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廣州市荔灣區立賢中學
學校不太好.校風很差. 校長經常先斬後奏 收補課費 想盡辦法收費 這是不足
校里環境不版太優美 一天權上課上十節 有時候9節 一般都是9節 是全區最快上9節的學校
而且你進去時候讀了三年出來才知道沒450沒畢業證 還會隔離450分以下的同學
之所以立賢排名能夠第十 完全是因為450分的同學被隔離了 他們就不用參加中考
試問初中三年不考中考那算讀書
求學不是求分數
進不進就是見仁見智了吧.
地址樓下有了
Ⅱ 廣州市第七十一中學學校電話是多少
查詢電話:86037305(馮主任、曹主任)、86035240(梁老師、戴老師)。
2、Email:[email protected]
3、學校網址:http://www.gz71zx.e.cn
4、學校地址回:廣搜戚州市白雲區人答和鎮興賢路68號 郵編:510470
5、學校地理位置交通圖:世耐陵地鐵2、3號線畝沒和公交510、840、701、843等到人和站,人和站到71中步行約15分鍾。
Ⅲ 廣州市第23中學跟廣州市立賢中學那一個好
在荔灣區文昌南路舊寶華8-12號
教育不錯
有2個操場
費用是3500
老師們個個都很好
夠嚴厲
夠認真
我就系現在初二的
還過得去
算是一個很好的學校了
囿一點不好就是
嚴
Ⅳ 廣州市第76中學的陸地冰球
陸地冰球(英文名Inline Honkey)來源於冰球,是國際冰球聯合會(IIHF)管轄下的一個正式競技體育項目。其規則與冰球(Ice Honkey)極為相似,不同的是比賽分為4人制和3人制(守門員除外),參賽人數比冰球少,比賽中不允許任何沖撞。
陸地冰球運動員穿著輪滑鞋;比賽場地可以是木質、水泥、柏油或者是塑料,能在室外、半室外和室內進行;比賽用球與冰球相比兩面多了數個塑料「疙瘩」,用以減少與地面接觸的面積以減少阻力。
為了發展陸地冰球這個運動項目,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決定實施「北冰南展」計劃,以提高中國冰球和陸地冰球的運動人口和運動水平。
我校結合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於2006年4月組建陸地冰球隊。經過系統的訓練學習,隊員們進步很大,於2006年7月赴北京參加「艾迪杯」第一屆全國大中專學生陸地冰球聯賽,並獲得女子組第五名。2006年11月到大連參加全國陸地冰球錦標賽,在14支參賽隊伍中,獲得第六名的好成績。這支隊伍參加海珠區2006年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入場式比賽,以其特色得到滿場喝彩,榮獲一等獎。
2007年8月15-18日在廣州市海珠區江南新村第一小學舉行由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主辦,廣州市海珠區教育局、體育局等協辦的2007年「艾迪杯」第一屆全國中小學生陸地冰球聯賽,我校女子陸地冰球隊參加比賽。現高二級隊員伍思維、禤昀、賓玉婷、陳欣儀、鄔曉樂、關曉芬、李舜賢、潘嘉琪、陳潔敏在教練張平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在暑假期間刻苦訓練,技戰術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抽簽極不利的情況下,25小時內連續比賽三場,全體隊員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大無畏精神,奮力拚搏,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對手,展現出七十六中人文明奮進,敢為人先的校園精神,最終以全勝的戰績,獲得女子組冠軍。伍思維同學獲得最佳射手稱號。報名參加比賽的還有現高三級的劉詠吉吉、趙秋潔、岳悅等同學。
Ⅳ 從增城新塘至廣州市第一一七中學怎麼走
571a路 → 廣增2線27.6公里
新塘鎮
步行約300米,到達凱旋門站
乘坐專571a路,經過15站, 到達永屬和加油站
步行約190米,到達永和汽車站
乘坐廣增2線,經過9站, 到達長安站
步行約400米,到達廣州市第一一七中學
廣州市第一一七中學
Ⅵ 09廣州市天文奧賽的獲獎名單
廣東省第三屆博冠杯天文奧賽獲獎名單 (個人)
按成績排序
高年級組(397人)
一等獎(100人)
余澤龍 廣東實驗中學
馬皓南 廣東實驗中學
張 源 廣東實驗中學
梁小君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
劉沃強 廣州市培英中學
袁 野 廣東省湛江市第一中學
姚思昊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梁嘉煒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南海中學(本部)
黃子瑤 廣東實驗中學
梁曉東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方展輝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張光林 廣州市第六中學
沈 佳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黃 寧 廣東省陽江市第一中學
黃輝庭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林家勇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余慧亨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黃信奎 廣東省珠海市第二中學
石健聰 廣州市第二中學
蔡宇軒 廣東廣雅中學
李麗欣 廣東省東莞中學
勞本森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獅城中學
馮思源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
黎垣昌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林傳康 廣東廣雅中學
譚文駿 廣東實驗中學
張成辛 廣東實驗中學
