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屠呦呦成長過程,急!!!
早年經歷
屠呦呦研發中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當時家鄉肆虐的瘧疾給兒時的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自幼耳聞目睹中葯治病的奇特療效,小時候就對中葯有了深刻印象,這促使她後來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1948年,進入寧波效實中學學習;
1950年,進入寧波中學就讀高三;
1951年,屠呦呦如願考入北京大學,在北大醫學院葯學系學習[2] ,所選專業正是當時一般人缺乏興趣的生葯學,從此和天然葯物的研發應用結下不解之緣。[6] 她覺得生葯專業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葯領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學4年期間,屠呦呦努力學習,取得了優良的成績。在專業課程中,她尤其對植物化學、本草學和植物分類學有著極大的興趣。
工作經歷
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葯學系,分配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工作;
1959-1962年,參加衛生部全國第三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
1979年,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副研究員;
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
1985年,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研究員。
研究經歷
屠呦呦研發室
1956年,全國掀起防治血吸蟲病的高潮,她對有效葯物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 Lour.)進行了生葯學研究;後來,又完成了品種比較復雜的中葯銀柴胡(Stellaria dichotonia L.var.lanceolata Bge.)的生葯學研究。這兩項成果被相繼收入《中葯志》。
1959-1962年,參加衛生部全國第三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系統地學習了中醫葯知識,深入葯材公司,向老葯工學習中葯鑒別及炮製技術,並參加北京市的炮製經驗總結,從而對葯材的品種真偽和道地質量,以及炮製技術有了進一步的感性認識。以後,屠呦呦參加了衛生部下達的中葯炮製研究工作,是《中葯炮炙經驗集成》一書的主要編著者之一。該書廣泛收集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中葯炮製經驗,對有關文獻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整理。
1967年5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和國家科委在北京召開了抗葯性惡性瘧疾防治全國協作會議,組織60多家科研單位協力攻關,制定了三年科研規劃,稱為「523任務(523項目)」。[7]
1969年,中國中醫研究院接受抗瘧疾葯研究任務,屠呦呦任科技組組長。
1969年1月開始,歷經380多次實驗,190多個樣品,2000多張卡片,她查閱大量文獻,借鑒了古代用葯的經驗,設計了多種提取的方法,終於在1971年從黃花蒿中發現抗瘧有效提取物。[8]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一種熔點為156℃~
157℃的活性成份,他們將這種無色的結晶體物質命名為青蒿素。
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開的「523」項目工作會議上報告了實驗結果。[9]
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雙氫青蒿素,以證實其羥(基)氫氧基族的化學結構,但當時她卻不知道自己合成出來的這種化學物質以後被證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還要強得多。
1977年3月,以「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名義撰寫的論文《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酯——青蒿素》發表於《科學通報》(1977年第3期)。
1973年3月,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周維善,甾體組研究院吳照華和吳毓林確定了化合物的結構。[7]
1978年,「523」項目科研成果鑒定會上,
1978年,「523」項目的科研成果鑒定會最終認定青蒿素的研製成功,按中葯用葯習慣,將中葯青蒿抗瘧成分定名為青蒿素。[7]
1981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由世界衛生組織等主辦的國際青蒿素會議上,屠呦呦以首席發言人的身份作《青蒿素的化學研究》的報告。[10]
1992 年,針對青蒿素成本高、對瘧疾難以根治等缺點,發明出雙氫青蒿素(抗瘧療效為前者10倍的「升級版」)。
1980年,屠呦呦被聘為碩士生導師。[11]
2001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11]
2009年,屠呦呦編寫的《青蒿及青蒿素類葯物》出版。
⑵ 屠呦呦的生平
屠呦呦
屠呦呦,女,葯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葯學系生葯專業學習。 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葯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葯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中文名
屠呦呦
外文名
Tu Youyou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省寧波市
出生日期
1930年(庚午年)12月30日
⑶ 為什麼屠呦呦反復強調成績是集體智慧和努力的結果
因為我們是一個人人不講誠信、不遵守規則的社會,科學研究中首創者的功勞最大,沒有內首創者的容突破性的成果,其他所有的人的工作很可能永遠等於零!屠呦呦的成果幾十年也得不到一個中國人的承認和相應的科學獎勵,如果她說實話了,會把周圍所有的人都得罪了的,中國人就會用各種卑鄙的方法報復她,除非屠呦呦不打算繼續生活在中國!所以,屠呦呦只能委曲求全違心地說這種所謂的集體的智慧的假話。這種不公平的事如果發生在西方國家,後果就非常嚴重,那些打壓和非法佔有屠呦呦的科學成果的人肯定會受到嚴厲查處,
⑷ '屠呦呦為什麼能夠成就今天的輝煌
2015年10月5日,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和兩名外國科學家,因在瘧疾治療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屠呦呦,這個名字我們並不陌生,2011年9月,她曾獲得國際生物醫學大獎拉斯克獎。她是一位用一株小草改變了世界的女科學家。那株小草,就是青蒿,在中國民間又稱臭蒿或苦蒿,屬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屠呦呦就是從這樣一株小草里,萃取了一種名叫青蒿素的物質,為全世界億萬瘧疾病人造福。
