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初中高中 > 新豐鎮初級中學老師

新豐鎮初級中學老師

發布時間:2021-02-22 10:46:07

㈠ 嘉興市新豐中學歷任校長

王寶雞1980
李春雷1991
於華偉1998
陳年強2004
於華偉2008第二次擔任
萬一飛2012

㈡ 臨潼區新豐初級中學2010中考成績

大豐市新豐鎮龍堤小街
郵政編碼:224000
始建於1958年的大豐市新豐第三中學(原龍堤中學),座落在新豐鎮龍堤小街,校園佔地3150平方米,目前有專任教師53名,其中本科學歷24人,大專學歷26人,中學高級教師4人,中學一級教師20人。
時光如水,歲月如歌,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新豐三中走過了近半個世紀的流金歲月,在這四十多年的青藍相繼,薪火傳承。如今的校園是:綠色的常青樹讓人賞心、五彩繽紛的花卉使人悅目、別具一格的雕塑催人奮進、嶄新的畫廊里不斷翻新的板面讓人享受美的旋律、眾多牆壁標語使人有了明確的人生方向。近年來在校長韋衛,支部書記楊世銀和副校長丁海余的帶領下,堅持「德育為首,努力為文,學生為本,領導為范」的治校方針。以「對民族的未來負責,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服務於教師的專業成長,服務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校成為教師畢生的堅守,學生終身的回眸,社會廣泛尊崇的育人勝境。學校先後被評為大豐市「教育質量優勝學校」、「德育先進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學校」、「安全文明單位」、「優秀教師群體」、「巾幗示範崗」。被鹽城市政府表彰為「德育先進學校」,「辦學行為規范化學校」,「依法治校示範學校」。現如今的新豐三中是桃李滿園。校友中既有外交家,也有教授、學者、政府領導人,更有數以萬計的默默無聞地在自已崗位上為國家,為社會作貢獻的優秀人才。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展望「十一五」,新豐三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為指針,努力辦好小班化教學,鞏固新課程改革教學成果。勇創一流,開拓進取,不斷譜寫教育改革的新華章。

㈢ 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第八期兩騁兩制校長

經縣中小學第七期「兩聘兩制」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教育局黨組決定,並報縣委組織部批准,擬聘任黃永雄等55位同志為陽山縣初級中學第七期「兩聘兩制」正副校長,具體情況公示如下:
黃永雄,男,1973年12月出生,漢族,陽山縣嶺背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江英中學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江英中學校長。
江堅毅,男,1966年10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黎埠鎮人,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江英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江英中學副校長。
黃石安,男,1968年10月出生,漢族,陽山縣江英鎮人,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江英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江英中學副校長。
鄧陽光,男,1976年9月出生,漢族,陽山縣江英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江英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江英中學副校長。
馮紹歡,男,1969年6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黃坌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青蓮中學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青蓮中學校長。
吳森桂,男,1956年10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青蓮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青蓮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青蓮中學副校長。
張盤德,男,1981年6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黃坌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青蓮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青蓮中學副校長。
梁松生,男,1970年1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青蓮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通儒中學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杜步中學校長。
唐志雄,男,1974年8月出生,漢族,陽山縣七拱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杜步鎮第二小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杜步中學副校長。
張運昌,男,1966年9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陽城鎮人,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杜步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杜步中學副校長。
羅錦坤,男,1963年1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黃坌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太平中學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通儒中學校長。
陳立聚,男,1969年6月出生,漢族,陽山縣七拱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通儒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通儒中學副校長。
黃開南,男,1964年9月出生,漢族,陽山縣七拱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通儒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通儒中學副校長。
黎秀芳,女,1979年6月出生,漢族,陽山縣太平鎮人,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通儒中學教導處副主任,擬任職務:陽山縣通儒中學副校長。
錢國堅,男,1962年6月出生,漢族,陽山縣七拱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七拱鎮第二中學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七拱鎮第二中學校長。
毛建雄,男,1966年11月出生,漢族,陽山縣嶺背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嶺背鎮第二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七拱鎮第二中學副校長。
周秀娟,女,1973年9月出生,漢族,陽山縣七拱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七拱鎮第二中學教研組長,擬任職務:陽山縣七拱鎮第二中學副校長。
毛衛平,男,1981年3月出生,漢族,陽山縣小江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太平鎮第二小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七拱鎮第二中學副校長。
陳昔才,男,1965年9月出生,漢族,陽山縣嶺背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黃坌中學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太平中學校長。
李雄發,男,1974年11月出生,漢族,陽山縣嶺背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太平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太平中學副校長。
馮衛東,男,1972年1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黃坌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太平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太平中學副校長。
黃海強,男,1975年12月出生,漢族,陽山縣嶺背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杜步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太平中學副校長。
梁志穩,男,1968年11月出生,漢族,陽山縣小江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嶺背中學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大崀中學校長。
申志雄,男,1971年2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黎埠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大崀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大崀中學副校長。
賴紅輝,男,1973年8月出生,漢族,陽山縣小江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七拱鎮第二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大崀中學副校長。
丘添喜,男,1960年10月出生,漢族,陽山縣七拱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黎埠中學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黎埠中學校長。
鍾燕晃,男,1963年11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黎埠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黎埠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黎埠中學副校長。
李秀城,男,1970年10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黎埠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黎埠鎮譚兆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黎埠中學副校長。
黃玉瑛,女,1976年9月出生,漢族,連州市星子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黎埠鎮譚兆中學教研組長,擬任職務:陽山縣黎埠中學副校長。
池劍鋒,1962年10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黎埠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黎埠鎮譚兆中學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黎埠鎮譚兆中學校長。
歐有志,1975年4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陽城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黎埠鎮譚兆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黎埠鎮譚兆中學副校長。
韋金聯,1974年6月出生,漢族,陽山縣小江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通儒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黎埠鎮譚兆中學副校長。
李少華,1971年5月出生,漢族,陽山縣楊梅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楊梅中心小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黎埠鎮譚兆中學副校長。
歐陽朝東,男,1965年3月出生,漢族,陽山縣嶺背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小江中學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小江中學校長。
黃加強,男,1969年9月出生,漢族,陽山縣秤架鄉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小江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小江中學副校長。
邱武聰,男,1966年7月出生,漢族,陽山縣大崀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小江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小江中學副校長。
廖永銘,男,1968年8月出生,漢族,陽山縣七拱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小江鎮馮光紀念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小江鎮馮光紀念中學校長。
李志形,男,1971年6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青蓮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杜步中心小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小江鎮馮光紀念中學副校長。
薛兆養,男,1963年10月出生,漢族,陽山縣杜步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大崀中學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嶺背中學校長。
陳金生,男,1963年9月出生,漢族,陽山縣嶺背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嶺背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嶺背中學副校長。
朱偉,男,1981年6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黎埠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第二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嶺背中學副校長。
陳志仁,男,1957年8月出生,漢族,陽山縣嶺背鎮人,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陽城鎮第二中學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嶺背鎮第二中學校長。
陳發興,男,1967年10月出生,漢族,陽山縣嶺背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嶺背鎮第二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嶺背鎮第二中學副校長。
陳紅星,男,1968年7月出生,漢族,陽山縣小江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黃坌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嶺背鎮第二中學副校長。
黃介彬,男,1967年8月出生,漢族,陽山縣楊梅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太平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黃坌中學校長。
陳進強,男,1971年10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黃坌鎮人,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黃坌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黃坌中學副校長。
黃仕贊,男,1969年4月出生,漢族,陽山縣七拱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秤架民族中學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秤架民族中學校長。
黃京勝,男,1975年9月出生,瑤族,陽山縣秤架鄉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秤架民族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秤架民族中學副校長。
李慶文,男,1977年1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黎埠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陽城鎮第二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秤架民族中學副校長。
吳德明,男,1974年10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黃坌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第二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陽城鎮第二中學校長。
林杏聰,男,1966年12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黎埠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陽城鎮第二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陽城鎮第二中學副校長。
陳家雄,男,1969年8月出生,漢族,陽山縣陽城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陽城鎮第二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陽城鎮第二中學副校長。
邱武斌,男,1970年3月出生,漢族,饒平縣新豐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第二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第二中學副校長。
賴建雄,男,1974年3月出生,漢族,陽山縣七拱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七拱鎮第二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第二中學副校長。
李陽軍,男,1973年8月出生,漢族,陽山縣江英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職務:陽山縣青蓮中學副校長,擬任職務:陽山縣第二中學副校長。

