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廣東省省一級中學有哪些
廣東省一級中學是由廣東省教育廳評定的一級公辦中學,包括初級中學47所,高級完全中學216所。
雲浮市8所
雲浮市鄧發紀念中學
雲浮中學
羅定市羅定中學
羅定市廷鍇紀念中學
新興縣第一中學
新興縣華僑中學
鬱南縣西江中學
鬱南縣蔡朝焜紀念中學
一級中學的師資在當地都是比較好的,公立學校收費都是按照國家要求收取。
Ⅱ 遂溪縣第一中學的學校規模
學校是公立縣重點中學,省一級學校。校園佔地面積230畝,建築面積66679 平方米。150 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2550人。全校共有2個多媒體專用室、2個電腦室、2個語音室。建有供物理、化學、生物、美術、音樂、地理、歷史等學科進行實驗或教學活動的實驗或專用室。裝備一套現代化雙向自動控制電教系統,建成了與Internet聯網結構校園千兆網,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自己家裡上網、製作課件,還配備學科齊全的電化教學軟體庫。學生宿舍程式控制電話直通國內外。建有「一湖兩廣場三公園」和標準的游泳池,運動場。
Ⅲ 找不到「遂溪縣第二中學九一屆初三(4)班同學群」,請問有誰知道,謝了
難找
Ⅳ 遂溪縣第一中學什麼時候軍訓
以下內容,為本人據《民國廣東將領志》和其他網路資料改寫。
我們的城市茂名,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文化!我們的城市茂名,江山代有人才出!單說民國時代,茂名各地人民文韜武略,文堪治國,武能衛國。單說武將,就出現了數之不盡的少將以上的將領,一時之間,星光燦爛,名滿南粵。出身黃埔軍校以及南京中央軍校等等軍校的茂名籍將領比比皆是。廣東最大的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編印了一份資料:民國茂名將領資料。可見茂名籍將領的影響之大。他們之中,後來因為政治信仰的不同,紛紛走向了不同的政治立場,有的終身追隨國民黨,有的轉向共產黨,有的退隱軍政界埋首學術,有的脫離政治客死異鄉,台灣、香港、美國,處處埋英骨,千秋功過,任後人評說。
有人說,茂名不是沒有政壇人物,民國時期茂名的精英手握各省地方軍政大權,各省地方大員、中央大員一抓一大把,但是經過國民革命、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短短幾十年之間,茂名精英死的死、走的走,將星隕落,幾於損失殆盡,自此人才斷層。民國茂名將領中,不少愛國愛家的血性漢子,雖然他們大部分跟隨了國民黨,但他們誓死抗日捍衛中華民族的功績,彪炳史冊。當然其中也有少數反動腐敗分子,對此我們不作評說,僅把他們的史實經歷記錄下來。下面讓我們一起細數民國時期茂名英豪榜:
鄧龍光,1893—1979年,別號劍泉,茂名茂南區鎮盛鎮白沙村人,中將。廣東黃埔陸軍小學第六期、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科畢業,歷任國民黨第四軍第一師、第三師、教導第一師副團長、團長、師參謀長、副師長、師長,廣東海軍司令(李慶文任副司令)、八十三軍軍長、六十四軍長、十六集團軍副司令、三十五集團軍司令、第二方面軍副司令官、廣東行轅副主任。1949年到台灣,任「 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1979年2月3日在台北榮民總醫院逝世。參與編著《第四軍紀實》。他的部隊是南京保衛戰中唯一一支全身而退的部隊,他們的口號就系"幾大就幾大,唔好做衰仔",最終在日軍包圍圈中殺開了一條血路,不過付出的代價也好大,一個師參謀長、一個副師長戰死,沒有突出來的部隊成了日本人刀下英魂。其弟鄧鍔是國民黨少將。
鄧鄂( 1898~ 1977)別號又鄂,又名鍔。鄧龍光胞弟。茂名人。廣東海軍學校第十二期、法國陸軍步兵學校及陸軍大學畢業。 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十三師三十七團連、營長,第十一軍警衛團上校團長。1928年任廣東西區綏靖公署軍務科長、代參謀長。1934年任第一集團軍第二軍高參。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廣東南路民眾抗日自衛統率委員會委員,廣東第七區保安副司令,第四戰區南路特 別守備區司令官,第六十四軍一五五師師長。1942年6月授陸軍少將。1944年任第六十四軍副軍長,國防部中將部員。1946年退役,1949年到台灣。
