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初中高中 > 官亭鄉第二初級中學

官亭鄉第二初級中學

發布時間:2021-02-12 16:59:49

❶ 隴南市的所有高中列表

武都縣兩水中學

武都縣安化中學

武都縣漢王中學

武都縣洛塘中學

武都縣濱江中學

武都第一中學

白林局中學

隴南市第一中學

城關中學

武都二中

隴南揚名中學

隴南市揚名中學

賓江中學

白龍江林業管理局中學

化埡學校

成縣城關中學

成縣大坪鄉八年制學校

成縣支旗學校

成縣第一中學

成縣第四中學

成縣紙坊鎮學校

成縣蘇元學校

成縣黃陳學校

成縣朱家橋學校

成縣第二中學

成縣黃渚逸夫學校

成縣一中

文縣第三中學

文縣第一中學

文縣第二中學

文縣第四中學

白水江林業局子弟中學

文縣一中

宕昌縣八力八年制學校

宕昌縣化馬八年制學校

宕昌縣南河學校

宕昌縣哈達鋪中學

宕昌縣城關中學

宕昌縣官亭八年制學校

宕昌縣新城子學校

宕昌縣沙灣中學

宕昌縣獅子八年制學校

宕昌縣第一中學

南陽中學

康縣兩河鎮八年制學校

康縣雲台中學

康縣城關中學

康縣大南峪附中

康縣大堡中學

康縣平洛中學

康縣碾壩中學

康縣第一中學

康縣第二中學

康縣迷壩八年制學校

康縣銅錢八年制學校

康縣陽壩中學

西和縣喜集八制學校

西和縣曬經鄉八年制學校

西和縣第一中學

西和縣第三中學

西和縣第二中學

西和縣第四中學

西和縣馬元鄉八年制學校

西和一中

太塘鄉衩級中學

禮縣一中

禮縣三峪鄉八年是學校

禮縣四中

禮縣王壩中學

禮縣白河中學

禮縣第三中學

禮縣第二中學

禮縣雷王鄉中學

禮縣馬河鄉八年制學校

禮縣實驗中學

禮縣實驗中學

徽縣第一中學

徽縣第三中學

徽縣第二中學

徽縣第五中學

徽縣第四中學

兩當縣顯龍鄉顯龍學校

兩當縣第一中學

兩當縣第二中學

兩當縣職業中學

兩當縣西坡鄉西坡學校

❷ 略陽縣的教育

1945年在縣立初級中學附屬小學內(今北街輕工局處)設幼兒班。
1951年城關小學(今高台小學)辦幼兒園1所,2班,入園兒童70名。1954年、1955年、1963年曾中斷。1958年城鎮幼兒園有4所4班,入園兒童180名;農村各生產隊先後辦幼兒園341處,入園兒童2368人;托兒所390個,入托4121人。1959年農村幼兒園、托兒所全部停辦,城鎮保留3所,「文化大革命」中也全部停辦。
1978年後,東關、高台、郭鎮、葯木院、兩河口、金池院等小學辦起6個學前班,計入在校學生數。1979年除恢復縣辦的育紅幼兒園外,縣百貨公司、建築公司、水泥廠等9個單位及省、地廠礦、鐵路系統相繼辦起托兒所。1989年底全縣有幼兒園、托兒所8個,其中縣教育部門1所,工礦2所,集體5所。在園幼兒835名。 國初,略陽有縣立高級小學和私立正覺寺小學、南街女子小學、文昌宮小學、文廟小學、博濟民眾小學等六所,鄉村有二十多所初級小學。教材不統一,有的仍學《四書》,教師也多為前清老先生。校舍多是廟宇或借用的民房。
1921年後,基本廢除前清教育體系,建立民國的教育體系,統一教材和教學計劃,培訓一批新師資,改進教學方法。1936年略陽縣立完全小學附設一班師資訓練班(學制一年)及寒暑假訓練班。
1941年「普及國民教育」,全縣各鄉鎮辦起中心國民學校(設一至六年級),各保辦起保國民學校(一至四年級)。至1943年有中心國民學校9所,保國民學校49所,改良私塾32所,共90所,97個班,在校學生1915人。全縣2鎮7鄉72保,已達到鄉鎮有中心國民學校,各保有保國民學校。1949年中心國民學校為12所,保國民學校為119所。
