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澄海中學的歷史沿革
澄海中學創辦於1915年9月,是粵東最早的縣立中學之一。 1914年4月,由於民國初澄海縣開始興辦近代化的小學,畢業生人數日增,而澄海沒有中學,大多學生不能繼續升學,興辦中學培育人才呼聲甚高,在時任澄海縣縣長魯國斌的支持下,由勸學所長李世鐸呈請省政府核准興辦中學,校址設在澄城舊參將署(現澄海區大眾影劇院),開始籌款建築校舍。 1915年9月學校落成,縣長魯國斌撰寫《澄海中學落成記》。首任校長為李景濂。此後十年間逐步添建教學樓、禮堂、圖書館、宿舍、操場。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學校於5月成立了學生會,領導學生抵制日貨,反對賣國條約,宣傳新文化。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師生們舉行報告會,組織宣傳隊下鄉發動農民成立農會,11月,杜國庠任校長,澄海中學定名為澄海縣立中學。學校聘任進步教師,並開始錄取女生入學,開創男女同校先例。 1926年春,王鼎新接任校長,銳意改革,增闢操場,募捐擴建校舍、圖書樓等。 1927年4月,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軍隊包圍澄海中學,逮捕共產黨員及傾向共產黨的師生,學校停課,師生星散。 1930年秋,澄海中學逐步復課,遂又增辦二年制師范,翌年改為三年制師范。 1935年,澄海中學改為四年制高師,同時設附屬小學。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9年,侵華日寇在潮汕地區登陸,6月澄海縣城淪陷,澄海中學校舍被夷為平地,教室、教具被毀,學校轉移到饒平浮山設處辦公,俟機復課。 1940年,澄海中學學校機關遷回澄海樟林,由朱名宗校長主持,選定廣智小學舊址風伯廟(現澄海區蘇北中學校址)辦學復課。 1942年,澄海中學創辦第一屆高中。 1943年11月,日寇侵佔樟林、東里,澄海中學暫停辦學。 1944年澄海中學再次遷往饒平浮山,於東官鄉借用祠宇十餘座及民房二座,暫辟為教室,繼續艱難辦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澄海光復。余模擬校長回澄城勘查學校舊址,發現已成廢墟,遂暫借便生醫院(現澄海中醫院)為臨時校址。但因場地狹小,不足容納全校師生,乃成立新校舍設計委員會,選定澄海學宮舊址(即現校址)為新校址,並委託營造公司派工程師謝西家先生進行校園建築勘察設計。 1946年6月6日澄海中學校園奠基,開始建設。但因資金短缺,至1949年才建成校門、12間平房教室及一座中斷建設的禮堂,學校勉強繼續辦學。 1951年縣人民政府撥款續建校舍,又將縣衙舊址及毗鄰十多座平房劃撥給澄海中學,將金城巷幾座僑房撥借給澄中做學生宿舍。此後數年,解放前始建的教室、禮堂和校務處先後落成,田徑場、科學館、圖書館、膳廳、醫療室和學生宿舍相繼配套建成。 1953年,澄海縣立中學改名為澄海縣第一中學。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澄海縣第一中學改名為澄海紅旗中學。隨後澄海中學被造反派砸爛,師生被趕出校門,澄中停課,此後校舍一度閑置。 1969年1月,紅旗中學被撤銷並入澄海延安中學,學生又重回澄中校舍上課。 1969年8月,澄海延安中學更名為澄海中學。 1978年,澄海中學被定為縣重點中學。 1979年,因當時澄海中學實驗室條件較差,設備殘缺,由政府撥款、泰國校友資助興建科學樓,但因資金不足,只建成三層後停建。 1984年,因80年代初,金城巷僑房陸續歸還華僑業主,學生宿舍無著落,學校增建五層學生宿舍樓一座。 1989年,政府投入資金續建科學樓,同年,澄中香港校友會捐建的離退休教工活動室「序樂園」也動工興建並交付使用。 1994年12月,澄海中學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1992年起,因澄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使用近50年的舊平房校舍已殘破,在政府支持下,澄中重新規劃校舍布局,邀請建築專家,原澄中校舍設計者謝西家先生、林聖建先生等人製作校舍改建總體規劃方案,並開始實施澄中校舍改建工程,由政府撥款作為啟動資金,泰國、香港、深圳、廣州、汕頭、澄海的澄中校友捐資,分期陸續拆除舊的平房教室、校務處。 至1997年,第一、二期工程完成,原校舍除學校大門保留外,舊建築多被拆除,並相繼建成英南圖書館、春暉樓、長海樓、澤芳樓、三樂樓、食堂餐廳綜合樓、第二、三幢學生宿舍、景行樓、鳳起樓,此後又啟動第三期擴建工程。 1998年9月,澄海中學初中部停止新生招生。 2000年7月,最後一屆澄海中學初中畢業生畢業。 2000年9月,澄海中學初中部停辦,過渡為高級中學。 2008年4月,澄海中學通過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和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確認驗收。
B. 延安中學的一些情況
陝西延安中學創辦於1938年8月,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中學,1978年被列為全國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現為延安市唯一隸屬於市教育局的省級重點中學。學校佔地面積6555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2804平方米。現有66個教學班,近4000名學生,220多名教職工。毛澤東曾為學校題詞「發揚革命傳統、辦好延安中學」。建國前,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在校就讀。建國後,蒙哥利元帥、李政道博士、郭沫若先生等知名人士曾來校訪問。延中校友遍布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