李慶文,(1889--1972),字善余,海軍少將,茂名市茂南區鎮盛鎮聯唐村人,廣東海軍學校(黃埔海軍學校)第十五期畢業。1927年起任廣東海防副司令、第一艦隊副總司令、總司令。1932年任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海軍處副處長,兼第一集團軍艦隊副司令,1932年間曾任短期正司令。1935年任廣東江防司令部副司令。1935年6月兼任黃埔海軍學校校長至1939年該校停辦,其間曾參加廬山軍官訓練團中高級軍官暑期訓練團學習。1937年起率部參加抗日戰爭。抗日期間兼任西南航運局專門委員。1941年廣東江防司令部改稱粵桂江防司令部,西南航運局專員李慶文兼任副司令。抗戰勝利後,李慶文任政府少將參議(負責船舶調配)。1948年,黃埔海軍學校再次復辦,李慶文任校長。1949年,遷居香港。1972年在香港逝世。
凌奎,高州謝雞鎮人,黃埔海軍21期,李慶文學生,去台後任海軍上校,茂名市委統戰部去台人員名錄都有登載。李慶文在帶領學生遷校同時協助指揮了「虎門海戰」、「馬口海戰」,並取得輝煌戰果,打擊日寇氣焰,保證抗日物資通道暢通,功勛彪炳史冊。
梁華盛( 1904~?)茂名人( 一說高州泗水鎮)。黃埔軍校第一期工兵科、陸軍大學特三期將官班畢業。1925年起在軍校教導團及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任排、連、營長。1930年任第二師第二旅副旅長兼第四團團長。1932年任第八十三師二四七旅少將旅長。1933年9月升任第九十二師中將師長,後調任蔣介石侍從室中將參謀。1935年4月授陸軍少將,1936年11月授陸軍中將。抗日戰爭爆發後,任預備第四師、第一九○師師長。1939年初任第十軍軍長。1940年冬任第四戰區政治部主任。1942年任中央訓練團大隊長。1944年任軍事委員會駐滇干訓團教育長。1945年任第五集團軍副總司令,東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6年任東北行轅副主任兼吉林省政府主席。 1947年任東北吉東兵團司令官。1948年1月任東北「 剿總」副總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官,長春綏靖公署主任,沈陽防守司令。同年10月沈陽被解放軍攻克前夕乘機離東北,後任廣州綏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到台灣。著有《我在抗戰中的經歷》。
李以劻( 1912~)又名力劻。電白人。1928年考入國民革命軍第十師蔡廷鍇創立的學生教導營接受軍訓。1934年2月至1935年8月在黃埔軍校高等教育班二期學習。南京中央軍校第八期、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五期畢業。1933年任第十九路軍七十八師少校團附。1935年起任第二路軍九十二師中校參謀、上校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九十二師參謀處長、代理副師長兼參謀長。1942年任第九戰區司令部高參。1944年1月授陸軍少將。同年10月任第二十七集團軍新編二十師代理師長。1945年任第四軍軍官教導隊少將隊長,第六軍官總隊副總隊長,國民政府參軍兼華東戰地視察官。1947年任國防部高參兼粵桂南區總部參謀長。1948年初任獨立第五十師師長,第五軍副軍長,同年10月授陸軍中將。1949年8月在福州投誠,1960年11月獲特赦。後任全國黃埔同學會理事,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五十年代初鼓勵身邊唯一的兒子李樹仁返回大陸,在廣州市第二十四中學任歷史教師。
陸幼剛( 1892~1983)號厲庵。信宜水口鎮人。北京大學文科畢業。1910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參加高州起義。1922年冬任大元帥府秘書、法制委員會委員。1925年後任鶴山縣長,江門市長。1930年起任廣州市政府教育局長,市政府秘書長兼土地局長。1935年後任廣東省政府秘書長、代理省政府主席,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抗日戰爭爆發後,任軍事委員會軍風紀巡察團中將委員。1946年當選廣州市參議會議長,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移居香港,創辦培知中學並任董事長。後赴美國講學,曾任羅省中學校長。1983年在美國病逝。著有《國父史略》《、大學制度考》《、幼剛書畫集》等。
