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南省偃師高級中學的建校歷史
1928年,偃師高級中學於建校。前身是1928年創辦的偃師師范講習所和1931年在此基礎上成立的偃師中學。
1944年日寇入侵豫西,學校停辦,1945年抗戰勝利後在老城當店復校。
1948年3月偃師解放,8月成立偃師聯合中學,校址在今市委招待所,1949年改名為偃師第一中學,並增設高中班,是為偃師高中的雛形。石靜濤、張渠、牛秀生諸前輩為學校的恢復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1954年秋,學校初高中分設,高中部遷入新址(原郵電部538廠院內),正式使用今名: 河南省偃師高級中學,張正民先生任校長,規模按三年制定型為十八班,生源覆蓋洛陽、三門峽等豫西地區。
1955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首批重點高中(全省5所),是 1958年河南省第一批24所省重點之一,辦學歷史悠久,學風優良,曾有「豫西清華」之美譽。建校以來培養了以中國書協主席張海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校友,為基礎教育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1959年該校被確定為河南省14所重點中學之一。畢業學生多進入高校深造,成為國家建設的骨幹力量,其中不乏將軍、學者、專家,如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中國「兩彈一星」突出貢獻專家王克民、著名作家吉學沛。1969年,受「文化大革命」的沖擊,學校停辦,校舍被出賣。廣大校友無不為之痛心。
1978年,改革開放,偃師高中恢復重建。1980年9月遷入原豫西農專校址,83屆起恢復三年制,85屆起恢復十八班規模。1992年學校增設高師預備班,面向洛陽九縣(市)二區招生,學校規模過渡為三級二十四班。復校初期,廣大師生繼承「老偃高」的光榮傳統,振奮精神,埋頭苦幹,攜手並肩,重建校園。79屆高考在全省名列前茅,當年成為河南省24所重點高中之一。自此,偃師高中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學科競賽科科有省級一等獎,高考上省定大專線人數一年一個台階,穩居洛陽各縣(市)第一。每年都有考生進入清華、北大、中科大等名校。1992年河南省高考狀元李念真、1989年河南省數學競賽第一名韋立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994年年底,偃師高中作為農村省重點高中的代表,接受了河南省教育委員會專家評估組的督導評估,給予偃師高中很高的評價。鑒於當時相對滯後的辦學條件,專家組也提出了改進意見。經科學論證,總投資達2400多萬元的偃師高中一期擴建工程應運而生,工程完工後,教學樓、科技實驗樓、圖書館、行政辦公樓和階梯教室等一應俱全。實驗室按國標一級裝備,圖書閱覽室書報雜志齊全,教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也發展為三級三十六班規模。1996年河南省物理奧賽段明輝、賈利亞等7人獲省級一等獎,1997年高考楊朝棟、賈利亞、李建輝等4人分別考入清華、北大,1998年王琦獲河南省數學競賽第一名,被清華大學免試錄取,在豫西乃至河南享有很高聲譽。
2001年10月,為推動創建教育名市的發展進程,偃師決定再次對偃師高中進行擴建。這次擴建選址在老校區對面,建設了一個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新校區。2004年新校區落成後,行政樓、教學樓、科技實驗樓、信息技術中心、學生公寓、學生餐廳等現代建築錯落有致,氣勢壯觀;張海書法藝術館、 「國標二級」塑膠運動場、學生游園等全新設施,獨樹一幟,特點鮮明。至此,學校總佔地面積達2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6萬平方米。擁有80個教學班,師生員工近6000名。
2004年新校區工程竣工後,偃師高中辦學條件全面升級。 「偃高人」抓住機遇,凝聚力量,內抓管理,外樹形象,開啟了偃師高中辦學歷史上嶄新的一頁。2004年底該校順利通過示範性普通高中評估驗收,成為首批省級示範性高中;2004年高考本科上線率先突破千人,2007年、2008年度闖過1500人大關;在學科競賽方面,學校年年有省級一等獎,排在省實驗中學、鄭州一中之後,昂首挺進全省三甲。
㈡ 柳江中學的發展簡史
時任校首:張兆凱(1951年—1953年2月任校長)、方木(1953年3月—1958年8月任代理校長)、覃仁光(1958年9月—1960年8月任黨支部書記,主持學校全面工作)、吳敬久(1960年9月—1968年11月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1952年:實行春、秋兩季招生。8月,學校附設簡師班,招收縣內知識青年63人入學。9月,柳州專區派尹祚斌任副校長,他是學校第一位中共黨員。
1955年:暑假,學校教職工集中到專區(宜山今宜州市)開展肅反運動。9月,學校開始推行《勞動衛國體育鍛煉制度》,簡稱「勞衛制」。
1956年:9月始,招收2個高中班共100人,兼收來賓、柳城兩縣部分學生,學校辦成完全中學。學校改名為「廣西省柳江中學」。9月,學校正式建立衛生室。
1957年:2月,毛澤東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提出黨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之後,學校開展勤工儉學活動,一面讀書,一面勞動。8月,學校教職工集中到宜山開展反右派斗爭。同年,學校在水溝邊建成教工宿舍一幢平房共10間,接上原有的12間共22間,故稱「22家村」。
1958年:7月起,貫徹「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開始把生產勞動列為正式課程,在教學上提出以「三結合」(結合政治、結合實際、結合生產勞動)為中心內容進行教學改革。同月,反右派斗爭基本結束,學校一些領導、老師被定為極右分子、歷史反革命分子等,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才得徹底平反。10月,學校管理由省級派出機關專區管理轉為縣直接管理,經費也由縣接負責。10月,在大躍進形勢下,學校掀起大辦工廠、農場的熱潮。當年辦起了銅線廠、氧化鐵紅廠、生物標本廠,其中生物標本廠製作的柳江人頭模型標本最為有名,被選送北京參展。此外,氧化鐵紅廠的產品被選為維修北京天安門城牆的塗料。同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學校隨之更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柳江中學」。