㈣ 新豐縣第一中學的學校沿革

新豐縣第一中學始創於1928年秋,原名為「新豐縣立初級中學」。1937年,為避日機轟炸,先後遷豐城回鎮良田答、城頭等地上課。1940年遷回縣城。1944年創辦高中,改名為「新豐縣立第一中學校」。1949年8月,人民政府接管了新豐一中,為紀念解放新豐而光榮犧牲的烈士鄭選民同志,遂改名為「選民中學」。1953年定為韶關地區重點中學,並更名為「新豐縣第一中學」。1966年改名為「紅衛中學」。1968年辦起「雞公田分校」,改為「二·二」學制。1985年任仲夷視察學校,高興地題寫了校名。2002年在全縣率先晉升為「韶關市一級學校」, 2005年晉升為省一級學校。

㈤ 如何獲得玉林市2010小學高級教師的名單

玉林市中小學教師系列年度
中學一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通過人員名單

公示時間: 2011年3月8日-2011年3月14日
(共:1146人)

一、玉州區(117人):
玉林市三中 吳冬翔 李祖健 許獻新 陶克霖 蘇 健
玉州區第四初級中學 徐玉葵
玉州區第五初級中學 李煒崇 林依澤
玉州區第七初級中學 王旭路
玉州區第九初級中學 黃 秋 文冰玲 文克梅 覃少艷 楊格妮
陳 創 韋 易 寧祖雁
玉州區南江一中 胡文輝 歐 波 李井鋒 張洪嚴 黃莉莉
盧 斌 梁曉夏 鄧 冰 龐 麗 伍淼燚
歐小華 周偉蓉 李紹漢
玉州區苗園中學 黃春華 戴 征 梁華傑 梁 軍 文永紅
鄧 雁 杜國琴 梁海英 余仙桂 吳紅雁
陳為民 鍾友新 賓 媚 龐 娜
玉州區城西一中 黃夏靜 李逸民 梁 紹 羅承元 何 燕
李冬梅
玉州區城西二中 馮靜平 李覺慧 梁愛芝 楊曉紅 梁 蓓
鍾家武
玉州區名山中學 梁智雲 梁基柏 龐春容 陳錦麗 龐 健
蔣明添 羅 瓊 蘇貝興
玉州區名山鎮初級中學 張 麗 龔健玲 樊紹燕 朱明燕 韋 莉
吳 靜 李玉輝 譚俊梅 龐捷蓮 梁 姬
鍾傳林 楊麗華
玉州區城北鎮初級中學 陳 宇 張 梅 文劍高
玉州區城北鎮第二初級中學 梁凱梅 鄭 華 何林芳 李 莉
玉州區大塘鎮初級中學 邱澤智 蔣崇麗 楊 迎 羅 燕 李鶴榮
張 霞
玉州區茂林鎮初級中學 陳 區 謝 燕 劉 珊 曾永堅 羅隆成
寧錫雄 陳 強
玉州區茂林三中 李雪英 譚利玲 周 佳
玉州區仁東鎮初級中學 陳崢嶸 李 莉 黎 健 羅景超 陳 壯
陳婉寧 龐春惠 李 輝 黃宇平 陳 健
玉州區仁東二中 周永紅 陸 軍 楊 群 梁丙壽
玉州區仁厚鎮初級中學 林澤華 盧 南 朱劍鋒
玉州區教研室 梁業干
二、北流市(222人):
北流市新榮鎮第三初級中學 韋 璐 黃廣成
北流市民安鎮初級中學 龐禮裕 李裕生 陳飛雨 鍾棟梁 許新智
吳曉軍 許思維 李家棣 許天源
北流市山圍鎮初級中學 黨 美 黃興進 陳超紅 黃鴻清 謝 兵
楊維瑞 羅 健
北流市民樂鎮第一初級中學 郭紹明 李金玲 盧 毓 巫 強 陳承玲
蔣一瓊
北流市民樂鎮第二初級中學 黃 雁 陳鳴健 張 彬 馮際飛 古堯琳
北流市西埌鎮第二初級中學 李遠南 蘇昭雲 楊 靜 吳奎芬 張 堅
北流市新圩鎮第一初級中學 吳 海 歐 智 駱海深 趙定洲 凌 燦
北流市新圩鎮第二初級中學 古文炎 李 春 譚功成 吳 靜 羅富群
龐煥輝 黃 瑩
北流市大里鎮一中 譚業軍 劉雲龍 嚴國蘭 李錦榮 鄧樹梅
吳樹清
北流市大里鎮二中 鄧 軍 李 華 梁 潮 梁雲生 莫麗花
北流市大里鎮二中 李 權
北流市北流鎮初中 邱傳金 何祿泉 鄧文燕 劉耀照 凌 原
鄒鵬傑 林 臨
北流市北流鎮陵城初中 尤葉莉 王耀貴 黨 霞
北流市北流鎮城東初中 梁 夏 周 冰 寧發民 黃 興
北流市塘岸鎮第一初級中學 劉國蓮 謝國彬 楊 斌
北流市塘岸鎮城南初級中學 林 珍 謝 輝
北流市清水口鎮初中 蘇 林 鍾玉珍
北流市隆盛鎮一初中 黃品英 覃 勇 盧 彬 黃承榮
北流市隆盛鎮二初中 黃 生 潘世超 廖 源 馮春燕 林小龍
北流市大坡外鎮初中 龐莉莉 黨潔妮 徐 瑾 覃海珍 李昭蘭
北流市六麻鎮初級中學 黃漢坤 龐連平 廖 偉 林江海
北流市六麻鎮二中 陳東杏 寧福燕 梁 立 徐雪妮
北流市新豐鎮一中 楊 天 陳金源 黨 穎
北流市新豐鎮二中 陳 秋
北流市沙垌鎮初中 陳 海 陳 貴 陳積偉 楊 珍 黃廣榮
黨日華
北流市平政鎮初中 何傳慶 羅 侃 陳芝玲 陳志新 傅金華
陳 冰 彭紹甫
北流市平政鎮龍池初中 俞 鋒