1950年將12所完小並為11所,全縣有小學29所(,74個班,學生768人。1952年實行「學校向工農開門」,開展勸學運動,小學發展到97所,學生3986人,占學齡兒童8049人的49.6%,教職工增到165人。1954年對教育進行整頓,將硤口驛,接官亭、兩河口普小改為完小,98所普小改民辦為公辦,新建民辦普小3所,全縣共有小學111所,學生3771人。1954年出現農村辦學熱潮,到1956年,民辦小學增加為59所,全縣小學發展到156所,學生達6009人,教職工309人。
1957年,在整風反右中,小學教師被錯劃成右派的11人;所謂「有右派言論」,雖未戴帽卻嚴格控制,由內部掌握的60人。次年分別以「右派分子」、「反革命分子」、「壞分子」等罪名逮捕、勞教、開除、全家遣送回農村勞動的有30多人。小學減少至144所,學生5788人,教工269人。1959年「教育大革命」,小學猛增至285所,364班,學生9106人。1960年至1961年,糾正盲目冒進,撤並五所小學,將18所戴帽完小改為初小,超齡生提前畢業。這一時期全縣小學調整為217所,321班,學生8728人。1962年小學壓縮為202所,278班,學生6894人。1963年始有回升。1964年試辦和推行「兩種教育制度」,發展民辦小學和各類耕讀小學64所。1965年全縣小學達355所,小學生增至12398人,入學率達81.7%。
1966年起,高台、東關、郭鎮、何家岩4所小學試行「五年一貫制」。1970年全縣辦起公辦民辦「五年制」小學50所。1977年「五年制」學校達103所,民辦達195所,學生共14207人。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根據「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調整了57所學校的不合理布點,辦簡易小學62所,教學點25個。到1989年全縣共有各類小學418所(不包括廠礦辦5所),學生達18615人,教職工767人。
2010年末,全縣共有普通小學學校41所,招生1471人,在校學生10150人,畢業生1933人。 1940年前,略陽無普通中學。民國三十年(1941)在城內高台的文昌宮(今高台小學)創建略陽縣立初級中學。是年底,招初一學生78人。1942年設初二,轉收在外縣上學的學生12人,當年秋,除招新生64人外,並開辦師訓班招生50多人(學制一年,連辦兩屆)。時全校4個教學班,學生200多人,教職工16人。1945年,全校5個班(初中3班,簡師兩班),在校學生417人,教職工27人。至1949年解放時,全校初中、簡師各3個班,學生300多人,教職員23人。1958年,略陽縣新辦起三所全日制中學,即郭鎮第二初級中學,廟壩第三初級中學,白雀寺第4初級中學,原略陽初級中學改名為略陽縣第一初級中學。白水江、兩河口、葯木院又辦起3所民辦初中。當年底因調整行政區,廟壩劃歸寧強,又撤並3所民辦初中,全縣調整為4所全日制初中,即略陽縣第一初級中學和郭鎮、白雀寺、白水江初級中學。全縣在校學生367人,教職工32人。1959年秋,略陽縣第一初級中學增設高中班,仍附設1個簡易師范班,改稱略陽縣第一中學,自此縣上有了完全中學。此時全縣在校學生470人(高中41人,初中379,簡師50人),教職工48人(其中專職教師29人)。1960年,在校中學生(包括簡師班)578人。1961年~1963年調整國民經濟,先後停辦其他3所初中和簡師,保留第一中學,精簡下放學校職工11人,處理超齡生97人。到1965年,全縣有中學兩所(包括民辦初中),學生466人(其中民辦初中48人),教職工42人(民辦初中2人)。
1982年將郭鎮、兩河口、白水江、雙集埡中學的高中班分別並入橫現河、何家岩、徐家坪等中學。1983年正式成立橫現河、何家岩兩所完全中學。1981~1985年先後興辦中川、觀音寺、黑河壩三所初中和略陽縣第二中學。1989年,全縣有教育部門辦的完全中學4所、初中8所、八年制學校12所,在校中學生6646人,教職工402人(其中專任教師296人)。
2010年末,全縣共有普通中學13所,中學招生2374人,在校生6289人,畢業生3291人。

