。93年11月,經江蘇省教育委員會檢查驗收,學校被確認為省重點中學。1982-1997年期間,陳啟炎、劉春山、陶代枝、吳良福、吳新兆、邢精良先後任校長和黨支部書記。 桃李競艷,再創輝煌。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素有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先進、治學嚴謹務實的優良傳統。七十七年來培養了兩萬余名學生,其中高中畢業生近八千人,初中畢業生一萬兩千多人。有許多畢業生現已成為大學教授、高級工程師、英雄模範、經濟學家、教育家、軍事家、企業家、藝術家和教育、體育、醫務工作者。有200多名學生獲得高學位和出國深造機會。很多校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條戰線上,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和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建功立業,取得了顯著業績,為母校爭得了榮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學校有310多名學生在省市、國家各學科知識競賽中獲獎,其中獲省級獎的55人、國家級獎的44人。在市級以上運動會有203人次獲得好名次,其中金牌5枚、銀牌10枚。1998年,174名學生參加高考,127人達本科分數線,其中理科33人在600分以上,文科9人在550分以上。本科上線率為73%,高考升學率為91.8%。教職工中有118人次受到各級表彰,其中全國優秀教師1名,省優秀教育工作者3名,市優秀教育工作者30名。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校友遍及神州,馳譽海外,艷如桃李,燦如群星。1996年縣委縣政府根據省教委有關文件精神決定停招初中生,將縣中改辦成高級中學,1997年高級中學選址在縣城復興路,征地114畝,投入3000多萬元,建築面積27000平方米,運動場地26000平方米,新建的教學樓、科教樓、實驗樓、藝術樓、行政樓、教師辦公樓、體育館、階梯教室樓、學生宿舍樓和食堂交錯 立,雄偉壯觀、環境優美、設施配套,是一所設施裝備現代化的學校,1997年8月鄧中材任校長、黨支部書記,吳爾霄任副校長、黨支部副書記,張培成任副校長,1998年8月楊紀軍任副校長。 2004年年8月張培成任校長、黨支部書記。現有60個班,3000多名學生,200多名在職教職工。學校領導班子以「團結、敬業、開拓、拼搏」的作風,率領全體師生員工在黨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在縣委、縣政府和上級教育部門的領導下,繼承和發揚學校的優良傳統,同心同德,繼往開來,奮發拼搏,開拓進取,將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辦成一流師資、一流設備、一流水平、一流質量的江蘇省重點中學,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展現英姿、再創輝煌。 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辦學特色 學校辦學特色是在學校的優勢教育資源的基礎上,以學校的辦學思想為指導,經過全體教職工的不懈努力而逐步形成的。近年來,省淳中立足新起點,抓住新機遇,在辦學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下特色。 (一)課程改革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學校以新的課程計劃為依據,積極推進課程改革,用新的觀念實施好國家、地方課程,用新的視野開拓落實好校本課程。建立了能支撐育人目標的現代課程體系。 1.改變傳統的「注入式」的教學模式,大力提倡「啟發式」「講座式」和「發現式」「探究式」。以學生的全面發展、自主發展、個性發展的目標探索課堂教學情景的設計策略,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實現實習過程的「情」和「知」互促,提高學生自我發展的意識,和自主選擇、自主探究和自我監控的能力。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優化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形式,讓教學的過程不光是「文化的繼承」,是生命的延續。 2.加大校本課程的開發力度。