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初中高中 > 升鍾鎮小學初級中學

升鍾鎮小學初級中學

發布時間:2021-02-19 07:35:06

⑴ 金仙鎮的歷史典故

一、金仙的由來
在武王興周滅紂時期,燃燈助姜子牙大破「十絕陣」以前,燃燈道人曾在劍閣南端一百六十里,海拔七百五十七米的山巒修道。時有儒童以五莖蓮花供養燃燈,被燃燈授記揭語:「經九十一劫後的賢劫能識佛法真諦,即可成佛」。即今世之如來佛。燃燈議破十絕陣後脫道入佛,成就大羅金仙之體。《瑞應經》譯曰錠光。如來佛、觀世音菩薩等七萬七千佛與菩薩,皆為燃燈座下弟子。燃燈聖誕為農歷八月二十二日。《大智度論》述:「燃燈降世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成佛後更是金光燦爛之仙,地位比闡教十二金仙還高。修煉之地為金仙山。鄉民祈禱金仙賜福而修建寺廟,故名金仙寺。清雍正州牧李梅賓編《劍州志》卷之五……山川……第九頁.地名、寺名皆有記載。從燃燈助呂尚興周滅紂迄今已三千餘年,三千年來,這里山因仙名,地因山顯,人文、地域,皆以「金仙」為名:金仙鎮、金仙場、金仙人、金仙口音。後因燃燈成佛登上仙界之意,更名「登仙寺」,簡稱「寺包」。
二、道教之祖師
劍州城「鶴鳴山」道教發源地的道教弟子,由金仙寺仙鶴池棲息之白鶴,飛往塔子山鳴叫數聲而發出信息,通知弟子們經龍源,下白龍,上碑埡,過大埡,穿越吼獅埡,鑿開巴岩店,打通雙柏樹岩等棧道,順棧道樑上登仙寺聽燃燈授教。因仙鶴在塔子山鳴叫故名「鶴鳴山」。傳說張道陵為鶴鳴山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乃東漢時期人,公元34年—156年,系張良八世孫。而世界文化名人老子—李耳,屬先秦春秋戰國時期,河南周口鹿邑人,乃公元前580—前500年之後(誕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著名的道家學派創始人,早於張道陵600餘年。而燃燈道人早於張道陵1100多年,早於李耳500多年。燃燈口傳心教,沒有文字記錄,只有事跡留傳。後人只好將他神話,尊燃燈為道教祖師。李耳受燃燈道人傳說之影響,深研道家真諦,著有國學經典——《老子》、《道德經》,是我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是中華民族的道教創始人。張道陵應是受前哲影響,接引道脈之天師。燃燈究竟是古佛還是道人:宗教是相通的,佛本是道,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互溶共生的文化現象,導人向善,解人疑惑與恐懼,是燃燈涅槃之精神。
三、金仙古鎮的變遷
相傳遠在秦漢之時,寺包北面山腳下至棧道梁,有一熱鬧集市。因當北風被大火化為灰燼。今遺址有許多瓦礫與痕跡可考。時寺包南面有石包處的院落便成了火災後臨時集市交易場所。金仙石院場便由此得名,金仙人的祖先最珍惜土地,火災後的集鎮建設依貧瘠的石頭山樑而重建。古鎮金仙場自石院場起,至文廟街止,全長近500米,門面280餘間,全為立木結構青瓦房,其中9處大院,11處小院,加場邊緣共有院20餘處,街道全為石板鑲就,造型美觀大方,鋪面通為木板提門,呈現出一古香古色之景觀。從1984年集鎮建設以來,今新增政府街、交通街、大寨地街、食品站街、農貿市場等,比老街擴大近十倍。
四、古驛道使金仙繁榮
古鎮位於閬中至成都要沖,閬中經思依,上金仙,過官渡河(西河、今升鍾水庫),上樑家埡,過截山,出宮店,往梓潼,達綿陽、成都,十五里一堂,三十里一鋪,是橫亘東西的古驛道,是官道,也是商家必經之捷徑。成都至閬中、西充、合川物產之輸出輸入,必然途徑金仙。是歷史上重要的郵路,解放後仍然通郵。也是歷史上軍事戰略要道。三國時張飛自成都駐守巴西郡就往返於此道,官渡河可能由此得名。再有南部縣經金仙上劍閣的古驛道。在金仙場形成自南而北,自東往西的十字交叉要沖,商家漫步在這兩條古道,使金仙場商賈雲集,店鋪林立,周邊三四十里地的鄉民,以金仙為首場。街道擠塞不通,生意通宵達旦,成為我縣四大名鎮之一。
五、金仙的歷史沿革與大事考記
可佐證的是:1988年冬,金仙集鎮擴建中,有居民(政府街的居民)建房挑挖地基,掘出一墓穴,其中有一石碑,墓誌銘記載:咸通十五年,唐故右神武軍大將軍顏之次女盧江何府君夫人,路過金仙而歿,此地為閬州西水縣金遷鄉(遷—遷『仙』,古音韻相通),由此碑引發今人對金仙歷史的探索。咸通十五年為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查《資治通鑒》、《二十四史》、《南充歷史沿革》等史料,揭開了金仙歷史的神秘面紗。
