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二政治試題
應該是選D,這對聯是寫給教師的,土財主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適用於教師的對聯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違背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有邯鄲學步這個成語符合。
⑵ 2013年1月襄陽市普通高中調研統一測試高二政治試題及答案,只要大題的就可以了。
1+1等於幾?
⑶ 高二政治第一、二單元測試題
三、 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區
別 自然屬性 社會屬性
表現不同 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界;
②人要受自然規律的支配
③人有類似動物的自然欲求。 ①人是社會的產物
②人的生產活動具有社會性
③人的生活具有社會性
層次不同 較低層次的屬性 較高層次的屬性
產生條件
不 同 是自然界的產物,是人生理遺傳因素帶來的 人類社會的產物,是人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
聯
系 二者統一於人之中,是客觀存在的
人的自然屬性是人的社會屬性賴以生存的基礎,沒有自然性就沒有社會性
人的社會性制約著人的自然屬性,人的自然屬性受人的意識指導,具有強烈的社會色彩。
四、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與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正誤判斷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錯誤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是正確的,因為只有每個人做出貢獻,為社會創造財富,做到「我為人人」,社會才會存在和發展下去;個人只有用自己的貢獻去滿足社會的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可,才會真正出現「人人為我」的局面。
五、個人對社會貢獻的形式
個人對社會貢獻的形式有兩種形式: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
物質貢獻指生產出有形的產品。精神貢獻一是指精神生產的產品,如科學家的創造發明、優秀的文學作品、教師的教書育人等;二是先進人物在做貢獻時所表現出來的崇高精神,特別是高尚的道德素質和道德行為。
六、理想、空想、幻想
1、理想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經過努力有實現可能的設想,即關於未來的有可能實現的目標,即理想。它是人們對現實中客觀事物發展的未來可能性的反映。它具有時代性、階級性、實踐性、超前性。
2、在個人生活中,對於未來目標的種種不切實際的設想就是空想。
3、幻想是由人們的願望和社會需要所引起的對於美好未來的特殊想像。那些不符合實際,不存在實現可能性的幻想,只能是虛構的想像,會成為有害的空想。有的幻想符合現實生活的要求,有實現的可能性,但不表現為現實的奮斗目標。這類幻想有助於激發人們展望未來,拓寬思路,克服前進中的困難。
七、我國人民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
比較 內容表述
理想分類 性質 科學理想與非科學理想、崇高理想與庸俗理想
內容 社會理想、道德理想、職業理想、生活理想
時間
長短 長期的遠大理想和近期的具體理想
崇高理想
作用 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
是我國民族團結,共同奮斗的精神力量
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最高理想 實現共產主義 關系 共同理想是實現最高理想的基礎和必經階段
共同理想 建設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 實現共同理想,必須以最高理想為根本方向
高二政治第八課易混、易錯點辨析
第八課一個根本觀點:實踐的觀點(既屬於認識論,也屬於歷史唯物主義范疇)
強調一個結合:世界觀同人生觀、價值觀的結合
貫穿一個思想教育中心:提高參加社會實踐,走與人民群眾,特別是工農群眾相結合道路的自覺性
一、 對「實踐」概念認識上的誤區
誤區一、實踐是我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
誤區二、實踐是人們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動
誤區三、人們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
改造自然界
改造客觀世界 實踐
改造人類社會
改造世界
改造主觀世界——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
實踐僅指改造客觀世界(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而不包括改造主觀世界的活動。
二、實踐的第一個特徵和第二個特徵的關系
有意識的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
貫穿於實踐過程
智力 使用 作用、改造 相互滲透
實踐主體 實踐手段 實踐對象
體力 相互結合
有機結合形成的客觀的物質性活動
三、關於認識的幾個問題
(1)認識的來源:實踐
(2)認識的獲得途徑(手段):獲得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
(3)認識的根本任務: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4)認識的根本目的:指導實踐
(5)認識的基礎:實踐
(6)認識的對象:客觀事物
(7)認識的過程: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回到實踐中去,認識不斷地深化、擴展、向前推移。
(8)認識運動的總規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勢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會更深入。
四、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決 影
定 響
唯物論 辯證法
五、在實踐中實現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認識世界
人
類 目 的 改造思想(核心)
的
兩 改造主觀世界 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
項
基 相互 相互 改造主、客觀世界的關系 做到主觀與客觀
聯系 作用 個人與社會統一
本 改造世界
活 改造自然
動
改造客觀世界
改造社會
六、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
區別:直接經驗是指通過親身實踐而總結得出的經驗。間接經驗是從他人那裡,主要是從書本上獲得的經驗。通過親自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和從他人那裡獲得間接經驗,是人們獲得知識的兩種途徑。
聯系:(1)二者最終都來源於實踐,間接經驗在我為間接經驗,在別人仍為直接經驗,是別人經過親身實踐而總結得出的。
(2)就知識總體來說,無論何種知識都離不開直接經驗,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因此,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是「源」和「流」的關系。
(3)既要強調一切真知都來源於實踐,又要看到讀書學習間接經驗的重要性。既不能因為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而否認一切真知都來源於實踐;也不能因強調實踐對認識決定作用而否認讀書的重要性,要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
七、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關系
比較 改造客觀世界 改造主觀世界
區
別 內容
不同 改造自然世界和人類社會 改造人們的思想、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系
目的
不同 滿足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促使社會面貌發生變化,不斷進步 促使個人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也使個人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地位不同 處於基礎的、決定的地位 處於從屬地位
聯系 改造主觀世界是為了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通過自覺改造主觀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在這種相互作用中,人們不斷地改造著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系,實現著促進客觀世界的發展和人自身的不斷完善的雙重目的。無論是改造客觀世界,還是改造主觀世界,都離不開社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