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金門的學校都叫"國小","國中"
1、金門縣目前由台灣當局管轄,行政區劃隸屬「中華民國福建省」。
2、台灣實行九年國民教育,小學畢業生一律免試升讀中學。「國小」是指「國民小學」,學制6年;「國中」指「國民中學」,相當於大陸的「初中」。
2. 同安有幾個中學
同安目前所有的中學如下:
廈門市同安第一中學
廈門市同安第六中學
(東山中學)
廈門市同安第十一中學
廈門市同安第十二中學
廈門市同安第十三中學
廈門市同安第十四中學
廈門市同安第十五中學
廈門市同安第十六中學
廈門市同安第十七中學
廈門市同安第十八中學
廈門市同安第十九中學
廈門市同安第二十中學
廈門市同安第二十一中學
廈門市同安第二十三中學
廈門市同安第二十四中學
廈門市同安第二十五中學
廈門市同安第二十六中學
廈門市同安第二十七中學
廈門市同安第二十八中學
廈門市同安國祺中學
廈門市同安竹壩中學
廈門市五顯中學廈門啟悟中學(原同安三中)
3. 台灣商科哪個學校好
若你是今年准備赴台求學的考生,應該說明一下自己的分數大致為何?台灣商科好的學校無非就是台大、政大、成大、中央、中山、台北、中興、中正這些頂尖公立大學,其他頂尖私校如輔仁、東吳、淡江、元智、東海也十分不錯.
其餘是個人近日所寫得對於二本生選填志願的建議.
先以私校和國立金門、國立澎湖科大可填的36個志願來說:
赴台求學的陸生大部分都想念商科,
目前台灣私校商科的普通大學排行大約是輔仁>東吳>=長庚(但商科專業很少)>淡江淡水校區>元智>東海>中原>逢甲>銘傳台北校區>=銘傳桃園校區>實踐台北校區>淡江蘭陽校區>大同(商科專業太少)>世新>靜宜>中國文化>義守>實踐高雄校區.只列到實踐高雄校區就好
私立科大的商科排行為致理=朝陽>南台>明志>文藻>德明財經>僑光>樹德>嶺東>龍華>明新>弘光(商學太少)>中國>崑山>正修,只列個人博文中有推薦的私立科大.
國立金門的商科學生素質約在銘傳桃園校區與實踐台北校區之間.國立澎湖科大的商科學生素質與僑光科大差不多.
再來是只能填10個志願的公立大學.
由於今年是公立大學首度加入招收大陸本科生的行列,但許多公立院校的錄取批次都是訂在一本線,甚至有些不怎麼樣的公立大學也是訂在一本線.反而有幾所訂在二本線的公立院校還算不錯.
首先整理所有錄取批次訂在2本線的公立院校或校系(外島的國立金門大學和國立澎湖科技大學不列入):
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國立東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國立台灣師范大學美術學系國畫組、台北市立大學球類運動學系、台北市立大學陸上運動學系、台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電子組、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電信與系統組、國立高雄師范大學、國立彰化師范大學、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只有應用外語系訂在1本)、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國立聯合大學、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上述院校中,雖然中央大學、台灣師范大學、台北市立大學都很不錯,但是專業較偏門,不適合一般文理生.其餘整體院校水平是高雄師大和彰化師大最佳,相對許多公私立院校,這兩校錄取批次理應訂在一本線了.若以商學來說,最好的是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此校即將在2014年8月升為國立台北商業大學,也就是入學後就已是新校名,畢業證也會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這是許多內地高中生都不了解的地方.其餘商學不錯的院校為彰化師大、高雄第一科大行銷系、台中科大、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將於2014年8月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合並為國立屏東大學.以工科來說,高雄應用科大、聯合大學、虎尾科大都算OK.
4. 台灣有哪些中學
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的國中共745所,公立730,私立15。
縣市 學校名稱
台北縣 私立時雨國中
台北縣 私立康橋國中(小)
台北縣 縣立板橋國中
台北縣 縣立重慶國中
台北縣 縣立江翠國中
台北縣 縣立中山國中
台北縣 縣立新埔國中
台北縣 縣立新莊國中
台北縣 縣立新泰國中
台北縣 縣立福營國中
台北縣 縣立頭前國中
台北縣 縣立光榮國中
台北縣 縣立明志國中
台北縣 縣立碧華國中
台北縣 縣立永和國中
台北縣 縣立福和國中
台北縣 縣立中和國中
台北縣 縣立積穗國中
台北縣 縣立漳和國中
台北縣 縣立鶯歌國中
台北縣 縣立柑園國中
台北縣 縣立土城國中
台北縣 縣立三峽國中
台北縣 縣立八里國中
台北縣 縣立泰山國中
台北縣 縣立五股國中
台北縣 縣立蘆洲國中
台北縣 縣立林口國中
台北縣 縣立汐止國中
台北縣 縣立淡水國中
台北縣 縣立三芝國中
台北縣 縣立石門國中
台北縣 縣立萬里國中
台北縣 縣立坪林國中
台北縣 縣立文山國中
台北縣 縣立五峰國中
台北縣 縣立瑞芳國中
台北縣 縣立欽賢國中
台北縣 縣立貢寮國中
台北縣 縣立深坑國中
台北縣 縣立平溪國中
台北縣 縣立烏來國中(小)
台北縣 縣立溪昆國中
台北縣 縣立丹鳳國中
台北縣 縣立自強國中
台北縣 縣立中正國中
台北縣 縣立義學國中
台北縣 縣立中平國中
台北縣 縣立鳳鳴國中
台北縣 縣立三和國中
台北縣 縣立光復國中
台北縣 縣立竹圍國中
台北縣 縣立尖山國中
台北縣 縣立正德國中
台北縣 縣立安溪國中
台北縣 縣立樟樹國中
台北縣 縣立育林國中
台北縣 縣立青山國中(小)
台北縣 縣立崇林國中
台北縣 縣立二重國中
台北縣 縣立大觀國中
台北縣 縣立成林國中(籌)
台北縣 縣立忠孝國中
台北縣 縣立鷺江國中
台北縣 縣立桃子腳國中(籌)
台北縣 縣立豐珠國中(小)
台北縣 縣立三多國中(籌)
台北縣 縣立達觀國中(小)(籌)
宜蘭縣 縣立宜蘭國中
宜蘭縣 縣立中華國中
宜蘭縣 縣立復興國中
宜蘭縣 縣立羅東國中
宜蘭縣 縣立東光國中