❸ 宣城市孫埠高級中學具體地址是什麼

宣城市宣州區孫埠鎮孫埠高級中學 郵政編碼242000

孫埠街上就有韻達的中轉站。

❹ 官亭鎮在那裡

有4個說法
1、青海民和縣官亭鎮
官亭鎮[Guan Ting Zhen]青海省海東地區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轄鎮。位於縣境南部,黃河北岸,南以黃河與甘肅省為界,距縣府駐地90公里。 人口1.5萬,以土族為主,占總人口的89.1%。面積67.1平方公里。 轄東村、中村、西村、喇家、鮑家、趙木川、先鋒、吾石、別洛、河沿、光輝、前進、寨子13個村委會。民和建縣前屬碾伯縣轄官亭堡,建縣後設官亭鄉,解放初設官亭鎮,1956年成立官亭土族鄉, 1958年與中川鄉、杏兒鄉合並成立黃河公社,1962年分設官亭公社,1984年復設官亭鎮。地處黃河北岸谷地,黃河由西向東流經境南。 產業以商貿、運輸、建築和飲食服務業為主,農業以小麥、豌(蠶)豆種植為主。通縣鄉公路。境內有昌家村新石器胡熱遺址和喇家村馬廠類型齊家文化遺址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甘肅宕昌縣官亭鎮
官亭鎮位於宕昌縣城東南部40公里處,地處岷江中下游峽谷地帶,轄12個行政村,38個合作社,1478戶,6989人,總耕地面積6800畝,其中水澆地360畝。海拔1480米,年平均氣溫13℃,降水量457毫米,無霜期250天,日照時數2100小時,屬半乾旱氣候區,農作物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農業結構以糧食種植為主,經濟收入以花椒、葯材為主。2000年全鎮糧食總產量169.8萬公斤,人均佔有糧246公斤,工農業總產值51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0元。2001年,縣委、縣政府對官亭鎮鄧橋溝進行山水田林路加科技綜合扶貧開發,年內實現整體脫貧。
3、安徽肥西縣官亭鎮
官亭鎮似一璀璨的明珠,點綴在江淮分水嶺腹地,清代建鎮,1949年屬官亭區,1992年撤區並鄉與焦婆鄉合並,2005年官亭、江夏店、金橋一鎮兩鄉合並為現在的官亭鎮。全鎮轄區面積237平方公里,耕地13.8萬畝;集鎮6個,總人口9萬人,32個村,2個街道居委會,978個自然郢(自然郢佔地65.8平方公里);集鎮基礎設施較完善:日供水2000噸自來水廠1個,電信、郵政分局各1所(郵政分局2所),程式控制電話15000門,110KV供、變電所各1座,有線電視站2所,有線電視用戶7300戶,廣播通播率100%,設有中心醫院1座、鄉衛生院2所、村級衛生站22個,高中2所,中心學校3所含初級中學3所。鎮水陸交通便捷,南有合武鐵路、寧西鐵路(寧西鐵路設有客貨兩用三級站一座),中有312國道穿境而過,北有六合高速公路;淠史杭總乾渠、金大河流經鎮域;四大交通動脈三大水利命脈構成了水陸交通運輸和生產、生活網路。近年來鎮域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05年度全鎮國內生產總值4.15億元,其中一產1.28億元,二產1.87億元,三產約1億元;全鎮財政收入2000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實現3200元,居民可分配支出達4000元;勞務經濟總量約1.8億元。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集鎮面貌有了較大改觀,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初步探索出一條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在「穩農、強工、活商、開放」的道路上,官亭正向農業強鎮、工業立鎮、商業興鎮、開放富鎮健步邁進。經濟運行質量和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先後被列為:合肥市村鎮建設先進城鎮、合肥市農田基本建設先進鄉鎮、合肥市綜合改革試點鎮等。在鎮域經濟中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是支撐點、增長點,已形成以農機、化工、膠塑、五金、糧油加工、空調閥門配件、電動自行車、中石化加油等優勢行業為文體的工業體系。以鄉村華聯超市、聯都超市、國泰醫葯等為龍頭的集鎮商業體系基本形成。工業集中區正在興建。新農村建設全面啟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依託自身資源,因地制宜,大力調整農業布局,實行城效型與外向型、城市型並進,示範基地與龍頭企業相結合的農業綜合開發戰略,已建成優質糧油、畜禽(土雞、麻鴨)、水產(龍蝦)、經是林(常棗、甜油桃)、大棚蔬菜等農業無公害生產基地,並在其基礎上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群體。
4.官亭鎮(Guanting Zhen)位於巨鹿縣北部。面積69.5平方千米,人口3.30萬人(2002年)。轄3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官亭村。馮(村)南(宮)、巨(鹿)寧(晉)公路過境。

❺ 中國文明網在哪裡簽名我是一名少先隊員,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我中國文明網和央視網都去了,o(︶︿︶)o

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個掌聲,就是一份關愛一種力量,這就是文明的力量。
向祖國致敬禮,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是一個人該做的。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我愛我祖國,我愛我們祖國的國旗。

❻ 求:安徽高中名單

合肥市

瑤海區 合肥育英高級中學 合肥市第五中學 合肥市第十中學 合肥市第十一中學
合肥市第二十四中學 合肥聯合中學 合肥市第十三中學 合肥市第一中學
合肥市第三中學 合肥市第四中學 合肥市第六中學 合肥市第八中學
合肥市第九中學 合肥市第二十二中學 合肥市第二十六中學 合肥百花中學
合肥大志高級中學

廬陽區 合肥市第三十六中學 廬陽高級中學

蜀山區 合肥市第十七中學 合肥三十四中 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學 安徽農業大學附屬中學
安徽大學附屬學校 解放軍炮院附中 合肥劍橋學校

包河區 合肥市包河中學 合肥華泰高級中學 合肥市第二中學 合肥市第七中學
合肥市二十八中 合肥32中學 合肥市第五十一中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中學
合肥世界外國語學校 合肥市168中學

長豐縣 安徽省長淮高級中學 長豐縣第一中學 長豐縣第二中學 長豐縣實驗高級中學
長豐縣吳山中學 長豐縣下塘中學 長豐縣雙墩中學 長豐縣朱巷中學
合肥雙鳳高級中學

肥東縣 肥東縣城關中學 肥東聖泉中學 肥東第一中學 安徽省肥東縣第二中學
肥東縣撮鎮中學 合肥肥東撮鎮第二中學 肥東縣古城中學 合肥市肥東縣梁園中學
肥東縣八斗中學 合肥市肥東縣橋頭集中學 長臨河中學

肥西縣 肥西中學 安徽省肥西第二中學 安徽省肥西第三中學 安徽省肥西肥光中學
合肥長江中學 肥西宏圖中學 安徽省肥西三河中學 花崗中學
安徽省肥西高劉中學 安徽省肥西官亭中學 肥西小廟中學 肥西山南中學
安徽省肥西豐樂中學 安徽省肥西農興中學

蕪湖市

市轄區 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蕪湖市徽文中學 蕪糊市第一中學 蕪湖市第二中學
蕪湖市第三中學 蕪湖市田家炳實驗中學 蕪湖市第十一中學 蕪湖市城南實驗中學