黎文輝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鄭啟豪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南海中學(本部)
黃若倫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陳 羲 廣州市第三中學
崔彥捷 廣州市第十六中學
蘇杭祺 廣州市鐵一中學
劉玉瑩 廣東實驗中學
庄薈淇 廣東廣雅中學
黎智添 廣東省東莞中學
潘銘棋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南海中學(本部)
林嘉勝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石 宇 廣東實驗中學
方宇恆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羅穗明 廣東廣雅中學
丁昀昊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張冠宇 廣東省湛江市第一中學
詹天鈞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梁智邦 廣東實驗中學
黃偉榮 廣州市第二中學
唐 殷 廣州市鐵一中學
何宇忠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周 穎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向晶晶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江正陽 廣東實驗中學
趙可寧 廣東實驗中學
鄭皓昀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
李劍英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蘇明江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李泳妍 廣東實驗中學
盧佳欣 廣州市第二中學
潘進聰 廣州市第三中學
況俊翔 廣州市培正中學
張一凡 廣東實驗中學
何嘉斌 廣州大學附屬中學
於芷然 廣東廣雅中學
葉凱華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獅山校區)
鄭毅燁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何旭軒 廣東實驗中學
廖偉森 廣州市第二中學
黃嘉宏 廣州市第六中學
杜潔儀 廣州市南武中學
譚子睿 廣東廣雅中學
李梓瑞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
阮經倫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陶昊宇 廣州大學附屬中學
許俊超 廣州市第十六中學
黃振揚 廣州市執信中學
張昱梓 廣州市執信中學
何梓鵬 廣東實驗中學
梁凱傑 廣州市鐵一中學
譚 蔚 廣東廣雅中學
劉楚瀅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葉少君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陳維靈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獅山校區)
孫寶德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南海中學(本部)
黎兆倡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梁振宇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戎 晗 廣東省湛江市第一中學
林仁敬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劉仁香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洪 洋 廣東實驗中學
吳智敏 廣東實驗中學
何銳輝 廣州市培英中學
杜可欣 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
歐韻怡 廣東廣雅中學
車文博 廣東省東莞中學
徐超儀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徐健夫 廣東省珠海市第二中學
索 通 廣州市第十七中學
張雯琪 廣州市鐵一中學
周樂夔 廣州市鐵一中學
朱沚汀 廣州市鐵一中學
趙嘉偉 廣州市執信中學
二等獎(127人)
李柱輝 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
覃浩傑 廣東實驗中學
吳宇飛 廣東實驗中學
郭韻宜 廣東廣雅中學
衛文聰 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
李 潔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蘇秋娟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邱 戀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南海實驗高中
盧栩詩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戚桂萍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沈仁傑 廣東省深圳市龍城高級中學
岑海濱 廣東省陽江市第一中學
鄧宇東 廣東省湛江市第一中學
蔡立鵬 廣東實驗中學
吳嘉瞳 廣東實驗中學
伍卓倫 廣東實驗中學
龍 忱 廣州市第六中學
溫朝發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鄧偉豪 廣東廣雅中學
李曉東 廣東廣雅中學
鄭映喬 廣東廣雅中學
吳俊豪 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