校本課程是教育民主化進程的產物,又是學校教育個性化的一個陣地,為滿足學生的主體需求,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開發過程中我們的做法是:加強領導進行科學研究,學校成立了教科研及課程開發處(教科處),專門負責教科研及校本課程的開發,並成立了校本課程開發指導小組,積極推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同時積極引導教師自覺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和落實,做好五個把握:一是把握好目標框架,目標框架的建立考慮到對育人目標的支撐,滿足學校發展的需求,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分析教學資源的可能;二是把握校本課程的審核標准,使課程內容注重培養學 生的人格特徵、價值觀、意志品質和正確的態度;注重程序性知識的學習,削減繁瑣的陳述性知識,幫助學生掌握概括性高、包含范圍大、牽移價值大的知識,注重學生合理的認知結構的形成和良好的認知風格的養成,針對上述要求開發指導小組成員對每一擬開的校本課程進行辯護與選拔,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落實校本課程,確保課程目標落到實處;三是把握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教師的過程考核;四是把握學生評價方案提倡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五是把握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信息反饋,適時調整課程目標、教學內容,使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成為開放式的動態過程,現有校本課程七大類60門。 3.研究性學習落實到處。我校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定位是: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發展自立探索和合作學習的精神,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獲得親自參與研討探索的積極情感體驗,激活各科學習的「倉儲知識」,培養綜合運用各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建設祖國及保護人類自下而上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我校的研究性學習開展二年多來,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較深刻的改變,同時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情感,提升了學生的價值觀。 (二)教育信息化為教育教學改革裝上了助推器。 為實現教育信息化,我校率先建立「校園網路系統」、「校園閉路電視系統」,校園信息高速公路已經開通。每個教室、辦公室都有百兆埠與校園網連接,每個教室配有電腦和先進的數碼投影儀。校園網的建立,為教育的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設備條件。全面推行電子備課,教師可以利用網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師的業務素質。教師自主開發了個人主頁,學生可以在教室或多媒體電腦室實現互動式學習,學校圖書信息可進行電子閱讀,可以上虛擬網,使學生的學習時空得到拓展,五彩繽紛充滿希望的班級網頁展現在校園網上,成為我校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校園網的建立使學籍管理、班級考核、師資管理、圖書管理、後勤管理全面實現了電子化、網路化,由監控系統、演播系統兩部分組成校園閉路電視系統,能對整個校園實施實時監控,能同時接收六套衛星電視節目,並及時向全校轉播。演播控制中心還可根據學校教學需要,向全校播放教學錄相片、藝術欣賞片、中外經典影片,每個終端有8套節目可選擇,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環境和學習內容。 (三)教學調控體系的建立強化了對教學全過程的監控。 一是建立教師的教學目標自我調控子系統。教師在認真鑽研教材、大綱的基礎上制訂課堂教學的知識、能力、方法、態度、情感目標。在備課上課過程中注重本學科思想的教學,注重本學科知識與其它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注重學科知識與社會實際的結合,注重本學科知識和信息技術知識之間的整合,通過作業、檢測、提問、討論、交流等方式,了解目標達成度,並對學生採取作業面批、錯題訂正、階段小結、方法指導,再輔之以情感交流心理疏導的方式,多途徑地進行補標。同時教師以教後記的形式進行自我反饋,以修訂預先制訂的課堂教學目標,促使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和課堂教學能力的同步提高,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是建立年級調控子系統。教導處牽頭,以行政領導、教研組長和學科帶頭人為主組成視導組,按照課堂評估細則和教學情況調查表,每學期對年級進行1~2次的整體視導,對年級的教學工作從學科教學思想、學法指導、知識綜合、教學環節等方面提出整改意見,並督查落到實處,從而改進各年級教學工作。 三是建立備課評價子系統。學校加強備課組建設,啟動電子備課,並對電子備課作出了具體要求。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再生成個性化的個人教案。學校在校園網上對教師的集體備課、個人教案、課件製作及講學稿進行隨機檢查,並將情況及時反饋。 四是建立學生、家長、社會對學校教學的調控子系統。