鏡湖區

弋江區 蕪湖市第十二中學 蕪湖市火龍崗中學 蕪湖市第十三中學

鳩江區 蕪湖市第七中學 蕪湖錦文中學 蕪湖泰文中學 蕪湖市清水河中學

三山區 蕪湖市三山中學

蕪湖縣 蕪湖縣第一中學 蕪湖縣第二中學

繁昌縣 繁昌第一中學 繁昌縣第二中學 繁昌皖江中學 繁昌恆傑雙語學校

南陵縣 南陵縣第一中學 南陵縣博文中學 南陵縣萃英園中學 蕪湖市南陵三中

蚌埠市

市轄區 蚌埠市第三中學 蚌埠市第五中學 蚌埠市第九中學 蚌埠市第十七中學
蚌埠市鐵路中學 安徽省蚌埠第一中學 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學 安徽省蚌埠市第四中學
安徽省蚌埠第十一中學 安徽省蚌埠市第十二中學

龍子湖區

蚌山區

禹會區

淮上區 蚌埠市行知普通高級中學 安徽省蚌埠美佛兒國際學校

懷遠縣 安徽省懷遠第一中學 安徽省懷遠第二中學 安徽省懷遠第三中學 民辦懷遠育人普通高級中學
懷遠縣常墳中學 安徽省懷遠縣河溜中學 蚌埠市懷遠縣包集中學 安徽省國營龍亢農場中學

五河縣 安徽蚌埠五河一中 安徽蚌埠五河二中 安徽省五河縣新集中學 五河縣沫河口中學

固鎮縣 固鎮縣英華中學 固鎮縣谷陽中學 固鎮縣第一中學 固鎮縣第二中學
固鎮縣湖溝中學 固鎮縣新馬橋中學 固鎮縣石湖鄉石湖中學

淮南市

大通區 淮南市第八中學 淮南市十一中學 淮南市第十四中學 淮南十五中學
淮南市九龍中學 淮南市毛集中學

田家庵區 淮南市龍泉中學 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學 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學 安徽省淮南第三中學
安徽省淮南第二十四中學 化三建公司職工子弟學校 淮南市四中 安徽省淮南建業中學

謝家集區 謝家集區第四中學 安徽省淮南市第五中學 安徽省淮南市第六中學 安徽省淮南市第十中學
安徽省淮南市第十六中學 淮南市私立文山高級中學 淮南市楊公中學

八公山區 淮南市八公山區第一中學 安徽省淮南第九中學 安徽省淮南第十三中 安徽省淮南第十七中學

潘集區 淮南市古溝民族中學 淮南市第二十一中學 淮南二十中 淮南市潘集中學

鳳台縣 鳳台縣第一中學 鳳台縣第二中學 淮南行知中學

馬鞍山市

市轄區 安徽省馬鞍山市第十一中學 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二中學 安徽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馬鞍山市外國語學校
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學 馬鞍山市實驗中學 馬鞍山培正學校 安徽省馬鞍山市第六中學
馬鞍山市紅星中學

當塗縣 馬鞍山中加雙語學校 安徽省馬鞍山市第四中學 馬鞍山市當塗縣一中 馬鞍山市當塗縣二中
當塗縣丹陽中學 當塗縣陽光學校 當塗縣石橋中學 當塗縣鴻志學校

淮北市

市轄區 淮北市第一中學 淮北市第二中學 淮北市第十二中學 淮北市第五中學
淮北市實驗高級中學 淮北煤炭師范附屬實驗中學 淮北市樹人高級中學 淮北市同仁中學
淮北市國泰中學 淮北市淮海中學 淮北礦業集團蘆嶺煤礦中學

杜集區 淮北市開渠中學 淮北市第八高級中學

相山區 淮北市第四中學

烈山區 淮北市第七中學 淮北市古饒中學

濉溪縣 安徽省濉溪中學 安徽省濉溪縣第二中學 濉溪縣惠民高級中學 濉溪縣臨渙中學
淮北市濉溪縣孫疃中學

銅陵市

市轄區 銅陵市私立行知學校 銅陵市正陽高級中學 銅陵市嘉會中學 銅陵市第一中學
銅陵市第二中學 銅陵市第三中學 銅陵市第十七中學 銅陵市十八中學
普濟圩農場中學

銅陵縣 安徽省銅陵縣第一中學 安徽省銅陵縣第二中學

安慶市

迎江區 安慶市第十中學 安慶市第二中學 安慶市第三中學 安慶市第十一中學
安慶市第六中學 安慶市洪運學校 安慶市菱南普通高級中學

大觀區 安慶市第一中學 安慶市第五中學 安慶市第七中學 安慶市石化第一中學
安慶市私立龍門高級中學 民辦同安普通高級中學 安徽省皖河農場中學

宜秀區 安慶市楊橋中學 安慶市舒州普通高級中學 安慶市白澤湖中學 安慶市第九中學

懷寧縣 高河中學 安徽省懷寧中學 懷寧縣石牌高級中學 安徽省懷寧縣第二中學
月山鎮民辦東升高中 月山高級中學 懷寧縣新安中學 懷寧縣秀山中學

樅陽縣 私立樅陽實驗中學 安徽省樅陽中學 安徽省樅陽縣第三中學 安徽省樅陽縣湯溝中學
安徽省樅陽縣其林中學 安徽省樅陽縣白雲中學 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 安徽省樅陽縣橫埠中學
安徽省樅陽縣周潭中學 安徽省樅陽縣錢橋中學 樅陽縣民辦振陽高級中學 安徽省樅陽縣會宮中學