黃彥琪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譚艷雅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陳倩怡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南海實驗高中
陳嘉輝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九江中學
陳海波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南海中學(本部)
李俊文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南海中學(本部)
李曉敏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南海中學(本部)
劉曉婷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區勤達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容文斌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陳曼琳 廣東省深圳市龍城高級中學
廖瓊傑 廣東省深圳市龍城高級中學
柯文佳 廣東省陽江市第一中學
唐 健 廣東省珠海市第二中學
高倩盈 廣東實驗中學
汪雪蓮 廣東實驗中學
溫樂球 廣東實驗中學
徐雲起 廣州大學附屬中學
陳敬權 廣州市第六十五中學
胡迪元 廣州市鐵一中學
黃 琰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鄭淑雯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范東淋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南海實驗高中
李耀民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楊壹鈞 廣東省深圳市龍城高級中學
尹詩璐 廣東省湛江市第一中學
李一帆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李皓乾 廣東實驗中學
梁偉健 廣東實驗中學
周俊穎 廣州市第二中學
袁潤澤 廣州市第三中學
朱昊臣 廣州市第十六中學
宋柱湛 廣州市培英中學
陳安琪 廣州市鐵一中學
邱秋琳 廣東廣雅中學
黃馨怡 廣東省東莞中學
鄺燕盈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南海中學(本部)
彭安迅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南海中學(本部)
陳 灝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陳蘊舒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李梓龍 廣東省深圳市龍城高級中學
黃華剛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賀加貝 廣東實驗中學
梁宇申 廣東實驗中學
毛靜遠 廣東實驗中學
歐陽升 廣東實驗中學
李曉詠 廣州市第六中學
鍾啟航 廣州市第七中學
鄧弈希 廣州市第十六中學
區文捷 廣州市第十六中學
鍾偉奇 廣州市番禺區象賢中學
陳宇航 廣州市培正中學
陳俊軍 廣州市真光中學
陳龍彪 廣州市執信中學
曾憲俊 廣東廣雅中學
孔曉欣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梁靖敏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潘桂儀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宋子良 廣東省珠海市第二中學
白 牧 廣東實驗中學
郭雨飛 廣東實驗中學
占 瑩 廣東實驗中學
張 嘯 廣東實驗中學
管秀芬 廣州市第二中學
肖柳斯 廣州市第六中學
方臻成 廣州市第三中學
文宗明 廣州市協和高級中學
郭俊傑 廣州市真光中學
丘曉輝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南海中學(本部)
梁嘉偉 廣州市第三中學
周啟揚 廣州市執信中學
林茂貴 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
陳子堯 廣東省東莞中學
曾海玲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蒲嘉文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華中學
黃思奇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南海實驗高中
譚仕煒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九江中學
陳少毅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
李業標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
黃志程 廣東省深圳市龍城高級中學
蘇嘉亮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張良傑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劉 穎 廣州大學附屬中學
郭信廷 廣州市第二中學
張雪熒 廣州市第二中學
彭昕悅 廣州市鐵一中學
張宇星 廣州市禺山高級中學
柴思宇 廣州市真光中學
李錦灝 廣州市真光中學
韓學增 廣東省深圳市觀瀾中學
陳 歆 廣東廣雅中學
周建燁 廣東廣雅中學
簡嘉韻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潘淑賢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盧宇剛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