1959年:3月,整頓校辦工廠、農場,學校只保留生物標本廠,其餘全部撤銷,農場進行整頓壓縮。同年秋,縣師范停辦,縣政府把原縣師范的土地(包括拉堡中學、縣輕工機械廠(已改建為吉安苑小區)、縣防疫站、縣建築公司)全部撥給柳江中學管理,1972年以後該部分土地逐漸被劃撥出去。
1960年:9月,學校進行學制改革,與柳州鐵一中掛鉤,試用九年一貫制教材,與拉堡小學合並,試辦「一條龍」學校。10月,由於學校工廠、農場辦得出色以及柳江人頭模型標本有名,彭占輝老師代表學校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並被評為廣西勞動模範。
1961年:2月,根據中共中央批轉中共文教小組《關於1961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文化教育工作安排的報告》,動員初中超齡生回鄉參加勞動生產。7月,根據中央指示,停止九年一貫制和「一條龍」學校試驗,拉堡小學分出自成學校。
1962年:上半年,根據上級要求,學校對學生進行「一顆紅心,兩種准備」的教育,號召學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1963年:3月,在毛澤東號召下,全校師生掀起「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熱潮。12月,對學校教職工實行精簡。
1964年:3月,學校傳達貫徹毛澤東主席春節座談會講話精神和「學校課程和講授、考試方法問題的指示」,提倡「少而精」的教學方法。4月,校長吳敬久、教師李以勇、教導幹事胡太道到融安參加四清運動。
1965年:11月,掀起向王傑同志學習活動熱潮,學習王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同月,姚文元在上海《文匯報》發表《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開始。 1967年:2月,學校大部分師生外出串聯,部分留校學習「老三篇」(《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和文化大革命「十六條」。3月,部分學生回校鬧革命,批判「走資派」,並向教育行政奪權。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發出《關於大中小學校復課鬧革命的通知》,部分學生陸續回校上課、鬧革命。
1968年:2月,縣城兩派開始大規模武鬥,學校也分成兩派,成為武鬥據點。9月,工宣隊進駐學校,領導革命大批判,成立校革委會。10月,部分教師陸續被調到穿山鄉「五七」幹校參加「勞動改造」。
1969年:1月,學校第一批學生下放到農村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3月,學校停辦。9月,進德中學、成團中學、里雍中學合並到柳江中學。
1970年:7月,上年合並到柳江中學的進德中學、成團中學、里雍中學又分開。同年,學校高中、初中的學制從三年制改為二年制。
1971年:7月,1970年在穿山辦的「柳江縣共產主義勞動大學」遷至柳江中學,一個學校掛兩塊牌子,既以「共大」名義招收學員,又以「柳江高中」(後又稱「柳江『五七』中學」),招收兩個高中班學生。8月,中共中央批轉姚文元、張春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紀要》,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教育工作,教師被污衊為「臭老九」,「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教師被歧視。
1972年:柳江中學原面向全縣招生改為向進德公社以及縣直機關幹部職工子弟招生,同時,縣里還在柳江中學辦師范4個班(只辦一屆)以及各種短期培訓班。同年,貫徹周恩來總理關於「要重基礎知識,注意學生學習質量」的指示精神,學校恢復了課堂教學秩序,恢復閉卷考試制度。
1973年:柳州專區體校搬遷到柳江中學校園內(現學校北大門至新實驗樓和東、西教學樓),經過幾年建設,分別建了體育館、游泳池、打靶場(現燈光球場)改造原足球場為標准足球場(柳江中學師生也參與了改造足球場的勞動)。當年秋季,學校辦化學試劑廠和硫酸鋅廠。同年,學校開展批判林彪極「左」路線的實質。
1974年:2月,《河南省唐河縣馬振扶公社中學情況簡報》發表後,學校學生利用大字報揭批學校修正主義「回潮」,由此教師不敢管學生,學生紀律鬆弛,教學秩序混亂,教學質量下降。9月,國務院科教組、財政部聯合發出開門辦學的通知,實行「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學校師生下到工廠、農村拜工農為師,以社會為課堂,以階級斗爭為教學內容,以勞動為教學的主要形式,同時,大力刪、砍、補原有自治區編教材,造成學生知識缺漏,學習質量嚴重下降。
1975年12月,《紅旗》雜志發表北大、清華大學大批判組文章《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學校掀起批判「右傾翻案風」黑浪。
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碎,學校結束「文革」。11月,《光明日報》發表教育部大批判組文章,揭發批判張春橋的「寧要一個沒有文化的勞動者」的謬論,學校學生的學習態度得到端正。12月,學校開展揭發批判「四人幫」罪行。
1977年:鄧小平重新恢復工作,由於他的大力整頓,科學教育文化事業出現了全新的面貌,鄧小平號召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在「文革」中被廢棄的高考制度得到恢復。同年,工宣隊撤出學校。 時任校首:韋秀章(1978年4月—1979年3月任副校長,主持學校全面工作)、方木(1979年4月—1980年3月任副校長,主持學校全面工作)、羅世欽(1978年7月—1984年8月任副校長,其中從1980年3月至1984年8月主持學校全面工作)、羅世欽(1984年9月—1989年9月任校長)。
