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市虹口高級中學校慶時間
11月第二個周六
今年60年大慶啊~
② 徐匯中學有哪些名人
知名校友
馬相伯(1840~1939)江蘇丹徒(今鎮江)人。名良,曾名志德,字斯臧;又曾用名乾、欽善、建常,改為良,字相伯,或作湘伯、薌伯。晚年自號華封老人。
張充仁(1907~1998)上海市人,馬相伯是他的太外公。1914~1920年就讀於徐家匯天主教會辦的類思小學(徐匯公學附屬匯師小學前身)。自三年級始,田中德校長(畢業於土山灣圖畫館)挑選了包括張充仁在內的七八個美術成績較好的學生,專門開辦了圖畫班,每天下午放學以後,由他親自傳授繪畫知識。1934年張充仁協助埃爾熱創作《丁丁在遠東》。自此,在法語系國家中約有十億人通過《丁丁歷險記》系列漫畫中的「丁丁」認識他;張充仁三進愛麗舍宮,於1988年完成了為法國總統密特朗的銅像雕塑;
1994年,已經87歲的張充仁完成鄧小平胸像。
1987年,張充仁加入法國籍,並取得歐共體護照。
1998年10月在巴黎去世,享年91歲。
傅雷(1908~1966)學名傅怒安(又作怒庵),上海南匯人,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藝術評論家和作家。
金魯賢(1916~ )上海市人,是天主教會撫養大的孤兒。1926~1932在徐匯公學就讀。1932年高中畢業時曾代表全體畢業生致詞,並以第二名的成績考入震旦大學。以後立志獻身神學,1946年畢業於上海徐家匯天主教耶穌會神學院,並先後赴法國、英國、瑞士、奧地利、德國、義大利等國深造。1950年獲羅馬額吾略大學神學博士學位。1951年回國。1985年被祝聖為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
戴順智(1932~ )戴順智兄弟幾人都是徐匯中學校友,他本人高中畢業於1950年,是徐匯中學第100屆畢業生。1983~1988年任揚子石油化工公司總經理兼基建指揮部總指揮。
1980年起兼任南京市副市長,1988年任南京市市長、市委書記,1991年任江蘇省副省長,1992年任江蘇省政協副主席。1992年9月~1997年6月任中國石油總公司駐美洲總代表,至離休。
陳敏章(1931~1999)1931年12月生於上海。1943年畢業於徐匯中學附小匯師小學後升入徐匯中學,喜好乒乓球、足球運動。1949年高中畢業,是徐匯中學第99屆畢業生。
在完成中學六年的學業後,考入了震旦大學醫學院(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療系。1954年入黨,1955年畢業。歷任廣慈醫院醫師,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副主任、研究員、教授、院長,協和醫科大學副校長,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中國醫學會第19屆副會長。1984年9月起任國家衛生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部長、黨組書記,直至1998年3月退休。1989年任第42屆世界衛生大會主席,1996年任中國科協副主席,還當選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教科文衛副主任委員,中共第13屆中央候補委員、第14屆中央委員。先後被世界衛生組織、美國霍普金斯等大學授予金質獎章、名譽學位和榮譽稱號。1999年3月因病去世,享年68歲。
在十多年衛生部領導崗位上,陳敏章贏得了大家的尊重,人民贊譽他「是一位熱愛醫學事業並有突出專業成就的好醫生,一位任部長後每年大年初一都回醫院看望病人和同事的好領導,一位可以交流思想、探討問題的好師長、好朋友…」。一句最簡單的話「好人好官陳敏章」就是對陳敏章校友的最高評價。
嚴義塤(1939~ )1939年生於上海市。1950年進入徐匯中學就讀初一,至1956年高中畢業升入清華大學。1962年畢業於清華無線電系電子器件專業,同年考取中科院電子研究所微波電子學專業研究生。1967年畢業後到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副所長、所長,是我國紅外光學薄膜的學術帶頭人。後又赴西德作為訪問學者進修兩年。
1993~2001年任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曾任中國光學學會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副理事長、美國光學學會會員、中國光學學會光電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激光學會副理事長、上海紅外遙感學會理事長。
嚴義塤是全國人大第七屆~第十屆代表,第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財經委員會副主任。
周興銘
汪應洛(1930~ )管理工程專家,安徽人。1943~1949年就讀於徐匯中學初、高中。1952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留校任助教,旋即派往哈爾濱工業大學,隨蘇聯專家攻讀企業組織與計劃專業的研究生,1955年研究生畢業返校,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管理工程學者。1958年起,遷往西安交通大學,歷任教授、管理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導師、西安交大副校長、管理學院院長、陝西工商管理碩士學院副院長。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汪應洛校友已出版專著16部,全國統編教材5部,《汪應洛文選》1部;主編《中國大網路全書•自動控制和系統工程卷》系統工程應用篇,發表論文200餘篇。他是我國管理工程學科的開拓者,培養了一批高級管理工程人才,推動了我國企業管理向現代化科學管理的轉化。