潛山縣 安徽省潛山中學 安徽省潛山二中 民辦三環普通高級中學 潛山縣源潭中學
潛山縣黃鋪中學 潛山縣野寨中學 潛山縣槎水中學

太湖縣 安徽省太湖縣二中 太湖縣彌陀高中 太湖縣牛鎮高中 太湖縣小池高中
太湖縣新倉高中 太湖縣徐橋高中 安徽省太湖中學 太湖縣朴初中學
太湖縣北中高中 太湖縣熙湖高中

宿松縣 宿松縣復興中學 宿松縣涼亭中學 宿松縣花涼中學 宿松縣程集中學
宿松縣隘口中學 宿松縣九姑中學 安慶慧德高級中學

望江縣 安徽省望江中學 安徽省望江縣第二中學 望江縣太慈中學 安徽省望江縣鴉灘中學
安徽省望江縣賽口中學

岳西縣 岳西縣岳西中學 岳西縣店前中學 岳西縣湯池中學

桐城市 安徽省桐城中學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學 桐城市第五中學 桐城市第九中學
桐城市第七中學 桐城市第十一中學 桐城市第六中學 桐城市第八中學
桐城市第十中學 安徽省桐城市天城高級中學 安徽桐城吳汝綸公學

黃山市

屯溪區 黃山市屯溪第一中學 黃山市屯溪第二中學 黃山市徽州中學 黃山市黃山學校
黃山市屯溪隆阜中學

黃山區 黃山區第一中學

徽州區 黃山市徽州區第一中學

歙縣 安徽省歙縣中學 安徽省歙縣二中 黃山市歙州學校

休寧縣 安徽省休寧中學 休寧縣海陽中學 黃山市天都中學

黟縣 安徽省黟縣中學

祁門縣 祁門縣第一中學

滁州市

市轄區 安徽省滁州中學 滁州市第二中學

琅琊區 滁州實驗中學 滁州市第四中學

南譙區 滁州市烏衣中學 滁州市沙河中學 滁州市施集中學

來安縣 安徽省來安中學 來安縣第三中學 來安縣半塔中學 安徽省來安縣水口中學
安徽省來安縣大英中學

全椒縣 安徽省全椒中學 全椒慈濟中學 全椒縣城東中學 全椒縣古河中學
安徽省全椒縣馬廠中學 安徽省全椒縣武崗中學 全椒縣三聖中學

定遠縣 安徽省定遠中學 安徽省定遠縣第二中學 安徽省定遠縣第三中學 定遠縣第四中學
定遠縣爐橋中學 安徽省定遠縣張橋中學 定遠縣池河中學 定遠縣永康中學
安徽省定遠縣藕塘中學 定遠縣私立啟明民族中學

鳳陽縣 安徽省鳳陽中學 鳳陽縣第二中學 鳳陽縣臨淮中學 鳳陽縣武店中學
鳳陽縣總鋪中學 鳳陽興華雙語學校

天長市 天長市銅城中學 天長市汊澗中學 天長市仁和中學 天長市關塘中學
安徽省天長中學 天長市第二中學 天長市炳輝中學 天長市平安中學

明光市 安徽省明光中學 明光市第二中學 明光市第三中學 明光市龍山高級中學
明光市管店中學

阜陽市

潁州區 潁州區紅旗中學 阜陽市第三中學 潁州區大田中學 阜陽匯文中學
潁州區希望高級中學 潁州區育英中學

潁東區 潁東區河東辦城郊中學 阜陽市潁東區第十中學 阜陽市潁東區插花中學

潁泉區 安徽省阜陽市一中 阜陽市潁泉區二中 阜陽市第四中學 阜陽市耀雲中學
阜陽市潁河中學

太和縣 安徽省太和中學 安徽省太和一中 太和第二中學 太和縣第五中學
太和縣第六中學 騰華私立高中

臨泉縣 安徽省臨泉一中 臨泉縣第二中學 臨泉縣田家炳實驗中學 臨泉縣靖波中學
臨泉縣郁文中學

阜南縣 阜南縣第一完全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第二中學 安徽省阜南縣第三中學 阜南縣實驗中學
阜南縣春暉中學

潁上縣 安徽省潁上第一中學 安徽省潁上第二中學 潁上縣第四中學 耿棚鎮耿棚中學

界首市 安徽省界首市第一中學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學 界首市西城朝陽高級中學 界首市西城實驗高級中學

宿州市

市轄區 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學 安徽省宿州第二中學 安徽省宿州市實驗中學 宿州礦建中學
宿州市蘊才中學

埇橋區 宿州市下關中學 安徽省宿州市第三中學 安徽省宿州市符離中學 安徽省宿州市褚蘭中學
宿州市埇橋區曹村中學 宿州市埇橋區時村中學 宿州市北方中學 宿州市大店中學
宿州市祁縣中學

碭山縣 安徽省碭山中學 安徽省碭山縣第二中學 碭山鐵路中學 碭山縣朱小樓中學
碭山縣李庄中學 碭山縣良梨中學 碭山縣張新莊中學 碭山縣黃樓鄉秋實初中

蕭縣 安徽省蕭縣中學 安徽省蕭城一中 蕭縣鳳山中學 安徽省蕭縣新城中學
蕭縣虎山中學 蕭縣龍耘中學 蕭縣鵬程中學 蕭縣黃口中學
蕭縣郝集中學 蕭縣張庄寨中學 蕭縣王寨中學