崔冠成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獅山校區)
羅俊釗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獅山校區)
孫子權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程貴嘉 廣東省深圳市觀瀾中學
謝智聰 廣東省陽江市第一中學
李慶中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陳昊琦 廣東實驗中學
馮釗彥 廣州大學附屬中學
何紹發 廣州市培英中學
文子豐 廣州市真光中學
三等獎 (170人)
溫順怡 廣東廣雅中學
梁洛彰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南海實驗高中
安 珊 廣東廣雅中學
陳偉榮 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
賴嘉欣 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
王坤銘 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
黃啟洛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華中學
黎志強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南海實驗高中
王堯昆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南海實驗高中
羅文烽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九江中學
關釗允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
鍾霖霖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
陳文聰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南海中學(本部)
李怡欣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南海中學(本部)
羅偉健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南海中學(本部)
李慧君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利 斌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黃智傑 廣東省深圳市觀瀾中學
廖宇煌 廣東省深圳市龍城高級中學
孫漢星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徐永前 廣東實驗中學
鄭舒韻 廣東實驗中學
呂經天 廣州大學附屬中學
李錦梁 廣州市第六十五中學
李俊魯 廣州市第六中學
彭飛之 廣州市第六中學
馮彥釗 廣州市第七中學
劉小傑 廣州市廣州大學實驗中學
陳宇能 廣州市培英中學
李曉忠 廣州市培英中學(太和校區)
黃嘉欣 廣州市培正中學
祁迪洋 廣州市鐵一中學
葉祝華生 廣州市西關培英中學
林 浩 廣州市真光中學
周建成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全柏安 廣東廣雅中學
蘇穎杭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南海實驗高中
鄧永斌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
駱志均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
吳藝菲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獅山校區)
李穎茵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南海中學(本部)
馮 琦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何展鵬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伍 林 廣東省深圳市觀瀾中學
黃丹妮 廣東省深圳市龍城高級中學
梁惠浜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楊偉基 廣東省珠海市第二中學
楊馨悅 廣東省珠海市第二中學
張 媛 廣東實驗中學
龍偉池 廣州市第六十五中學
陳子毅 廣州市第六中學
謝 丹 廣州市第六中學
趙紫豪 廣州市第三中學
陳 虹 廣州市第十六中學
呂卓明 廣州市廣州大學實驗中學
盧桂培 廣東省東莞高級中學
黃敏華 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
謝志洪 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
陳 錚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南海實驗高中
杜庭院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南海實驗高中
宋 強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南海實驗高中
黃欣鳴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
張曉欣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
陳錦源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南海中學(本部)
羅淑儀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南海中學(本部)