清雍政期劍州志僅載金仙山、金仙寺。根據金仙文廟殘碑中可考金仙清代時期部分人文歷史,加之多方資料,可排列如下: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重建文廟未成,因時年「全州背逆」即金仙人造反而被鎮壓,碑文中之「苦?境曾捐資培修乎,嗚呼,始基之矣。」僅創下重建基礎。嘉慶初年:1796年——1800年,教匪侵擾我川北地區,被官兵盪平。嘉慶八年:1804年,金仙奉旨,文昌宮,春秋祀典與大成殿並重,時金仙人著手大抓「二月十四」梓潼大廟至金仙文昌行香盛會,「八月二十七」 祭祀孔聖等工作。道光十年:1830年,金仙文廟重建成功,組織者,歲貢、羅映川。道光年:西河大石橋修建成功(待查劍陽橋碑後落實)道光十五年:1835年,金仙已形成二月十四文昌會,八月二十七日祭孔聖「群祀弗可及也」之高潮「大成會」「崇儒會」「鄉小學會」,遍布老金仙地區,文風大舉。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南部有教匪300餘,占金仙,搶周邊各場,後金仙駐官兵進行清剿(善後碑記)同年(1906年),金仙士紳袁覲光在金仙文廟辦起當地第一所初級小學。民國七年,1918年,潰兵化賊,八月,山賊馮濫鼻子據金仙場,金仙文廟曾被土匪燒毀,片瓦無存,激起全境之恨。民國八年,1919年,金仙老區全民總動員,從寨岩至文廟,排起長龍,手傳青瓦十萬余匹,文廟重新修建成功。民國九年,1920年,生員袁濟湘任劍安團督練長,因軍隊過金仙場,兩團長索要地方供巨款,濟湘抗辨觸怒被殺。民國十年,1921年,金仙眾鄉紳籌辦,經縣府批准為「劍閣縣金仙場第二高級小學校」。民國十八年,1929年秋,劍閣縣金仙女子小學成立,校址在金仙文廟,入學30餘人,金仙場街上入學女生較多。民國二十年:1931年,金仙女子小學合並入金仙小學,開創了劍閣男女共校的先例。同年學校立校碑,紀念田頌堯捐資建校,書法家何寅生書寫。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在金仙文廟被關押的袁家溝、蒼子角、梁家岩、高家溝的升鍾起義農民,於十二月六日押赴金仙武廟壩,殺死二十餘人,血染金仙,震驚全川。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紅軍過金仙,設蘇維埃金仙縣。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袁鎮南再次任校長,整頓校容:將「名教有樂地,大將無棄材」對聯掛禮堂二側,將「八德」掛禮堂正中,狠抓教學質量,每逢縣上統考,金仙常列第一,名噪一時。
民國二十七至三十三年:1938——1944年,學校校長,教員高標准,高要求,學生成績全縣之冠,學生兩百以上(摘自劍閣文史資料選輯第六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學生派系相爭,學校遭殃,學生成績有減當年,人數不滿兩百。(摘自劍閣文史資料選輯第六輯)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巨匪楊樹武率眾百餘自升鍾,過金仙。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袁羅兩派對峙,學校成了爭奪陣地,教員惶惶不安,學生不滿百人。(摘自劍閣文史資料選輯,第六輯)1950年,1月3日,國軍川東師管區,劉正中在金仙率部起義,接受整編。1950年,縣文教科派楊樹良在金仙恢復組織中心小學,築土台作講台,用神匾改為黑板,招收兩個初小班。1951年,3月,成立金仙第五區公署,調全區地主、富農、服役拆皇山觀音廟。3——7月,撤文廟內魁星樓。1952年,改為第六區公署,春、楊作舟任金仙小學校長。1953年,改區公署為區公所。1956年,因金仙缺水吃,金仙區遷至公興場。1958年,成立金仙人民公社,仍屬金仙區。金仙角辦第一所民辦中學。1959年,金仙小學成為全縣重點小學。1960年,金仙角民辦中學遷雙河大隊白家窩。1962年,金仙小學獲縣教育教學流動紅旗,獲勞模錦旗。1963年,金仙小學成為綿陽專區紅旗學校。1964年,西昌專區組織重點學校校長來金仙取經學習。1964年,金仙通車。1965年,《四川日報》報道了金仙小學辦學先進事跡。1965年,春,金仙場三聖宮(火神廟)開辦農業中學。1966——67年,文化大革命,學校停課,文廟、武廟、火神廟、登仙寺部分文物遭損毀。1968年,學校復課。1969年,秋,招收附設初中班。1970年,金仙中小學合設。1973年,金仙中小學合辦。1974年,在金仙大隊五組辦民中一所。1977年,金仙畢業7個初中班,其間,小橋梁氏祠、大順二隊辦過幾屆民辦初中班。1984年,撤人民公社,成立金仙鄉政府,仍屬金仙區。1986年,金仙糧站撤登仙寺。1992年,成立金仙鎮,省金仙區。2001年,金仙地區乾旱,大春顆粒無收。

⑵ 南部縣升鍾鎮小學亂收學生補課費

學校亂收費,可以向當地的教育局寫信,向部門舉報,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督促學校改正。

這種違規收費的確是讓人討厭,也只有反饋了,才會得到幫助的。

閱讀全文

與升鍾鎮小學初級中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