北流市平政鎮作豫初中 黃 桃
北流市白馬鎮初級中學 朱國梅 林旭艷 楊 金 謝 夢 劉春燕
李瑞曉 蘇楚雲 周月芬 蘇 俏 陳 紅
北流市大倫鎮初中 謝進群 陳永強 謝秀良 謝 輝 覃翠燕
李 旋 李田鋒 陳君盛 黃麗萍 李增富
吉茂清
北流市扶新初中 蒙雪鳳 謝東慶 蘇廣成
北流市六靖鎮初級中學 茹佐文 羅統英 龍谷紅 譚雄騰 林 勇
丘海榮
北流市六靖鎮二中 歐小星 劉 瑜 張春梅 葉惠娟 廖文鋒
顧玉梅 李 燕 陳 煜
北流市清灣鎮初級中學 龍海鋒 甘盛文 曾 勁 何 兵 黃 靈
黎 鋒 盧巧玲 何 炎 伍 德 黃勰良
北流市清灣鎮明瑞中學 李春蕾
北流市石窩鎮初級中學 李秋霜 盧 浩 廖春萍 楊建華
北流市石窩鎮新育初級中學 羅春秀 梁永光 饒 遠
北流市高級中學 李昌煜 陳持文 冼文武 潘江鋒 廖清新
曹 新 鄧傑祥
范麗嫻
北流中學 楊振中 黃丹英 羅 歡 謝學柱
北流市第二中學 謝開文 楊勃 蘇志鳳 李建 鄧輝光
陳科宇 梁濤 李宗春
北流市第四中學 姚 東 李海輝
北流市第六中學 李任輝 劉慶瑞
北流市第九中學 羅東嬋 蒙勇 鄒悅德 黃艷鋒 陳延萍
李小青 趙宇 梁治貞 張國琴 梁永炎
陳 洪 鄒 健 磨其玉
姚 燕
北流市初級中學 李德志 陳 其
北流市永豐初中 梁 松 黃學媚 陸 斌
北流市城西初級中學 黃建梅 黃賢珍 陳坤妮
三、容縣(140人):
容縣容西中學 李月鳳 彭春梅
容縣十里中學 劉廣梅 羅海森
容縣十里江口中學 鍾紹禮
容縣石寨中學 歐洪流 蘇潔霞
容縣楊梅中學 曾 欣 扈海坤 黃 江 楊春彩 楊澤勝
劉藹庭 陸鋒 陳理生 黎 飛 盧衛標
覃超蘭 盧偉佳 韓遠興 梁 鋼 韓 劍
容縣綠蔭中學 黃春萍 李振堅
容縣六王中學 黃振明 周勝德 梁家沂 黃 麗 陳漢超
潘季春
容縣六王鎮第二中學 陳本芝 黃輝如 劉紅梅 馬進傑 羅麗紅
容縣靈山中學 潘光強 浦文堅 陳式英 陸漢江 周祖毅
容縣靈山中學 盤紹坤 梁岳明 朱仙海 封柱源
靈山守善中學 陳 平
容縣珊萃中學 梁 聰 梁麗麗 李立趙 何 梅 何春華
蘇立平
容縣黎村中學 姚玉霞 梁 毅 潘金蘭 莫樹杏 歐茂源
潘麗惠
容縣楊村中學 馮閩常 吳先梅 申美蘭 肖超梅
容縣楊村第二中學 黃衍盛 林 興 梁丕昌 韋耀鋒 陳福海
梁 娟
容縣縣底中學 曾慶雲 梁光毅 李德妮 楊 靖 韋理敏
陳麗堅 陳 海 馬俊傑 李 帆 馬勇飛
容縣縣底榮塘中學 盧 明 黃偉勝 吳 毅 周 森 楊 波
容縣自良中學 陳軍民 彭大成 陳 淼 譚緒雋 劉 揚
譚 清
容縣浪水中學 李來志 黃 濤 陳海鋒 岑 卓
容縣松山中學 劉旭妮 謝世殿 梁曉慧 韋釗輝
容縣松山二中學 巫美深
容縣羅江中學 李海麗 王雪微 石 飛
容縣石頭中學 馬文霞 鄭乃曉 黃少芬 楊 衛 鄭厚波
姚明濤
容縣石頭鎮務底中學 姚勇波
容縣石頭水口中學 黃海遠 梁在成 李健蘭 余華新 陳嚴林
梁凱瓊 盧振奇 梁 鵬
容縣容州鎮都嶠中學 盤園園 梁譽娟 鄧坤元 楊春敏 黃淼成
黃筱妮
容縣容州鎮第一中學 蘇海燕 梁高湘 李國忠
容縣容州鎮第二中學 楊 盈
容縣容州鎮第三中學 謝 添
容縣容州鎮第四中學 李惠蘭
容縣中學 黃振生
容縣高級中學 陳 華 黃 雲 覃春薇 韓 露 馬小珺
李棋光 陳武民 劉春燕 薛靜 韋 衛
李 雁
容縣教學研究室 謝彩安
四、陸川縣(197人):
陸川縣教研室 藍 本
陸川縣中學 呂朝鋒 盧業強 徐文才 呂 樞 黎建華
譚 寅 鍾澤榮 呂俊儀
陸川縣實驗中學 梁海東 陳 瑩 陳 旋 黃春群 江 寧
李 丹 羅海波 朱萬文 徐 文 陳業彬
寧耀鋒
陸川縣第二中學 梁國炎 陳春梅 羅 峰 周學慶 李勇生
謝 雨 陳景瑞
陸川縣第三中學 李佳芬 李剛鋒 陳大勇 黎艷榮
陸川縣第四中學 陳裕恆 龐明春 龐偉干 姚 潔 盧 瓊
黃美珍 龐海清 楊 偉 劉付猛 張玉金
羅技毅 陳美華 呂國俊 呂柳葵
陸川縣初級中學 楊伊旻 李 濤 譚 禕 周偉珍 宋瑞聰
何福旺 賴新惠 蘇明權 呂俊寧 盧 茜
羅 勇 藍麗燕 黎 迅 陳 奼 周 軒
陸川縣第二職業中學 陳秋平
陸川縣溫泉鎮萬丈初級中學 龐小玲 王 俐 陳 琳 溫冬梅 李羽全
李青雲 張莉偉 呂民生
陸川縣米場鎮第一初級中學 覃偉蓮 呂舒宇 沈 全 龐 武 黎鈞才
林 萍 王新全 黎 霞 楊冬梅 陳天英
陸川縣米場鎮福達中學 陳 燕 楊麗平 謝明英 林永良 林南
龍 雪 沈梅蘭
陸川縣沙湖鄉初級中學 李 芳 簡付娟 呂松峰