李俊峰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區翠紅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楊傳建 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冷 闊 廣東省深圳市龍城高級中學
……
Ⅶ 廣州市七十六中學在哪裡
廣州市第七十六中學
E-mail:[email protected]
地 址 :廣州市江南大道中隔山新街22號
郵 編 :510240電 話 :84420012 學校簡介 廣州市第七十六中學創建於1968年10月,坐落在海珠區繁華的江南大道中路段,是一所完全中學。學校領導班子緊密團結,銳意改革,堅持以德育為先導,從嚴治校,注重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除了在智育上狠下功夫外,還堅持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心
理輔導、法制教育以及環境教育。學校還有一支樂教、善教的教學骨幹隊伍,65人次獲全國、省、市、區先進(優秀)教師稱號;多年來獲取初、高中畢業班一、二、三等獎;自87年至今,我校多年被評為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我校是省首批綠色學校、市教委首批安全文明單位。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教育局的具體指導下,2004年完成了校舍的改造。2007年09月22日增掛「嶺南畫派紀念中學」的校名,進一步提高我校作為培育嶺南畫派藝術人才的「搖籃作用」,大力弘揚嶺南畫派精神,致力培養學生書畫藝術興趣。熱烈歡迎廣州市越秀區、海珠區、天河區的初中畢業生報考高中,海珠區的小學畢業生報考初中。2007年12月28日全校1000多名學生共同創作了長200.8米的「海珠區」版「清明上河圖」,嶺南畫派紀念館館長陳永鏘為畫卷題了「千人畫卷迎奧運」的畫頭。2008年6月21日美國東洛杉磯學院與廣州市第76中學(廣州市嶺南畫派紀念中學),簽訂《文化與教育交流協議》。 信念、宗旨、目標 信念:一切學生都能成才。
宗旨: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目標:成人成才,和諧發展。
我們積極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我們努力搭建各種特色平台,促進學生的多元成才。
我們不斷創造各種發展機會,激勵學生獲得更大的成功。 76中女子陸地冰球隊簡介 陸地冰球(英文名Inline Honkey)來源於冰球,是國際冰球聯合會(IIHF)管轄下的一個正式競技體育項目。其規則與冰球(Ice Honkey)極為相似,不同的是比賽分為4人制和3人制(守門員除外),參賽人數比冰球少,比賽中不允許任何沖撞。
陸地冰球運動員穿著輪滑鞋;比賽場地可以是木質、水泥、柏油或者是塑料,能在室外、半室外和室內進行;比賽用球與冰球相比兩面多了數個塑料「疙瘩」,用以減少與地面接觸的面積以減少阻力。
為了發展陸地冰球這個運動項目,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決定實施「北冰南展」計劃,以提高中國冰球和陸地冰球的運動人口和運動水平。
我校結合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於2006年4月組建陸地冰球隊。經過系統的訓練學習,隊員們進步很大,於2006年7月赴北京參加「艾迪杯」第一屆全國大中專學生陸地冰球聯賽,並獲得女子組第五名。2006年11月到大連參加全國陸地冰球錦標賽,在14支參賽隊伍中,獲得第六名的好成績。這支隊伍參加海珠區2006年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入場式比賽,以其特色得到滿場喝彩,榮獲一等獎。
2007年8月15-18日在廣州市海珠區江南新村第一小學舉行由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主辦,廣州市海珠區教育局、體育局等協辦的2007年「艾迪杯」第一屆全國中小學生陸地冰球聯賽,我校女子陸地冰球隊參加比賽。現高二級隊員伍思維、禤昀、賓玉婷、陳欣儀、鄔曉樂、關曉芬、李舜賢、潘嘉琪、陳潔敏在教練張平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在暑假期間刻苦訓練,技戰術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抽簽極不利的情況下,25小時內連續比賽三場,全體隊員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大無畏精神,奮力拚搏,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對手,展現出七十六中人文明奮進,敢為人先的校園精神,最終以全勝的戰績,獲得女子組冠軍。伍思維同學獲得最佳射手稱號。報名參加比賽的還有現高三級的劉詠吉吉、趙秋潔、岳悅等同學。
Ⅷ 廣州市第27中學好不好
還是算一所不錯的學校。。。 簡介如下。。詳情請參見:http://www.gz27cs.com/about.asp 外語教育是它的特色,如果你想學到更加好的英語,或者,你想高中後出國念大學,而且你的成績又不夠上廣州其他的省重點中學,那麼它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說它今後要比省實驗中、華附等要強大,這就太誇張了點,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是不可能的。。。 呵呵 實話實說。 廣州市第二十七中學前身是私立「眾賢中學」,創辦於1947年。1953年私校改公,更名為「廣州市第十二中學」 。1955年第十二中學遷往南岸,在盤福路原址上建成新校,定名為「廣州市第二十七中學」 。1985年學校為了適應廣州市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需要,與「香港春田文化教育機構」合作,創辦了「外語職業高級中學」 。1999年深化高中辦學模式的改革試驗,在外語職業中學的基礎上成功創辦了我市首所綜合高中—―「廣州市外語綜合高級中學」 , 開創「職普融通,特色辦學,綜合發展」的辦學道路。學校自1985年以來一直進行外語教學改革試驗,在外語教學方面形成鮮明的教學特色,並取得突出的成績,被市教委確定為有外語教學特色的學校。 目前,學校規模為30個教學班,初中18個班,高中12個班。學生1600多人,在職教職工134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25人,中學一級教師73人,本科學歷佔80%,其中7人完成碩士研究生課程的進修,1人現正攻讀教育碩士學位。學校教職工勤奮敬業,在教書育人崗位上樂於奉獻。近十年來,涌現出不少成績突出的教師,其中獲「廣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的2人,「廣州市優秀教師」稱號的23人,三等功獎勵的3人,受嘉獎的11人。