車駕龍(1874-1944),高州分界人。早年考取科舉。1898年考入廣東武備學堂,1902年從廣東武備堂選送赴日留學。1907年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歸國,在京擔任訓練新軍工作。旋升編譯科科長及第十九標教官。1912年回粵,先後任獨立營長、代團長、瓊崖綏靖處會辦兼陸軍警備團團長、駐瓊、高警備軍統領。1921年1月任高雷護國軍總司令、高雷鎮守使、兩軍護國軍都司令部第六師師長。9月赴穗,先後任護國軍警備團長、省署游擊參謀長、督署高等顧問、總司令參謀、廣東警衛統領。後應邀赴京,任北京政府軍部少將咨議。1925年回粵任黃埔軍校第七期教授部官長,戰術部少將主任、編譯教官。軍校遷南京後,辭職返鄉閑居。抗日戰爭時期,協助第十九路軍愛國將領張炎在南路組織訓練抗日學生軍工作,並獻出家藏的槍支彈葯。1944年9月病逝。
陳 沛(1898-1987),茂名人,字度侯。陸軍中將。廣東農業專科學校、黃埔軍校第一期步科及中央訓練團將官班畢業。1925年起任國民革命軍東征軍教導團排、連、營長,第一軍一師參謀處長、代參謀長。1927年任第一師一團上校團長,第九師二十五旅四十九團團長、旅長。1932年升任第九師副師長。1934年任第十師二十八旅少將旅長,第六十師中將師長。1936年1月授陸軍少將。1938年7月,任第四十八軍副軍長。1939年5月,任第三十七軍軍長。1940年12月授陸軍中將。1943年起任第三戰區三十二、四十三集團軍副總司令,浙東前敵總指揮官。1946年任中央訓練團第六軍官總隊總隊長,廣東省警保處長兼桂南「 剿匪」總指揮。1948年任國防部第九訓練處長。1949年任首都衛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四十五軍軍長,浙江省綏靖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同年秋去台灣,任「 國防部」中將高參「,國民大會」代表「,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1987年12月24日於台北榮民總醫院逝世。著有《當機立斷之八戰》等。
梁傳楷( 1899~1973)字仲焜。化州人。廣東黃埔陸軍講武堂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三十五團連長、少校副官。1929年第四軍整編為第四師後,任獨立團營長。1930年任第四軍三十五師上校團長。1933年任第十師副旅長。1935年任第九
十師第二五七旅旅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九集團軍新編第六師副師長,1940年5月升任師長。1943年任第四戰區第二縱隊副司令。1945年任中央訓練團第九軍官總隊少將教官。1946年退役。1947年3月任遂溪縣長。後移居香港。
鄧經儒( 1902~1972)字緯群。電白人。黃埔軍校第一期步科、廬山中央軍官訓練團高級班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十六師連長、少校參謀、中校團長。1931年任京滬警備總司令部警備旅 代理旅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陸軍新編第十師師長,第九十一軍 副軍長。1942年6月授陸軍少將,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 第二十一補充訓練處處長。1945年任第三集團軍總部參謀處長。1947年任訓練總監部中將委員。1949年到台灣,當選「 國大代表」。 1972年10月在台北逝世。
鄧植三( 1881~1950)茂名人。兩廣優級師范學堂及廣東高等學堂肄業。早年經商,曾資助孫中山討伐陳炯明。1924年後任梅市商會常務委員,廣東省政府高級參議。抗日戰爭爆發後,被鄧龍光聘為第三十五集團軍總部少將參議,捐資購置武器葯品,發動組織游擊武裝。1946年被選為茂名參議會副議長。1950年秋病逝