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召開,鄧小平強調「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一馬克思主義觀點,並指出,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從此,扭轉了多年來對知識分子實行的「左」的政策,知識和知識分子重新受到尊重,從此科教文化事業迎來了科學的春天。7月,縣政府確定柳江中學為柳江縣重點中學,學校改名為「柳江縣中學」。從這年起至1982年秋季招生前,學校只招收高中班。
1979年:8月,上級指示學校所招新生全部實行三年制(1970—1977年所招初、高中新生為二年制)。同年秋,學校開辦麵包廠。
1980年,學校開始貫徹教育部、衛生部、國家體委關於試行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兩個《暫行規定》。同年,陳恪恭同志帶領學生種植校門至假山的兩排大榕樹。
1981年:3月,開始貫徹學生守則,開展「五講」(講文明、講禮貌、講道德、講衛生、講紀律) 「四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活動。11月,按上級指示精神,把「五愛」(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社會主義)教育作為學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內容。
1982年:7月,劉惠曦同學以自治區第十九名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12月,用柳州專區獎勵「理化生物教學有成績」的經費建成實驗樓(舊實驗樓)。從1982年秋季至1984年春季,學校每年面向全縣招重點初中2個班,1984年秋季停招。
1983年:3月,縣教育局在柳江中學大門東側(原柳江中學土地)建辦公大樓和一幢職工公寓樓。4月,開展學習張海迪人殘志堅活動,學習「張海迪讀書長志氣」的精神。10月,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學校進一步認清新形勢,大膽進行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1984年:4月,柳州地區體校搬出柳江中學,其所佔用的土地和所建的體育館、游泳池、打靶場(現燈光球場)、足球場及師生居住房全部移交柳江中學。秋季,學校建成第一幢六套三房一廳教工宿舍樓(因堡隆修建已拆遷)。同年,縣教育局在柳江中學大門西側(原柳江中學土地)建勤工儉學公司大樓。
1985年:1月,柳江縣劃為柳州市管轄,學校教學業務也直接由柳州市教育局領導。5月,《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新的辦學宗旨:努力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8月,建成第一幢三層教學樓(現西教學樓)共12間教室,同月,受自治區體委委託在柳江中學舉辦全區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同年,學校還投資3萬元在來賓縣百五鄉建洗衣礦廠,洗選錳礦。校內還辦起了蜂窩煤廠。
1986年:4月,第二幢三層教學樓(現東教學樓)竣工,共15間教室。8月,建成學校北大門。9月,學生潘金娥被北京大學錄取。同年,學校還建成第一語音室。同年,學校獲廣西端正黨風先進單位。
1987年:7月,最後一屆初中生畢業,學校正式辦成普通高中。8月,學校第一幢四層學生宿舍大樓(現第二棟學生公寓樓)建成,共576個鋪位。同年秋季,開始評技術職稱。同年,學校實行體制改革,成立學校辦公室,把教導處分為教務處和政務處,一年後,又合並為教導處。
1988年:學校第二幢四層學生宿舍大樓(現第一棟學生公寓樓)建成,共576個鋪位。縣教育局在柳江中學內開辦教育幼兒園。同年,學校開始招自費生(擇校生),自費生獨立編班。
1989年,在水溝邊動工興建一幢二單元三層三房一廳(共12套)教工宿舍樓(因堡隆修建已拆遷),第二年竣工。同年,學校投資100萬元在穿山建成「柳州龍城化工總廠柳江分廠」。 當年9月,羅世欽校長調柳江縣教師進修學校任校長,教導主任陳修明任柳江中學校長。 時任校首:陳修明(1989年9月—1992年11月任校長)、李澤偉(1992年12月—2002年1月任校長)。
1990年,是柳江中學的一個歷史轉折點,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學校打破多年來用人傳統,開始招聘引進外縣籍大學本科畢業生,充實學校師資隊伍,至今學校的教師有來自湖北、湖南、四川、貴州、江西、山東、廣東、河南等省,縣外籍教師達70%多。
1991年,學校在水溝邊新建兩幢三層二房一廳(共16套)教師公寓樓(因堡隆路修建已拆遷)。當年,陳修明同志調柳江縣教育局任局長,同時兼任柳江中學校長,由黨支部書記、副校長李澤偉同志主持學校全面工作。
1992年:4月,學校因工作需要設立校長辦公室,由縣教育局任命何運生同志為首任辦公室主任。同年,根據自治區教育廳要求,學校開始實行高中畢業會考制度。在大辦勤工儉學的大環境下,當年,學校辦了玻璃鋼廠。當年11月,投資138萬元(國家教委、區教委、縣政府分別撥款15萬元、20萬元、58萬元,其餘資金來自學校自籌和單位、個人捐助,其中露塘農場捐紅磚40萬塊、百朋水泥廠捐水泥40噸)的教學綜合樓開始動工興建。當年11月,陳修明同志不再兼任柳江中學校長,由李澤偉同志任校長。同年,學校獲廣西中小學先進食堂。
1993年:7月,劉小光以高考總分全廣西17名的成績被上海交通大學錄取。9月,綜合教學樓建成並交付使用。同年,柳江中學「教育預制構件廠」、「軸瓦廠」、「彩霞石藝工廠」建成投產。
1994年:由各單位捐資,學校建成有37台電腦的學生計算機教室。同年,學校拆除50年代建的學生飯堂,建成混凝土的學生大飯堂。同年7月,拆除「七家村」,並由教職工集資在原址上建成一幢三層(共6套,每套120平米)教工公寓樓(因堡隆路修建已拆遷)。同年,學校獲全國青少年「中華魂」(我是中國人)讀書教育活動優秀輔導獎。
1995年:2月,學校建成80個座位的第二語音教室(系當時全區普通高中學校最大的語音室)。同年,開始執行(3+2)的新高考制度。5月,學校男子籃球隊代表柳州市參加廣西中學生籃球運動會,獲第五名。7月,教職工集資80多萬元在教育幼兒園南面建一幢教工公寓樓(現第二棟教工公寓樓)。由於學校在青少年讀書教育活動中,成績突出,1995年全國青少年讀書教育活動組織單位之一——團中央領導到學校考察指導。