宜蘭縣 縣立國華國中
宜蘭縣 縣立頭城國中
宜蘭縣 縣立蘇澳國中
宜蘭縣 縣立文化國中
宜蘭縣 縣立南安國中
宜蘭縣 縣立三星國中
宜蘭縣 縣立礁溪國中
宜蘭縣 縣立吳沙國中
宜蘭縣 縣立冬山國中
宜蘭縣 縣立順安國中
宜蘭縣 縣立五結國中
宜蘭縣 縣立興中國中
宜蘭縣 縣立利澤國中
宜蘭縣 縣立員山國中
宜蘭縣 縣立榮源國中
宜蘭縣 縣立壯圍國中
宜蘭縣 縣立大同國中
宜蘭縣 縣立凱旋國中
宜蘭縣 縣立慈心華德福實驗國中(小)
宜蘭縣 縣立人文國中(小)
桃園縣 縣立桃園國中
桃園縣 縣立青溪國中
桃園縣 縣立文昌國中
桃園縣 縣立建國國中
桃園縣 縣立中興國中
桃園縣 縣立山腳國中
桃園縣 縣立大竹國中
桃園縣 縣立大園國中
桃園縣 縣立竹圍國中
桃園縣 縣立大溪國中
桃園縣 縣立大漢國中
桃園縣 縣立仁和國中
桃園縣 縣立壽山國中
桃園縣 縣立大崗國中
桃園縣 縣立八德國中
桃園縣 縣立大成國中
桃園縣 縣立中壢國中
桃園縣 縣立平南國中
桃園縣 縣立新明國中
桃園縣 縣立內壢國中
桃園縣 縣立大侖國中
桃園縣 縣立龍岡國中
桃園縣 縣立興南國中
桃園縣 縣立自強國中
桃園縣 縣立東興國中
桃園縣 縣立楊梅國中
桃園縣 縣立仁美國中
桃園縣 縣立富岡國中
桃園縣 縣立瑞原國中
桃園縣 縣立新坡國中
桃園縣 縣立觀音國中
桃園縣 縣立草漯國中
桃園縣 縣立新屋國中
桃園縣 縣立大坡國中
桃園縣 縣立永安國中
桃園縣 縣立龍潭國中
桃園縣 縣立凌雲國中
桃園縣 縣立石門國中
桃園縣 縣立介壽國中
桃園縣 縣立慈文國中
桃園縣 縣立平興國中
桃園縣 縣立楊明國中
桃園縣 縣立龍興國中
桃園縣 縣立福豐國中
桃園縣 縣立東安國中
桃園縣 縣立光明國中
桃園縣 縣立同德國中
桃園縣 縣立幸福國中
桃園縣 縣立大有國中
桃園縣 縣立龜山國中
桃園縣 縣立會稽國中
桃園縣 縣立楊光國中(小)
桃園縣 縣立回龍國中(小)
桃園縣 縣立平鎮國中
桃園縣 縣立武漢國中
桃園縣 縣立經國國中(籌)
桃園縣 縣立過嶺國中(籌)
桃園縣 縣立瑞坪國中(籌)
新竹縣 縣立竹東國中
新竹縣 縣立二重國中
新竹縣 縣立員東國中
新竹縣 縣立關西國中
新竹縣 縣立石光國中
新竹縣 縣立富光國中
新竹縣 縣立新埔國中
新竹縣 縣立照門國中
新竹縣 縣立竹北國中
新竹縣 縣立鳳岡國中
新竹縣 縣立六家國中
新竹縣 縣立芎林國中
新竹縣 縣立新豐國中
新竹縣 縣立精華國中
新竹縣 縣立橫山國中
新竹縣 縣立華山國中
新竹縣 縣立寶山國中
新竹縣 縣立北埔國中
新竹縣 縣立峨眉國中
新竹縣 縣立新湖國中
新竹縣 縣立中正國中
新竹縣 縣立五峰國中
新竹縣 縣立尖石國中
新竹縣 縣立忠孝國中
新竹縣 縣立博愛國中
新竹縣 縣立仁愛國中
新竹縣 縣立自強國中
苗栗縣 縣立苗栗國中
苗栗縣 縣立大倫國中
苗栗縣 縣立明仁國中
苗栗縣 縣立頭屋國中
苗栗縣 縣立公館國中
苗栗縣 縣立鶴岡國中
苗栗縣 縣立文林國中
苗栗縣 縣立三義國中
苗栗縣 縣立致民國中
苗栗縣 縣立通霄國中
苗栗縣 縣立南和國中
苗栗縣 縣立烏眉國中
苗栗縣 縣立啟新國中
苗栗縣 縣立西湖國中
苗栗縣 縣立頭份國中
苗栗縣 縣立文英國中
苗栗縣 縣立竹南國中
苗栗縣 縣立照南國中
苗栗縣 縣立三灣國中
苗栗縣 縣立南庄國中
苗栗縣 縣立造橋國中
苗栗縣 縣立大西國中
苗栗縣 縣立後龍國中
苗栗縣 縣立維真國中
苗栗縣 縣立大湖國中
苗栗縣 縣立南湖國中
苗栗縣 縣立獅潭國中
苗栗縣 縣立泰安國中(小)
苗栗縣 縣立建國國中
苗栗縣 縣立大同國中
台中縣 縣立豐原國中
台中縣 縣立豐東國中
台中縣 縣立豐南國中
台中縣 縣立潭子國中
台中縣 縣立大雅國中
台中縣 縣立神岡國中
台中縣 縣立後里國中
台中縣 縣立外埔國中
台中縣 縣立大甲國中
台中縣 縣立日南國中
台中縣 縣立大安國中
台中縣 縣立清水國中
台中縣 縣立清泉國中
台中縣 縣立沙鹿國中
台中縣 縣立梧棲國中
台中縣 縣立龍井國中
台中縣 縣立四箴國中
台中縣 縣立大道國中
台中縣 縣立烏日國中
台中縣 縣立溪南國中
台中縣 縣立霧峰國中
台中縣 縣立光復國中(小)
台中縣 縣立太平國中
台中縣 縣立中平國中
台中縣 縣立石岡國中
台中縣 縣立東勢國中
台中縣 縣立東華國中
台中縣 縣立東新國中
台中縣 縣立成功國中
台中縣 縣立和平國中
台中縣 縣立北勢國中
台中縣 縣立鹿寮國中
台中縣 縣立光榮國中
台中縣 縣立潭秀國中
台中縣 縣立順天國中
台中縣 縣立清海國中
台中縣 縣立大華國中
台中縣 縣立新光國中
台中縣 縣立光正國中
台中縣 縣立豐陽國中
台中縣 縣立光德國中
台中縣 縣立立新國中
台中縣 縣立爽文國中
台中縣 縣立公明國中
台中縣 縣立龍津國中
台中縣 縣立神圳國中
彰化縣 縣立北斗國中
彰化縣 縣立鹿港國中
彰化縣 縣立鹿鳴國中
彰化縣 縣立線西國中
彰化縣 縣立陽明國中
彰化縣 縣立彰安國中
彰化縣 縣立彰德國中
彰化縣 縣立彰化國中
彰化縣 縣立芬園國中
彰化縣 縣立員林國中
彰化縣 縣立明倫國中
彰化縣 縣立萬興國中
彰化縣 縣立竹塘國中
彰化縣 縣立大城國中
彰化縣 縣立草湖國中
彰化縣 縣立芳苑國中
彰化縣 縣立溪湖國中
彰化縣 縣立埔鹽國中
彰化縣 縣立埔心國中
彰化縣 縣立福興國中
彰化縣 縣立秀水國中
彰化縣 縣立和美國中
彰化縣 縣立伸港國中
彰化縣 縣立大村國中
彰化縣 縣立花壇國中
彰化縣 縣立永靖國中
彰化縣 縣立田中國中
彰化縣 縣立二水國中
彰化縣 縣立社頭國中
彰化縣 縣立田尾國中
彰化縣 縣立溪州國中
彰化縣 縣立溪陽國中
彰化縣 縣立埤頭國中
彰化縣 縣立和群國中
彰化縣 縣立大同國中
彰化縣 縣立原斗國中
彰化縣 縣立彰興國中
彰化縣 縣立成功國中
彰化縣 縣立彰泰國中
彰化縣 縣立信義國中(小)
南投縣 私立普台國中(小)
南投縣 私立均頭國中
南投縣 縣立南投國中
南投縣 縣立南崗國中
南投縣 縣立中興國中
南投縣 縣立鳳鳴國中
南投縣 縣立埔里國中
南投縣 縣立大成國中
南投縣 縣立宏仁國中
南投縣 縣立草屯國中
南投縣 縣立日新國中
南投縣 縣立竹山國中
南投縣 縣立延和國中
南投縣 縣立社寮國中
南投縣 縣立瑞竹國中
南投縣 縣立集集國中
南投縣 縣立名間國中
南投縣 縣立三光國中
南投縣 縣立鹿谷國中
南投縣 縣立瑞峰國中
南投縣 縣立中寮國中
南投縣 縣立爽文國中
南投縣 縣立魚池國中
南投縣 縣立明潭國中
南投縣 縣立國姓國中
南投縣 縣立北梅國中
南投縣 縣立北山國中
南投縣 縣立水裡國中
南投縣 縣立民和國中
南投縣 縣立信義國中
南投縣 縣立同富國中
南投縣 縣立仁愛國中
雲林縣 私立淵明國中
雲林縣 私立東南國中
雲林縣 私立維多利亞國中
雲林縣 縣立東明國中
雲林縣 縣立大埤國中
雲林縣 縣立飛沙國中
雲林縣 縣立四湖國中