根據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原則,學校各年級成立了家長委員會,每學期召開1~2次家長會或家長委員會會議,學校向他們通報,年級教學情況,並通過學校開放日活動全方位地向社會開放我校的課堂教學情況。並聽取他們對學校教學的評議。組織落實每學期一次的學生問卷調查。 (四)教科研取得實質性成果。 學校要發展,科研需先行。教科研是學校發展的著力點,是教育教學質量的增長點,是教師走上「學術型」道路的轉折點。學校制訂了教育科研五年規劃,出台了教育科研獎勵條例及多媒體課件獎勵條例,加強了對教師、教研組的教科研常規考核,建立和完善了教科研工作的導向機制、約束機制和評估機制。確定了課題服務於管理和教學的方向,堅持走「以課題帶科研,以科研促質量」的道路。追求管理和探尋教育教學規律中的科研含量已成為共識。幾年來,教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校的管理和質量也躍上了新的台階。 學校還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要求,結合學校的特點,由校長主持的省級課題《農村重點高中學生主體性品質的培養》的研究,國家級子課題《農村重點高中校本課程的操作體系與理論框架》、《農村中學研究性學習實施策略的研究》,取得實質性進展,成為當前解決生源擴大,教師整體素質下降,學生管理難度加大,教學質量潛伏危機的一個有效途徑。 通過廣泛參與課題研究活動,教師理論學習、業務進修等蔚然成風。三年中,教師共撰寫論文400多篇,其中276多篇在市級以上報刊雜志上發表或獲獎,在國家級和省級教育教學類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有70多篇。 對教育的深入思考與實踐,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模式,學生生活不斷豐富,文學社、學生電視台、記者團、辯論會、研究性學習、《淳中作文》等組織和活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時代要求我們不斷建構新的文明坐標和文化品格,在這重大命題內釋放我們的活力和才華,我們的教科研之路將越走越寬,明天會更輝煌。 (五)建立了現代學校管理體系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進行了管理觀念的更新和校園管理方式的改革,具體包括下列五個方面: 一是以學生自己參與為特徵的校園管理。 a.學生參與考核日常規范。 b.學生參與班務分包。 c.學生參與「管理自我」。 二是以教師發展為核心的人本管理。 教師隊伍建設是立校之本。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中建立了一系列的適合教師發展的管理策略。即:明確一個目標,實行二級聘任,進行三項培訓,實施四項工程。 a.明確了教師培養目標,即:建設一支師德高尚,基礎扎實,科研型有特長的教師隊伍。引導教師完善自己的人格,做到為人師表,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甘於奉獻;掌握學科思想感情,有寬厚的知識面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能結合教學進行科學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開發並落實校本課程,培養特色學生。 b.學校實行了二級聘任制,學校中層由校長室聘任,實行一年一聘,每學年結束時,全體中層幹部向全體教職工述職,並接受評議,每年讓出部分中層崗位讓骨幹教師競聘上崗。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由教導處聘任,並根據不同的崗位特點,明確崗位職責,制定考核方案;教輔後勤人員在「三公開」的前提由各職能部門負責考核聘任。 c.進行三項培訓,推進教學現代化,一是以學生觀為核心的教育觀念的培訓;二是部分教師的學歷培訓,確保一定比例的教師進行研究生在職培訓。三是信息技術、課件製作的培訓、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進程,現在全體教師能熟練運用校園網路進行教學。 d.實施「四項工程」。 新教師「青藍工程」。學校根據新教師大幅度上升的新情況,提出「一年基本合格,兩年業務過關,三年成為骨幹」的青年教師培養目標,採用「結對子,一幫一」的形式,由老教師對新教師進行指導,並定期評選優秀青年教師; 中年特色教師的「名師工程」。學校十分重視名師的培養,在課題研究上壓擔子,在教改探索上引路子,促進中年教師形成教學特色; 全體教師的「師德工程」。堅持「外樹形象、內強素質、個體規范、整體推進」的原則,全體教師向家長作出十條庄嚴承諾。自覺接受領導 行,社會、家長的監督; 黨組織的「陽光工程」。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以事業留人,以情感留人,以待遇留人。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工、青、婦的橋梁作用,積極推進民主治校進程,確保教職工各項權益。 良好的管理模式促進了教師隊伍的成長,教師的結構不斷得到改善,後發優勢正得到體現。 三是以全員聘任制和結構工資制為主要內容的人事管理。 四是引進社會力量參與學校後勤管理。