1996年:投資126萬元的現第三棟學生公寓樓,落成並交付使用。7月,開始貫徹實行高考標准分制,同月,韋立清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11月25日,學校舉行了隆重的校慶,熱烈慶祝柳江中學成立45周年。同年,學校編成《柳江中學校志》。
1997年:7月,韋路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學校是廣西中小學開展教育科研最早的學校之一,當年7月,學校參與國家教委心理健康教育「九·五」重點科研課題的子課題《不同民族學生心理問題的比較研究》的研究。12月,學校與廣西師范大學外語系結對子,由其領導牽線搭橋,與桂林巴克蘭國際商務外語學校建立友好關系並簽定協議,由該校派外籍教師到柳江中學講學,開始了外語特色教育,學校形成了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學生的英語成績有了明顯突破。同年,拆除現東、西教學樓前50年代建的教室(危房),學校先後投資20萬元在教學樓、綜合樓前建花圃、涼亭、噴泉。同年,學校繼1994年後,第四次獲全國青少年「中華魂」讀書活動優秀組織獎。
1998年:4月,美國亞西國際教育顧問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一行4人到學校考察,決定派外籍教師到柳江中學講學、上課,至2001年,到柳江中學講學、上課的外籍教師達200多人次。同年,學校教職工集資100多萬元在教育幼兒園北面建一幢共24套,每套110多平米的教工公寓樓(現第一棟教工公寓樓)。同年,由於心理健康教育成績突出,學校被評為1997—1998年度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實驗標兵學校。同年,學校獲廣西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單位、廣西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單位。
1999年:暑假,學校成功舉辦了首屆中美英語夏令營。8月,學校獲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實驗標兵單位,同月,為擴大招生需要,東、西兩幢教學樓由三層升為四層,並投資8萬元把教學綜合樓前的籃球場(內操場)重新修建成米石球場。此外,8月起,學校參與了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學習策略》科研課題的研究。同年,學校教職工集資80多萬元在學校西面拉進路建了30間門面(上下兩層,每間約60—80平方米)。同年,繼1998年之後,學校又被評為1998—1999年度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實驗標兵學校。是年,教導處分為教務處、政教處,至此,學校設有校長辦公室(後改為行政辦公室)、教務處、政教處、科研處、總務處共5個中層機構。此外,英語科研課題《用雙重活動教學法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入選全國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中心資助金項目,這是廣西唯一一所普通高中獲得該項資助金項目的學校。同年,學校獲全國青少年(五十輝煌,新世紀暢想)讀書活動優秀組織獎、柳州市1998—1999學年度教育教學工作一等獎。
2000年:4月,學校面向柳州市開展大型教改研討課活動。聘請了廣西師范大學黃麟生、吳同恕教授以及市教科所教研員等一批專家給學校參與教改課展示的教師評課。參加聽課的教師有柳州高中、柳鐵一中等市、縣各中學領導、教師460多人。當年暑假,學校成功舉辦了第二屆中美英語夏令營。8月,投資126萬元的第二幢學生公寓樓(6層300個床位)以及集資8萬多元的學校小賣部(因堡隆路修建已拆遷)建成並交付使用。同年,學校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2001年:4月,柳州市教科所組織在我校舉行全市大型科研現場會,全市中小學、中專等100多所學校的領導、教師近200人參加了現場會。同年,學校形成了第一部相對完善的《柳江中學規章制度》,並收集學校教職工論文,編撰成3冊科研論文集。5月,學校順利通過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立項評估。當年暑假,學校成功舉辦了第三屆中美英語夏令營。8月,投資99萬元的兩幢普通學生宿舍樓增添衛生間工程竣工並交付使用,至此,學生宿舍全部公寓化。同年,學校還投資40多萬元進行水、電擴容工程,解決了長期困擾師生生活的老大難問題。11月25日,學校舉行了隆重的校慶慶典活動,熱烈慶祝柳江中學成立50周年。當年,學校參與了國家「十·五」規劃課題「探究性閱讀能力培養習慣養成與人的發展」課題研究實驗。同年,學校1997年開始的《不同民族學生心理問題的比較研究》科研課題結題,榮獲全國科研成果一等獎。同年,學校獲廣西軍(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柳州市2000—2001學年度素質教育工作一等獎。有李成國等7位教師的論文入選中科院心理所劉善循主編的《教育心理實驗論文集》第六集。 校長:呂宇(2002年1月起擔任校長職務)。
2002年:1月,李澤偉校長退休,呂宇同志接任校長。7月,學校高考二本以上上線人數首次突破200人大關,達211人。同年,學校教育教學業績被編入《共和國改革開放大紀實教育卷》。同年,學校獲全國「中小學數字圖書館」試驗學校、廣西中小學實驗教學普及工作先進集體。
2003年:在新課程背景下,學校開始探索教學法改革,引進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誘思探究學科教學法實驗研究」,聘請該課題組負責人,陝西師范大學張熊飛教授到校指導「誘思探究」教學活動。實行了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學校教學成績大幅度提高。當年,學校參加了中央教科所「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整體構建高中學段德育體系深化研究與推廣實驗」。4—7月,學校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急性傳染病「非典」,保證了學校良好的教學秩序。12月,學校順利通過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驗收評估。同年,學校獲廣西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先進集體、廣西自治區文明庭院、柳州市2002年高考工作一等獎、柳州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