陸川縣馬坡鎮初級中學 林文傳 王勝彪 龔堅美 覃超勝 邱 燕
鍾春芳 陳 鋒
陸川縣馬坡鎮第二初級中學 盧小梅 李秀娟 鍾一梅 林 斌
陸川縣馬坡鎮第三初級中學 羅梅 王 超 陳雪梅
陸川縣平樂鎮初級中學 廖春海 肖 波
陸川縣平樂鎮第二初級中學 鍾玉梅 蘇春梅 李朋龍
陸川縣珊羅鎮初級中學 王芳萍 李智潔 溫 芳 龐洪新 梁名堅
黃顯蓮 鄭水月 葉惠平
陸川縣珊羅鎮第二初級中學 姚明運 黃曉丹 葉志英
陸川縣沙坡鎮初級中學 姚福華 寧杏宇 龐健平 陳華艷 梁培珍
覃健輝
陸川縣沙坡鎮第三初級中學 呂育芬 謝春強 藍運瓊
陸川縣大橋鎮初級中學 呂金德 呂炎生 江媛敏 詹 莉 林毅華
陳小菊 黃春成 陳秋棠
陸川縣大橋鎮第二初級中學 王桂岸 陳 新 葉俊鋒
陸川縣橫山鄉初級中學 呂 艦 羅媛衛
陸川縣烏石鎮初級中學 沈桂芳 羅忠賢 溫建姿 李 晨 梁 芬
呂燕喜 羅煥錚 吳文林 陳偉林 劉景洲
杜祖新
陸川縣烏石鎮第二初級中學 徐國棟 羅秋梅 呂翠冬
陸川縣烏石鎮月垌初級中學 陳建有 吳福奎 劉茂金
陸川縣烏石鎮低陽初級中學 陳耀琪 劉 堅 覃 永
陸川縣灘面鄉初級中學 丘亦凡 羅小娟 丘觀得 李志鳳
陸川縣良田鎮初級中學 袁春明 邱 翔 丘 婷 朱丹丹 謝運籌
陳 麗 盧 謙 溫紹海 曾昭梅 呂 萍
江婷曦
陸川縣良田鎮第二初級中學 黃小敏 馮仕青 賈小青 賴權澤 呂建球
李玉玲 劉增春
陸川縣清湖鎮初級中學 謝春梅 賴瓊清
陸川縣古城鎮初級中學 廖 球 宋瑞林 李 姣 丘榮耿 凌永泉
李 玉 李 瑞 黃媛英 范曉潔 簡凌雲
賴金德 賴宗元
五、博白縣(228人):
廣西博白縣中學 陳家輝 陽華弟 陳劍容 彭仁英 劉 江
覃素璇 譚華清 周化聰 鄭育利 王樂明
李 瓊 龍連梅 鄒秋華 陳錦霞 梁當華
楊規 高瑜蔓 梁錦丹
博白縣王力中學 黃廣鳳 王麗燕 朱春怡 吳曉鋒 覃錫紅
博白縣第三高級中學 黃海波 陳素林 劉 冰 龐慶茂
博白縣實驗中學 戴鳳蓮
博白縣水鳴中學 林 獅 梁海雄 楊偉華
博白縣鳳山中學 彭文剛 羅 友 劉冬媛 李和容 劉穎玲
李 江
博白縣文地中學 葉凌傑 陳 梅 李豪森 馮朝連 梁華強
黃日強 陳水保
博白縣東平中學 付 賢
博白縣沙河中學 王振東 凌小東 林海平 梁 露 徐媛華
博白縣龍潭中學 張錦華 李燕平 廖 永 李翠麗 劉 媛
卜 舫 周 德 卜海清 沈曉楓 朱偉強
博白鎮初級中學 馮 燕 朱賢建
博白鎮第一初級中學 秦有連 馮小曄 葉海強
博白鎮第二初級中學 龐 榆 劉春蘭 龐海連
博白鎮第四初級中學 龐 軍
博白鎮綠珠初中 龐玉梅 黃昭燕 李春艷
徑口鎮初級中學 陳金蓮 李 琳 王 勇 黃 儉 劉桂權
徑口鎮三育初級中學 陳志剛
徑口鎮新秀學校 胡海蓉
浪平鄉初級中學 魏大鵬 梁鳳英 劉敦廣
雙鳳鎮初級中學 張 明 李 勇 龐開連
水鳴鎮初級中學 鄭 梅 賓秀珍 馮政飛
水鳴鎮大利初級中學 龐東升
頓谷鎮初級中學 王博艷 詹德勝 符明華 余金銳 龐 旅
羅德賢 古宗兵
那林鎮第一初級中學 李其磊
那林鎮第二初級中學 寧富理 馮 琴 黃冬華 蘇興武
江寧鎮第一初級中學 黃 平 蔣寧海 黃學志
江寧鎮第二初級中學 賓昭靖
三灘鎮初級中學 何志新 朱一龍 劉凌豐
三灘鎮學田初級中學 劉雲飛 黃 蔚 陳媛玲 葉雲龍 朱小玲
高天玉 陳代武 顏燕婷
黃凌鎮初級中學 吳文成 杜春明
亞山鎮第初級一中學 覃錫春 蔡輝蓉 劉雪梅 朱巧珍 覃錫梅
符春秀 蔡海英 賓業萍 梁虹燕 謝旺標
陳鋒強
亞山鎮第二初級中學 楊懷海 甘 健 張 夏 陳秋霞 劉之華
朱智穎 龐 富 陳 勇
旺茂鎮第一初級中學 藍 山 劉超群 阮勝梅 朱峰明 王凱林
黃麗紅 梁 海 朱其翔 秦小玲
旺茂鎮第二初級中學 何春毅 林 濤 李 毅
鳳山鎮初級中學 彭麗琴
鳳山鎮第二初級中學 黃 彬 馮媛瓊 黃 錚 劉先貴 馮 勇
何業通 陳正軍
鳳山鎮第四初級中學 劉 彥
新田鎮初級中學 龐宗利
新田鎮馬田初級中學 闕海鵬 闕松青 李致榮
寧潭鎮第一初級中學 莫靜瀾 黃桂瓊
寧潭鎮第二初級中學 莫益富 韋立彩 黃 凱
文地鎮第一初級中學 劉秀坤 何衛城 李壽欣
文地鎮第二初級中學 黃宏勝 陳又萍 黃春霞 阮楚鑒 羅始輝
文地鎮三江初級中學 阮家彬 何海源
英橋鎮第一初級中學 陳 松 易景流
英橋鎮第二初級中學 馮牡丹 雷世生 許春華 馮 英
大垌鎮初級中學 龐善松
沙陂鎮初級中學 盧道廣 江秀蓮 廖少偉 詹 茹
東平鎮第一初級中學 梁瑜珊 朱洪生
