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學經典誦讀比賽選什麼背景音樂合適
國學經典誦讀比賽選擇的背景音樂,最好是比較舒緩的輕音樂,下面給你列舉幾首比較適合的音樂,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風居住的街道》、《Refrain》、《月光下的雲海》、《RiverFlowsInYou》、《Bamboo》
㈡ 國學誦讀比賽評分細則
經典誦讀大賽評分表
(一)
評分項目 評分內容 滿分值 得回分
誦讀內容 誦讀內容為古今答中華經典詩文和各地富有人文特色的名人名作,體裁不限,格調積極向上。 1分
誦讀能力 普通話語音準確,語調正確豐富。 2.5分
吐字清晰宏亮,表達流暢,節奏韻律明顯,能准確把握作品內涵與格調,感染力強。 5分
舞台形象 脫稿誦讀,衣著得體,儀態大方,精神飽滿, 形體語言得當。 1分
才藝展示 0.5分
合計:___分
(二)
項目 標准
"內容60%"
表達流暢,節奏韻律明顯。30%
誦讀正確,沒有錯漏字。20%
內容熟悉,脫稿誦讀。10%
"語言20%"
吐字清晰洪亮,語調正確。20%
"感情10%"
能准確把握作品內涵與格調,感染力強。10%
"儀表10%"
衣著得體,精神飽滿,形態語言得當。10%
得 分
綜合得分(自選60%+抽簽40%)
㈢ 中學生國學經典誦讀篇目
國學經典當屬孔子的《論語》啦,唐詩,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的詩,宋詞 蘇軾,辛棄疾,岳飛 的名篇。特別是那些名篇像《論語》、《蜀道難》、《滿江紅》最好能夠背誦,熟讀於心。
㈣ 初中國學經典誦讀
經:《禮記·大同篇》——理想主義
漢詩:張衡《四愁詩》——唯美
唐詩:杜甫《飲中八仙歌》——瀟灑
宋詞:岳飛《滿江紅》——激揚文字
㈤ 求國學經典誦讀比賽詩文
請問是什麼年齡段的呢?我覺得既然是國學方面的朗誦就應該更偏向古文一點,因為古代詩歌似乎與國學的關系不太大。
給你推薦以下幾篇,你看看,時間的原因可節選的:
1、像是「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笠翁對韻」、「論語」這些。最能體現國學的內涵。缺陷是不容易朗誦出感情來。
2、或是一些較長的詩詞,像是《琵琶行》、《長恨歌》、《木蘭詩》、《孔雀東南飛》、《兵車行》之類的。這類有點易上口,情感到位,但朗誦的人多,易撞車。
3、還有一些著名的散文《蘭亭序》、《歸去來兮辭》、《滕王閣序》、《赤壁賦》這些,有的篇幅較長就朗誦其中幾段好了。這些是不錯的。
你去網上搜一個名為《成都市中小學(含幼兒園)國學經典誦讀推薦篇目》的帖子,裡面有各種推薦的朗誦的篇目,我覺得任何年齡段都可以用,你去選選。
配樂的話一定要傳統古典音樂,最好是古箏,比較通用,什麼朗誦都可以以之配樂,像《高山流水》、《漁舟唱晚》、《出水蓮》這些,用古箏配樂絕對有韻味,我們以前朗誦都是有人現場彈奏古箏的,用得最多的也是《漁舟唱晚》。
此外根據閱讀的篇目情感特點可有選擇相近的音樂,像是悲涼的可以用二胡《二泉映月》、《病中吟》、《良宵》這些,邊塞戰場激昂的用琵琶曲《十面埋伏》、古箏曲《將軍令》或古琴曲《陽關三疊》這些,此外笛子曲《梅花三弄》琵琶《春江花月夜》等等也是經常用於配樂的。配樂我這有很多,你選擇好了哪個篇目我給你找配樂。
還有如果想讓情緒發揮的更淋漓盡致推薦宋飛的《沉魚》和《落雁》,就是古典舞《愛蓮說》的配樂,十分有渲染力。適合情感豐富的作品,對觀眾的感染力也強。
㈥ 國學經典誦讀比賽的開場白如何擬定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它已經深深植根於每個中國人的血液與骨髓,其綿延回不絕的文化張力直到21世紀答的今天依舊滋潤著人類的心靈。從80年代「文化熱」到90年代開始的「國學熱」,中國文化復甦的波瀾不斷湧起。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以及與國際社會的交往日益頻繁,中國人復興傳統文化的願望日益強烈,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國學越發顯出它獨特的價值。國家把傳統文化作為「軟實力」的一部分予以支持和推動。讓孩子們在逼真的環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要求孩子們做「仁義禮智信,勇勤儉廉潔」的君子,讓每個孩子都能「積跬步,致千里」。國學本身也存在著揚棄和繼承再創新,賦予時代新內容的問題。對孩子們學習國學的要求應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通過和古代聖賢對話,在經典里遨遊,學生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觸摸著文言的精華。詳情您網路下「國學教育網」是國學教育的門戶網站,裡面相關的文章。僅供參考。
㈦ 國學經典朗誦稿《追月》
經典誦讀《追月》
甲:媽媽,你看,今晚的月亮多美啊!