2004年:1月,自治區教育廳下文確認柳江中學為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5月16日,全國班主任專業化建設現場會在柳江中學召開。6月,學校高考本科上線人數第一次名列柳州第二。同年,學校獲廣西支教工作先進單位、廣西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廣西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同年,學校男籃代表柳州市參加「肯德基全國青少年三人制籃球冠軍挑戰賽」獲廣西賽區冠軍、全國南部六省廣州賽區第二名。
2005年:8月,學校男籃代表廣西參加「肯德基全國青少年三人制籃球冠軍挑戰賽」挺進全國十六強。11月28日,著名英語教育家、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到學校開展瘋狂英語講座。12月,學校參與的國家「十·五」規劃課題「探究性閱讀能力培養習慣養成與人的發展」課題結題,中國語文學習科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訂委員會委員、東北師范大學教授朱紹禹,中國語文學習科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杭州師范學院教授王光龍,副秘書長、山西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張德斌,副主任、廣西語文教學法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廣西師范大學教授黃麟生等專家到校參加結題會。
2006年: 1月6日,柳州市教育科研會第三次學術年會暨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現場會在柳江中學召開,全市(含六縣)各學校都派代表參加。3月17日,柳州市教科所唐麗等5名教研員、老師到學校對《農村高中創新精神與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中學英語真實動態原則的實驗》兩個課題的驗收。4月28日,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員徐安德教授到學校作題為「德育創新,提高實效,從點滴做起」的報告。中央教科所全國「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深化研究與推廣實驗」2006年會暨第九屆學術研討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柳江中學作為該課題的實驗學校和子課題學校,也作為廣西高中學段的惟一代表,被評為全國「百所德育科研名校」,並獲得中央教科所「六個一百」的全部獎項,全國僅三個學校獲此殊榮。(呂宇、梁鳳平合著的成果《提高學生自育能力的實踐探索》獲全國「百項德育科研優秀成果獎」;呂宇校長被評為全國「百名德育科研專家」;梁鳳平被評為全國「百位德育科研名師」、韋晶晶同學被評為「百名德育科研優秀學生」、韋晶晶家長黃柳江被評為「百名德育科研優秀家長」)。至此,學校4年來獲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的研究課題獎已逾百項。此外,學校參與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誘思探究學科教學法研究實驗」2006年被課題組評為「誘思探究學科教學法研究實驗第一階段結題總結優秀科研基地」,呂校長和周副校長被評為「優秀科研校長」,學校的成功經驗在山東章丘召開的全國200多所實驗學校中被指定為「十·五」期間結題經驗交流會10所發言單位之一。
2007年:6月10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師生一行11人到學校進行交流訪問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同年,堡隆路開工建設,拆遷學校舊食堂、舊小賣部、第三、四、五、六、七棟教工公寓樓和單身宿舍樓、第八、九棟教師周轉房。7月,第十、十一棟教工集資房竣工並交付使用。10月,學校新食堂竣工並投入使用。10月,全國著名心理教育專家周紅五教授到學校作題為「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交往藝術」的報告會。12月,教育部第34期全國重點高中校長研修班56名校長學員到學校考察,對學校的評價是「柳江中學外在很樸素,內涵卻很豐富」、「柳江中學不簡單、不容易」。同年,學校被評為廣西教育科研先進單位。
2008年:1月7—8日,由於學校「和諧德育」系列課題研究實驗成果突出,中央教科所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和諧德育研究與實驗」開題會暨2008年實驗區研究中心負責人會議特選址在柳江中學召開,據專家介紹,這樣的大型會議首次在縣城中學召開,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德育學科組專家、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央教科所和諧德育總課題組組長、中國倫理學會德育專業委員會會長、教授詹萬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科研管理處副處長、研究員、博士郝志軍,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科研管理處副研究員杜勇,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學校教育研究部書記、初中學段負責人、研究員齊欣,中央教科所和諧德育總課題組核心成員、高中學段負責人、中國倫理學會德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研究員徐安德等組織並參加了會議,到會領導、專家256人。6月,學校高考本科上線首次突破千人大關,達1029人。9月15日,朱芳雨到學校捐贈體育器材。11月,學校再次聘請「誘思探究學科教學法研究實驗」課題負責人,陝西師大張熊飛教授到校指導「誘思探究」教學活動。因學校女籃在柳州市中學生運動會上榮獲高中組11連冠,當年,代表柳州市參加廣西第八屆中學生籃球運動會(兩年一屆)獲女子高中組第三名。同年,學校還獲柳州市2007年普通高中畢業會考質量獎。