靈璧縣 安徽省靈璧一中 安徽省靈璧中學 靈壁縣漁溝中學 靈璧縣高樓中學
靈璧縣馮廟中學 靈璧縣黃灣中學 廣志外國語學校 下樓鎮下樓中學

泗縣 安徽省泗縣第一中學 安徽省泗縣第二中學 安徽省泗縣三中 泗縣新集高中
泗州雙語中學

巢湖市

居巢區 巢湖市第一中學 巢湖市第二中學 巢湖市居巢區第三中學 安徽省巢湖市四中
巢湖市居巢區第六中學 巢湖市居巢區柘皋中學 巢湖市黃山中學 巢湖市居巢區槐林中學
巢湖市居巢區炯煬中學 巢湖市私立斯辰初級中學 巢湖市皖維學校 巢湖學院附中
巢湖市老驥學校 巢湖市皖光高級中學

廬江縣 安徽省廬江中學 廬江縣第二中學 廬江第三中學 安徽省廬江湯池中學
廬江泥河中學 廬江廬南高級中學 安徽省廬江金牛中學 安徽省廬江白山中學
安徽省廬江裴崗中學 安徽省白湖第一中學 安徽省廬江縣盛橋中學 安徽省廬江樂橋中學
巢湖市廬江縣礬山中學 廬江興華高級中學

無為縣 安徽省無為中學 安徽省無為第一中學 安徽省無為第二中學 安徽省無為第三中學
安徽華星學校 無為縣襄安中學 無為湯溝中學 安徽省石澗中學
無為縣嚴橋中學 安徽省無為縣開城中學 無為縣蜀山中學 無為縣牛埠中學
無為縣大江中學 無為縣六洲中學 安徽省無為陡溝中學 無為縣英博中學

含山縣 安徽省含山中學 安徽省含山二中 含山縣運漕中學 含山縣林頭中學
含山縣仙蹤中學 東關水泥廠初中

和縣 和縣第一中學 和縣第二中學 和縣第三中學 和縣沈巷中學
和縣新橋中學

六安市

市轄區 安徽省六安一中 安徽省六安二中 安徽省六安中學 六安市第五中學
六安市田家炳實驗中學

金安區 六安市毛坦廠中學 六安市三十鋪中學 六安市金安區木廠中學 六安市金安高級中學
六安市雙河中學 六安市張店中學 金安區淠東鄉皖西立人中學

壽縣 安徽省壽縣第一中學 壽縣第二中學 壽縣正陽中學 壽縣迎河中學
壽縣安豐高級中學 壽縣炎劉中學 壽縣瓦埠中學

裕安區 安徽六安新安中學 六安市城南中學 六安市獨山中學 六安市蘇埠中學
六安市徐集中學 六安市裕安區丁集中學

霍邱縣 安徽省霍邱縣第一中學 安徽省霍邱縣第二中學 安徽省霍邱縣第三中學 霍邱縣長集中學
霍邱縣河口中學 霍邱縣周集中學 霍邱縣潘集中學

舒城縣 安徽省舒城中學 舒城第一中學 舒城縣千人橋中學 舒城縣桃溪中學
舒城縣干汊河中學 舒城縣湯池中學 安徽省舒城曉天中學 安徽舒城晨光學校
舒城縣龍河中學

金寨縣 安徽省金寨第一中學 金寨縣青山中學 金寨縣南溪中學 金寨縣斑竹園中學
金寨縣燕子河中學

霍山縣 安徽省霍山中學 霍山縣諸佛庵中學 霍山縣與兒街中學 霍山縣佛子嶺中學
霍山縣上土市中學 霍山縣磨子潭中學 霍山縣葉集區中學

亳州市

譙城區 亳州市第一高級中學 亳州市第二高級中學 亳州市第三完全中學 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學
安徽省亳州中學 皖北外國語學校 譙城區皖博學校 亳州市大寺完全中學

渦陽縣 安徽省渦陽縣一中 安徽省渦陽二中 渦陽縣第三中學 安徽省渦陽縣第四中學
渦陽縣實驗中學 渦陽縣曙光中學 渦陽縣第九中學

蒙城縣 安徽省蒙城一中 安徽省蒙城二中 蒙城縣創新中學 蒙城縣第八中學
蒙城縣第九中學 蒙城縣第六中學

利辛縣 利辛縣第一中學 利辛縣第二中學 利辛縣啟明中學 利辛縣闞疃中學
利辛縣張村中學 利辛縣胡集中學 利辛縣振興中學

池州市

貴池區 池州市貴池區殷匯中學 池州市杏花村中學 貴池第三中學 安徽省貴池區中學
貴池區第二中學 貴池德明私立中學 貴池區烏沙中學 池州市雙語學校

東至縣 安徽省東至縣第一中學 安徽省東至二中 安徽省東至三中 東至縣東流中學
東至縣昭潭完全中學 東至縣大渡口中學 東至縣龍門中學

石台縣 安徽省石台中學

青陽縣 安徽省青陽中學 青陽縣木鎮中學 青陽縣九華中學 安徽省青華公學

宣城市

宣州區 宣城市第二中學 安徽省宣城中學 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學 宣城市宣州水陽高級中學
宣城市宣州區孫埠高級中學 宣城市宣州楊柳高級中學 宣城市第四中學 宣城市文鼎中學
宣城市第十三中學 宣城市華星外國語學校