雲林縣 縣立水林國中
雲林縣 縣立二侖國中
雲林縣 縣立褒忠國中
雲林縣 縣立莿桐國中
雲林縣 縣立侖背國中
雲林縣 縣立古坑國中
雲林縣 縣立東勢國中
雲林縣 縣立元長國中
雲林縣 縣立斗六國中
雲林縣 縣立雲林國中
雲林縣 縣立虎尾國中
雲林縣 縣立崇德國中
雲林縣 縣立西螺國中
雲林縣 縣立北港國中
雲林縣 縣立建國國中
雲林縣 縣立宜梧國中
雲林縣 縣立口湖國中
雲林縣 縣立台西國中
雲林縣 縣立土庫國中
雲林縣 縣立蔦松國中
雲林縣 縣立東和國中
雲林縣 縣立馬光國中
雲林縣 縣立石榴國中
雲林縣 縣立林內國中
雲林縣 縣立東仁國中
嘉義縣 縣立朴子國中
嘉義縣 縣立東石國中
嘉義縣 縣立布袋國中
嘉義縣 縣立過溝國中
嘉義縣 縣立大林國中
嘉義縣 縣立新港國中
嘉義縣 縣立民雄國中
嘉義縣 縣立大吉國中
嘉義縣 縣立六嘉國中
嘉義縣 縣立太保國中
嘉義縣 縣立嘉新國中
嘉義縣 縣立溪口國中
嘉義縣 縣立鹿草國中
嘉義縣 縣立東榮國中
嘉義縣 縣立水上國中
嘉義縣 縣立忠和國中
嘉義縣 縣立中埔國中
嘉義縣 縣立昇平國中
嘉義縣 縣立義竹國中
嘉義縣 縣立民和國中
嘉義縣 縣立梅山國中
嘉義縣 縣立大埔國中
台南縣 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中(國中)
台南縣 私立城光國中
台南縣 私立昭明國中
台南縣 縣立仁德國中
台南縣 縣立文賢國中
台南縣 縣立歸仁國中
台南縣 縣立關廟國中
台南縣 縣立永康國中
台南縣 縣立龍崎國中
台南縣 縣立新化國中
台南縣 縣立善化國中
台南縣 縣立玉井國中
台南縣 縣立山上國中
台南縣 縣立安定國中
台南縣 縣立楠西國中
台南縣 縣立新市國中
台南縣 縣立南化國中
台南縣 縣立左鎮國中
台南縣 縣立麻豆國中
台南縣 縣立下營國中
台南縣 縣立六甲國中
台南縣 縣立官田國中
台南縣 縣立大內國中
台南縣 縣立佳里國中
台南縣 縣立佳興國中
台南縣 縣立學甲國中
台南縣 縣立西港國中
台南縣 縣立將軍國中
台南縣 縣立後港國中
台南縣 縣立竹橋國中
台南縣 縣立北門國中
台南縣 縣立南新國中
台南縣 縣立太子國中
台南縣 縣立新東國中
台南縣 縣立鹽水國中
台南縣 縣立白河國中
台南縣 縣立柳營國中
台南縣 縣立東山國中
台南縣 縣立東原國中
台南縣 縣立後壁國中
台南縣 縣立菁寮國中
台南縣 縣立大橋國中
台南縣 縣立沙侖國中
高雄縣 私立義守大學國際中(小)學
高雄縣 縣立鳳山國中
高雄縣 縣立鳳西國中
高雄縣 縣立五甲國中
高雄縣 縣立鳳甲國中
高雄縣 縣立忠孝國中
高雄縣 縣立大寮國中
高雄縣 縣立潮寮國中
高雄縣 縣立大樹國中
高雄縣 縣立溪埔國中
高雄縣 縣立鳥松國中
高雄縣 縣立大社國中
高雄縣 縣立岡山國中
高雄縣 縣立前峰國中
高雄縣 縣立永安國中
高雄縣 縣立橋頭國中
高雄縣 縣立梓官國中
高雄縣 縣立燕巢國中
高雄縣 縣立阿蓮國中
高雄縣 縣立湖內國中
高雄縣 縣立茄萣國中
高雄縣 縣立田寮國中
高雄縣 縣立彌陀國中
高雄縣 縣立旗山國中
高雄縣 縣立圓富國中
高雄縣 縣立大洲國中
高雄縣 縣立美濃國中
高雄縣 縣立南隆國中
高雄縣 縣立龍肚國中
高雄縣 縣立寶來國中
高雄縣 縣立杉林國中
高雄縣 縣立內門國中
高雄縣 縣立甲仙國中
高雄縣 縣立中芸國中
高雄縣 縣立中庄國中
高雄縣 縣立蚵寮國中
高雄縣 縣立三民國中
高雄縣 縣立青年國中
高雄縣 縣立一甲國中
高雄縣 縣立大灣國中
高雄縣 縣立嘉興國中
高雄縣 縣立茂林國中
高雄縣 縣立桃源國中
高雄縣 縣立中侖國中
屏東縣 私立南榮國中
屏東縣 縣立明正國中
屏東縣 縣立中正國中
屏東縣 縣立公正國中
屏東縣 縣立鶴聲國中
屏東縣 縣立至正國中
屏東縣 縣立長治國中
屏東縣 縣立麟洛國中
屏東縣 縣立九如國中
屏東縣 縣立里港國中
屏東縣 縣立鹽埔國中
屏東縣 縣立高樹國中
屏東縣 縣立高泰國中
屏東縣 縣立內埔國中
屏東縣 縣立崇文國中
屏東縣 縣立竹田國中
屏東縣 縣立潮州國中
屏東縣 縣立光春國中
屏東縣 縣立萬巒國中
屏東縣 縣立新埤國中
屏東縣 縣立萬丹國中
屏東縣 縣立新園國中
屏東縣 縣立東港國中
屏東縣 縣立林邊國中
屏東縣 縣立南州國中
屏東縣 縣立佳冬國中
屏東縣 縣立琉球國中
屏東縣 縣立車城國中
屏東縣 縣立恆春國中
屏東縣 縣立滿州國中
屏東縣 縣立瑪家國中
屏東縣 縣立泰武國中
屏東縣 縣立牡丹國中
屏東縣 縣立獅子國中
屏東縣 縣立東新國中
屏東縣 縣立萬新國中
台東縣 縣立新生國中
台東縣 縣立東海國中
台東縣 縣立寶桑國中
台東縣 縣立卑南國中
台東縣 縣立豐田國中
台東縣 縣立知本國中
台東縣 縣立初鹿國中
台東縣 縣立鹿野國中
台東縣 縣立瑞源國中
台東縣 縣立關山國中
台東縣 縣立池上國中
台東縣 縣立大王國中
台東縣 縣立賓茂國中
台東縣 縣立大武國中
台東縣 縣立都蘭國中
台東縣 縣立泰源國中
台東縣 縣立新港國中
台東縣 縣立長濱國中
台東縣 縣立桃源國中
台東縣 縣立海端國中
台東縣 縣立綠島國中
花蓮縣 縣立玉里國中
花蓮縣 縣立玉東國中
花蓮縣 縣立三民國中
花蓮縣 縣立美侖國中
花蓮縣 縣立花崗國中
花蓮縣 縣立國風國中
花蓮縣 縣立秀林國中
花蓮縣 縣立新城國中
花蓮縣 縣立吉安國中
花蓮縣 縣立宜昌國中
花蓮縣 縣立壽豐國中
花蓮縣 縣立平和國中
花蓮縣 縣立光復國中
花蓮縣 縣立富源國中
花蓮縣 縣立鳳林國中
花蓮縣 縣立萬榮國中
花蓮縣 縣立富里國中
花蓮縣 縣立富北國中
花蓮縣 縣立豐濱國中
花蓮縣 縣立瑞穗國中
花蓮縣 縣立東里國中
花蓮縣 縣立自強國中
花蓮縣 縣立化仁國中
花蓮縣 縣立南平國中(籌)
澎湖縣 縣立馬公國中
澎湖縣 縣立中正國中
澎湖縣 縣立澎南國中
澎湖縣 縣立湖西國中
澎湖縣 縣立志清國中
澎湖縣 縣立鎮海國中
澎湖縣 縣立白沙國中
澎湖縣 縣立吉貝國中
澎湖縣 縣立西嶼國中
澎湖縣 縣立望安國中
澎湖縣 縣立將澳國中
澎湖縣 縣立七美國中
澎湖縣 縣立文光國中
澎湖縣 縣立鳥嶼國中
基隆市 市立明德國中
基隆市 市立銘傳國中
基隆市 市立信義國中
基隆市 市立中正國中
基隆市 市立南榮國中
基隆市 市立成功國中
基隆市 市立正濱國中
基隆市 市立大德國中
基隆市 市立建德國中
基隆市 市立百福國中
基隆市 市立八斗國中
基隆市 市立碇內國中
基隆市 市立武侖國中
新竹市 市立建華國中
新竹市 市立培英國中
新竹市 市立光華國中
新竹市 市立育賢國中
新竹市 市立光武國中
新竹市 市立南華國中
新竹市 市立富禮國中
新竹市 市立三民國中
新竹市 市立內湖國中
新竹市 市立虎林國中
新竹市 市立新科國中
新竹市 市立竹光國中
台中市 私立葳格國中(小)
台中市 市立居仁國中
台中市 市立雙十國中
台中市 市立崇倫國中