2009年:學校投入75萬元購買學生公寓熱水供應系統,解決了學生用熱水難的問題。同年,學校獲廣西衛生先進單位、柳州市2008年高考工作一等獎。
2010年:6月,學校高考二本上線率名列廣西483所普通高中第28名,廣西85個縣級高中前10名。7月,學校獲廣西衛生優秀學校。12月,學校投入9多萬元安裝校園監控系統,確保了校園的安全。因學校女籃在柳州市中學生運動會上榮獲高中組13連冠,當年,代表柳州市參加廣西第九屆中學生籃球運動會獲女子高中組第二名。同年,學校繼續榮獲全國和諧德育系列科研先進實驗學校,從2003年起,學校已連續8年榮獲該項殊榮。此外,當年還獲廣西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柳州市2009年高考工作一等獎、柳州市素質教育特色學校。
2011年:1月,學校投入40多萬元在現東教學樓安裝16套多媒體設備。同時,分別給學生和教工機房添置80、50台電腦。1月16—18日,學校順利通過自治區專家組的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復查評估驗收。6月,學校高考一本上線人數首次突破200人大關,達204人,上線人數名列柳州市第三,2011年高考二本上線率再次名列廣西483所普通高中第26名,廣西85個縣級高中第7名(本屆考生中當年入學只有7個A)。10月18日,柳州市特色教育教學成果展示在柳江中學舉行。同年,學校獲全國消防安全教育示範學校、廣西優秀科研成果先進單位等榮譽。
㈢ 如何獲得玉林市2010小學高級教師的名單
玉林市中小學教師系列年度
中學一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通過人員名單
公示時間: 2011年3月8日-2011年3月14日
(共:1146人)
一、玉州區(117人):
玉林市三中 吳冬翔 李祖健 許獻新 陶克霖 蘇 健
玉州區第四初級中學 徐玉葵
玉州區第五初級中學 李煒崇 林依澤
玉州區第七初級中學 王旭路
玉州區第九初級中學 黃 秋 文冰玲 文克梅 覃少艷 楊格妮
陳 創 韋 易 寧祖雁
玉州區南江一中 胡文輝 歐 波 李井鋒 張洪嚴 黃莉莉
盧 斌 梁曉夏 鄧 冰 龐 麗 伍淼燚
歐小華 周偉蓉 李紹漢
玉州區苗園中學 黃春華 戴 征 梁華傑 梁 軍 文永紅
鄧 雁 杜國琴 梁海英 余仙桂 吳紅雁
陳為民 鍾友新 賓 媚 龐 娜
玉州區城西一中 黃夏靜 李逸民 梁 紹 羅承元 何 燕
李冬梅
玉州區城西二中 馮靜平 李覺慧 梁愛芝 楊曉紅 梁 蓓
鍾家武
玉州區名山中學 梁智雲 梁基柏 龐春容 陳錦麗 龐 健
蔣明添 羅 瓊 蘇貝興
玉州區名山鎮初級中學 張 麗 龔健玲 樊紹燕 朱明燕 韋 莉
吳 靜 李玉輝 譚俊梅 龐捷蓮 梁 姬
鍾傳林 楊麗華
玉州區城北鎮初級中學 陳 宇 張 梅 文劍高
玉州區城北鎮第二初級中學 梁凱梅 鄭 華 何林芳 李 莉
玉州區大塘鎮初級中學 邱澤智 蔣崇麗 楊 迎 羅 燕 李鶴榮
張 霞
玉州區茂林鎮初級中學 陳 區 謝 燕 劉 珊 曾永堅 羅隆成
寧錫雄 陳 強
玉州區茂林三中 李雪英 譚利玲 周 佳
玉州區仁東鎮初級中學 陳崢嶸 李 莉 黎 健 羅景超 陳 壯
陳婉寧 龐春惠 李 輝 黃宇平 陳 健
玉州區仁東二中 周永紅 陸 軍 楊 群 梁丙壽
玉州區仁厚鎮初級中學 林澤華 盧 南 朱劍鋒
玉州區教研室 梁業干
二、北流市(222人):
北流市新榮鎮第三初級中學 韋 璐 黃廣成
北流市民安鎮初級中學 龐禮裕 李裕生 陳飛雨 鍾棟梁 許新智
吳曉軍 許思維 李家棣 許天源
北流市山圍鎮初級中學 黨 美 黃興進 陳超紅 黃鴻清 謝 兵
楊維瑞 羅 健
北流市民樂鎮第一初級中學 郭紹明 李金玲 盧 毓 巫 強 陳承玲
蔣一瓊
北流市民樂鎮第二初級中學 黃 雁 陳鳴健 張 彬 馮際飛 古堯琳
北流市西埌鎮第二初級中學 李遠南 蘇昭雲 楊 靜 吳奎芬 張 堅
北流市新圩鎮第一初級中學 吳 海 歐 智 駱海深 趙定洲 凌 燦
北流市新圩鎮第二初級中學 古文炎 李 春 譚功成 吳 靜 羅富群
龐煥輝 黃 瑩
北流市大里鎮一中 譚業軍 劉雲龍 嚴國蘭 李錦榮 鄧樹梅
吳樹清
北流市大里鎮二中 鄧 軍 李 華 梁 潮 梁雲生 莫麗花
北流市大里鎮二中 李 權
北流市北流鎮初中 邱傳金 何祿泉 鄧文燕 劉耀照 凌 原
鄒鵬傑 林 臨
北流市北流鎮陵城初中 尤葉莉 王耀貴 黨 霞
北流市北流鎮城東初中 梁 夏 周 冰 寧發民 黃 興
北流市塘岸鎮第一初級中學 劉國蓮 謝國彬 楊 斌
北流市塘岸鎮城南初級中學 林 珍 謝 輝
北流市清水口鎮初中 蘇 林 鍾玉珍
北流市隆盛鎮一初中 黃品英 覃 勇 盧 彬 黃承榮
北流市隆盛鎮二初中 黃 生 潘世超 廖 源 馮春燕 林小龍
北流市大坡外鎮初中 龐莉莉 黨潔妮 徐 瑾 覃海珍 李昭蘭
北流市六麻鎮初級中學 黃漢坤 龐連平 廖 偉 林江海
北流市六麻鎮二中 陳東杏 寧福燕 梁 立 徐雪妮
北流市新豐鎮一中 楊 天 陳金源 黨 穎
北流市新豐鎮二中 陳 秋
北流市沙垌鎮初中 陳 海 陳 貴 陳積偉 楊 珍 黃廣榮
黨日華
北流市平政鎮初中 何傳慶 羅 侃 陳芝玲 陳志新 傅金華
陳 冰 彭紹甫
北流市平政鎮龍池初中 俞 鋒
北流市平政鎮作豫初中 黃 桃
北流市白馬鎮初級中學 朱國梅 林旭艷 楊 金 謝 夢 劉春燕
李瑞曉 蘇楚雲 周月芬 蘇 俏 陳 紅
北流市大倫鎮初中 謝進群 陳永強 謝秀良 謝 輝 覃翠燕
李 旋 李田鋒 陳君盛 黃麗萍 李增富
吉茂清
北流市扶新初中 蒙雪鳳 謝東慶 蘇廣成
北流市六靖鎮初級中學 茹佐文 羅統英 龍谷紅 譚雄騰 林 勇
丘海榮
北流市六靖鎮二中 歐小星 劉 瑜 張春梅 葉惠娟 廖文鋒
顧玉梅 李 燕 陳 煜
北流市清灣鎮初級中學 龍海鋒 甘盛文 曾 勁 何 兵 黃 靈
黎 鋒 盧巧玲 何 炎 伍 德 黃勰良
北流市清灣鎮明瑞中學 李春蕾
北流市石窩鎮初級中學 李秋霜 盧 浩 廖春萍 楊建華
北流市石窩鎮新育初級中學 羅春秀 梁永光 饒 遠
北流市高級中學 李昌煜 陳持文 冼文武 潘江鋒 廖清新
曹 新 鄧傑祥
范麗嫻
北流中學 楊振中 黃丹英 羅 歡 謝學柱
北流市第二中學 謝開文 楊勃 蘇志鳳 李建 鄧輝光
陳科宇 梁濤 李宗春
北流市第四中學 姚 東 李海輝
北流市第六中學 李任輝 劉慶瑞
北流市第九中學 羅東嬋 蒙勇 鄒悅德 黃艷鋒 陳延萍
李小青 趙宇 梁治貞 張國琴 梁永炎
陳 洪 鄒 健 磨其玉
姚 燕
北流市初級中學 李德志 陳 其
北流市永豐初中 梁 松 黃學媚 陸 斌