郎溪縣 郎溪縣郎溪中學 郎溪縣梅諸中學 郎溪縣十字茶場中學 郎溪縣十字中學

廣德縣 安徽省廣德中學 安徽省廣德縣柏墊中學 安徽省廣德縣邱村中學 廣德縣第二中學
安徽省廣德縣流洞中學 廣德縣實驗中學

涇縣 安徽省涇縣中學 安徽省涇縣二中

績溪縣 安徽省績溪中學 績溪縣華陽中學

旌德縣 安徽省旌德中學 安徽省旌德第二中學

寧國市 安徽省寧國中學 寧國市河瀝中學 寧國市津河中學 寧國市三津中學
寧國市海螺學校

❼ 隴南市的所有高中列表

武都縣兩水中學武都縣安化中學武都縣漢王中學武都縣洛塘中學武都縣濱江中學武都第一中學白林局中學隴南市第一中學城關中學武都二中隴南揚名中學隴南市揚名中學賓江中學白龍江林業管理局中學化埡學校 成縣城關中學成縣大坪鄉八年制學校成縣支旗學校成縣第一中學成縣第四中學成縣紙坊鎮學校成縣蘇元學校成縣黃陳學校成縣朱家橋學校成縣第二中學成縣黃渚逸夫學校成縣一中 文縣第三中學文縣第一中學文縣第二中學文縣第四中學白水江林業局子弟中學文縣一中 宕昌縣八力八年制學校宕昌縣化馬八年制學校宕昌縣南河學校宕昌縣哈達鋪中學宕昌縣城關中學宕昌縣官亭八年制學校宕昌縣新城子學校宕昌縣沙灣中學宕昌縣獅子八年制學校宕昌縣第一中學南陽中學 康縣兩河鎮八年制學校康縣雲台中學康縣城關中學康縣大南峪附中康縣大堡中學康縣平洛中學康縣碾壩中學康縣第一中學康縣第二中學康縣迷壩八年制學校康縣銅錢八年制學校康縣陽壩中學 西和縣喜集八制學校西和縣曬經鄉八年制學校西和縣第一中學西和縣第三中學西和縣第二中學西和縣第四中學西和縣馬元鄉八年制學校西和一中太塘鄉衩級中學 禮縣一中禮縣三峪鄉八年是學校禮縣四中禮縣王壩中學禮縣白河中學禮縣第三中學禮縣第二中學禮縣雷王鄉中學禮縣馬河鄉八年制學校禮縣實驗中學禮縣實驗中學 徽縣第一中學徽縣第三中學徽縣第二中學徽縣第五中學徽縣第四中學 兩當縣顯龍鄉顯龍學校兩當縣第一中學兩當縣第二中學兩當縣職業中學兩當縣西坡鄉西坡學校

❽ 湖南省 常德市 臨澧縣 合合口鎮第二中學 怎麼樣

臨澧二中臨澧縣第二中學,簡稱臨澧二中,始建於1956年9月,辦學淵源可上溯至明末清初的合口龍池書院,具有餘年的文化底蘊。現為湖南省「市級示範性學校」(即市級重點中學)、「市級特色學校」。 學校佔地60餘畝,建築面積近40000千方米.擁有大型圖書閱覽室、理化生實驗室、多媒體多功能階梯教室、數字化智能語音廣播系統、計算機教室、語音室,總資產達4800萬元.學校現有教職工160餘人,開辦教學班37個,在校學生2500餘人. 編輯本段歷史1916年,知名人士李備堂在合口鎮北郊老虎塌舉辦臨澧北鄉民新小學校。1922年,邵維新等同仁在合口鎮三元口興辦臨澧第二聯合高等小學校。1931年,鄧竹銘等同仁在合口鎮東郊虎耳壋五通廟興辦臨澧縣第二高級小學。1941年,臨澧縣第二高級小學更名為臨澧合口中心國民學校。 解放後,1949年9月,人民政府將臨澧合口中心國民學校改建為臨澧縣合口完全小學,校址仍在合口鎮東郊虎耳壋五通廟。1952年由合口聯校校長邵國壽兼任校長,劉登玉任副校長。 1955年秋,合口完小附設兩個初中班。1956年9月,合口完小附中正式開學。首屆開辦兩個初中班,教師8人,學生95人。這些學生,分別來自合口、新安、九里、官亭、停弦、杉板和澧縣張公廟等鄉鎮,極大地方便了澧水沿岸學生就近上中學。此後,附中每年增加兩個初中班。1958年秋季招生,增至6個初中班,教師18人,學生323人。至此,臨澧縣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設立「臨澧縣第二中學」。10月2日,舉辦了第一個校慶。 臨澧縣第二中學簡稱臨澧二中,始建於1956年9月。現為湖南省「市級示範性學校」(即市級重點中學)、「市級特色學校」。 編輯本段業績