王德全 (1894~ 1949)字星五。電白人。廣東陸軍模範團、廬山及珞伽山軍官訓練團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部警衛 團三營中校營長,第一集團軍獨立第三師教導團上校團長,第一五六師四六六旅少將旅長。1939年6月授陸軍少將。1940年任第三十五集團軍六十四軍一五五師師長。1944年7月任第六十四軍副軍長,1945年11月授陸軍中將。1946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中將參議,中央訓練團訓練委員會中將委員。同年底退役,任電白縣長。1947年當選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11月2日在電白縣通山嶺與解放軍作戰時身亡。
倪鼎垣(1907~ ?)茂名人。黃埔軍校第五期炮科畢業。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三十三師教導旅第一團上校團長,參加上海戰役及南京保衛戰。1938年夏所部整編為第九戰區獨立第十六旅,任少將旅長。1943年5月任第六十四軍第一五九師師長,第三十五集團軍交通處長。1946年春任整編第一五九旅副旅長兼政治部主任,後升任旅長。1947年任廣州行轅少將高參。1949年到香港定居。
張錦芳(1931-1854), 字荔園。高州人。早年加入廣西龍州邊防軍,歷任營書記及幫帶,馮子材軍參贊,參加鎮南關中法之戰。1894年後任遷江知縣、候補通判,寧明知府等。民國成立後,歷任廣東右路巡防隊第十八營管帶,陽江縣知事,廣西岑溪縣知事。1916年任兩廣護國軍都司令部籌款員,東莞縣知事,高州道尹,廣東警衛軍第一、二、三營統領,粵海道尹,廣東新編陸軍游擊司令。1919年6月代理廣東省長,次年4月下台。為民國茂名地區出的兩個廣東省長之一。
楊永泰,民國茂名出的兩個廣東省長之一,蔣介石的謀臣。(1880~1936)字暢卿。茂名人。廣東高等學堂、北京法政專門學校畢業。1912年被推為北京臨時眾議院議員,國會參、眾兩院憲法起草委員。1915年為上海《中華日報》主筆。1916年任兩廣都司令部軍務院財政局長。1917年起任陸海軍大元帥府參軍處少將參軍,廣東護法軍政府財政廳長,廣東省長。1921年後任雷州安撫使,國民政府導淮委員會總務處長。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中將高參。1931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秘書長。1934年起,先後任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秘書長,南昌行營和四川行營上將秘書長,湖北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1936年10月25日在漢口遇刺身亡。著有《現代民主政治》、《論削藩》 。
吳國光(1901~ 1944)電白人。法國陸軍大學畢業。歷任黃埔軍校步兵科中校教官,軍校第二步兵團中校團附、訓練部上校副主任,南京中央陸軍步兵學校主任教官、訓練處少將處長,陸軍大學戰役系教授( 少將銜),第三戰區司令部中將高參。1944年回籍
養病時遇害。
江茂森( 1901~1982)茂名人。國立中山大學畢業。歷任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幹事,廣東燕塘陸軍學校政治科少校教官,第八路軍總指揮部中校秘書。1933年任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軍墾處少將處長,第二軍軍墾區主任。1935年任廣東省物產經理處副經理。1936年「 六一事變」後,隨陳濟棠赴香港,任德明中學校長。香港淪陷後返鄉從事教學及文史研究。1948年冬隨陳濟棠出任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公署財政處長。次年底棄職返港,任珠海書院監督兼校長。1982年夏在香港病逝。
陸匡文( 1892~1964)名煥,號曾陶、陶庵。信宜人。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1908年加入同盟會,為同盟會信宜會長。參加討袁( 世凱)討(龍濟光)護法諸役。1923年起任廣州大元帥府法律委員會秘書,廣東南路財政處長、禁煙處長,南京國民政府文官處簡任參事,廣東省立勷勤大學教授、秘書長。1945年起任軍事委員會廣州行營政務處中將處長,廣州行轅民事處中將處長,廣州綏靖公署中將秘書長,並兼廣州省政府委員及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執行委員。1947年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到台灣,續任「 國大」代表,任「 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1964年9月5日逝世。