台中市 市立大德國中
台中市 市立北新國中
台中市 市立東峰國中
台中市 市立黎明國中
台中市 市立光明國中
台中市 市立向上國中
台中市 市立育英國中
台中市 市立四育國中
台中市 市立五權國中
台中市 市立東山國中
台中市 市立中山國中
台中市 市立崇德國中
台中市 市立立人國中
台中市 市立漢口國中
台中市 市立安和國中
台中市 市立至善國中
台中市 市立萬和國中
台中市 市立大業國中
台中市 市立三光國中
台中市 市立四張犁國中
台中市 市立福科國中(籌)
嘉義市 市立大業國中
嘉義市 市立北興國中
嘉義市 市立嘉義國中
嘉義市 市立南興國中
嘉義市 市立民生國中
嘉義市 市立玉山國中
嘉義市 市立蘭潭國中
嘉義市 市立北園國中
台南市 市立後甲國中
台南市 市立忠孝國中
台南市 市立大成國中
台南市 市立金城國中
台南市 市立民德國中
台南市 市立成功國中
台南市 市立延平國中
台南市 市立建興國中
台南市 市立中山國中
台南市 市立安平國中
台南市 市立安南國中
台南市 市立安順國中
台南市 市立復興國中
台南市 市立新興國中
台南市 市立文賢國中
台南市 市立崇明國中
台南市 市立和順國中
台南市 市立海佃國中
台北市 市立介壽國中
台北市 市立民生國中
台北市 市立中山國中
台北市 市立敦化國中
台北市 市立興雅國中
台北市 市立永吉國中
台北市 市立瑠公國中
台北市 市立信義國中
台北市 私立立人國中(小)
台北市 市立仁愛國中
台北市 市立大安國中
台北市 市立芳和國中
台北市 市立金華國中
台北市 市立懷生國中
台北市 市立民族國中
台北市 市立龍門國中
台北市 市立長安國中
台北市 市立北安國中
台北市 市立新興國中
台北市 市立五常國中
台北市 市立濱江國中
台北市 市立螢橋國中
台北市 市立古亭國中
台北市 市立南門國中
台北市 市立弘道國中
台北市 市立中正國中
台北市 市立建成國中
台北市 市立忠孝國中
台北市 市立民權國中
台北市 市立蘭州國中
台北市 市立重慶國中
台北市 市立萬華國中
台北市 市立雙園國中
台北市 市立龍山國中
台北市 私立靜心國中
台北市 市立木柵國中
台北市 市立實踐國中
台北市 市立北政國中
台北市 市立景美國中
台北市 市立興福國中
台北市 市立景興國中
台北市 市立誠正國中
台北市 市立成德國中
台北市 市立內湖國中
台北市 市立麗山國中
台北市 市立三民國中
台北市 市立西湖國中
台北市 市立東湖國中
台北市 市立明湖國中
台北市 市立士林國中
台北市 市立蘭雅國中
台北市 市立至善國中
台北市 市立格致國中
台北市 市立福安國中
台北市 市立天母國中
台北市 私立奎山國中
台北市 市立北投國中
台北市 市立新民國中
台北市 市立明德國中
台北市 市立桃源國中
台北市 市立石牌國中
台北市 市立關渡國中
高雄市 市立鹽埕國中
高雄市 市立壽山國中
高雄市 市立明華國中
高雄市 市立左營國中
高雄市 市立大義國中
高雄市 市立立德國中
高雄市 市立龍華國中
高雄市 市立福山國中
高雄市 市立楠梓國中
高雄市 市立右昌國中
高雄市 市立後勁國中
高雄市 市立國昌國中
高雄市 市立翠屏國中(小)
高雄市 市立鼎金國中
高雄市 市立三民國中
高雄市 市立民族國中
高雄市 市立陽明國中
高雄市 市立正興國中
高雄市 市立前金國中
高雄市 市立七賢國中
高雄市 市立苓雅國中
高雄市 市立五福國中
高雄市 市立大仁國中
高雄市 市立英明國中
高雄市 市立獅甲國中
高雄市 市立前鎮國中
高雄市 市立瑞豐國中
高雄市 市立光華國中
高雄市 市立興仁國中
高雄市 市立旗津國中
高雄市 市立小港國中
高雄市 市立鳳林國中
高雄市 市立中山國中
高雄市 市立明義國中
高雄市 市立餐旅國中
金門縣 縣立金城國中
金門縣 縣立金湖國中
金門縣 縣立金寧國中
金門縣 縣立金沙國中
金門縣 縣立烈嶼國中
連江縣 縣立介壽國中
連江縣 縣立中正國中
連江縣 縣立中山國中
連江縣 縣立敬恆國中
連江縣 縣立東引國中
5. 青島市市南區金門路小學六年級升初中都是哪幾所學校
金門來路小學畢業後是整體劃自撥到57中
5中:基隆、麥島、燕兒島
51中:鎮江、新昌、寧夏、寧二、香港
57中:南京、金門、長泰
59中:區實驗、嘉峪關(含兩個雙語班)
34中:芙蓉山、順興、大名、台五
38中:洮南、敦化、台六
43中:北仲一、東仲、北仲二、南仲、長江
53中:師范附小、大路
60中:山東、遼源、東勝、福州(含河西小學部分)
65中:富源、同安、浮山後
27中:婁山後、十梅庵、石溝、大棗園
49中:遵義、徐家
64中:上臧、上流、下河、鄭庄、侯家莊、銀河
6. 台灣為什麼稱小學、初中為國小、國中 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民國五十六年,國民政府於台實施土地改革已經頗有成效。基於為了根本消除惡性補習的病根以及實現三民主義模範省的教育建設,保證「耕者有其田」與「平均地權」的成果能長久保留 ;因此,於同年的六月二十七日在總統府的國父紀念月會上,蔣介石發表了加速推動九年國民教育的訓示。而除了以上的目的,實施九年國教亦有其戰略目的,在閻振興的回憶中,他指出:「蔣公欲求富國強兵,非從教育著手不為功。時值以阿戰爭之後,其勝負之數,完全系於國民所受教育程度之高低,能不令人警惕。因之,我國國民教育年限之延長,幾有刻不容緩之勢…」 ;而在黃傑的回憶中,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是為了要讓「惡性補習」成為歷史名詞,讓國小畢業學生一律免試進入國中就學,按社區分發就讀。
蔣介石於〈教育革新的注意事項演講稿〉上指出:「此次國民教育的延長,不僅須視為國民教育水準之提高與擴充,而尤應視為整個教育重建與革新之起點…」 ,因此。九年國教的推行就是要使教育成為生動活潑的教育,使此際遇成為知恥知病、求新求行之張本。以抿除舊有教育政策被人譏為「靜態的教育」的觀念。而教育部制定九年國民教育所依據的為國父孫中山所 制定的三民主義—倫理、民主、科學的教育思想,最根本的目的為實現國父民生主義的理想大計。
在隔年,九年國教實施的第一年,蔣介石在〈對國民教育九年至開始實施及國民中學開學典禮訓詞〉中提到:「此一國民教育之延長,不徒為國民教育水準之提高,實亦為整個教育教育革新的開端,特別是復興中華文化的起點…」。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求提高知識,而是要提高公德,已造成現代國民的品格;故其先著,乃在求公德的實踐,知能的發揮,群己的辨別。
三、 九年國教政策的實施准則:
九年國民教育的推行分為國民小學以及國民中學兩個階段 ,將原本的國民學校改稱為國民小學;原本的初中,改稱為國民中學 ......