北流市城西初級中學 黃建梅 黃賢珍 陳坤妮
三、容縣(140人):
容縣容西中學 李月鳳 彭春梅
容縣十里中學 劉廣梅 羅海森
容縣十里江口中學 鍾紹禮
容縣石寨中學 歐洪流 蘇潔霞
容縣楊梅中學 曾 欣 扈海坤 黃 江 楊春彩 楊澤勝
劉藹庭 陸鋒 陳理生 黎 飛 盧衛標
覃超蘭 盧偉佳 韓遠興 梁 鋼 韓 劍
容縣綠蔭中學 黃春萍 李振堅
容縣六王中學 黃振明 周勝德 梁家沂 黃 麗 陳漢超
潘季春
容縣六王鎮第二中學 陳本芝 黃輝如 劉紅梅 馬進傑 羅麗紅
容縣靈山中學 潘光強 浦文堅 陳式英 陸漢江 周祖毅
容縣靈山中學 盤紹坤 梁岳明 朱仙海 封柱源
靈山守善中學 陳 平
容縣珊萃中學 梁 聰 梁麗麗 李立趙 何 梅 何春華
蘇立平
容縣黎村中學 姚玉霞 梁 毅 潘金蘭 莫樹杏 歐茂源
潘麗惠
容縣楊村中學 馮閩常 吳先梅 申美蘭 肖超梅
容縣楊村第二中學 黃衍盛 林 興 梁丕昌 韋耀鋒 陳福海
梁 娟
容縣縣底中學 曾慶雲 梁光毅 李德妮 楊 靖 韋理敏
陳麗堅 陳 海 馬俊傑 李 帆 馬勇飛
容縣縣底榮塘中學 盧 明 黃偉勝 吳 毅 周 森 楊 波
容縣自良中學 陳軍民 彭大成 陳 淼 譚緒雋 劉 揚
譚 清
容縣浪水中學 李來志 黃 濤 陳海鋒 岑 卓
容縣松山中學 劉旭妮 謝世殿 梁曉慧 韋釗輝
容縣松山二中學 巫美深
容縣羅江中學 李海麗 王雪微 石 飛
容縣石頭中學 馬文霞 鄭乃曉 黃少芬 楊 衛 鄭厚波
姚明濤
容縣石頭鎮務底中學 姚勇波
容縣石頭水口中學 黃海遠 梁在成 李健蘭 余華新 陳嚴林
梁凱瓊 盧振奇 梁 鵬
容縣容州鎮都嶠中學 盤園園 梁譽娟 鄧坤元 楊春敏 黃淼成
黃筱妮
容縣容州鎮第一中學 蘇海燕 梁高湘 李國忠
容縣容州鎮第二中學 楊 盈
容縣容州鎮第三中學 謝 添
容縣容州鎮第四中學 李惠蘭
容縣中學 黃振生
容縣高級中學 陳 華 黃 雲 覃春薇 韓 露 馬小珺
李棋光 陳武民 劉春燕 薛靜 韋 衛
李 雁
容縣教學研究室 謝彩安
四、陸川縣(197人):
陸川縣教研室 藍 本
陸川縣中學 呂朝鋒 盧業強 徐文才 呂 樞 黎建華
譚 寅 鍾澤榮 呂俊儀
陸川縣實驗中學 梁海東 陳 瑩 陳 旋 黃春群 江 寧
李 丹 羅海波 朱萬文 徐 文 陳業彬
寧耀鋒
陸川縣第二中學 梁國炎 陳春梅 羅 峰 周學慶 李勇生
謝 雨 陳景瑞
陸川縣第三中學 李佳芬 李剛鋒 陳大勇 黎艷榮
陸川縣第四中學 陳裕恆 龐明春 龐偉干 姚 潔 盧 瓊
黃美珍 龐海清 楊 偉 劉付猛 張玉金
羅技毅 陳美華 呂國俊 呂柳葵
陸川縣初級中學 楊伊旻 李 濤 譚 禕 周偉珍 宋瑞聰
何福旺 賴新惠 蘇明權 呂俊寧 盧 茜
羅 勇 藍麗燕 黎 迅 陳 奼 周 軒
陸川縣第二職業中學 陳秋平
陸川縣溫泉鎮萬丈初級中學 龐小玲 王 俐 陳 琳 溫冬梅 李羽全
李青雲 張莉偉 呂民生
陸川縣米場鎮第一初級中學 覃偉蓮 呂舒宇 沈 全 龐 武 黎鈞才
林 萍 王新全 黎 霞 楊冬梅 陳天英
陸川縣米場鎮福達中學 陳 燕 楊麗平 謝明英 林永良 林南
龍 雪 沈梅蘭
陸川縣沙湖鄉初級中學 李 芳 簡付娟 呂松峰
陸川縣馬坡鎮初級中學 林文傳 王勝彪 龔堅美 覃超勝 邱 燕
鍾春芳 陳 鋒
陸川縣馬坡鎮第二初級中學 盧小梅 李秀娟 鍾一梅 林 斌
陸川縣馬坡鎮第三初級中學 羅梅 王 超 陳雪梅
陸川縣平樂鎮初級中學 廖春海 肖 波
陸川縣平樂鎮第二初級中學 鍾玉梅 蘇春梅 李朋龍
陸川縣珊羅鎮初級中學 王芳萍 李智潔 溫 芳 龐洪新 梁名堅
黃顯蓮 鄭水月 葉惠平
陸川縣珊羅鎮第二初級中學 姚明運 黃曉丹 葉志英
陸川縣沙坡鎮初級中學 姚福華 寧杏宇 龐健平 陳華艷 梁培珍
覃健輝
陸川縣沙坡鎮第三初級中學 呂育芬 謝春強 藍運瓊
陸川縣大橋鎮初級中學 呂金德 呂炎生 江媛敏 詹 莉 林毅華
陳小菊 黃春成 陳秋棠
陸川縣大橋鎮第二初級中學 王桂岸 陳 新 葉俊鋒
陸川縣橫山鄉初級中學 呂 艦 羅媛衛
陸川縣烏石鎮初級中學 沈桂芳 羅忠賢 溫建姿 李 晨 梁 芬
呂燕喜 羅煥錚 吳文林 陳偉林 劉景洲
杜祖新
陸川縣烏石鎮第二初級中學 徐國棟 羅秋梅 呂翠冬
陸川縣烏石鎮月垌初級中學 陳建有 吳福奎 劉茂金
陸川縣烏石鎮低陽初級中學 陳耀琪 劉 堅 覃 永
陸川縣灘面鄉初級中學 丘亦凡 羅小娟 丘觀得 李志鳳
陸川縣良田鎮初級中學 袁春明 邱 翔 丘 婷 朱丹丹 謝運籌
陳 麗 盧 謙 溫紹海 曾昭梅 呂 萍
江婷曦
陸川縣良田鎮第二初級中學 黃小敏 馮仕青 賈小青 賴權澤 呂建球
李玉玲 劉增春
陸川縣清湖鎮初級中學 謝春梅 賴瓊清
陸川縣古城鎮初級中學 廖 球 宋瑞林 李 姣 丘榮耿 凌永泉
李 玉 李 瑞 黃媛英 范曉潔 簡凌雲
賴金德 賴宗元
五、博白縣(228人):
廣西博白縣中學 陳家輝 陽華弟 陳劍容 彭仁英 劉 江
覃素璇 譚華清 周化聰 鄭育利 王樂明
李 瓊 龍連梅 鄒秋華 陳錦霞 梁當華
楊規 高瑜蔓 梁錦丹
博白縣王力中學 黃廣鳳 王麗燕 朱春怡 吳曉鋒 覃錫紅
博白縣第三高級中學 黃海波 陳素林 劉 冰 龐慶茂
博白縣實驗中學 戴鳳蓮
博白縣水鳴中學 林 獅 梁海雄 楊偉華
博白縣鳳山中學 彭文剛 羅 友 劉冬媛 李和容 劉穎玲
李 江
博白縣文地中學 葉凌傑 陳 梅 李豪森 馮朝連 梁華強
黃日強 陳水保
博白縣東平中學 付 賢
博白縣沙河中學 王振東 凌小東 林海平 梁 露 徐媛華
博白縣龍潭中學 張錦華 李燕平 廖 永 李翠麗 劉 媛
卜 舫 周 德 卜海清 沈曉楓 朱偉強
博白鎮初級中學 馮 燕 朱賢建
博白鎮第一初級中學 秦有連 馮小曄 葉海強
博白鎮第二初級中學 龐 榆 劉春蘭 龐海連
博白鎮第四初級中學 龐 軍
博白鎮綠珠初中 龐玉梅 黃昭燕 李春艷
徑口鎮初級中學 陳金蓮 李 琳 王 勇 黃 儉 劉桂權
徑口鎮三育初級中學 陳志剛
徑口鎮新秀學校 胡海蓉
浪平鄉初級中學 魏大鵬 梁鳳英 劉敦廣
雙鳳鎮初級中學 張 明 李 勇 龐開連
水鳴鎮初級中學 鄭 梅 賓秀珍 馮政飛
水鳴鎮大利初級中學 龐東升
頓谷鎮初級中學 王博艷 詹德勝 符明華 余金銳 龐 旅
羅德賢 古宗兵
那林鎮第一初級中學 李其磊
那林鎮第二初級中學 寧富理 馮 琴 黃冬華 蘇興武
江寧鎮第一初級中學 黃 平 蔣寧海 黃學志
江寧鎮第二初級中學 賓昭靖
三灘鎮初級中學 何志新 朱一龍 劉凌豐
三灘鎮學田初級中學 劉雲飛 黃 蔚 陳媛玲 葉雲龍 朱小玲
高天玉 陳代武 顏燕婷
黃凌鎮初級中學 吳文成 杜春明
亞山鎮第初級一中學 覃錫春 蔡輝蓉 劉雪梅 朱巧珍 覃錫梅
符春秀 蔡海英 賓業萍 梁虹燕 謝旺標
陳鋒強
亞山鎮第二初級中學 楊懷海 甘 健 張 夏 陳秋霞 劉之華
朱智穎 龐 富 陳 勇
旺茂鎮第一初級中學 藍 山 劉超群 阮勝梅 朱峰明 王凱林
黃麗紅 梁 海 朱其翔 秦小玲
旺茂鎮第二初級中學 何春毅 林 濤 李 毅
鳳山鎮初級中學 彭麗琴
鳳山鎮第二初級中學 黃 彬 馮媛瓊 黃 錚 劉先貴 馮 勇