周萬邦( 1909~1987)電白人。南京中央軍校第七期步科畢業。1930年起任南京國民政府警衛軍排、連長,第二軍第九師二十五團二營中校營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二集團軍三十七軍輜重營中校營長,第八師十七旅教導團上校團長、少將旅長。1946年任
新編第十師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1947年11月授陸軍少將。1948年任廣東第七「 清剿」區副司令,兼兩陽守備區指揮官。1949年6月任徐聞縣長。1950年春到台灣,1987年春病逝於台北。
董煜( 1894~ 1976)又名叔明,字觀壽、載群。化州麗崗人。黃埔軍校第一期步科、陸軍大學第十期畢業。歷任黃埔軍校教導一團排長,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二師連長,赴蘇聯軍事考察團少校副官。1930年任「 圍剿軍」第一縱隊新編第十師六團營長。1934年任南「路追剿」軍第一縱隊獨立第五旅上校團長、副旅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四軍第六十師師長。1938年10月授陸軍少將。1941年12月任第九戰區第三十七軍六十師長、副軍長。1943年任軍事委員會高級參謀。1946年任濟南防守副司令兼參謀長。1949年4月,任廣東第十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同年秋到台灣,任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高參。1957年退役。
李懷霜(1874~1950)原名葭榮,字兼浦。信宜人。前清進士。1905年加入同盟會。1910年與夏重民在上海創辦《天鐸報》,任總編輯,宣傳民主革命。1917年創辦《珠江日刊》,任總編輯。1923年11月,任陸海軍大元帥府少將軍事參議。1929年任江西省政府秘書。1932年被陳濟棠聘為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少將主任秘書,兼《廣州國民日報》評論主筆。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廣東南路行署秘書。 1942年1月任廣東省政府秘書,後因病辭職。1946年移居香港,1950年秋在香港病逝。遺作編入《彌庵文存》及《李懷霜書法集》等。
楊錦龍( 1887~1925)茂名人。廣東將弁學堂畢業。歷任學兵營排長、隊長。1914年任廣東陸軍混成旅旅長。1920年任粵軍第二軍四師獨立旅團長。1923年1月參與討伐陳炯明,任討賊軍第四軍第一獨立旅旅長。1924年春任建國粵軍第八旅旅長。1925年9月28日因涉嫌廖案被槍決。
吳斌( 1900~1990)字乘雲。高州人。黃埔軍校第一期步科、陸軍大學將官班畢業。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六十一師少將參謀長。第一戰區司令部戰時幹部訓練團教育長,洛陽警備司令,濟南警備司令。1945年2月授將軍少將。1948年任第六兵團中將副司令官。1949年5月任廣東第十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50年到台灣,任東南長官司令部高參,「 國防部」中將高參。1990年2月在台北病逝。
董勁儒( 1901一1967)化州人。黃埔軍校第四期工兵科、南京中央軍校和高教班和中央工兵學校第三期畢業。歷任中央軍校第十四期第二總隊二大隊中校隊長,第十六期教授部上校築城教官,第十八期第一總隊上校工兵大隊長。1942年秋任中央軍校工兵科
上校科長。1944年3月授陸軍少將,任中央軍校教育處工兵科少將科長。1949年到台灣,任鳳山「 中央軍校」教務委員會少將設計委員。1959年退役。
陸耀文( 1884~1951)原名志武。信宜人。虎門陸軍速成學校畢業。1909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高州起義時任信宜敢死隊長。民國成立後,任番禺縣長,廣州大元帥府副官,討賊軍第四路軍總司令,經界局調查處長,國民政府財政部印花稅總處處長。1938年11月任茂名縣長。1947年6月任國民政府審計部駐外稽察。1951年春在香港病逝。