主旨: 戰後教育政策的制定--以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為例
姓名: 善弘
日期: 14:49:45 6/11/103
內容:
國立東華大學 歷史學系
指導老師:陳進金
題目:戰後教育政策之形成—以「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為例
一、 前言:
戰後國民政府遷台後,基於地方自治制度的成功推行,整體的社會經濟發展皆大有成長。因此當時實施的六年義務教育已經有感不足;在民國五十六年的國父紀念月會上,已故總統蔣介石就提出加速推行九年義務教育的計畫。所謂:「教育為百年大計」,透過九年國民教育的推行,不但能穩定國民政府遷台以來的政治情勢,更能透過教育進一步教育人民,以達到國家現代化的目標。近年來教育部積極推動教育改革,可視為對舊有教育制度的重新審查及調整,尤其「九年一貫教育政策」更是打破九年國教施行逾三十四年來「六三」學制的年級區隔;教科書開放以審定製取代國編本後,對於國民教育的教育內容多有所改變。基於此,研究九年國民教育便是對當前的教育制度推行的加以回顧,並可藉此歸納出教育政策沿革的方向,掌握台灣教育實施的來龍去脈。本文僅就一、前言,二、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形成的時空背景,三、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實施准則,四、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實施過程以及五、結語五個部分來探討此影響台灣逾三十數載教育政策的形成。
二、 九年國教政策推行的時空背景:
台灣光復後,大陸地區淪陷,為適應社會環境之實際需要,教育上已經有所調整。然而施行已久的學制都沒有改變,流弊所及,已經導致社會的混亂,因此有識之士分提出了要改革學制的主張。對於國民義務教育亦提出了改革建議,例如:蔣建白便主張延長受教年限,他認為:「我國義務教育年限六年,目前已落人後,故准備延長九年,實為必要…」 。陳果夫則認為:「國民教育是建立國民基礎的教育,人人必受,時間四年或六年」, 蔣夢麟則認為:「當時的中小學教育多側重升學,事實上不能升學的學生反而居多」,因此主張改革學制。 常道直認為:「…中等教育開始之年齡較歐洲多數國家要晚二年,故畢業程度不能與之相比…」,因此主張改革學制。 而朱繪森則是以(一)世界潮流的趨勢。(二)我國國情的需要。(三)蔣中正先生的高瞻遠矚。三個方面來分析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的背景,於第一點,他指出二戰後,世界各國競相延長國民義務教育年限。各國之所以相繼延長國民義務教育之年限,乃欲藉由國民教育之實施,達成國民之民族化、生活化、政治化、經濟化、社會化之教育目標。第二點方面,他指出至民國五十六年,我國國民小學學齡兒童之就學率已經高達百分之九十七點五二。依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議定原則,凡是學齡兒童就學率達百分之七十以上之國家,即須考慮延長義務年限,因此,我國延長義務教育之年限是相當成熟的。第三點方面,由於金門地區於民國五十二年接受蔣總統的指示試行九年至國民教育成效頗佳 。遂之,全國起而加速推行九年義務教育的施行。
再者,民國五十六年,國民政府於台實施土地改革已經頗有成效。基於為了根本消除惡性補習的病根以及實現三民主義模範省的教育建設,保證「耕者有其田」與「平均地權」的成果能長久保留 ;因此,於同年的六月二十七日在總統府的國父紀念月會上,蔣介石發表了加速推動九年國民教育的訓示。而除了以上的目的,實施九年國教亦有其戰略目的,在閻振興的回憶中,他指出:「蔣公欲求富國強兵,非從教育著手不為功。時值以阿戰爭之後,其勝負之數,完全系於國民所受教育程度之高低,能不令人警惕。因之,我國國民教育年限之延長,幾有刻不容緩之勢…」 ;而在黃傑的回憶中,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是為了要讓「惡性補習」成為歷史名詞,讓國小畢業學生一律免試進入國中就學,按社區分發就讀。
蔣介石於〈教育革新的注意事項演講稿〉上指出:「此次國民教育的延長,不僅須視為國民教育水準之提高與擴充,而尤應視為整個教育重建與革新之起點…」 ,因此。九年國教的推行就是要使教育成為生動活潑的教育,使此際遇成為知恥知病、求新求行之張本。以抿除舊有教育政策被人譏為「靜態的教育」的觀念。而教育部制定九年國民教育所依據的為國父孫中山所 制定的三民主義—倫理、民主、科學的教育思想,最根本的目的為實現國父民生主義的理想大計。
在隔年,九年國教實施的第一年,蔣介石在〈對國民教育九年至開始實施及國民中學開學典禮訓詞〉中提到:「此一國民教育之延長,不徒為國民教育水準之提高,實亦為整個教育教育革新的開端,特別是復興中華文化的起點…」。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求提高知識,而是要提高公德,已造成現代國民的品格;故其先著,乃在求公德的實踐,知能的發揮,群己的辨別。
三、 九年國教政策的實施准則:
九年國民教育的推行分為國民小學以及國民中學兩個階段 ,將原本的國民學校改稱為國民小學;原本的初中,改稱為國民中學 ;而其課程是採取九年一貫的精神 。兩個階段所重視的教育准則、目標並不相同,茲於下概述:
(一) 國民小學教育:
國民小學教育應以倫理教育、生活教育為主,使其知食、衣、住、行如何合於禮義廉恥,以培養國民的良好禮儀;並以培育身心為第一,以維護學生之身心正常與健康。 國民小學的主要職能,在於統一民族文化,使全國國民具備共同的語言、文字、道德標准、建國理想,以期能一心一德,共同致力於三民主義新中國的建設。 國民小學的課程編訂,采六年一貫制,不再分為初級四年,以免重復。國民小學的教育目標,在於「國民道德的培養,身心健康的訓練,並授以生活必須的基本知識技能,而以發展健全人格,培育健全國民為實施中心」。
(二) 國民中學教育:
國民中學接受國民小學畢業生,其教育目標在於「繼續國民小學之基本教育,發展青年身心,陶融公民道德,灌輸民族文化,培育科學精神,實施職業陶冶,充實生活技能,以奠定其學習專業技能或繼續升學之基礎,並養成中擁愛國之健全國民」。 國民中學教育以思想教育、人格教育與職業教育為主,以啟發其立志向上、愛國自強之精神,並強調對國民之基本知識、民族文化之淵源,以及自由及法治、處世與接物之分際,職業技能與一般事務管理之學習,使其認識責任與義務,並能實踐不欺不妄之准則。 而對於國民教育後半段的惡性補習,應該事先預防,不再使補習惡風再次復燃。由上可見,國民中學之教育其實是注重職業技能的培育。早在民國十七年〈中國教育之改造報告書〉即認為:「我國之中等教育應重視職業教育…」。 當時由於初中的容量不足,助長國校的惡性補習風氣。普通中學課程專為升學而設,缺乏實用知識,不能升學者無一技之長,就業困難;而工職教育畢業生人數過少,根本無法適應工業發展的需求。 例如:黃傑在其回憶中便曾以民國五十五年美國雷士頓將軍來台創立電子公司,卻苦於員工知識水準不足,招不齊員工的窘境為例,說明當時職業教育訓練實為相當缺乏,阻礙到台灣的工業發展。 而國民中學的課程則是以民主化、生活化、綜合化、活動化、個別化為目標 。
四、 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實施過程。
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經過蔣總統於國父紀念月會上的唱議後,隨即昭見教育部長閻振興、台灣省政府主席黃傑、台灣省教育廳長潘振球及台北市教育局長劉先雲,指示籌辦九年國民教育的有關事宜 。以下就從中央、省市兩方面的來探討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規劃實施過程。
(一) 中央方面:
民國五十六年七月六日,教育部部長潘振球,在行政院第一零二六次會議中,報告奉蔣總統指示自五十七年度起義務教育延長為九年。經政務委員陳雪屏研議後,成立了九年義務教育義務小組,負責籌畫一切。教育部也成立策劃小組,由次長鄧傳凱負責主持,積極進行實施方案的草擬工作 。七月十四日,教育部策劃小組即提出了「九年義務教育實施綱要草案」。七月十五日,行政院第一次小組會議,決議由教育部提出工作進度表,由財政部著急審核經費預算。此工作進度表共分(一)行政工作。(二)修訂法令。(三)修訂學制課程。(四)師資培養及供應。(五)督導工作。(六)研究工作。六個部分來進行九年國民教育工作的推行。同年八月三日,行政院第一零三零次會議上,就通過了「九年國民教育實施綱要草案」,決定製定「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八月十五日行政院頒布了「九年國民教育實施綱要」,作為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法源依據。至此,中央方面對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已經掌握初步的方向。
(二) 省市分面:
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在省市方面的實施籌畫可以分台灣省以及台北市兩部分來探討。