博白縣東平第二初級中學 王燕飛 林明仿 賴昌河 王 鵬
博白縣東平鎮塘龍初中 陳 英 凌 清 朱偉麗
東平鎮合江初級中學 湯 潞 朱秀蘭 吳劍文
沙河鎮第一初級中學 李英清 梁春鳳
沙河鎮錫昂玉柴希望學校 朱有智 莫天鳳
博白縣沙河鎮雙山初中 葉輝鴻
菱角鎮初級中學 龐 龍 朱燕華
菱角鎮初級中學 朱新軍
菱角鎮石柳初級中學 黃志梅
松旺鎮初級中學 李 明 林寶媛 朱 聰
松旺鎮朱光初級中學 李紹廣
雙旺鎮初級中學 官耀武 鄧衛珍 歐 偉 姚傳宇 周輝華
陳華申
龍潭鎮第一初級中學 周 慧 龐銀蘭
博白縣龍潭鎮二中 李鵬程 李華龍 張 福 鄒 丹
龍潭鎮第三初中學 張重雲
大壩鎮初級中學 周筱媚 鄒雪梅
六、興業縣(131人):
興業縣第一初級中學 盧西寧 李雪紅 劉木嬌 黎海星 覃靜雪
興業縣第二初級中學 李品雙 鄧世孟 梁 球 黃靜梅
興業縣第三初級中學 周燕寧
興業縣賣酒鎮第一初級中學 梁洪華 甘振明 黃 琴 龐瑞菲 鍾 權
楊 深 羅遠華 盧遠堅 陳健嬋 鍾家祥
張 委
興業縣大平山鎮第一初級中學 滕 干 蔡春梅 陶金保 鍾世家 吳玉梅
興業縣龍安鎮第一初級中學 楊茫茫 寧 鴻 滕海華 滕傳同 梁 銳
蔣啟軍 周水英 彭裕廣
興業縣山心鎮初級中學 羅世模
興業縣山心鎮第二初級中學 趙 業
興業縣山心鎮博愛初級中學 李 洪
玉林市民族中學 何聲斌 覃小文 黎 鋒 黎立華
興業縣葵陽鎮中學 吳學英 李 鳳 譚鴻飛 何景媚 吳遠先
興業縣葵陽鎮大恩中學 袁 穎 吳成光 陳 娟 譚麗宏
興業縣葵陽鎮鐵聯初中 覃水漢
興業縣蒲塘鎮第一初級中學 周桂琴 莫穎榮
興業縣蒲塘鎮第二初級中學 李麗蓉 肖瓊珍
興業縣沙塘鎮第一初級中學 李志青 鄒鳳華 周日連 徐月華 滕 池
周少容
興業縣沙塘鎮第二初級中學 梁仕貴 梁麗冬 梁 霞 梁善忠 吳海鵬
唐京進 梁應養
興業縣沙塘鎮第三初級中學 陳曉基 黎若宏 梁順芳 鍾木森 劉康榮
興業縣城隍鎮第一初級中學 閆乃賢 凌 燕 龐青山 閆玉富 鍾艷艷
覃 玲 李華彬 梁 萍
興業縣城隍鎮第二初級中學 黎 莉 黃 白 覃戰鋒 莫夏芳
興業縣洛陽鎮初級中學 王鳳容 關范銘 趙正葉 楊興輝 梁志鳳
陳召傳
興業縣高峰鎮第一初級中學 楊岸英 羅玖勇 黎寶芬
興業縣高峰鎮第二初級中學 林偉雄 龔聲永 莫罕吉 何海萍 羅勝謙
興業縣小平山鎮第一初級中學 蔣 霞 梁 妮 曾令桂 甘家興
興業縣小平山鎮第二初級中學 薛 麗 楊同勇
興業縣北市鎮第一初級中學 陳基雲 尹 娟
興業縣北市鎮第二初級中學 陳新嬌 梁芳和 容朝麗
興業縣北市鎮第三初級中學 朱基群 譚國燕 龐 珍
興業縣高級中學 陳業鋒 吳 練 甘日光 陳家遠
興業縣大平山高級中學 黎元堂 胡彩芬 吳成惠 梁惟潭 李福志
蘇勇軍 彭志育 陳業勛
興業縣蒲塘高級中學 覃海獻 何禮文 王甲祥
興業縣小平山高級中學 凌源才 覃秀英
興業縣教研室 何 威
七、福綿管理區(71人):
福綿高中 李興琛 高 堅 吳延寧 梁 進 龐道蓮
謝 勤
福綿一中 寧承月 葉雪菱 林秋華 馮麗容 張偉強
福綿二中 王文燕 唐獻芳 鍾與容 李 梅 陳 潔
謝紹正 晏 華
福綿四中 羅 堅
成均一中 林 燕 周奕連 黎 雪 黎 健 楊 梅
成均三中 姚發潔 黃 燕 梁 為
樟木一中 呂幽蘭 鍾壽堅 陳開宇 巫進開 楊雪霞
劉規芳 劉規燕 羅慶坤 李超賢 呂壽榮
樟木二中 劉擁軍 楊業文 鍾 見 謝文先 陳志坤
陸少珍
新橋初中 呂 英 唐 業 唐 健
新橋二中 唐興鋒 陳華成 羅海強 洪麗清 肖培英
楊坤成
石和初中 李仕芳 唐 強 陳建新 周麗堅 謝 衛
周紹明
沙田一中 呂 玲 范 直 梁 波 蘇際新 陳觀熔
雷道漢 陸 美 張 娟 陳曉蘭
沙田三中 梁少惠 黃 輝 唐樹凡 林朝泉
八、市直(40人):
玉林市教學研究室 林梅梅
玉林高中 陳凱靈 黎光輝 黃 紅 李 艷
玉林市第一中學 塗 俊 周曉華 周學嚴 唐麗娟 陸英衍
胡朝麗 傅 晚 熊國媛 龐桂連
玉林實驗中學 謝冬梅 寧繼芳 鍾 麗 甘少青 陳偉勝
梁 敏 梁 潔 李霓裳 周 媚 黃超傑
玉林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黃昌寧 林 劍 陳 鳳 羅燕明
玉林市第十一中學 莫文秀 曾桂芸 陳升蘭 黃永連
玉林市第十二中學 李彩英 許世卡
玉林市育才中學 周健秋 梁 劍 賈粉玲 周志娟
玉林市第十中學 徐錦鳳
玉林市體育運動學校 何雪蓮