莫福如(1898~1969)茂名人。建國粵軍第四軍講武堂、中央軍官訓練團畢業。歷任粵軍第二師排、連長、少校副官,南路討賊軍第二師上校團長。1924年任粵軍第四軍獨立第四旅少將旅長。1930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教導第二師師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一六○師師長兼南韶師管區司令,第七戰區司令部中將高參。1946年任廣州行營高參。1948年12月任廣東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兼「 清剿」區司令。1949年4月任廣東第十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同年12月任第六十三軍軍長。1950年5月到台灣。
黎天榮(1909~ ?)電白人。廣東軍事政治學校步兵科第一期、陸軍大學第十四期畢業。歷任廣東保安司令部第十三大隊中校副大隊長、大隊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一五二師五五六團上校團長,第一五八師參謀處長,第六十五軍一八六師參謀長,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少將參謀。1945年任第六十三軍一五二師少將參謀長、第六十六軍參謀處長、第一五二師副師長。1949年冬被解放軍所俘。獲釋後返廣州居住,曾任廣州市參事室助理研究員。著有《廣州八年抗戰記—— 回憶派潭之戰》等。
甘清池(1900~ 1951)信宜水口人。黃埔軍校第一期步科畢業。1921年起任廣州大本營輜重營書記,粵軍第二旅機槍營副官,黃埔軍校教導團九連連長,黨軍第一師中校參謀。1926年起任國民革命軍北伐東路軍第十路指揮部上校參謀主任,浙江省防軍司
令部參謀長,溫州戒嚴司令。1931年任中央陸軍步兵學校教導總隊總隊長兼教官。1935年任第九十二師、六十師參謀長。1937年5月授陸軍少將。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十二集團軍總部高參兼教導總隊總隊長,第九十四軍參謀長,第九十九軍副軍長。1946年起
任整編第六十九軍副軍長,廣東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陽江縣長。1949年11月5日在信宜率部起義, 1951年12月被錯捕處決,1982年8月平反,恢復名譽。
梁仲江( 1903~?)茂名人。黃埔軍校第五期炮科、南京陸軍大學第六期畢業。1936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二師三一九旅三團上校團長、少將旅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四軍六十師師長。1939年9月,該師配屬第三十七軍,仍任師長。1940年5月,任第
十五集團軍第三十七軍副軍長,第九戰區司令部高參。1944年秋第三十七軍配屬第四戰區,再任副軍長。1945年任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副參謀長。1946年任陸軍總司令部交通處長。1948年2月授陸軍中將,任川南師管區司令。同年6月退役,任湛江市長。後
辭職於年底移居台灣,任教並研究佛學。
呂春榮( 1887~1945)高州人。欽廉講武堂畢業。1910年加入同盟會。歷任廣東南路八屬聯軍第二師師長,高州善後綏靖處長。1923年任陳炯明粵軍第四師師長,長期盤踞南路。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後,降日充當漢奸。出任日偽廣東治安維持委員會副委
員長兼保安處長。後任偽廣東省政府副主席,兼廣東「 和平救國軍」總司令。1939年春任汪偽軍事委員會委員,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1945年9月被國民黨廣東當局逮捕,判處死刑,於10月14日在廣州天字碼頭槍決。
賴翰伯(1892~ 1963)又名武。茂名人。廣東法政專科學校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二十五師後方主任,兼師黨部執行委員。1928年後任第四軍教導第一師後方主任,第四師軍需長,第一五五師後方主任。1936年10月兼任廉江縣長。抗日戰爭爆發
後,任第一五六師軍需處長,廣東西區綏靖公署參議兼後方主任,第六十四軍上校參議。1942年任第三十五集團軍少將高級參謀,廣東省政府參議。1943年任廣東省賑濟委員會委員。1944年起任第四路軍及衢州綏靖公署少將參議。1946年退役。1947年當選國