④ 求高淳縣高級中學的詳細信息,請配圖說明。快!

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歷史悠久,負有盛名,是江蘇省重點中學。學校七遷校址,六易校名,迄今已經歷了七十七個春秋。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的校史,是一部具有革命傳統的光輝歷史,又是一部歷盡艱辛創業的發展歷史。
文苑滄桑,壯麗詩篇。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的前身是高淳縣初級中學,創建於1923年2月東壩鎮東岳廟後,童銘新是首任校長,當時只有18名學生,稱為「十八學士」。1930年施興暘任校長,1935年8月學校遷至縣城學山書院.,在學宮明倫堂,尊經閣等處教學,有4個班200名學生.1937年12月日軍佔領縣城,學校被迫停課.1938年2月,日軍離境,學校復課,韋不凡任校長.我黨為建立茅山抗日根據地,1938年6月4日陳毅司令員率部首先抵達高淳,受到學校師生的熱烈歡迎。1939年2月23日,陳毅司令員前往軍部途中,夜宿學校,向師生和群眾發表抗日救國演講,揮毫寫下《東征初抵高淳》壯麗詩篇。新四軍一支隊駐高淳辦事處政治宣傳科長戈白章和張春生、華仁義、侯日千等同志經常來學校開展抗日宣傳工作,建立了以學生、工人為主體的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淳溪大隊,發展一批進步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9月,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在高淳縣中建立中共淳溪第一支部,戈白章任書記,王長富、顧龍生分別任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學生黨員邢中魁、顧金生先後任中共淳溪第二支部書記;陳啟木、邢益新、邢中魁、王長富、顧龍生、徐邃志、趙振球、趙逢時等學生被派往皖南新四軍軍部教導處學習。1939年8月底高淳淪陷,學校變成日軍司令部,學校東遷東壩和睦澗村,以陳氏宗祠和泗洲庵為校舍,1941年又遷至東壩鎮東岳廟.1943年10月東壩淪陷,學校再度疏散,部分流動學生在渭塘村袁氏宗祠補習班堅持求學.1939年-1945年期間,胡鳳鳴、潘正綱、袁輝宇先後任校長。1946年8月周震東接任校長。上海地下黨組織先後派遣共產黨員李冬魯、高介子來校任教,進行地下活動,接受周震東、薛禮生、趙善昌等師生入黨。1948年10月,建立中共高淳縣地下特別支部,高介子任書記,隸屬中共上海局外縣工作委員會領導。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學校地下特別黨支部為迎接解放,組織師生,印發傳單,宣傳發動民眾,維持地方秩序,做了大量的工作。我黨在學校播下了紅色革命種子。一大批學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骨幹力量,為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祖國的建設事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在高淳高級中學的史冊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崢嶸歲月,艱苦創業。解放前我縣文化落後,長期沒有中等教育,高淳縣立初級中學創建時,只有平房校舍24間,禮堂3間,膳廳廚房10間;學校遷至學山書院,以書院部分建築為校舍,增建了話雨亭、雨天走廊等。1949年5月高淳解放,學校獲得新生,校名改為高淳縣初級中學,薛禮生任校長,學校發展到7個班307名學生,22名教職工。1953年9月又在西舍增設了分校。1956年增辦高中,校名為高淳縣中學,共有15個班307名學生,首屆高中2個班104名學生。學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開展教育革命,形成了良好的校風。1957年的反右運動和1958年的「大躍進」,使學校工作受到一些挫折。1959年7月建立中共高淳縣中學黨支部,王建中任支部書記,1962年7月汪起坤任支部書記。學校落實「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執行《全日制中學暫行條例》,形成一支又紅又專的教師隊伍,培養出大批學生進入高等學校和走上社會主義建設各條戰線,贏得了良好的社會信譽。1966年學校已有18個班近千名學生,65名教職工。十年文革浩劫,教師受到迫害,學校損失巨大。1968年8月成立革命委員會,1969年9月工宣隊進駐學校,1971年10月學校改名為高淳縣紅旗中學,王雲程、汪起坤、苗安、陳慶華先後任革委會主任和黨支部書記。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糾正冤假錯案,落實知識分子政策。1978年8月學校恢復校名為高淳縣中學,陳啟炎任黨支部書記兼校長,學校有42個班2500多名學生,158名教職工。