不過,做出如此貢獻的屠呦呦,既沒有博士學位,也沒有海外留學經歷,沒有中國兩院院士光環。她說:「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植物化學研究人員。」
那麼,一個「三無」教授為什麼能夠成就今天的輝煌呢?答案只有一個,那便是:踏實+勤奮。
踏實和勤奮,是屠呦呦打小就養成的品質。1930年,她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呦呦,意為鹿鳴之聲,取自《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蘋」一句。學生時代的屠呦呦因為踏實和勤奮,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25歲那年,她以優異成績從北京醫學院葯學系畢業,被分配到衛生部直屬的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從此,她埋頭從事生葯、炮製及化學等中葯研究,一干就是半個世紀。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研究院條件非常艱苦,設備極為簡陋,只有用於土法提煉的七口大缸和幾間平房,但是,屠呦呦從不抱怨,一心撲在工作上。那時,她身患結核病,仍然堅持去野外採集標本,認真實驗,從不耽誤。短短幾年裡,她的半邊蓮和中葯銀柴胡兩項生葯學研究成果,相繼被收入《中葯志》。
1969年1月21日,中醫研究院任命屠呦呦為科研組組長,參加全民抗發瘧疾「523」項目。作為科研組組長,她帶領團隊成員,從系統整理歷代醫籍入手,四處走訪老中醫,先後調查了2000多種中草葯制劑,選擇了其中640種可能治療瘧疾的葯方,最後,從200種草葯中,得到380種提取物,進行小白鼠抗瘧實驗。
然而,實驗進行了190次,始終沒有獲得滿意結果,研究一度陷入絕境。面對這種情況,屠呦呦沒有氣餒,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她想,當年愛迪生發明白熾燈,僅植物類的碳化實驗就達6000多種,經歷了約10000次失敗,自己這190次失敗又算得了什麼?
有一天,屠呦呦一部接一部地翻閱著古代醫葯典籍,以期獲得一點線索或靈感。翻著翻著,她突然眼前一亮,一行文字令她激動不已。那是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治寒熱諸瘧方》中的一句話:「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她注意到,這里記載的取汁方法與常規法不同,不是煎熬,而是「絞取」——這是否意味著青蒿里的有效物質不能高溫煎熬呢?想到此,屠呦呦立即改用沸點較低的乙醚進行實驗,在60攝氏度下獲得了青蒿提取物,發現其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100%。
190次實驗,190次失敗,190次從頭再來,屠呦呦終於在第191次實驗中取得了成功!
成功屬於有準備的人,顯然,屠呦呦就是一個有準備的人,她用踏實與勤奮,為自己贏得了成功。數學家華羅庚曾說:「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搞科學研究工作就要採取老老實實、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有半點虛假浮誇。」用一株小草奪得諾獎的屠呦呦,正是這句話最好的注腳。
⑸ 屠呦呦個人生平事跡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46年,就讀於寧波私立甬江女中初中期間,屠呦呦不幸染上肺結核,被迫中止學業。以當時的醫療條件能活下來實屬不易,經過兩年多的治療調理,她得以好轉並繼續學業。在此期間,她對醫葯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葯學系生葯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
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葯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5)屠呦呦中學成績擴展閱讀:
1959—1962年,屠呦呦參加過衛生部全國第三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1965年起轉而從事植物化學研究。
憑著熟悉中西醫兩門知識和扎實的基本功,屠呦呦決定先從本草研究入手,廣泛收集、整理歷代醫籍,查閱群眾獻方,請教老中醫專家。僅用3個月的時間,她就收集了2000多個方葯,並精選編輯了包含640個方葯的《瘧疾單秘驗方集》。
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⑹ 屠呦呦的人物經歷
一、【出生】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名字出自《詩經·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寄託了屠呦呦父母對她的美好期待。
二、【求學】
1935年送入幼兒園。
1936年進入寧波私立崇德小學初小,11歲起就讀於寧波私立西小學高小,13歲起就讀於寧波私立器貞中學初中,15歲起就讀於寧波私立甬江女中初中。
1948年2月進入寧波私立效實中學高中就讀。
1951年考入北大醫學院葯學系學習 ,專業是生葯學。
三、【科研】
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葯學系,分配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工作;
1956年對有效葯物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 Lour.)進行了生葯學研究;後來,又完成了品種比較復雜的中葯銀柴胡(Stellaria dichotonia L.var.lanceolata Bge.)的生葯學研究。
1959-1962年,參加衛生部全國第三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系統地學習了中醫葯知識。
1971年獲得青蒿抗瘧發掘成功。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一種熔點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們將這種無色的結晶體物質命名為青蒿素。
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雙氫青蒿素,以證實其羥(基)氫氧基族的化學結構。
1992年,針對青蒿素成本高、對瘧疾難以根治等缺點,發明出雙氫青蒿素(抗瘧療效為前者10倍的「升級版」)。
2016年1月,在青蒿素抗瘧研究之後,研究該葯治療新適應症——紅斑狼瘡開展臨床試驗的審批有了巨大進展。
【獲獎記錄】
1、2020-02-10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
2、2019-10-2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