民大會代表,廣東省參議會議員。1949年夏移居香港。
陳任之,( 1894~1955)原名官曾。信宜人。南京中央軍校高級教育班畢業。1912年組織高雷革命軍,參加光復高雷及討袁驅龍諸役。1922年任粵軍第五路營長。1925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十師二十八團連長、營長、少校副團長。1929年1月,任第六十師一二○旅二四○團中校副團長。1931年任第十九路軍補充旅第一團上校團長。1933年任福建政府人民革命軍第五軍九師副師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一區統率委員會副主任,南路游擊指揮部副指揮。1939年1月任電白縣長。1941年任廣東第七區少將保安副司令。1942年8月任曲江縣長。1944年秋任廣東西南行署警保處長。1946年退役,1949年夏移居香港,1955年11月在香港病逝。
蘇慎初( 1882~1936)高州人。廣東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畢業。1908年加入同盟會,1909年任廣東新軍第二鎮見習官。不久返高雷地區進行反清活動,為同盟會高雷主盟人。辛亥廣州起義時負責新軍、防營及民軍聯絡。後返高雷地區策動各縣光復,任高雷
民軍總指揮。1912年任循軍第三路司令,廣東軍政府第三軍軍長。同年秋循軍改編為廣東民軍第二師,任師長。1913年1月任廣東陸軍第二師師長。同年8月將陳炯明逐出廣州,宣布取消廣東獨立,自任廣東臨時都督兼民政長,僅三日即倒台。同年9月被袁世凱北京政府授予陸軍上將銜。後追隨陳炯明,任粵軍總司令部高等顧問,失敗後寓居香港。
Ⅳ 廣東省遂溪縣第二中學屬於哪個市
遂溪縣,廣東省湛江市轄縣,與海康、徐聞兩縣合稱「三雷」,是雷州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遂溪縣位於中國南大陸的雷州半島北部,東距港城湛江市區16千米.
Ⅵ 2019年廣東省遂溪縣三中多少分能考的進
答:
2019年廣東省遂溪縣三中428分能考的進
祝心想事成
開心快樂。
Ⅶ 遂溪三中介紹一下大神們幫幫忙
遂溪縣第三中學 遂溪三中前身是遂溪縣附城中學,創辦於1971年9月。校址在遂城鎮北門嶺東側(遂城鎮文倉路21號)。校園佔地面積123畝,另有果園、林地32畝。1983年改制為職業中學,更名為遂溪縣附城職業高級中學,1991年更名為遂溪縣高級職業中學。2000年8月,縣調整學校布局,將該校職業班遷至縣職業技術學校,利用該校校址改辦普通完全中學,成立遂溪縣第三中學。學校一級班子成員全部通過公選產生。 三中確立「團結、自律、篤學、成才」的校訓,形成「明禮、誠信、敬業、求真」的校風和「循規、勤勉、求實、創新」的學風,秉承「重道、博學、嚴謹、開拓」的教風。全面實踐「四六八」辦學理念(「四」指「四個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一生。「六」指「六個全面」: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八」指「八帶入」:把「尊重、民主、微笑、鼓勵、活動、寬容、交流、虛心」帶入三中),學校規模不斷發展壯大。現分高中、初中兩個校區,教學班57個,其中高中部34個班,初中部23個班,在校學生達3600人。現有教師210人,其中高級職稱23人,中級職稱156人,初級職稱43人。 辦學七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實現跨越式發展。兩次榮獲「全國讀書育人特色學校」稱號,連續五年超額完成升本任務,獲縣高考、中考先進單位獎,05年高考、中考雙獲市表彰,被評為湛江市「雙優」學校,市一級學校,湛江市文明單位。連續多年獲縣教學工作優秀獎。有 「南粵教壇新秀」2人, 「南粵優秀教師」4人,「湛江市教書育人優秀教師」5人。近年在國家級刊物發表論文24篇、省級22篇、市級15篇,有45篇論文獲縣級以上獎勵。學生有3人次獲全國讀書活動一等獎。一人獲全國中學生攝影比賽一等獎,多人獲省、市學科競賽獎。
Ⅷ 2019年廣東省遂溪縣三中多少分能考的進
答: 2019年廣東省遂溪縣三中428分能考的進
祝心想事成
開心快樂。
Ⅸ 請問各位大佬 今年2018遂溪大成中考分數線是多少
今年2018遂溪大成中考分數線,
6月高考後才知道。
可參考歷年的數據。
只要努力付出過,
就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