希望採納
Ⅸ 廣州市第23中學跟廣州市立賢中學那一個好
漢光有三個,北校在萬達那面,南校在農林路,東校在連城別苑二十三中有兩個我是專漢光的畢業生現在漢光不是很好屬,近幾年成績有些下降漢光主校,也就是北校比較好,我就是主校的,有兩個實驗班比較好,其他的普通班不是很好。我個人認為,進漢。
Ⅹ 廣州市第27中學官方網是什麼這間學校容易考嗎是民辦還是公辦一個學期多少學費
廣州市第二十七中學前身是私立「眾賢中學」,創辦於1947年。1953年私校改公,更名為「廣州市第十二中學」 。1955年第十二中學遷往南岸,在盤福路原址上建成新校,定名為「廣州市第二十七中學」 。1985年學校為了適應廣州市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需要,與「香港春田文化教育機構」合作,創辦了「外語職業高級中學」 。1999年深化高中辦學模式的改革試驗,在外語職業中學的基礎上成功創辦了我市首所綜合高中—―「廣州市外語綜合高級中學」 , 開創「職普融通,特色辦學,綜合發展」的辦學道路。學校自1985年以來一直進行外語教學改革試驗,在外語教學方面形成鮮明的教學特色,並取得突出的成績,被市教委確定為有外語教學特色的學校。
目前,學校規模為30個教學班,初中18個班,高中12個班。學生1600多人,在職教職工134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25人,中學一級教師73人,本科學歷佔80%,其中7人完成碩士研究生課程的進修,1人現正攻讀教育碩士學位。學校教職工勤奮敬業,在教書育人崗位上樂於奉獻。近十年來,涌現出不少成績突出的教師,其中獲「廣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的2人,「廣州市優秀教師」稱號的23人,三等功獎勵的3人,受嘉獎的11人。
學校佔地總面積10038㎡。原來校舍陳舊、殘破,近幾年進行了校舍改造,新建了教學大樓,從根本上改變了學校的環境面貌。現學校建築總面積有一萬二千平方米左右。有規范的教室30個、語音室4個、物理實驗室2個、化學實驗室2個、生物實驗室1個、計算機網路教室2個、及史地教學和音樂、美術教學勞技專用室。擴大了圖書館,建設了地理園、生物園。體育場地也按標准重新規劃,現有60米跑道一條,並設有投擲區、跑跳區、單雙杠區、體操活動區、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館等,滿足學生開展活動的需要。學校重視現代化建設,已建成千兆校園主幹網,初步實現教育管理電子化。擁有多媒體教學平台11個,軟體製作中心和電子圖書館等。
學校以「尚志、勵勤、求實、創新」為校訓,勇於開拓、勇於改革創新,自創辦外語職中以來,積極引進現代教育的新觀念,採用新穎實用的外語教材,運用傳意交際教學法,強化對學生的外語技能訓練,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全面發展,成為具有外貿、商業、旅遊、等基本專業知識和外語技能的外向型職業人才。十幾年來,我校培養了大批畢業生,他們流利的外語應對和踏實虛心的工作態度,深受用人單位好評和歡迎。我校學生在近十年參加廣州市中等職業學校技能競賽中獲外語類團體第一名七次,團體第二名三次。各單項比賽獲個人一等獎達38人次,二等獎51人次,三等獎55人次。同時在參加各類高考中,我校考生考試成績突出,僅從1995年至2000年計,共有345人通過普通高考、特殊類高考、成人高考進入高等院校深造。
學校初中從1992年開始正式開設英語特色班,開展初中英語教學的改革試驗,曾先後進行過3L教材、沿海版教材、廣州版教材的教學試驗,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強化對學生聽力和口語訓練,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英語運用能力,學生由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轉化為對各學科學習能力的提高,促進了全面素質的發展。近十年來,我校初中畢業會考成績均排在同類中學的前列,分別獲一等獎或二等獎的獎勵。如2000年的初中會考,各學科各項指標均超全市的平均分數線,在同類學校中位列前三名。
學校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和發展,認真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形成了合唱節、藝術節、科技活動月、協同課程、軍政訓練等豐富多彩、具有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和教育活動,使學生在從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得到培養和鍛煉,在各項活動中受到教育熏陶。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合作,教職工隊伍勤奮努力,廣大學生遵紀守法,文明有禮,學校校風優良。在近十年來,學校五次獲「廣州市教委先進單位」稱號,並曾獲市政府授予的「文明單位」稱號,市愛衛會授予的「衛生先進單位」稱號,被市教委評為過「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首批電化教育先進單位」 、「三防教育先進單位」 、「科技活動月先進單位」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