❾ 上杭縣第二中學的發展簡述

從1913年建校伊始,上杭二中先後經歷了八次易名、四度搬遷,可以說歷盡風雨,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上杭縣政治、經濟、文化的變革,這種頻繁的變化讓二中人磨練出「自強不息,艱苦樸素」的精神,傳承了「團結、勤奮、求實、進取」的校風,培育出「勤、嚴,實」的教風,樹立了「創建具有二十一世紀時代氣息的新二中」的宏偉目標。歷史沿革
☆「上杭縣立中學」時期:(1913—1933)
上杭二中的前身是「上杭縣立中學」,創辦於1913年4月2日(民國二年)開學上課,學制為四年。由當時省議會議員丘復(字荷公,本縣蘭溪鎮人)在福州邀集旅省杭籍人士相商,倡議創辦「上杭縣立中學」,並推舉留日師范畢業生葛調鼎(字筱汀,上杭縣臨江鎮人)和省優級師范畢業生丘鴻猷(字贊候,上杭縣中都鄉人)於當年秋回杭敦請並協助地方當局籌辦。上杭縣立中學初以明倫堂(今縣法院址),儒學署(縣文化館內)為校舍。首任校長傅齎弼(字丹初,本縣蛟洋鄉人,時為縣議事會議員)。
翌年於琴崗書院遺址(琴岡書院,原為儒生講習之所,於清光緒末年毀於火,原址在今縣實驗小學內)籌建校舍。
1923年繼任校長丘嘉謨(字顯丞,上杭縣臨江鎮人)組織師生和社會人士集資,購得西大街培書巷西側原丁錦堂(上杭縣臨江鎮人,清同治武科狀元)「狀元別墅」之一大院。經理清產權並修繕後於1926年遷入使用,並奉令改四年制為高初中各三年制。
1932年初,西大街校舍被駐軍佔用,學校遷至陽明別業(「陽明別業」為城鄉儒生崇敬明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而集資建造,用以講讀,原址在今縣城人民路光榮院內)上課。
☆「上杭縣簡易鄉村師范」時期:(1934—1942)
1934年,為革新廣大農村,培養師資需要,將上杭縣立中學改辦為「上杭縣立簡易鄉村師范」。原有初中部 3個班學生附設於「簡師」。
1935年,校址遷至南崗的「南泉寺」(俗稱「上南塔寺」,即今上杭二中學生公寓樓地址,原寺前古樹羅漢松現存),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清幽、靜雅的「修煉」環境。
1937年後,因經費困難學校停辦,未畢業學生轉往龍岩師范、連城師范就讀。
☆恢復「上杭縣立中學」時期:(1942—1951.5)
1942年因地方人士以縣內小學生數增加,要求升學者眾多,為便利地方人才培養,強烈請求恢復「上杭縣立中學」。當時的縣長,縣立中學校友練文瀾據情呈報,經省廳核准批文,恢復了原「上杭縣立中學」,並將其原有校產(在城店房及在鄉田畝)撥還管理收益,定址於南泉古剎,自此延續至今。
☆「福建省上杭初級中學」時期:(1951.5—1953.6)
1949年8月,上杭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上杭縣立中學」。1951年5月,龍岩專署通知,改名為「福建省上杭初級中學」,有9個班,學生314人,教師30餘人。☆「福建省上杭縣第二中學」時期:(1953.6—1955)
1956年6月,又一改名為「福建省上杭縣第二中學」。
☆「上杭抗大中學」時期:(1967—1970)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學校停課,一些領導、教師挨斗,學生成天寫大字報,揭批「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正常教學無法進行,嗣後,又外出串聯「鬧革命」,課桌、圖書、教具被毀壞,學校停止招生。是年冬,「上杭二中改」名為「抗大中學」。
1970年,學校「復課鬧革命」,恢復了上文化課。
☆「上杭縣城郊中學」時期:(1971—1980.2)
1971年,本校又更名為「上杭縣城郊中學」,由學校「革命委員會」管理。同年1月,上杭二中開始了高中招生,正式成為完全中學。彼時的「上杭縣城郊中學」非今天上杭縣第五中學的前身。今天上杭五中的前身建於1982年,校址位於上杭接官亭。
1973年,在錯誤路線的干擾下,學校進行了批判所謂「資產階級教育路線回潮」。
1974年開始拋棄了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學為主的課堂教學,「學朝農」,實行「開門辦學」,改而開設「農田水利測量」、「渠道測量」、「道路測量」,「農村財會」等以「走出去」為主的課程,一時影響很大。這段時期畢業的學生,文化科學知識學得少,致使他們在1977年冬恢復高考後參加高考成績低,鮮有進入高等學校學習的。
☆「上杭縣第二中學」時期(1981.2— )
1980年貫徹「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開始調整學校布局。翌年2月,「城郊中學」復名為「上杭第二中學」,歸縣直接管理並確定為縣重點中學,同時另辦一所「城郊中學」。此後,隨著上杭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歷任校長陳舊布新,校園環境大為改觀,社會聲譽逐步提高。1982年,1985年,1989年連續三次被授予省級文明單位稱號。特別是近年,在上級黨政的關心支持和正確領導下,經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上杭二中逐步進入發展的新階段。1999年順利通過了省三級達標驗收,2004年成功晉級省二中達標中學,2009年終於晉升為福建省一級達標中學,實現了10年三級跳的偉大目標。2011年,上杭二中已發展成為擁有57個教學班,學生近三千人,教職工230人的獨立高中。

閱讀全文

與官亭鄉第二初級中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