㈥ 我女兒是大豐第3小學學生,快升初中了,我們在大豐市區沒有房子,戶口是大豐市區的,隨母親的

大豐市教育局文件

大教發〔2010〕85號

關於調整市區部分小學、初中施教區的通知

市區各有關學校:

根據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改制學校清理規范工作意見的通知》(蘇政辦發〔2009〕124號)的要求,市政府決定,從2010年秋學期開始,市第一小學、市豐華實驗學校、大豐初級中學等3所「改制學校」全部規范為公辦,執行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劃片招生、免試就近入學的招生政策和收費政策。為此,我局依據《義務教育法》的有關規定,結合市區發展規模、小區布局、生源分布等情況,在反復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對市區部分小學、初中施教區作出了適當調整,並經市政府第28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將調整情況公布如下:

一、調整的原則

就近入學、方便就讀的原則。根據城區生源分布情況和社區組織結構狀況,劃區招生,就近入學,方便就讀,確保每位適齡兒童少年都有接受義務教育的公辦學位。

尊重歷史、放大優勢的原則。盡可能保持原施教區劃分的延續性,在此基礎上,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范圍,確保施教區調整平穩到位。

留有餘地、均衡發展的原則。隨著職教中心、新豐中學、南陽中學新校區的相繼建成,市區中小學布局還將進行整合,施教區也將作出相應的調整,因此,此次調整必須考慮到有利於下一步調整的實施。

二、調整的方案

1.市區小學

二小、五小原施教區不變。

實小(一小並入):在原施教區基礎上,將二卯酉河以南部分,西擴至金豐路、南擴至南翔路。

三小(豐華實驗學校並入):在原施教區基礎上,沿人民路向南延伸至二卯酉河,西至金豐路。

四小:在原施教區范圍內,劃出增加至實小的地段。

六小:在原施教區范圍內,劃出增加至三小的地段。

2.市區初中

二中、四中、五中原施教區不變。

三中施教區東至人民北路、南至二卯酉河、西至常新路及其北延線、北與新豐鎮交界。

大豐初中施教區東至常新路及其北延線、南至二卯酉河、西與原新團鎮交界、北與新豐鎮交界。

三、幾點說明

1.非市區戶籍且在市區無固定住所的學生,根據《義務教育法》的有關規定,原則上一律回戶籍所在地施教區學校就讀。

2.非市區戶籍但在市區有住房(憑房產證)的學生,可在住房所在地施教區學校就讀。

3. 2009年9月1日 前取得市區非掛靠戶籍的學生,可在戶籍所在地施教區學校就讀。

4.外來投資者及務工、經商人員子女,按 2009年9月1日 前實際住址到相應施教區學校就讀(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實地走訪)。

大豐市教育局

2010年8月16日

㈦ 請問西安市臨潼區新豐鎮新豐初級中學現在初一新生所用的語文教科書是那個版本的

大豐市新豐鎮龍堤小街
郵政編碼:224000
始建於1958年的大豐市新豐第三中學(原龍堤中學),座落在新豐鎮龍堤小街,校園佔地3150平方米,目前有專任教師53名,其中本科學歷24人,大專學歷26人,中學高級教師4人,中學一級教師20人。
時光如水,歲月如歌,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新豐三中走過了近半個世紀的流金歲月,在這四十多年的青藍相繼,薪火傳承。如今的校園是:綠色的常青樹讓人賞心、五彩繽紛的花卉使人悅目、別具一格的雕塑催人奮進、嶄新的畫廊里不斷翻新的板面讓人享受美的旋律、眾多牆壁標語使人有了明確的人生方向。近年來在校長韋衛,支部書記楊世銀和副校長丁海余的帶領下,堅持「德育為首,努力為文,學生為本,領導為范」的治校方針。以「對民族的未來負責,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服務於教師的專業成長,服務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校成為教師畢生的堅守,學生終身的回眸,社會廣泛尊崇的育人勝境。學校先後被評為大豐市「教育質量優勝學校」、「德育先進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學校」、「安全文明單位」、「優秀教師群體」、「巾幗示範崗」。被鹽城市政府表彰為「德育先進學校」,「辦學行為規范化學校」,「依法治校示範學校」。現如今的新豐三中是桃李滿園。校友中既有外交家,也有教授、學者、政府領導人,更有數以萬計的默默無聞地在自已崗位上為國家,為社會作貢獻的優秀人才。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展望「十一五」,新豐三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為指針,努力辦好小班化教學,鞏固新課程改革教學成果。勇創一流,開拓進取,不斷譜寫教育改革的新華章。