何業通 陳正軍
鳳山鎮第四初級中學 劉 彥
新田鎮初級中學 龐宗利
新田鎮馬田初級中學 闕海鵬 闕松青 李致榮
寧潭鎮第一初級中學 莫靜瀾 黃桂瓊
寧潭鎮第二初級中學 莫益富 韋立彩 黃 凱
文地鎮第一初級中學 劉秀坤 何衛城 李壽欣
文地鎮第二初級中學 黃宏勝 陳又萍 黃春霞 阮楚鑒 羅始輝
文地鎮三江初級中學 阮家彬 何海源
英橋鎮第一初級中學 陳 松 易景流
英橋鎮第二初級中學 馮牡丹 雷世生 許春華 馮 英
大垌鎮初級中學 龐善松
沙陂鎮初級中學 盧道廣 江秀蓮 廖少偉 詹 茹
東平鎮第一初級中學 梁瑜珊 朱洪生
博白縣東平第二初級中學 王燕飛 林明仿 賴昌河 王 鵬
博白縣東平鎮塘龍初中 陳 英 凌 清 朱偉麗
東平鎮合江初級中學 湯 潞 朱秀蘭 吳劍文
沙河鎮第一初級中學 李英清 梁春鳳
沙河鎮錫昂玉柴希望學校 朱有智 莫天鳳
博白縣沙河鎮雙山初中 葉輝鴻
菱角鎮初級中學 龐 龍 朱燕華
菱角鎮初級中學 朱新軍
菱角鎮石柳初級中學 黃志梅
松旺鎮初級中學 李 明 林寶媛 朱 聰
松旺鎮朱光初級中學 李紹廣
雙旺鎮初級中學 官耀武 鄧衛珍 歐 偉 姚傳宇 周輝華
陳華申
龍潭鎮第一初級中學 周 慧 龐銀蘭
博白縣龍潭鎮二中 李鵬程 李華龍 張 福 鄒 丹
龍潭鎮第三初中學 張重雲
大壩鎮初級中學 周筱媚 鄒雪梅
六、興業縣(131人):
興業縣第一初級中學 盧西寧 李雪紅 劉木嬌 黎海星 覃靜雪
興業縣第二初級中學 李品雙 鄧世孟 梁 球 黃靜梅
興業縣第三初級中學 周燕寧
興業縣賣酒鎮第一初級中學 梁洪華 甘振明 黃 琴 龐瑞菲 鍾 權
楊 深 羅遠華 盧遠堅 陳健嬋 鍾家祥
張 委
興業縣大平山鎮第一初級中學 滕 干 蔡春梅 陶金保 鍾世家 吳玉梅
興業縣龍安鎮第一初級中學 楊茫茫 寧 鴻 滕海華 滕傳同 梁 銳
蔣啟軍 周水英 彭裕廣
興業縣山心鎮初級中學 羅世模
興業縣山心鎮第二初級中學 趙 業
興業縣山心鎮博愛初級中學 李 洪
玉林市民族中學 何聲斌 覃小文 黎 鋒 黎立華
興業縣葵陽鎮中學 吳學英 李 鳳 譚鴻飛 何景媚 吳遠先
興業縣葵陽鎮大恩中學 袁 穎 吳成光 陳 娟 譚麗宏
興業縣葵陽鎮鐵聯初中 覃水漢
興業縣蒲塘鎮第一初級中學 周桂琴 莫穎榮
興業縣蒲塘鎮第二初級中學 李麗蓉 肖瓊珍
興業縣沙塘鎮第一初級中學 李志青 鄒鳳華 周日連 徐月華 滕 池
周少容
興業縣沙塘鎮第二初級中學 梁仕貴 梁麗冬 梁 霞 梁善忠 吳海鵬
唐京進 梁應養
興業縣沙塘鎮第三初級中學 陳曉基 黎若宏 梁順芳 鍾木森 劉康榮
興業縣城隍鎮第一初級中學 閆乃賢 凌 燕 龐青山 閆玉富 鍾艷艷
覃 玲 李華彬 梁 萍
興業縣城隍鎮第二初級中學 黎 莉 黃 白 覃戰鋒 莫夏芳
興業縣洛陽鎮初級中學 王鳳容 關范銘 趙正葉 楊興輝 梁志鳳
陳召傳
興業縣高峰鎮第一初級中學 楊岸英 羅玖勇 黎寶芬
興業縣高峰鎮第二初級中學 林偉雄 龔聲永 莫罕吉 何海萍 羅勝謙
興業縣小平山鎮第一初級中學 蔣 霞 梁 妮 曾令桂 甘家興
興業縣小平山鎮第二初級中學 薛 麗 楊同勇
興業縣北市鎮第一初級中學 陳基雲 尹 娟
興業縣北市鎮第二初級中學 陳新嬌 梁芳和 容朝麗
興業縣北市鎮第三初級中學 朱基群 譚國燕 龐 珍
興業縣高級中學 陳業鋒 吳 練 甘日光 陳家遠
興業縣大平山高級中學 黎元堂 胡彩芬 吳成惠 梁惟潭 李福志
蘇勇軍 彭志育 陳業勛
興業縣蒲塘高級中學 覃海獻 何禮文 王甲祥
興業縣小平山高級中學 凌源才 覃秀英
興業縣教研室 何 威
七、福綿管理區(71人):
福綿高中 李興琛 高 堅 吳延寧 梁 進 龐道蓮
謝 勤
福綿一中 寧承月 葉雪菱 林秋華 馮麗容 張偉強
福綿二中 王文燕 唐獻芳 鍾與容 李 梅 陳 潔
謝紹正 晏 華
福綿四中 羅 堅
成均一中 林 燕 周奕連 黎 雪 黎 健 楊 梅
成均三中 姚發潔 黃 燕 梁 為
樟木一中 呂幽蘭 鍾壽堅 陳開宇 巫進開 楊雪霞
劉規芳 劉規燕 羅慶坤 李超賢 呂壽榮
樟木二中 劉擁軍 楊業文 鍾 見 謝文先 陳志坤
陸少珍
新橋初中 呂 英 唐 業 唐 健
新橋二中 唐興鋒 陳華成 羅海強 洪麗清 肖培英
楊坤成
石和初中 李仕芳 唐 強 陳建新 周麗堅 謝 衛
周紹明
沙田一中 呂 玲 范 直 梁 波 蘇際新 陳觀熔
雷道漢 陸 美 張 娟 陳曉蘭
沙田三中 梁少惠 黃 輝 唐樹凡 林朝泉
八、市直(40人):
玉林市教學研究室 林梅梅
玉林高中 陳凱靈 黎光輝 黃 紅 李 艷
玉林市第一中學 塗 俊 周曉華 周學嚴 唐麗娟 陸英衍
胡朝麗 傅 晚 熊國媛 龐桂連
玉林實驗中學 謝冬梅 寧繼芳 鍾 麗 甘少青 陳偉勝
梁 敏 梁 潔 李霓裳 周 媚 黃超傑
玉林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黃昌寧 林 劍 陳 鳳 羅燕明
玉林市第十一中學 莫文秀 曾桂芸 陳升蘭 黃永連
玉林市第十二中學 李彩英 許世卡
玉林市育才中學 周健秋 梁 劍 賈粉玲 周志娟
玉林市第十中學 徐錦鳳
玉林市體育運動學校 何雪蓮
㈣ 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的辦學條件
截至2011年11月,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有專任教師447人,其中江蘇省特級教師3名、宿遷市名師、名校長2人、研究生40名,市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學能手、教壇新秀113名,高級教師190名。
(以下數據截至2014年10月)
江蘇省特級教師3人。 朱漫麗陳衛東武小東 宿遷市名師、名校長2人。 高樹軍王躍飛 宿遷市學科領軍人物8人。 孫振王建明劉華寧陳正來周洪兵吳繼華丁民楊海琴 宿遷市學科帶頭人28人。 毛偉章榮陳曉波李保國王樹軍王延才王加峰錢華銀黃雷嚴躍梅李衛紅殷軍林張前軍吳慶華宋明吳暢庄國民汪劍濤孫登紅賈桂春榮寧汪兆亮仲洋鮑勇為周永清萬成剛李超紅姜娟 宿遷市骨幹教師34人。 宋明陽韋立順程艷君劉國揚仲躋寬周海勇葛長松梁漢洲王春蘭楊勝利魏良奎張雲李衛民王增紅王浩戚昌波江明洋姜祖國邵振泉劉成芹吳興懷張陳宋芹李德龍湯鴻沈曉丹張春瑾高平許強陸楊振興姜衛農王振亞孫從國周波 宿遷市教學能手21人。 曹善亮段紅梅岳兵宋廣倜李永周禕金紹祥邱彥艷許艷徐黨軍殷正徐劉秀鵬陳青芝於小青王超慧劉洋俞晉李敏蔣艷高龍王麗娟 宿遷市教壇新秀12人。 方明星於會芹周亮胡艷章齊志宋衛剛陳金寶蔡飛徐良敏鮑蘇雲章曉陽侍愛玲
㈤ 玉州區第一實驗初中為什麼興業縣學生可以報讀
屬於同一個地段范圍,應該是可以的。
如果屬於同一個地段可都可以報名的,
所以說一般學校都是就近入學,符合地段的學生都可以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