首先,於台灣省的規劃工作部分。省政府主席在接奉蔣總統的指示後,即命教育廳、財政廳等有關單位著手籌畫,並與中央專案小組密切聯系。隨後省政府將為實施志願就學方案所設的「策劃委員會」改為「台灣省九年國民教育推行委員會」,由黃傑任主任委員,另聘省政府委員譚岳泉、秘書長徐鼐、主計處長劉紹志、省議會長謝東閔等十五人為委員,而以教育廳長潘振球為執行秘書 。此外,各縣市並成立推行委員會,負責各縣市九年國民教育教育的籌畫准備事宜。五十六年九月四日,省政府轉頒中央所訂的「九年國民教育實施綱要」,同時頒布台灣省各項實施要點。隨後訂頒「各縣市擬訂九年國民教育計畫內容大綱」、「各縣市擬定九年國民教育計畫疑義之說明事項」等,以利各縣市推動作業。在五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台灣省國民教育推行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會議,審議、核定各縣市所擬定的各項計畫。五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召開第二次會議。五十七年七月二日,又召開第三次會議。在此三次會議中,已經將台灣省地區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各項工作,做了嚴密的規劃。省政府並頒布「辦理九年教育准備工作進度表」,計分(一)劃分學區。(二)增設班級及增設學校。(三)輔導私立學校。(四)省辦公中,縣市辦初中。(五)省接辦縣市立職業學校。(六)師資訓練。(七)齊一初中水準。(八)初中校長甄選儲訓。(九)調整縣市教育行政機構及增加編制。(十)技藝訓練計畫。(十一)行政人員訓練。(十二)經費籌措計畫…等部份,來進行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籌畫。
在台北市部分。台北市由於在民國五十六年七月改制為直轄市,因此在推行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工作上與省政府是分開的,其中推行的困難度亦相對的提高。在當時出任第一任台北市教育局長劉先雲的回憶中,他指出當時市府推行九年國民教育的困難處,他說:「它(台北市)既要秉承中央的指示負責規劃之責,同時也要負執行之責,這就比較困難了…,好在台北市的幅員不大…」 。北市改制後,便由劉先雲出任了直轄市教育局的首任局長,並奉命於五十七年度開始,籌備九年國民教育。劉先雲到職後隨即成立「台北市九年國民教育推行委員會」,由市長高玉樹兼任主任委員。而市教育局為了使辦理九年國民教育的准備工作能夠盡善盡美,特別成立「實施國民九年教育研究輔導委員會」,以便集思廣益 。台北市亦訂定九年民教育的准備工作進度表,分(一)組織及計畫。(二)劃分學區。(三)增班級級及增設學校。(四)輔導私立學校。(五)國民中學入學人數調查及實施。(六)國民中學校長、教員之儲備及任用。(七)師資訓練。(八)其一國民中學水準…等八個部分, 依次堆行九年國民教育政策。
五、 結語。
九年國民教育施行至今已逾三十周年,三十幾年來的實施奠定了台灣國民教育的發展。而此政策可說是戰後國民政府撤台後所實施影響規模最大的教育政策。在閱讀過相關的書籍及資料後,得到幾點感想。第一、九年國民教育的推行,皆是以服膺國父所訂定的三民主義為依據,而以反攻復國為實施此政策的最高目標,可見當時台灣與中國所處的局勢是相當敵對的;如今,兩岸關系以不復過去緊張,然而國民教育所依據的法源及政策卻如同三十年前一樣,多已不合時宜,早日加以調整、革新實為今日推行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第二、很難想像一個影響全國的百年大計政策,能夠在蔣總統的面命指示下,迅速的在提出計畫後的第二年即施行於全國。或許一方面是基於全國皆有感於義務教育年限太短因而眾志成城積極推動此教育政策的產生。但一方面卻使我不禁會將此迅速之成效將目前所推行的「九年一貫教育政策」加以比較;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在推行的過程中,反對的聲浪鮮少出現,而且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分工良好,效率亦高。民眾之間的支持聲不疑於耳;然而,現今的九年一貫政策卻是被批評的一文不值,地方上民怨不斷,似乎沒有達到教育革新、改良舊有教育制度的目標。每當一遇問題,中央與地方便互相推卸責任,撇清關系;實是令人汗顏之處。九年國民教育帶給人民的是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願景,人民知道經過九年的義務延長教育,將可以學習到更多的實用知識、技能。因此,在全民的共識下,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很快的就付諸實行。反觀今日的教育改革,教育當局並沒有提出任何美好的願景給人民,朝令夕改的現象不斷出現,令人質疑教育當局是將「教育」視為兒戲,決策太過草率了,此點是值得深思之處。
參考書籍:
l 中國教育學會《國民教育與現代化》,台北,文景出版社。民66
l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二十周年紀念文集》,台北,台灣書店,民77年。
l 司琦《九年國民教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64年4月
l 汪知亭《台灣教育史料新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67年4月
l 林本等《延長義務教育之研究》,台北,中華大典編印會。民57
l 孫邦正《國民教育論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57
l 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中國學制改革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民73
l 楊清國《金門教育史話》,台北,稻田出版社。民90年5月
l 雷國鼎《比較國民教育》,台北,三民書局。民67
l 何鳳嬌《九年國民教育資料匯編》,台北,國史館。民89年。
7. 求高中選修8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的翻譯,謝謝啦!
加州
加州是美國第三大洲,但是人口最多。它也有不同的是最多元文化國家在美國,有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的習俗和語言的移民活在新居。這個文化多樣性並不令人驚訝當你知道他的歷史加州。
本土美國人
什麼時候到的第一批人我們現在知道的加利福尼亞,沒有人真的知道。然而,很可能在加利福尼亞居住美國印地安人是至少一萬五千年前。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定居者穿過白令海峽在北極到美國的一種方法中存在的陸地橋在史前時期。在16世紀,歐洲人到來之後,當地人中蒙受了重大損失。數千人的死亡或被迫成為奴隸。另外,許多人死於這種疾病所帶來的歐洲人。然而,從一些這些可怕的時代,今天還有更多的美國人住在加州比任何其他國家。
西班牙
在18世紀,加州被西班牙。名西班牙士兵初到南美洲,在16世紀早期當他們攻打當地人,把他們的土地。兩個世紀以後,西班牙人定居在大部分南美和沿西北海岸的我們現在所稱的美國。第一個西班牙去加州,大多數都是虔誠的教徒。他們的部門是要教導天主教給當地人。1821年,墨西哥取得了他們的從西班牙獨立。加州的一部分則成了墨西哥。1846年美國宣戰墨西哥和戰爭結束後獲美國、墨西哥不得不給加州到美國。然而,仍有強烈的西班牙影響國家。這就是為什麼今天超過40的加州人說西班牙語作為第一或第二語言。
俄羅斯人
在19世紀初,俄羅斯的獵人,這些原本,開始去阿拉斯加定居在加州。在那裡的今天是大約2.5萬美籍俄裔住在舊金山市區和郊區。
黃金生產商
1848年1月24日,美墨戰爭後不久,有人在加州發現了黃金。快速致富的夢想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最近的,因此第一個到達,是來自美國人民和來自美國。然後從歐洲和亞洲的冒險者隨之而來。事實上,一些達到了他們的夢想成為富足。一些死亡或回到家,但是大多數住在加利福尼亞使自己的生活不顧大的困難。他們就住在新城鎮或在農場工作。在加州成為31日當選美國的聯邦州在1850年,已經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
RRIVALS後,
盡管中國移民開始到在淘金熱期間到來了,但是更大批量的中國移民卻是在19世紀60年代為修貫穿美國東西海岸的鐵路而來的。今天,美藉華人住在加州的所有部分,盡管大部分選擇呆在「唐人街」的洛杉磯和舊金山。
義大利人等其他移民,主要漁民還釀酒師,到達了加州在十九世紀。在1911年移民建立了鎮來自丹麥的自己,今天仍然繼續他們的丹麥文化。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電影產業被確立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好萊塢。因此本行業的繁榮——吸引了歐洲人包括許多猶太民族主義者。加州第二大今天猶太人口在美國。
日本的農民就已來到加利福尼亞在20世紀初,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很多都在此定居。人們從非洲一直住在加州自19世紀以來(北移動時,來自墨西哥。然而更到1942年到1945年之間在船上工作和航空工業。
最近的人數
在最近幾十年,加州有成為家裡更多的人來自亞洲,包括韓國人、柬埔寨人、越南和寮國人和。從它開始在20世紀70年代,計算機工業吸引了印度人和巴勒斯坦人到加州來。
未來
來自世界不同區域的人們在氣候和吸引的生活方式,還移民到加州來。人們相信,在長混合民族會相當大,將有不具有明顯的主要的民族和文化團體,只是不同種族和文化的混合物。
。。。。。是不是這些?。。。
喬治的日記
6月12日,星期一
今天早晨到達乘公共汽車去。徑直走到酒店掉我的行李,淋浴和刮鬍子。然後去探索。首先是一個騎一匹電纜車。從山頂上,得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景觀的舊金山海灣和這個城市。建立1873年,纜車系統由安德魯趕緊發明,他想找一份更好的形式的交通比坐在彎折。顯然,他很震驚,這時他看見了一起可怕的事故中,電車的剎車、導體不能控制的情況和電車滑下山坡馬拖著。
有一晚中午在漁夫是什麼。這是該地區在義大利漁民第一次來到舊金山在19世紀末,開始漁業的發展。現在是一個旅遊地區很多商店,海鮮餐館和麵包店。這也是地方趕上渡輪天使島和其他地方灣的。
在探索做了那麼多的漁人什麼。太累了,也別想做的任何東西。早期今晚床!