㈧ 新豐鎮現在是不是屬於大豐城北新區可以上哪些小學、中學在線等,謝謝 因為想在新豐買房考慮小孩念書問

就是新豐的 只能新豐的小學和中學 不屬於大豐

㈨ 新豐縣的教育

1978年前,新豐縣學前幼兒教育相當落後,除縣城辦有一所機關幼兒園外,在鄉鎮和廣大農村,學前幼兒教育基本是「空白」。
1979年春,石角公社文義小學通過開辦學前班,率先解決當地幼兒學前教育問題,為普及農村學前教育提供了先例。縣教育部門通過總結推廣文義小學的經驗,對農村小學開設學前班,普及幼兒學前教育作出部署,並從資金上給予一定扶持,使農村學前班得以迅速發展。至1980年,全縣農村小學辦起學前班65個,入學幼兒1725人。此後,經過多年發展,1990年,全縣所有鎮、村小學共辦起學前班161個,入學幼兒4808人,占適齡幼兒48%。
在大辦農村學前班的同時,為適應城鎮化發展的需要,解決縣城及墟鎮幼兒學前教育問題,縣政府一方面籌措資金擴建縣城第一幼兒園(原機關幼兒園),新建第二、第三幼兒園;另一方面鼓勵和支持民間人士開辦幼兒園,以加快普及城鎮幼兒學前教育步伐。通過實行兩條腿走路,至2005年,全縣幼兒園從1979年1所增加到20所,其中縣辦2所,鎮辦6所,民辦12所,入學幼兒2986人,占城鎮適齡兒童的97%以上。與此同時,幼教隊伍也在發展中壯大提高,2005年全縣有幼兒教師170人,大多數受過幼師專業教育。 1979年前,新豐縣城鄉有小學175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7%,基本普及小學教育。然而,由於受極「左」思潮的影響,普遍存在學制縮短(5年制)、師資薄弱、教學秩序混亂、教育質量偏低的問題,影響了小學教育的正常發展。
1980年後,通過撥亂反正,逐步規范辦學秩序:恢復6年學制,撤銷小學附設初中班,讓學校集中力量實施小學教育;採用全國統編教材,規范小學課程設置;恢復考試制度,促使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性;撤並分散教學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上述措施,使全縣小學教育改變過去「散、亂、差」狀況,逐步恢復正常教學秩序。隨後,結合實施「普九」教育,縣教育部門在抓好校舍改造建設,充實加強師資隊伍的同時,進一步調整小學布局,先後把34所生源少、基礎差、師資力量薄弱的農村小學(教學點)撤並到鄰近小學,使農村小學布局日趨合理,師資力量得到加強。1996年實現「普九」教育達標後,教育部門適時把改造農村薄弱學校,建設規范化學校列入議事日程,對45所基礎薄弱的農村小學進行改造,使這些薄弱學校通過改造,逐步改變落後面貌,實現規范化辦學,鞏固了「普九」教育成果。在經過多次調整撤並後,2005年,全縣共有小學125所,教職員工1385人,在校學生2559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8%,輟學率0.12%,小學畢業率99.98%,升初中入學率98%,15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3%,均高於「普九」教育規定的指標。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通過揭批極「左」思潮,撥亂反正,縣教育部門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對中學教育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整和改革。全部撤銷123所小學附設初中班,3所初級中學附設高中班,並對中學布局進行調整,其中1990年把沙田初中、馬頭初中、梅坑二中以及梁壩附中、梅寮附中並入該鎮中學。1992年停辦豐郊中學、沙田中學、馬頭中學高中部,改為初級中學;2000年撤銷新豐一中初中部,停止初一招生,擴大高中招生,改為高級中學。至此,全縣共設中學13所,其中縣城3所,鄉鎮10所。通過調整撤並,使中學布局日趨合理,教育資源得到整合,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全面恢復中學「三三學制」,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設置課程,安排課時,並克服師資不足的困難,恢復或開設英語教學,保證學生按時按量按質完成中學學業。加強中學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鼓勵支持在職教師參加各類培訓、進修,努力提高教學業務能力;一方面積極引進外地高學歷教師,充實中學教師隊伍,先後從江西等地招聘20多位師范院校本科畢業生到一中、二中任教,使中學教師學歷達標率逐步提高。並不斷加大投入,全面改善中學教學條件。1985年以來,先後對15所中學進行改造擴建,完善各中學基礎設施和教學設備配置,其中,新豐一中、二中實現了多媒體教學。此外,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學習外地先進教學經驗,鼓勵支持教師開展教研活動,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20多年來,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新豐縣中學教育日趨規范,教學質量顯著提高。2005年,全縣13所中學有教師827人,開設初中班224個,在讀初中生12310人;開設高中班40個,在讀高中生2716人。在全國中學生學科知識競賽中,先後有49人獲獎,其中一等獎3人、二等獎10人、三等獎36人。更可喜的是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其中初中教育的入學率、鞏固率、完成率、畢業率,從1996年以來一直保持在98%以上,鞏固了「普九」教育的成果。高中教育更是一歲一台階,年年邁大步,從2000年以來,高考成績逐年大幅度提升,達到大專錄取分數線的考生分別為2000年154人,2001年216人,2002年371人,2003年567人,2004年701人,2005年802人,從此改變了長期以來新豐縣高考成績偏低的狀況,跨入全市先進行列。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縣委、縣政府把辦好職業教育納入全縣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並增加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支持職業學校搞好校舍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充實師資力量,逐步實現規范辦學。其中縣教師進修學校從1978年以來,先後招收幼師班10期,591人;普師班5期,282人;中師班9期,589人;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輪訓班1682人;中小學教師電腦培訓班2306人。縣衛生進修學校自1975年面向社會招生以來,至1982年共有3期二年制學員在校完成學業;1983年停止招生後,轉為以在職醫務人員培訓進修為主,至2004年,共開辦2年制中、西醫醫生班、護理班、鄉村醫生班等15期,培訓各類醫務人員519人,並有1089人(次)在職醫務人員、鄉村醫生入校接受短期培訓。縣農業技術學校1983年復辦後,先後開設水稻栽培、林業、農業、園藝、農副產品加工、農機、經營管理等專業班,至2002年共面向社會招生710人,為新豐農村經濟發展培養了一批初級專業人才。