3、2019-09-17共和國勛章
4、2017-01-09 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5、2016-03-25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6、2016-02-14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年度人物
7、2016-01年度十大科技創新人物、中國科學年度特別新聞人物、年度中國中醫葯新聞人物
8、2015-10-05諾貝爾醫學獎
9、2015-06沃倫·阿爾珀特獎
10、2011拉斯克-狄貝基臨床醫學研究獎
11、2009第三屆中國中醫科學院唐氏中葯發展獎
12、2004泰國瑪希頓皇家醫學貢獻獎
13、2003第十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牌
14、2002首屆新世紀巾幗發明家
15、1987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
⑺ 屠呦呦,青蒿素的發現者、研究者。是什麼讓屠呦呦取得了今天的成績
文藝復興詩人但丁、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領袖克倫威爾、大漢重臣霍去病,這些在歷史上留下濃妝重彩的大人物全部都死於瘧疾。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這是對以她為代表的中國科研人員在自力更生的年代在困難的條件下艱苦卓絕地做出科研成果的表彰,值得為此自豪。
⑻ 屠嗷嗷實驗多少次後成功
人物履歷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她自幼耳聞目睹中葯治病的奇特療效,小時候就對中葯有了深刻印象,這促使她後來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1948年,進入寧波效實中學學習;1950年,進入寧波中學就讀高三;
考大學時,屠呦呦選擇葯物學專業為第一志願。她認為葯物是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與工具。1951年,屠呦呦如願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葯學系,所選專業正是當時一般人缺乏興趣的生葯學。她覺得生葯專業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葯領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學4年期間,屠呦呦努力學習,取得了優良的成績。在專業課程中,她尤其對植物化學、本草學和植物分類學有著極大的興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學畢業,分配到衛生部直屬的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從此,她埋頭從事生葯、炮製及化學等中葯研究,開始了她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
1956年,全國掀起防治血吸蟲病的高潮,她對有效葯物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 Lour.)進行了生葯學研究;後來,又完成了品種比較復雜的中葯銀柴胡(Stellaria dichotonia L.var.lanceolata Bge.)的生葯學研究。這兩項成果被相繼收入《中葯志》。
屠呦呦雖身患結核等慢性疾病,但仍堅持工作,無論到野外採集標本,還是在室內進行實驗研究,她都積極主動地完成。由於她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現,1958年,被評為衛生部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
1959-1962年,參加衛生部全國第三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系統地學習了中醫葯知識。在2年半的學習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論知識,而且參加過臨床學習。通過這次學習,屠呦呦深深感受到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她還根據自己的專業,深入葯材公司,向老葯工學習中葯鑒別及炮製技術,並參加北京市的炮製經驗總結,從而對葯材的品種真偽和道地質量,以及炮製技術有了進一步的感性認識。以後,屠呦呦參加了衛生部下達的中葯炮製研究工作,是《中葯炮炙經驗集成》一書的主要編著者之一。該書廣泛收集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中葯炮製經驗,對有關文獻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整理。
1978年,青蒿素抗瘧研究課題榮獲全國科學大會「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
1979年,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副研究員;獲國家科委授予的發明獎。
1984年,青蒿素的研製成功被中華醫學會等評為「建國35年以來20項重大醫葯科技成果」之一。
1985年,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研究員。
由於屠呦呦在科研工作的出色成績,1987年,世界文化理事會授予她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狀。
2011年9月,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
2015年6月15日,沃倫·阿爾珀特獎基金會(Warren Alpert Prize Foundation)官網宣布,2015年度沃倫·阿爾珀特獎授予中國中醫科學院(原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抗瘧領域的突出貢獻。
⑼ 屠呦呦畢業於哪所大學
屠呦呦,女,葯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葯學系生葯專業版學習。1955年,權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葯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⑽ 屠呦呦4年前獲諾貝爾獎,如今再獲重大突破,為何仍未評上院士
這其實是由於現在的屠呦呦已經是傑出科學家的一個代表人物了,那麼暫時沒有當選當選院士其實比較重要的一個因素,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她所做出的這些實驗,其實到現在為止,應用於實踐過程之中還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那麼你在這個時候很多的人雖然說覺得屠呦呦做出的貢獻非常的大,但是你單單因為他做出貢獻巨大就封她為院士,而沒有其他的標準的話,就會過度的神話院士這樣的一個高級榮譽。雖然說這樣的一個榮譽固然的可貴,但是也並不要把這個榮譽看得太重。除此之外,現在在評選院士的時候,其實也是有著很多的機制的,那麼在評選院士的過程之中,想必裡面必然也是有著他特定的標準的。