6月13日,星期二
和一對從我的酒店(彼得和特里)和租了一輛汽車。一整天都在推動全國各地的城市。有一個吸引人的驅動顯示出在遊客。它有藍色和白色海鷗的標志,但在他們出示路要走。這是一個79km往返,將所有著名的旅遊景點。停止許多次,欣賞眼前的景色的城市從不同的角度和拍照。現在有一個很好的主意的那個城市是什麼樣子。
傍晚,去唐人街彼得和特里。中國移民定居在這個地區18世紀50年代。穿越戰線裝飾的建築物都看起來像舊建築在中國南部。看到一些有趣的廟宇在這里,大量的市場和許多餐館。也美術館和博物館包含文本、圖片和各種各樣的物體的中國移民的歷史,但它是關閉的晚上。要回去在白天。了美味的一餐然後步行下山來我們酒店。
6月14日,星期三
在上午,作為渡輪天使島的港口在舊金山海灣。在有一個好的視野的金門橋。從1882年到1940年天使島是一位著名的移民站在哪裡許多中國個人申請生存權利在美國。這些細胞在車站很小,寒冷和潮濕,有些甚至沒有光,但移民沒有別的地方可去。他們的悲慘的保持似乎而不是正義和自由的懲罰。他們在牆上寫詩對他們的孤獨和悼念他們的前任在中國的生活。1940年中國政府改革的各項制度,使更多的中國人,人們能把握機遇解決在美國。讓我非常體貼和感謝我的人生。
8. 台灣的學校稱謂是什麼為什麼叫什麼國中
民國五十六年,國民政府於台實施土地改革已經頗有成效。基於為了根本消除惡性補習的病根以及實現三民主義模範省的教育建設,保證「耕者有其田」與「平均地權」的成果能長久保留 ;因此,於同年的六月二十七日在總統府的國父紀念月會上,蔣介石發表了加速推動九年國民教育的訓示。而除了以上的目的,實施九年國教亦有其戰略目的,在閻振興的回憶中,他指出:「蔣公欲求富國強兵,非從教育著手不為功。時值以阿戰爭之後,其勝負之數,完全系於國民所受教育程度之高低,能不令人警惕。因之,我國國民教育年限之延長,幾有刻不容緩之勢…」 ;而在黃傑的回憶中,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是為了要讓「惡性補習」成為歷史名詞,讓國小畢業學生一律免試進入國中就學,按社區分發就讀。
蔣介石於〈教育革新的注意事項演講稿〉上指出:「此次國民教育的延長,不僅須視為國民教育水準之提高與擴充,而尤應視為整個教育重建與革新之起點…」 ,因此。九年國教的推行就是要使教育成為生動活潑的教育,使此際遇成為知恥知病、求新求行之張本。以抿除舊有教育政策被人譏為「靜態的教育」的觀念。而教育部制定九年國民教育所依據的為國父孫中山所 制定的三民主義—倫理、民主、科學的教育思想,最根本的目的為實現國父民生主義的理想大計。
在隔年,九年國教實施的第一年,蔣介石在〈對國民教育九年至開始實施及國民中學開學典禮訓詞〉中提到:「此一國民教育之延長,不徒為國民教育水準之提高,實亦為整個教育教育革新的開端,特別是復興中華文化的起點…」。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求提高知識,而是要提高公德,已造成現代國民的品格;故其先著,乃在求公德的實踐,知能的發揮,群己的辨別。
三、 九年國教政策的實施准則:
九年國民教育的推行分為國民小學以及國民中學兩個階段 ,將原本的國民學校改稱為國民小學;原本的初中,改稱為國民中學 ......
主旨: 戰後教育政策的制定--以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為例
姓名: 善弘
日期: 14:49:45 6/11/103
內容:
國立東華大學 歷史學系
指導老師:陳進金
題目:戰後教育政策之形成—以「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為例
一、 前言:
戰後國民政府遷台後,基於地方自治制度的成功推行,整體的社會經濟發展皆大有成長。因此當時實施的六年義務教育已經有感不足;在民國五十六年的國父紀念月會上,已故總統蔣介石就提出加速推行九年義務教育的計畫。所謂:「教育為百年大計」,透過九年國民教育的推行,不但能穩定國民政府遷台以來的政治情勢,更能透過教育進一步教育人民,以達到國家現代化的目標。近年來教育部積極推動教育改革,可視為對舊有教育制度的重新審查及調整,尤其「九年一貫教育政策」更是打破九年國教施行逾三十四年來「六三」學制的年級區隔;教科書開放以審定製取代國編本後,對於國民教育的教育內容多有所改變。基於此,研究九年國民教育便是對當前的教育制度推行的加以回顧,並可藉此歸納出教育政策沿革的方向,掌握台灣教育實施的來龍去脈。本文僅就一、前言,二、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形成的時空背景,三、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實施准則,四、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實施過程以及五、結語五個部分來探討此影響台灣逾三十數載教育政策的形成。
二、 九年國教政策推行的時空背景:
台灣光復後,大陸地區淪陷,為適應社會環境之實際需要,教育上已經有所調整。然而施行已久的學制都沒有改變,流弊所及,已經導致社會的混亂,因此有識之士分提出了要改革學制的主張。對於國民義務教育亦提出了改革建議,例如:蔣建白便主張延長受教年限,他認為:「我國義務教育年限六年,目前已落人後,故准備延長九年,實為必要…」 。陳果夫則認為:「國民教育是建立國民基礎的教育,人人必受,時間四年或六年」, 蔣夢麟則認為:「當時的中小學教育多側重升學,事實上不能升學的學生反而居多」,因此主張改革學制。 常道直認為:「…中等教育開始之年齡較歐洲多數國家要晚二年,故畢業程度不能與之相比…」,因此主張改革學制。 而朱繪森則是以(一)世界潮流的趨勢。(二)我國國情的需要。(三)蔣中正先生的高瞻遠矚。三個方面來分析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的背景,於第一點,他指出二戰後,世界各國競相延長國民義務教育年限。各國之所以相繼延長國民義務教育之年限,乃欲藉由國民教育之實施,達成國民之民族化、生活化、政治化、經濟化、社會化之教育目標。第二點方面,他指出至民國五十六年,我國國民小學學齡兒童之就學率已經高達百分之九十七點五二。依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議定原則,凡是學齡兒童就學率達百分之七十以上之國家,即須考慮延長義務年限,因此,我國延長義務教育之年限是相當成熟的。第三點方面,由於金門地區於民國五十二年接受蔣總統的指示試行九年至國民教育成效頗佳 。遂之,全國起而加速推行九年義務教育的施行。
再者,民國五十六年,國民政府於台實施土地改革已經頗有成效。基於為了根本消除惡性補習的病根以及實現三民主義模範省的教育建設,保證「耕者有其田」與「平均地權」的成果能長久保留 ;因此,於同年的六月二十七日在總統府的國父紀念月會上,蔣介石發表了加速推動九年國民教育的訓示。而除了以上的目的,實施九年國教亦有其戰略目的,在閻振興的回憶中,他指出:「蔣公欲求富國強兵,非從教育著手不為功。時值以阿戰爭之後,其勝負之數,完全系於國民所受教育程度之高低,能不令人警惕。因之,我國國民教育年限之延長,幾有刻不容緩之勢…」 ;而在黃傑的回憶中,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是為了要讓「惡性補習」成為歷史名詞,讓國小畢業學生一律免試進入國中就學,按社區分發就讀。
蔣介石於〈教育革新的注意事項演講稿〉上指出:「此次國民教育的延長,不僅須視為國民教育水準之提高與擴充,而尤應視為整個教育重建與革新之起點…」 ,因此。九年國教的推行就是要使教育成為生動活潑的教育,使此際遇成為知恥知病、求新求行之張本。以抿除舊有教育政策被人譏為「靜態的教育」的觀念。而教育部制定九年國民教育所依據的為國父孫中山所 制定的三民主義—倫理、民主、科學的教育思想,最根本的目的為實現國父民生主義的理想大計。
在隔年,九年國教實施的第一年,蔣介石在〈對國民教育九年至開始實施及國民中學開學典禮訓詞〉中提到:「此一國民教育之延長,不徒為國民教育水準之提高,實亦為整個教育教育革新的開端,特別是復興中華文化的起點…」。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求提高知識,而是要提高公德,已造成現代國民的品格;故其先著,乃在求公德的實踐,知能的發揮,群己的辨別。
三、 九年國教政策的實施准則:
九年國民教育的推行分為國民小學以及國民中學兩個階段 ,將原本的國民學校改稱為國民小學;原本的初中,改稱為國民中學 ;而其課程是採取九年一貫的精神 。兩個階段所重視的教育准則、目標並不相同,茲於下概述:
(一) 國民小學教育:
國民小學教育應以倫理教育、生活教育為主,使其知食、衣、住、行如何合於禮義廉恥,以培養國民的良好禮儀;並以培育身心為第一,以維護學生之身心正常與健康。 國民小學的主要職能,在於統一民族文化,使全國國民具備共同的語言、文字、道德標准、建國理想,以期能一心一德,共同致力於三民主義新中國的建設。 國民小學的課程編訂,采六年一貫制,不再分為初級四年,以免重復。國民小學的教育目標,在於「國民道德的培養,身心健康的訓練,並授以生活必須的基本知識技能,而以發展健全人格,培育健全國民為實施中心」。
(二) 國民中學教育:
國民中學接受國民小學畢業生,其教育目標在於「繼續國民小學之基本教育,發展青年身心,陶融公民道德,灌輸民族文化,培育科學精神,實施職業陶冶,充實生活技能,以奠定其學習專業技能或繼續升學之基礎,並養成中擁愛國之健全國民」。 國民中學教育以思想教育、人格教育與職業教育為主,以啟發其立志向上、愛國自強之精神,並強調對國民之基本知識、民族文化之淵源,以及自由及法治、處世與接物之分際,職業技能與一般事務管理之學習,使其認識責任與義務,並能實踐不欺不妄之准則。 而對於國民教育後半段的惡性補習,應該事先預防,不再使補習惡風再次復燃。由上可見,國民中學之教育其實是注重職業技能的培育。早在民國十七年〈中國教育之改造報告書〉即認為:「我國之中等教育應重視職業教育…」。 當時由於初中的容量不足,助長國校的惡性補習風氣。普通中學課程專為升學而設,缺乏實用知識,不能升學者無一技之長,就業困難;而工職教育畢業生人數過少,根本無法適應工業發展的需求。 例如:黃傑在其回憶中便曾以民國五十五年美國雷士頓將軍來台創立電子公司,卻苦於員工知識水準不足,招不齊員工的窘境為例,說明當時職業教育訓練實為相當缺乏,阻礙到台灣的工業發展。 而國民中學的課程則是以民主化、生活化、綜合化、活動化、個別化為目標 。