2002年,為整合教育資源,提高職業教育質量,促進職業教育規范、有序發展,縣委、縣政府決定把縣廣播電視大學新豐分校、縣教師進修學校合並,實行兩個牌子、一套人馬,主要承擔全縣中小學教師進修,以及大專學歷人才培養。同時,撤銷縣農業技術學校和成人中專學校,重新組建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通過撤並整合,師范、電大及職業中專的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師資力量得到充實提高。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於2003年8月正式開學,學制3年,實行全日制規范化教學,當年招收初中應屆畢業生800多人,開設有數控機床、模具設計製造、計算機網路技術應用、電子電工技術、汽車應用維修、會計財務以及文秘、幼兒教育等。辦學3年,該校堅持學以致用的辦學方向,並與珠三角多家大型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實行校廠結合辦學,培養既懂理論知識,又善實際操作,適應現代企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實用型人才。2005年,在韶關市勞動部門組織的多項專業資格考核中,該校學生合格率達到100%。2004年,該校被省教育廳列為全省100所骨幹示範中等職業學校之一。 1978年,全縣青壯年文盲半文盲12000多人,占同齡人口的14.1%。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工農文化教育被重新提上議事日程,1979年初,縣工農教育委員會成立,由分管文教工作的縣委常委任主任,各公社、大隊也成立相應領導機構,分工一名主要領導抓,並從縣、公社,大隊抽調881名幹部,組成掃盲工作隊分赴各地開展掃盲工作,採取任務到人、層層包乾的辦法,以當地學校為陣地,再次組織大規模掃盲運動。至當年底,全縣青壯年文盲半文盲有11901人實現脫盲,占文盲及半文盲人口的91%,從而再一次成為「無盲縣」,受到廣東省教育廳和廣州市政府嘉獎。在城鎮,重新復辦工人業余夜校(更名為職工業余中級文化技術學校),廣泛開展職工「雙補」教育(即初中文化補習、初級技能補習),1400多名職工通過「雙補」教育,絕大多數取得了「雙補」合格證書。
在完成農村掃盲和職工「雙補」教育的基礎上,適時把工農成人教育轉向專業技能培訓。在農村,通過舉辦農民文化技術學校,組織農民學習農業科技知識,接受勞動技能培訓,提高在鄉農民科學種養本領,增強外出務工人員就業適應能力,從1992~2005年,全縣先後有56234人(次)在農民技校受過培訓,使廣大農民文化技術素質不斷提高。在城鎮,以職工成人中專為陣地,通過開設中專班及各種專業技能培訓班,使362名職工完成中專學業,80多名職工完成大專學業,956名職工接受了教育系統的專業技能培訓。
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國有、集體企業改革推進,為提高下崗職工再就業能力,在縣勞動部門、縣總工會組織下,免費為企業下崗人員舉辦各種勞動技能培訓,先後開設了電工、電腦、家政服務等培訓班,使2800 多名下崗職工通過培訓,提高了實現再就業的能力。
為提高成人教育的層次和水平,1985年,開辦廣播電視大學新豐分校,至2004年,先後開辦11個專業學科,招收學員1741人,其中有1680 人完成學業,獲得大專畢業證書。此外,1984年以來,由縣教育部門組織實施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至2005年,全縣先後有3000多人(次)參加自考,其中有 2560人獲得大學本、專科畢業證書。 雲髻山是省級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面積9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438米,是珠三角周邊第一高峰,是登山觀日出的好去處。以綠色原生態為特色,是集休閑度假、觀光旅遊、登高、探險於一體的旅遊勝地。主要分為山麓度假區、山地觀光區、溫泉療養區、仙湖旅遊區和鴛鴦湖休閑區五個功能區。區內旅遊資源豐富,山、石、水、林、岩、泉組合巧妙,景點眾多。石景有雄獅回眸、憨象施禮、金龜朝聖、天狗護邑、子母象、五指石、睡美人等;水景有竹影清波、新豐江之源、流雲飛瀑、劍龍瀑、青龍瀑、仙湖、鴛鴦湖、溫泉等;岩洞有龍岩、揚州巷、仙公岩等。其中山下的溫泉屬醫療保健型溫泉,含氟、硅、鉀、鎂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四季景色各具特色,可歸納為「風花雪葉」四個字;春賞山花,夏弄清風,秋觀楓葉,冬踏冰雪,「風、花、雪、葉」盡在一山中。特別是每年清明節前後,處處可觀賞禾雀花。禾雀花屬國家二類保護植物,既有葯用價值,又具觀賞價值。據聞,只有樹齡超過30年的禾雀花藤才會開花。「一藤成景,千藤鬧春,百鳥歸巢,萬鳥棲枝」,遠看如翠鳥在林中翻滾,近瞧卻是銀花纏樹依藤,就是禾雀花的寫照。
新豐江之源瀑布落差128米,與瀑布岩石旁刻的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題寫的「新豐江之源」5個大字交相輝映,蔚為壯觀。 位於馬頭鎮潭石村,國道105線旁,距縣城12公里,是新豐保存比較完好的客家圍屋,該圍屋為溫氏祖業,創始人之一的溫能婉在清嘉慶年間曾任廣東布政使司理問(從六品,掌管勘刑名),其特點可用四個字概括:古、大、貴、文。
古:圍屋始建於清代康熙初(1662年),至清嘉慶六年(1801年)竣工,歷時139年,承建工匠整整祖孫四代為其建造,距今已有200多年。
大:圍屋面積大,建築用地共70多畝,其中圍屋前池佔地3畝多。建成9棟房屋,內有18口天井,有大小客廳36間,房160多間。最鼎盛時期曾居住過70多戶300多人。
貴:建築所有重要部位,全用石板、石條、石塊嵌砌:大廳門框、門檻全用青石嵌鑲;天井、檐階用長石條嵌邊;樓閣窗戶用大青石打鑿而成,並刻有龍盤虎踞圖像,四周牆角均用大青石嵌邊;正大門及中三棟正門兩側設有前廊,均用兩根大青石作支柱,底部盤用石座,顯得高大氣派堅固。因當地欠缺石材,所有石材都是從外地搬運而來,可見費用之昂貴。砌牆青磚非常講究,所有廳堂使用的砌牆青磚,都要經過人工細磨光面,規定每人每天只准磨3塊。
文:從建築物的書、畫、匾上,可以略見當時屋主高深的文化造詣與內涵。正大廳上方懸掛著一塊金字橫匾——竹梧堂,足見屋主心態與遠識;中心棟大門上掛著「三世六品」金匾,該匾於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冬由廣東布政使魏元煜代表朝廷頒給政績突出的溫能婉的。中廳棟梁處掛著「奉天敕命」金匾。中棟為主殿,金字木架雕龍畫鳳,左側畫面是:按察司官員出巡圖;右側畫面是:狀元衣錦還鄉,人群長龍,前呼後擁,吹吹打打,熱鬧非凡,氣勢壯觀;兩側廂房用屏風代牆,每塊屏風刻有山水、花鳥、人物浮雕,生動逼真。正大門門檻上刻有多姿的駿馬圖。 萬畝庄園位於豐城鎮雙良村與長陂村交界處,距縣城3公里。是集旅遊觀光、休閑度假、農家樂、購物於一體的旅遊景區,場內種有馬來西亞楊桃、澳洲紅肉李、台灣甜脆桃、東魁楊梅、紅酥脆梨等10多個優良品種4500畝。

閱讀全文

與新豐鎮初級中學老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