魏敦山(1933~ )建築設計專家,浙江慈溪人。1951年徐匯中學高中畢業,考入同濟大學建築系建築學專業本科。1955年畢業後,長期從事民用建築設計工作,特別長於體育建築設計,獲教授級高級建築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職稱。曾任上海市建築師學會副會長,現任上海建築設計(集團)顧問總設計師,設有「魏敦山建築創作室」,兼任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魏敦山設計的上海體育館、上海游泳館獲國家級優秀設計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被載入英國出版的《世界建築史》史冊。1986年主持設計埃及開羅國際會議中心,獲國家優秀設計二等獎,並榮獲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親自頒發的「埃及一級軍事勛章」。1994年獲「中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1997年完成的上海體育場工程,獲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金獎。1999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2000 年獲首屆「梁思成建築獎」,實現了建築的光榮和夢想。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魏敦山校友還設計了其他知名建築,如虹口足球場、雲南紅塔體育中心、寧波北侖體育館、中國駐貝南大使館、上海F1國際賽車場、上海(旗忠)網球中心,……
褚君浩(1945~ )半導體物理和器件專家,1962年於徐匯中學高三畢業。他從小深受科普知識熏陶,初中時就開始看相對論,高中時開始閱讀原子物理學。1962年高考,他的物理成績得了滿分,進入了上海師范大學物理系。四年後大學畢業,正值「文革」,褚君浩被分配到中學任教。當1978年「科學的春天」來臨時,褚君浩把握機會,考上中國科學院研究生,1981年和1984年先後獲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碩士和博士學位,成為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個紅外物理博士。現任中科院技術物理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博士生導師、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華東師大—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成像信息實驗室負責人、《紅外與毫米波學報》主編;被選為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副主委。200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褚君浩長期從事紅外光電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開展了用於紅外探測器的窄緊帶半導體碲鎘汞(HgCdTe)和鐵電薄膜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提出了HgCdTe的緊帶寬度等關系式,被國際上
稱為CXT公式(C即褚君浩)而廣泛引用……為我國物理科學和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
陳心昭(1939~ )上海市人。1952~1955年在徐匯中學就讀高中。1960年清華大學精密儀器及機械繫本科畢業後,繼續在該系研究生深造,1965年畢業後分配到合肥工業大學執教至今。
1980~1982年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作訪問學者兩年半,獲工學博士學位。1986年破格晉升為教授,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0年10月起任博士生導師。1991年6月~2004年1月被任命為合肥工大副校長、校長。曾被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現任合肥工大學術委員會主任,兼任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安徽省科協副主席、九三學社省主委、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等職。
陳心昭長期從事機械設計製造、機器振動雜訊與動態信號測試分析的教學和研究,主持完成國家和部省級重點科研項目近30項,多次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召集人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評審專家。
葉辛(1949~ )學名葉承熹,生於上海。1963~1965年在徐匯中學就讀初中一、二年級。在徐匯時已初露寫作才華,他的作文常作為範文向同學介紹,還特許他進圖書館借書閱覽。初三轉入外灘九江中學,不久即遇上文化大革命風暴。1969年早春去貴州山鄉插隊,在遙遠蠻荒的鄉間整整呆了十年又七個月。在艱苦的歲月里,一邊工作(干農活、教小學生),一邊堅持學習寫作。1977年發表處女作《高高的苗嶺》。
此後筆耕不輟,三十年來,共出版幾十部書籍。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蹉跎歲月》《家教》《孽債》《恐怖的颶風》《三年五載》《華都》等,「葉辛代表作系列」(三卷本)、《當代名家精品》(六卷本)、《葉辛文集》(十卷本)、《葉辛知青作品總集》(七卷本),都深受讀者歡迎。小說《孽債》1995年獲全國優秀長篇小說獎,由他自己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引起全國轟動,榮獲全國優秀電視劇獎。2008年,小說《孽債Ⅱ》出版,也將改編成電視連續劇。