時代賦予了延安中學革故鼎新、自強不息的性格和氣質。近年來,在國家「科教興國」戰略指引下,延安中學支持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形成了「改革創新、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以德治校、從嚴治學、科研興教」的辦學和管理理念,各項工作均取得了長足發展。2003年高考中,一本、二本、專科上線率分別達到58.7%、85.9%、99.8%。數以百計的學生被清華、北大、南大、復旦、浙大、人大、中科大、西交大、西工大等全國名校和「211」工程大學錄取。2002年,依託延中建成了股份制的延園中學,學校辦學規模擴大了一倍,到2004年將達到80個班,4800名在校生的規模。學校綜合實力已躋身省內重點中學前列,正以更堅實的步伐向「省內領先、國內一流」名校邁進、力爭早日躋身全國千所示範中學行列,成為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
陝西延安中學是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黨和國家領導同志親切關懷和精心培育下成長起來的。
延安中學已經擁有了一個優美舒適的校園,一支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一種教書育人的良好氛圍,一批精良完善的設施設備,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學校綜合實力已躋身全省重點中學前列。目前,學校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規劃辦學規模再擴大一倍,以更堅實的步伐向「省內領先、國內一流」名校目標挺進。
翻開延中的歷史,每一頁都是輝煌的。但延中人並未躺在歷史的功
勞裹足不前。以董延生校長為首的領導班子率領延中全體員工,正以不
懈地進取精神,向創建國內一流名校前進。
近幾年來,延中以把學校辦成高水準、高素質、高質量的「省內領
先、國內一流」的名校為目標,堅持以德治校,用親情凝聚人;以法治
校,用制度約束人;改革創新,用機制激勵人的辦學和管理理念,抓住
西部大開發和入世機遇,真抓實干,進一步深化「四制」改革,努力改
善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為創建全國示範中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78年,延中被列為全國重點中學。後被確定為省市重點中學和陝
西省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現為延安唯一一所隸屬於市教委的省
級重點中學。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學設施不斷完善。學校佔地65553
m2,建築總面積31284m2。主要建築有逸夫科學樓、教學樓、行政辦公
樓、學生公寓樓和四幢教職工住宅樓,建有微機房一個,50台電腦,語
音實驗室2個128座,理、化、生實驗室7個,設施配備齊全;教師閱覽
室、音樂教室、書畫展室、健身房、形體教室和校史室各1個。圖書館
藏書65000冊,生均34冊,報刊200餘種,基本滿足教學所需。校園綠化
面積3848m2,生均1.8m2。現有36個教學班,2140名學生。185名教職
工。其中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59人,一級教師63人,中高級教師占
年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69.7%,121名專任教師中,大學本科學歷的1
1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94.8%,一支德才兼備,結構合理,學術思
想活躍,富有創新協作精神和現代意識的教師隊伍基本形成;一批素質
優良,知識淵博,樂教敬業,深受學生歡迎的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
在這支隊伍中,先後有13人次獲省級教學能手稱號,16人次獲市級教學
能手稱號,近29人獲市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稱號。15名教師的論文
在國家、省、市級論文評選中獲獎。
教育事業是需要智力融匯和同心協力的事業。延中人始終把師德教
育作為大事來抓,先後開展了「愛事業、愛學校、愛學生」的愛崗敬業
教育活動,建立了以學生、家長、社會為主體的師德評價體系,引導教
職工牢固樹立「延中意識」,增強「校興我榮,校衰我辱」的責任感、
榮譽感,使全體教職工把辦好延中作為神聖的歷史使命和崇高的社會責
任。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搖籃,鑄就了偉大的延安精神。多年來,延中以
培養「四有」新人為目標,以革命聖地的德育資源為依託,多渠道、多
形式向學生進行延安精神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並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
。始終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位,並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以德
治校」的重要環節,堅持周一升國旗、國旗下講話,校領導和學生值周
講評制度。創辦「校園之聲」廣播和「延中之音」英語廣播,定期辦好
校園宣傳專欄、板報、牆報及《校園先鋒》刊物,定期檢查及時取締校
園周邊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音像、檯球、游戲室等營業場所,廣泛開展
書畫比賽、演講、辯論、文藝演出等校園文化活動,形成了一種積極向
上、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
在教學質量方面,全面推行責任制,從校長、主管校長、教學處主
任到年級組長,教研組長、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實行層層負責制,構建
了網路化、主體式的教學質量責任制。
改革課堂教學方法,要求做到「三個優化」,實現「三個轉變」。
即優化課堂教學目標,將其定位在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上,變講堂為
學堂;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形成「大容量,快節奏,勤反饋,高效益」
的課堂教學模式,變學會為會學;優化課堂教學手段,運用現代教育技
術和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和創造性,變被動