媽:是啊,古往今來,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
第一章:凝月遐想
甲: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合:仙人垂兩足, 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葯成, 問言與誰餐?
第二章:賞月聽風
領:秋日雨後的山林,是那樣靜謐,銀色的月光彷彿瀑布般一瀉千里。
甲: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合: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huàn)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第三章:寄月思鄉
女唱: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男誦: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女誦: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第四章:望月勵志
方:我飛上太空了,我飛上太空了。
萬:蜀道難,難以上青天,今天,我們中國人不僅解決了蜀道之難,更讓九天染月的夢想成為現實。
甲:凌雲壯志懷心中,
方:浩盪乾坤擔肩上,
合:昂首挺胸中國人,揚眉吐氣世界風。昂首挺胸中國人,揚眉吐氣世界風。
萬:少年智,則國智。
方:少年強,則國強。
合: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
萬: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甲:潛龍騰淵,鱗爪飛揚。
方:乳虎嘯谷,百獸震惶。
三人合: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
眾合: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7)瓊海中學國學經典誦讀比賽成績擴展閱讀:
文言文字少而意思深,單音而韻味長,需要通過放聲誦讀,才會記得牢靠,有利於進一步理解。我們以陸游的《示兒》詩為例,做一點指導。首先,了解詩的背景,體會詩人的感情。
這是一首絕筆詩,表達了詩人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偏安江南的悲憤,也表達了詩人對收復中原、統一國家的信念。詩的感情基調沉痛悲憤而又堅定樂觀,誦讀時要語調凝重,語速緩慢。然後,分清節奏和重音,做好記號。
㈧ 國學經典誦讀比賽背什麼好(初一)
閱讀的方度,改變生命歷程的長短;閱讀的深度,決定思想境界的高低。 無論新舊文化怎樣激烈地碰撞,無論東西方文明怎樣相互融合、滲透,面對浩如煙海的中國傳統文化寶庫,我們都無法漠視和背叛,因為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身份標志。從春秋戰國諸子並起,中國歷史雖然朝代興替,世事滄桑,但中華文化卻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浩如煙海的國學經典是使中華文明屹立於人類文明史的明證。
第1部 《論語》 孔子 (春秋公元前551-前479)
第2部 《道德經》 老子 (春秋生卒年不詳)
第3部 《莊子》 莊子 (戰國約公元前369-前286)
第4部 《孟子》 孟子 (戰國約公元前372-前289)
第5部 《墨子》 墨子 (戰國約公元前468-前376)
第6部 《荀子》 荀子 (戰國約公元前313-前238)
第7部 《韓非子》 韓非 (戰國公元前280-前233)
第8部 《孫子兵法》 孫武 (春秋生卒年不詳)
第9部 《左傳》 左丘明 (春秋生卒年不詳)
第10部 《楚辭》 屈原 (戰國約公元前340-前278)
第 11部 《呂氏春秋》 呂不韋 (戰國?-公元前235)
第12部 《史記》 司馬遷 (西漢約公元前145-前87?)
第13部 《漢書》 班固 (東漢32-92)
第14部 《論衡》 王充 (東漢27-約97)
第15部 《嵇康集》嵇康 (三國·魏約223-約263)
第16部 《陶淵明集》 陶淵明 (東晉約365-427)
第17部 《世說新語》 劉義慶 (南朝·宋403-444)
第18部 《文心雕龍》 劉勰 (南朝·梁約465-約532)
第19部 《六祖壇經》 慧能 (唐代638-713)
第20部 《韓昌黎文集》韓愈(唐代768-824)
第21部 《資治通鑒》 司馬光 (北宋1019-1086)
第22部 《蘇東坡全集》 蘇軾(北宋1037-1101)
第23部 《四書章句集注》 朱熹 (南宋1130-1200)
第24部 《傳習錄》 王陽明 (明代1472-1529)
第25部 《焚書》 李贄 (明代1527-1602)
第26部 《日知錄》 顧炎武 (明末清初1613-1682)
第27部 《明夷待訪錄》 黃宗羲 (明末清初1610-1695)
第28部 《讀通鑒論》 王夫之 (明末清初1619-1692)
第29部 《龔自珍全集》龔自珍 (清代1792-1841)
第30部 《人間詞話》 王國維 (清末民初1877-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