葉辛曾任第六、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等。198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文藝工作者,並榮獲全國首屆五•一勞動獎章。
任九皋(1924~ ),祖籍江蘇宜興,生於北京。1988年入藉新加坡。1938年至1943年在徐匯中學學習五年,1943年春季轉入震旦大學附中讀高三。1948年震旦法律系畢業,當了一名律師。1952年應聘去台灣,供職於石利洛洋行,也辦過小型工廠,做過進出口業務。後來去澳大利亞引進奶牛發展飼養業。1963年成立林麥公司,主營服裝出口加工。同年,台北徐匯中學復校,任九皋校友即給予支持,捐贈美金2000元作為獎學金。1993年退休。1994~1997年間又在澳大利亞建立購物商場和INTRO地產公司,2000年收購澳洲Darling Dawns Foods Company並任首席執行官,總部設在新加坡。2001年英文版自傳《一千兩金》出版,2003年又出版了英文本《大生意小故事》,兩書均已譯成中文。2005年,任九皋成為澳大利亞華人首富,2006年《福布斯亞洲》雜志公布新加坡40大富豪排行榜,任九皋名列第八。
為發展祖國經濟,任九皋多次返回上海。1999年8月,他來到母校。他思念當年的校長張伯達神父,想念同窗好友,關心母校的發展。自2000年起,他以44屆的名義,或以他公司的名義,捐贈巨款資助母校建設:
2000年,建設馬相伯校長紀念碑,約人民幣27萬元;
2001年,捐贈重德樓四樓電腦房全套設備,約人民幣44萬元,
2002年,捐贈重德樓底層多媒體教室全套設備,約人民幣24萬元;
2005年,捐贈重德樓各教室多媒體設備,約人民幣60萬元;
2006年,在母校設立「任魏維拉夫人獎學金」,投入基金人民幣100萬元;
2007年,又捐贈美金50萬元,以支持母校建設創新實驗室,還每年資助三名學生進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每人每年1.5萬新加坡元。
八年來,任九皋校友先後捐贈摺合人民幣近700萬元,
大大改變了校園環境,改善了教育教學設備,為學生提供了現代化科學實驗的平台,也激勵了徐匯學子勤奮學習的精神,讓學生接受了回報社會的感恩教育。
朱蒙泉(1925~2008),祖籍浙江餘姚,生於北京。1938~1944年在徐匯中學完成初高中學業後,進入震旦大學醫學院。不久,進修道院,決心做心靈醫生。1963年留學美國,攻讀教育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獲博士學位。又到法國研究心理分析和家庭治療後,在美國為各地家庭和青年作專業性服務。1999年離開美國,到澳門社工學院執教,從事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培訓,並在港澳台地區及美國等開展夫婦懇談會等社會服務活動。
2001年11月,汪勁松校長率團訪問台北徐匯中學。由44屆校友和台北徐匯中學牽頭,在校慶151周年暨在台復校38周年大會上,朱蒙泉神父向上海徐匯中學捐贈了以他已故胞兄朱任泉命名的「朱任泉校友清寒優秀獎學金」。汪校長代表學校接收了朱蒙泉神父的捐贈。
自2002年5月起每年一次向上海徐匯中學清寒優秀學生頒發獎助金;第三年開始還向教師頒發獎教金。每年共人民幣4萬元。
朱神父還克服了嚴重的病痛,三次回母校為獲獎師生頒獎。2006年4月28日,朱神父准備養足精神參加第二天的頒獎會。可是到了晚上朱神父仍然高燒不退,身體非常虛弱。在區台辦幫助下住進了醫院。第二天他還口述了講話內容,由他的學生來到學校頒獎會上作了書面發言,徐匯師生無不為之動容。2007年6月4日,朱神父在親屬陪同下最後一次來母校頒獎,還作了深情的講話,勉勵學生要記得感恩。八個月以後,朱蒙泉神父離開了人世。他的風范永遠留在徐匯人的心中。
陶義訓(1926~ ),江蘇崑山人。著名實驗診斷學和臨床免疫學專家。1938~1944年在徐匯中學就讀初、高中六年,學習成績異常優秀。除進中學第一學期外,他幾乎包攬了所有考試的年級第一名。高中畢業後升入震旦大學醫學院,1951年畢業,分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科學院從事生物化學研究。1957年轉入中國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1977年轉入上海市醫學化學所任副所長。現任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名譽主任、研究員,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檢驗系教授、副系主任,《檢驗醫學》雜志名譽主編、美國臨床化學學會會員、法國生物化學學會名譽會員和美國Point of Care雜志編委。1984年成立世界衛生組織(WHO)試劑生產合作中心,任中心主任,並連任至今。1990年被聘為WHO衛生檢驗服務專家咨詢團成員。他的多項研究成果如「早期妊娠檢驗法」「早早孕診斷的單克隆抗體二點一步酶免疫法」「抗鏈球菌溶血素O快速診斷試劑盒」等都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他主編的高校教材《免疫學和免疫學檢驗》,被評為「國家九五重點教材」。陶義訓教授培養碩士研究生21名,博士研究生3名,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多部。1967~1976年還被專門借調參加了《法漢詞典》和《英漢大詞典》的編撰工作。
陶義訓校友在44屆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老班長」的稱呼至今還充滿了同窗學友對他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