為主動。嚴格執行精心備課,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精心批改
作業,精心輔導後進生;不準留重復性作業,不準濫發資料,不準不批
改作業,不準拖堂,不準佔用學生時間。對於全校教師的教案備寫、作
業批改及聽課情況,學校每學期進行兩次全面檢查和通報,並評定出等
級。每學期開展兩次學生評教活動,由學生對全體任課教師的業務素質
、教學能力、教學態度、方法、效果等情況,進行分類評議,並將評教
結果記入教師業務檔案,作為考核、聘任、獎懲的重要依據。在教學方
法上大力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和研究性學習,積極探索和推廣師生互動
,以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
推進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主戰場。
由於機制創新、管理實效、領導務實、師生努力,教育教學質量逐
年大幅度上升,1999年高考上省線人數312名,較1998年提高64.2%;
2000年達到542名,其中上重點線337名,應屆生上線率達到95%以上,
6名同學綜合分達800分以上,78名同學綜合分達700分以上;2001年80
0分以上8人,700分以上93人,一本線以上391人;二本線以上561人,
專科線以上732人;2002年二本線以上達到603人,學校綜合實力躋入全
省重點中學前列。
自恢復高考以來,延中為各類高等院校輸送新生近7000餘名,並為
延安的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的高素質人才。目前,延中畢業的學生遍及
國內外,許多人成為各條戰線上的骨幹。被譽為航天事業一代棟梁的席
政就是延中高七二級學生。
延安中學,這所具有六十四年校齡的老牌中學,雖已年過花甲卻仍
然充滿勃勃生機,正以其強大的實力,躋身於省內領先、國內一流名校
之列。
C.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的優秀校友
王岐山,男,漢族,1948年7月生,山西天鎮人,1983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1月參加工作,西北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畢
業,大學普通班學歷,高級經濟師。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1967 -- 1969年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學生
1969—1971年陝西省延安縣馮庄公社知青1971—1973年陝西省博物館工作
1973—1976年西北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學習
1976—1979年陝西省博物館工作
1979—198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歷史研究所實習研究員
1982—1986年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處長、副局級研究員、聯絡室副主任
1986—1988年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正局級研究員、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聯絡室主任兼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辦公室主任、國
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代所長、所長
1988—1989年中國農村信託投資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1989—1993年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副行長、黨組成員(其間:1992年9月—11月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1993—1994年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黨組成員
1994—1996年中國人民建設銀行行長、黨組書記
1996—1997年中國建設銀行行長、黨組書記
1997—1998年廣東省委常委
1998—2000年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
2000—2002年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
2002—2003年海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3—2004年北京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執行主席、黨組副書記
2004—2007年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執行主席、黨組副書記
2007—2008年中央政治局委員
2008—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黨組成員
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馬季46屆校友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
宋平34屆校友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梁碩歌手
D. 上海延安中學好嗎
是上海重點中學 還不錯的
其實到哪所學校都差不多
關鍵是看自己努力不努力
希望你學習進步
E. 上海市延安中學歷屆畢業生名單
《延安人之歌》浦江畔,白玉蘭,含苞欲放真理的種子在校園里播撒自信自強,求實進回取啊,哺育祖國棟答梁的搖籃啊,延安,延安,我們的校園揚起風帆駛向遠方啊,延安,啊延安揚起風帆,駛向遠方!浦江畔,白玉蘭,四處飄香延安人在校園里學習成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