1980年9月,經江蘇省教育廳批準定為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1993年,學校佔地面積483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200平方米;有教學樓3幢,科教樓1幢,綜合教學樓1幢,實驗樓1幢,行政辦公樓1幢,新建了學生宿舍樓、食堂和運動場等。有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微機、語音、音樂、美術、勞技、閱覽、衛生等室配套齊全。學校規模為24個班,1400多名學生,122名教職工,專任教師98名,中級以上職稱的教師58人。學校形成了「勤奮、求實、文明、守紀」的校風,「嚴謹、務實、求精、創新」的教風,「勤學、善思、好問、進取」的學風。學校多次被縣、市評為文明單位和先進集體。93年11月,經江蘇省教育委員會檢查驗收,學校被確認為省重點中學。1982-1997年期間,陳啟炎、劉春山、陶代枝、吳良福、吳新兆、邢精良先後任校長和黨支部書記。
桃李競艷,再創輝煌。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素有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先進、治學嚴謹務實的優良傳統。七十七年來培養了兩萬余名學生,其中高中畢業生近八千人,初中畢業生一萬兩千多人。有許多畢業生現已成為大學教授、高級工程師、英雄模範、經濟學家、教育家、軍事家、企業家、藝術家和教育、體育、醫務工作者。有200多名學生獲得高學位和出國深造機會。很多校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條戰線上,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和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建功立業,取得了顯著業績,為母校爭得了榮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學校有310多名學生在省市、國家各學科知識競賽中獲獎,其中獲省級獎的55人、國家級獎的44人。在市級以上運動會有203人次獲得好名次,其中金牌5枚、銀牌10枚。1998年,174名學生參加高考,127人達本科分數線,其中理科33人在600分以上,文科9人在550分以上。本科上線率為73%,高考升學率為91.8%。教職工中有118人次受到各級表彰,其中全國優秀教師1名,省優秀教育工作者3名,市優秀教育工作者30名。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校友遍及神州,馳譽海外,艷如桃李,燦如群星。1996年縣委縣政府根據省教委有關文件精神決定停招初中生,將縣中改辦成高級中學,1997年高級中學選址在縣城復興路,征地114畝,投入3000多萬元,建築面積27000平方米,運動場地26000平方米,新建的教學樓、科教樓、實驗樓、藝術樓、行政樓、教師辦公樓、體育館、階梯教室樓、學生宿舍樓和食堂交錯 立,雄偉壯觀、環境優美、設施配套,是一所設施裝備現代化的學校,1997年8月鄧中材任校長、黨支部書記,吳爾霄任副校長、黨支部副書記,張培成任副校長,1998年8月楊紀軍任副校長。
2004年年8月張培成任校長、黨支部書記。現有60個班,3000多名學生,200多名在職教職工。學校領導班子以「團結、敬業、開拓、拼搏」的作風,率領全體師生員工在黨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在縣委、縣政府和上級教育部門的領導下,繼承和發揚學校的優良傳統,同心同德,繼往開來,奮發拼搏,開拓進取,將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辦成一流師資、一流設備、一流水平、一流質量的江蘇省重點中學,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展現英姿、再創輝煌

⑤ 高淳高級中學陳潔

我告訴你啊,你可以上論壇
或者找到自己學校的貼吧
都行。都沒有,那沒辦法了。

⑥ 誰知道高淳高級中學有哪些出名的學生,老師

出名的教師:張培成、趙新華、夏季雲、陳輝。
出名的學生:柏文佳(北大)
高考錄取率:26%(二本以上)
這個學校在高淳算好的,有些人想上還上不到呢。那裡師資條件和校園環境都不錯。

⑦ 高淳高級中學孫榮華老師

這個人我們不認識
建議樓主去問可能認識他的人
希望我的解答可以為你帶來幫助

⑧ 2019年高淳高級中學高考一本

樓主你說的應該是南京一中和省淳中吧?省淳中的二本率貌似可以達到60%以上。。一本率不清楚。。縣中管得比較嚴,學得比較死,但是關鍵還是要靠你自己的

⑨ 高淳高級中學校長電話謝謝 急!

這里應該有http://blog.cersp.com/13035.aspx

閱讀全文

與高淳高級中學校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