四、 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實施過程。
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經過蔣總統於國父紀念月會上的唱議後,隨即昭見教育部長閻振興、台灣省政府主席黃傑、台灣省教育廳長潘振球及台北市教育局長劉先雲,指示籌辦九年國民教育的有關事宜 。以下就從中央、省市兩方面的來探討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規劃實施過程。
(一) 中央方面:
民國五十六年七月六日,教育部部長潘振球,在行政院第一零二六次會議中,報告奉蔣總統指示自五十七年度起義務教育延長為九年。經政務委員陳雪屏研議後,成立了九年義務教育義務小組,負責籌畫一切。教育部也成立策劃小組,由次長鄧傳凱負責主持,積極進行實施方案的草擬工作 。七月十四日,教育部策劃小組即提出了「九年義務教育實施綱要草案」。七月十五日,行政院第一次小組會議,決議由教育部提出工作進度表,由財政部著急審核經費預算。此工作進度表共分(一)行政工作。(二)修訂法令。(三)修訂學制課程。(四)師資培養及供應。(五)督導工作。(六)研究工作。六個部分來進行九年國民教育工作的推行。同年八月三日,行政院第一零三零次會議上,就通過了「九年國民教育實施綱要草案」,決定製定「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八月十五日行政院頒布了「九年國民教育實施綱要」,作為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法源依據。至此,中央方面對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已經掌握初步的方向。
(二) 省市分面:
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在省市方面的實施籌畫可以分台灣省以及台北市兩部分來探討。
首先,於台灣省的規劃工作部分。省政府主席在接奉蔣總統的指示後,即命教育廳、財政廳等有關單位著手籌畫,並與中央專案小組密切聯系。隨後省政府將為實施志願就學方案所設的「策劃委員會」改為「台灣省九年國民教育推行委員會」,由黃傑任主任委員,另聘省政府委員譚岳泉、秘書長徐鼐、主計處長劉紹志、省議會長謝東閔等十五人為委員,而以教育廳長潘振球為執行秘書 。此外,各縣市並成立推行委員會,負責各縣市九年國民教育教育的籌畫准備事宜。五十六年九月四日,省政府轉頒中央所訂的「九年國民教育實施綱要」,同時頒布台灣省各項實施要點。隨後訂頒「各縣市擬訂九年國民教育計畫內容大綱」、「各縣市擬定九年國民教育計畫疑義之說明事項」等,以利各縣市推動作業。在五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台灣省國民教育推行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會議,審議、核定各縣市所擬定的各項計畫。五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召開第二次會議。五十七年七月二日,又召開第三次會議。在此三次會議中,已經將台灣省地區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各項工作,做了嚴密的規劃。省政府並頒布「辦理九年教育准備工作進度表」,計分(一)劃分學區。(二)增設班級及增設學校。(三)輔導私立學校。(四)省辦公中,縣市辦初中。(五)省接辦縣市立職業學校。(六)師資訓練。(七)齊一初中水準。(八)初中校長甄選儲訓。(九)調整縣市教育行政機構及增加編制。(十)技藝訓練計畫。(十一)行政人員訓練。(十二)經費籌措計畫…等部份,來進行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籌畫。
在台北市部分。台北市由於在民國五十六年七月改制為直轄市,因此在推行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工作上與省政府是分開的,其中推行的困難度亦相對的提高。在當時出任第一任台北市教育局長劉先雲的回憶中,他指出當時市府推行九年國民教育的困難處,他說:「它(台北市)既要秉承中央的指示負責規劃之責,同時也要負執行之責,這就比較困難了…,好在台北市的幅員不大…」 。北市改制後,便由劉先雲出任了直轄市教育局的首任局長,並奉命於五十七年度開始,籌備九年國民教育。劉先雲到職後隨即成立「台北市九年國民教育推行委員會」,由市長高玉樹兼任主任委員。而市教育局為了使辦理九年國民教育的准備工作能夠盡善盡美,特別成立「實施國民九年教育研究輔導委員會」,以便集思廣益 。台北市亦訂定九年民教育的准備工作進度表,分(一)組織及計畫。(二)劃分學區。(三)增班級級及增設學校。(四)輔導私立學校。(五)國民中學入學人數調查及實施。(六)國民中學校長、教員之儲備及任用。(七)師資訓練。(八)其一國民中學水準…等八個部分, 依次堆行九年國民教育政策。
五、 結語。
九年國民教育施行至今已逾三十周年,三十幾年來的實施奠定了台灣國民教育的發展。而此政策可說是戰後國民政府撤台後所實施影響規模最大的教育政策。在閱讀過相關的書籍及資料後,得到幾點感想。第一、九年國民教育的推行,皆是以服膺國父所訂定的三民主義為依據,而以反攻復國為實施此政策的最高目標,可見當時台灣與中國所處的局勢是相當敵對的;如今,兩岸關系以不復過去緊張,然而國民教育所依據的法源及政策卻如同三十年前一樣,多已不合時宜,早日加以調整、革新實為今日推行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第二、很難想像一個影響全國的百年大計政策,能夠在蔣總統的面命指示下,迅速的在提出計畫後的第二年即施行於全國。或許一方面是基於全國皆有感於義務教育年限太短因而眾志成城積極推動此教育政策的產生。但一方面卻使我不禁會將此迅速之成效將目前所推行的「九年一貫教育政策」加以比較;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在推行的過程中,反對的聲浪鮮少出現,而且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分工良好,效率亦高。民眾之間的支持聲不疑於耳;然而,現今的九年一貫政策卻是被批評的一文不值,地方上民怨不斷,似乎沒有達到教育革新、改良舊有教育制度的目標。每當一遇問題,中央與地方便互相推卸責任,撇清關系;實是令人汗顏之處。九年國民教育帶給人民的是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願景,人民知道經過九年的義務延長教育,將可以學習到更多的實用知識、技能。因此,在全民的共識下,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很快的就付諸實行。反觀今日的教育改革,教育當局並沒有提出任何美好的願景給人民,朝令夕改的現象不斷出現,令人質疑教育當局是將「教育」視為兒戲,決策太過草率了,此點是值得深思之處。
9. 台灣初中語文怎麼考
我愛祖國寶島台灣「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第.我就是台灣母親!我要回來,母親!」熟悉而親切的《七子之歌——台灣》在耳邊響起我用什麼來形容你呢?可愛的台灣.像鑽石?不,你比鑽石更加耀眼;如流水?不,你比流水更加清澈;似儲存多年的女兒紅?不,你比女兒紅更加悠久而香醇.你到底像什麼呢?噢,你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可以取代你!你是中國唯一的寶島台灣!每當想起台灣我就想起了台灣那殘酷的過去,我就會情不自禁地落淚.台灣曾經被荷蘭殖民者整整統治了五十年!整整五十年!是屈辱的五十年!在那五十年裡台灣人民過著奴役般的生活,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1661年4月,鄭成功才以南明王朝招討大將軍的名義,率2.5萬將士及數百艘戰艦,由金門進軍台灣.經過激烈戰斗和圍困,1662年2月,鄭成功迫使荷蘭總督揆一簽字投降.鄭成功終於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了中國領土台灣,成為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廣大人民的敬仰.1985年台灣又被日本侵略,在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8年英勇的抗日戰爭,終於收復了台灣.台灣同胞歡天喜地,慶祝回歸祖國.10月25日,同盟國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於台北舉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國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國主權之下.至此,台灣、澎湖重歸中國主權管轄之下.由於內的原因,台灣人民和大陸人民到現在還不能自由往來,但血濃於水,一脈相承,兩岸人民的心永遠連在一起.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大地震,台灣人民和祖國人民一樣心系災區,派出了救援隊和醫療隊奔赴災區,支援災區並踴躍捐款,為災區人民祈福,祝願災區人民早日脫離苦難,重建家園.祖國的寶島台灣,我愛你!我愛日月潭的自信,我愛阿里山的頑強.我欣賞你的風土人情,我更敬佩你那愛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